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單位賺錢比BAT多?其實那是“起步價”

佚名發表於2016-01-23

1月19日,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下稱北大教經所)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陸續在一些媒體刊發,有的文章聲稱“科研單位薪資最高”。

從報告結果上來看,有一組資料的確是科研單位最高。為了讓您看得更清楚,我們把這組資料彙總,做了一張圖。

報告原文稱,根據工作單位性質不同,此次調研劃分出了11個單位型別,如下圖所示,科研單位、三資企業、國有企業是起薪最高的單位,分別為5407元、5329元和4801元。而如果是畢業後到了中小學就業,第一個月的平均工資為3422元。

在科研單位賺錢比BAT多?其實那是“起步價”

其實科研單位起薪最高一直都不算新聞,在2014年和2016年釋出的兩份報告中,科研單位的平均起薪均為最高。由於不同機構、不同導師給畢業生提供的薪酬差別較大,實際選擇進入科研機構的畢業生(其學歷水平普遍較高)在月收入方面存在貧富差異較大的現象。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一位導師告訴記者:“就連中科院裡,不同導師給畢業生提供的薪酬都有差別。”目前,本科畢業生在北大做科研助理能獲得的月薪是稅前5000元,同樣的崗位在非京地區起薪在3000元左右。而博士學歷能為畢業生將起薪提高到13000元以上。

此外,薪酬的差別還與導師發表的論文、科研專案的經費支援情況有關。”因此科研機構畢業生平均起薪領跑於其他型別的單位,應該歸功於這一領域的博士學歷畢業生遠遠高於其他領域。

而選擇民營企業的本科生們,與博士生相比,當然這份薪資低得心服口服了。

但如果據此來判斷科研單位發起工資來都是大手筆,難免會給人帶來誤解,更何況“起薪”與實際薪酬,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私營企業的起薪雖然只有3647元,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一群體的龐大,其就業人數遠遠高於科研單位。

報告中提到,根據已經確定就業單位者的答卷,2015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分佈狀況,按照11個單位型別分,比例排列順序依次為:私營企業佔38.9%,國有企業佔27.9%,三資企業佔8.1%,國家機關佔4.9%,其他企業佔4.6%,其他事業單位佔4.6%,中小學佔4.2%,高等學校佔3.1%,科研單位佔1.5%,醫療衛生單位佔1.1%,其他佔1.2%。

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常識性猜測:假設有200名已經就業的畢業生受訪者,那麼其中有3人(1.5%)到了科研單位就業,到私營企業就業的人數按此比例則為78人(38.9%)。眾多相對並不穩定的個體商戶等由於也歸在私營企業之列,加上私營企業整體起薪差異較大,使得私營企業的平均起薪也被拉到了一個相對低值。

當然,如果科研單位不僅起薪高,而且科研人員的薪酬一直都能獨佔鰲頭,這也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好趨勢,那將預示著我們國家科研發展及社會整體發展的美好未來。

張皓凡介入網際網路諮詢和人力資本運作領域已經17年,他認為畢業生選行業比單純看重起薪更重要。

例如,按行業區分起薪排名靠後的製造業,卻正在當下 “工業4.0”的契機中迎來新的發展,其中物聯網、3D列印等相關工作的薪酬也異軍突起。但相反,大家都看好的計算機軟體技術行業和金融業薪酬差距極大,且人才集中,如果你的能力處於平均水平以下,那麼即使起薪豐厚,卻難以有進一步的提高。

“我見過畢業生從事科技行業年收入能拿到起薪60萬元的,但大多數畢業生月收入的起薪還是在5000元-6000元。”張皓凡對記者說。

萬寶盛華集團大中華區Innovation & Business Transition總監謝妙鳳(Elaine Sia)認為:大學生工作技能不夠成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並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財富,起薪變化不會太大。謝妙鳳建議畢業生不要太看重起薪,而是要先就業再擇業,爭取工資“低開高走”。

這份報告還顯示畢業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歷越高起薪越多(終於不再“腦體倒掛”,這是一個好現象)。專科生為2640元,本科生為4010元,碩士生為6363元,博士生為6753元。

第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男性為4448元,女性為3896元,兩者相差553元。

第三,學校型別之間存在差異:“211”(包括“985”)重點高校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為3944元,高職院校為2597元,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為2993元。

第四,就業地區之間存在差異:中部地區為2866元,西部地區為2680元。

第五,就業地點之間存在差異: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平均收入最高,為4721元;地級市的平均收入為3605元;縣級市或縣城的收入平均為3066元;鄉鎮和農村的收入分別為2909元和3247元。

第六,工作型別之間存在差異:專業技術工作、企業管理工作、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別為4611元、4504元和4400元;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和服務人員的收入居中,分別為3901元和3847元;最低的是生產運輸裝置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收入分別只有3014元和2977元。

第七,行業之間存在差異,19個行業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高薪行業主要為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軟體業、金融業等。

在科研單位賺錢比BAT多?其實那是“起步價”

從學歷層次的比較來看,專科生的就業落實率87.4%,高於本科生的81.5%。其次是碩士生的84.5%,博士生的落實率最低,為81.3%。

人民網分析認為,專科畢業生落實率高於本科生的原因主要是,本科生的就業期望值與社會實際需求難以有效對接。本科生多期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輕鬆的職位,但很多本科生並沒有顯示出比專科(高職)生更明顯的優勢,出現眼高手低求職難的現象。

該調查樣本來自於我國東、中、西部地區17個省份28所高校的問卷調查。為了力求統計資料嚴謹而具有代表性,研究人員排除了奇異值,即只統計了每個 月起薪在500元-3萬元之間的觀測值。樣本量中59.1%集中在大中型企業眾多的省會城市或直轄市,46%分佈在東部、22.2%分佈在中部。

由於這些城市的消費水平較高,企業對勞動力價值更為看重,客觀因素決定了畢業生獲得的起薪水平有可能略高於全國所有地區平均值。調查顯示2015年接受問卷的高校畢業生月起薪為4187元,京津滬平均起薪為5449元。從大部分樣本集中於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調研結果相對合理。

北大教經所自2003年起每隔兩年就會進行畢業生就業調查。對比上一份釋出於2014年的調查報告(總結了2013年情況),高校畢業生月起薪的算術平均值為3378元,對比最新發布的月起薪4187元,兩年中這一資料增長了809元。

畢業生們普遍認為,其工作能力、實習經歷、求職技巧等與就業直接相關的因素在求職中最為重要。學校名氣、熱門專業、學習成績等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間位置。親朋好友、黨員幹部、性別等與社會資本、政治資本、人口特徵等相關因素最不重要。

在畢業生滿意度調查中,根據就業地區劃分,在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區;第三是東部地區;在中部地區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最低。另外,11個型別單位里黨政機關、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國有企業的滿意度排名領先。

不容忽視的是,原本位於起薪第五的醫療衛生單位的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卻最低。

袁皓學的是中醫專業,畢業後在北京一家二甲醫院工作。他說:“如果想幹這一行,接下來還要不斷地考職稱。”因為經歷了一次醫鬧事件,袁皓對從醫失去了興趣,現在他已經轉行做醫學期刊編輯了。

在科研單位賺錢比BAT多?其實那是“起步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