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當年電腦剛剛進入中國時網咖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一致,VR體驗店在中國也正以星火燎原的方式發展著,而原因也是一致的,為了滿足那些沒有VR裝置,又想感受VR體驗的使用者需求。
據香港媒體報導,一家網咖把htc Vive搬入到網咖中,開闢VR遊戲區,按小時收費,240港幣一小時。
實際上,這並不新鮮,去年11月順網科技和HTC展開合作,合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網咖搭建VR專區,以供消費體驗。
而除了網咖之外,位於各大商場之內的VR體驗店,也是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更大一點的VEC型別的VR娛樂中心同樣正在飛速的擴張,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主題公園形式的VR樂園也正在籌備當中。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有約3000家左右各種型別的VR線下體驗店,今年3月剛剛完成2500萬A+輪融資的樂客VR CEO何文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VR來講,瞭解它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體驗,否則人們最終還是無法感知什麼是VR。”
可以看到正如當年電腦剛剛進入中國時網咖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一致,VR體驗店在中國也正以星火燎原的方式發展著,而原因也是一致的,為了滿足那些沒有VR裝置(特指高階裝置,盒子不在範圍之內),又想感受VR體驗的使用者需求。
為什麼會出現三種模式?
簡單來看,線下體驗店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模式,10-50平米左右的體驗店,200-500平米左右的VEC娛樂中心,主題樂園,這三種模式各有利弊。
1、我們最常見的或許就是那種坐落於各大商場中10平米左右的體驗店了,這種模式的確佔據了現在VR線下體驗店的大頭。
這種被叫做蛋椅的VR體驗店,優勢在於低成本,只要能夠有一塊很小的場地,再加上一些簡單的硬體裝置如VR頭顯,PC,以及簡單的外設,比如蛋椅,就可以搭建而成,根據測算只需要10-30萬成本,這種體驗店覆蓋了最大量的使用者。
而它的缺點同樣十分明顯,只能體驗一些簡單的遊戲,甚至更多的是看,例如Oculus第一款內容雲霄飛車式的產品,所能夠產生的互動特別少,因此使用者在體驗了什麼是VR之後,很難再去體驗第二次,因為吸引力匱乏。
2、在看看VEC娛樂中心,這種線下店實際上國外很早就有了,澳洲的Zero Latency自2015年8月便向公眾開放,而國內也陸續出現瞭如超級隊長,他們在4月完成了數千萬的A輪融資,並且在5月正式開放坐落在廣州番禹萬達廣場的體驗店。
超級隊長CEO王磊向VRZINC透露,目標到年底做到5家大型體驗店,而根據資料統計年內預計出現超過100家VEC門店。
這種模式相對而言,投入成本很高,並且風險大,顯示為網龍投資經理的知乎使用者黃瀟算了這樣一筆賬:
ZL體驗館總體面積需求約在250平米。每次可供6人同時遊戲,體驗時長約45分鐘。每套裝置包含整合在揹包的Alienware、槍、頭盔、立體聲耳機四個部分,其定位技術整合了129個PS Eye光學探測裝置,綜合硬體成本我們認為不會低於100萬人民幣。
假設每日12:00——24:00營業,工作日平均30%的滿座率,週末80%的滿座率,每次體驗總體時長1小時,票價300,則單店每月收入約為67000元;假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選取城郊地帶開設這類VEC,60塊/月/平方米的租金,則月租約1.5W,需要2名工作人員維護,加上水電每月綜合成本大概在3W左右。
因此,這類VEC體驗店每月利潤約3.7W元,投資回收週期約27個月,投資風險相對較大。
這可能是VEC型別體驗店短缺的重要原因,要知道超級隊長已經有了100家直營店,但是隻有一家是VEC類店。
另外還有技術方面,VEC方案的關鍵點在於內容質量和位置追蹤技術成熟性以及外部的物理因素,技術的相對不成熟也制約了VEC的發展。
但VEC也有自己的優勢,相比於小型體驗店,VEC的體驗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使用者可以不受約束自由的體驗VR的內容,在空間內行走。我們以超級隊長為例,在體驗區內,有一塊區域及可以實現消費者小範圍自然行走的內容,同時還提供了一款機甲類互動體驗遊戲。如果拿FPS遊戲舉例的話,就是會顛覆真人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