2016網際網路金融遭遇成長的煩惱 BAT誰更帶感?

佚名發表於2016-12-07

  在過去兩年高歌猛進之後,2016的網際網路金融遭遇成長的煩惱。風光無限的P2P貸款在2016年成為跑路和詐騙的代名詞,網貸公司的裸條也成為2016年大眾抨擊的物件。隨著《網路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網際網路金融趨於規範,越來越多的小公司難以為繼。

  小公司的煩惱並沒有阻擋巨頭的步伐,中國網際網路的領軍企業百度、阿里、騰訊都在2016加緊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佈局,百度甚至調整了整個集團的戰略,李彥宏表示,將把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其未來主要關注方向。在BAT三家中,阿里以電商起步,支付結算需求中自然會與金融結合;騰訊依靠社交起家,入口是它最大的優勢;百度具有龐大的搜尋資料和領先的人工智慧,與前兩家相比則更具科技範兒。在角逐網際網路金融市場時,BAT各自展現著不同的姿勢和套路,那麼,它們在2016年的表現如何,未來誰又將佔據先機呢?

  百度蓄力科技,厚積薄發

  阿里的螞蟻金服依託於淘寶和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是自下而上的,而百度介入金融的渠道則是獨闢蹊徑。用百度公司高階副總裁朱光的話說是“百度金融致力於成為一家真正意義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優勢,升級傳統金融,實現普惠金融的夢想。”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在運營模式上依然領先,但金融的變革仍需要技術創新。銀行的後臺資料已經有計算機處理,但是前臺接櫃的櫃員依然在幹著100年前,200年前銀行櫃員相同的工作。銀行對大部分客戶一無所知,除了徵信系統,銀行的所有資訊依然依賴於使用者填寫的各種表格。銀行對客戶的授信來自於管理人員對使用者填寫資訊的判斷與驗證,客戶經理,層層審批的管理人員都為之耗費大量精力。一些金融機構甚至要在街頭巷尾擺攤,如同街頭小販一樣推銷理財,保險產品來獲客。

  使用者需要金融科技來降低金融服務門檻,也需要金融科技來保障資金安全。百度手中有多年積累的使用者大資料,有強大的雲端計算能力,還有持續多年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三位一體給百度金融科技帶來了無限可能。人工智慧發展出來人臉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結合大資料、雲端計算,人臉識別技術能夠透過人臉上的72個特徵關鍵點和麵部表情網,來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最終判定這是否為同一個人。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在百度金融遠端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幫助使用者有效防護身份被冒用的風險,使用者無須來到現場,更無須填寫什麼紙質表格,身份鑑別的繁瑣與成本消失於無形。另外,基於大資料快速迭代的風控能力,百度金融還可以有效分析出客戶的貸款意願、還款意願、還款能力,並判斷其是否存在欺詐風險。

  目前,百度金融的“百度有錢花”職業教育培訓,就是針對“充電”需求的學生和年輕人打造的專業貸款服務,也成為領跑行業的拳頭產品。12月2日,李克強總理在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批示: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近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應予充分肯定。這對早已佈局職業教育金融服務的百度金融無疑又是一個好訊息。

  百度金融正在透過各種金融業務探索高科技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改進,需求最優的實現方式,進入最合適,最有潛力的市場。

  阿里得隴望蜀,執著社交

  阿里的螞蟻金服是BAT三家中歷史最久,業務最成熟的,阿里做金融有電商的天然優勢。

  淘寶的支付需求產生支付寶,然後支付寶沉澱資金的需求產生餘額寶。

  淘寶和阿里巴巴的商戶有資金需求,產生小額貸款業務。淘寶的使用者有消費信貸需求,產生花唄、借唄這種小額消費貸款。現在支付寶幾乎是半強制的讓使用者購物必用花唄,這樣商家就要支付一筆手續費。阿里的金融日子很好過。

  但是,阿里金融野心卻不僅僅在金融服務上,而是一直想透過支付寶龐大的裝機量去涉足社交。

  於是,在2016年年初的春節期間,支付寶搞了五福的活動,並且大肆宣傳,期望人們透過交換五福,把支付寶內的社交功能用起來,去入侵騰訊社交的地盤,進而產生各種附加效益。

  不幸的是,五福的產品設計有一定缺陷,因為敬業福的稀少,讓大多數人過年的祝福小活動變成了“五福不全”的壞兆頭。這個活動投入越大,傳播越廣,對支付寶的傷害就越大,雖然事後補救,但是這次準備搞的社交失敗了。

  支付寶並沒有吸取教訓,到了年底又搞了圈子的活動,而這一次支付寶尺度更大,校園日記、白領日記被放出來大量大尺度照片,信用分750分才能評價,女生才能發動態的設定被網友稱為“支付鴇”,王思聰更是痛批為“O2O賣淫”,連CCTV都驚動了。

  結果,這次亂子惹的更大,功能下線,馬雲都發聲了。

  其實,金融產品轉社交是有一點缺陷的,社交的匿名需求與支付寶的實名認證、安全性、隱私性存在嚴重衝突。一個金融工具,人們希望它安全,保密,而社交要分享資訊,分享動態。金融工具做社交,就有了“你的朋友xx在xx入住了xx如家酒店的提示。”這並不是使用者喜歡的。

  阿里金融目前在領跑地位,但是阿里卻三心二意,得隴望蜀,總是想要涉足社交。結果涉足社交不成,還降低了金融產品的體驗,百度、騰訊作為競爭對手已經追近阿里。

  騰訊穩紮穩打,注重實利

  去年微眾銀行的高管接連離職,這讓本來調子很高的騰訊金融今年降低了調門,2016年騰訊金融也沒有非常大非常出格的動作。

  馬化騰年初在接受採訪時候說,騰訊2016的金融業務分為兩部分,一是微眾銀行的貸款業務,二是理財通的理財業務。

  騰訊的風格一貫都是做完再說,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分兩塊兒:

  一塊是騰訊投資的微眾銀行,主要是做貸款,它透過其他的銀行的拆借、合作獲得資金,把小銀行的這種資金透過網際網路找到需要的這些資金的使用者,吃利差。

  還有一塊是理財業務,透過騰訊理財通的平臺。對接對接一些金融產品的金融機構,用騰訊平臺的背書和信用吃服務費用。

  騰訊沒有什麼很顛覆的技術創新,也沒有阿里這種三心二意。騰訊很實際,利用騰訊社交平臺的使用者優勢,把低利率的資金找到客戶貸款貸出去,把分散的小平臺放到騰訊的大平臺低下,利用騰訊的信用和使用者數直接吃利潤,這兩項業務都是立竿見影能賺到錢的。

  騰訊金融在2016年更像是一家傳統公司,而非創新的網際網路公司,這個思路看似保守,缺乏創新,但是騰訊吃到了利潤,把自己的使用者和信用變了現。

  回顧2016年BAT三家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動作,我們看到的是阿里依然保持著領先的地位,但是卻三心兩意多次受挫,騰訊的動作保守但是實惠,百度金融聚焦科技,走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顛覆性路線,一旦突破就會形成降維打擊。

  金融是一個需要前期積累的行業,網際網路金融雖然在中國正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仍處在前期的探索和沉澱階段,網際網路金融的爭奪戰至少要幾年後才能看出端倪。現在的領跑者只是暫時領先,好戲還在後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