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劉安妮 王迪
眾籌作為新興的電商形式在今年一直備受各路電商關注,持續發酵升溫,然而,對於某媒體從業者小郭來說,在眾籌平臺上買東西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因為他等了倆月的那根號稱獨創的iPhone磁力充電線,不知道是創業團隊走露了秘密還是華強北商家更強,同樣產品早就在淘寶買了一個月,不僅更便宜,還包郵。
無獨有偶,當網際網路從業者阿文拿到他在某眾籌平臺“搶購”的mini熱敏印表機後,阿文對著這個60多元的小玩意麵部表情和盯著鍵盤透露的神情並沒太大區別。
“你看這東西本來就不貴,當時買也就是覺得新鮮好玩。現在隔了這麼長時間送過來,感覺就是拆訂單那會兒算是驚喜吧。”
這種將早已實現生產的產品再包裝,打著眾籌的噱頭推銷產品的故事幾乎在每個眾籌平臺上演,同時眾籌發貨時間相隔太長、平臺缺乏監管、刷單營造虛假資料等,都是“中國式”眾籌的亂象。
“中國式”眾籌亂象
“眾籌”,顧名思義就是“群眾籌資”,這一概念興起於2009年的美國,一個名為Kickstarter的眾籌網站在紐約上線,這家網站致力於支援和激勵創新性、創造性、創意性的活動,透過網路平臺面對公眾募集小額資金,讓有創造力的人有可能獲得所需資金來實現夢想。
然而,這個起源於大洋彼岸,在中國電商平臺被“認真重視的夢”,似乎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理想,甚至說有些扭曲走形。
眾籌延伸除多個層面和門類,最簡單的,仿高階產品。當然其實我們可以更簡單的給這一風格歸類為山寨,一個安卓電視遊戲機套上索尼PS4主機殼,這種級別的抄襲在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我們經常得見。
第二個抄,為抄創意,鑑於國內外網路環境差別,這個抄發也略有區分。膽大者,自然是從身邊下手。舉個去年比較出名的例子。PICOOC智慧體重秤在眾籌平臺發現造型相仿但創業過程描述更為狗血的點名時間體重秤。
當然,著眼海外同樣是抄襲一層境界。這裡面有把國外眾籌網站kickstarter產品進行深度原封不動創意移植的,也有直接把眾籌做成海淘,直接把國外產品訂購回來重新按原創買的。譬如國外熱門專案Halo Back一不留神就有了中國創業團隊版本,你不常關注國外眾籌還真不知道其中這點貓膩。總之技術創新沒有,但克隆手段翻新是這部分“創業者”的拿手好戲。
參與眾籌都是初創缺錢的公司嗎?並不是,目前在眾籌網站的產品雖然大部分是你叫不上名字的小公司,但也不乏後臺硬朗的大品牌。茅臺酒、海信空氣清淨機、神舟筆記本電腦,混跡在眾籌平臺乍看之下毫無違和感。事實上,除品牌魚目混珠准入管理不嚴,眾籌的使用者體驗同樣混亂。眾籌似乎成了知名品牌打廣告清庫存的好場所。
淪為炒作工具的眾籌平臺
2011年7月,中國首個眾籌平臺點名時間上線運營,眾籌模式被正式引進中國,各路電商平臺緊隨其後,然而,一個月後,“中國式眾籌”的鼻祖點名時間宣佈從智慧硬體眾籌平臺轉型為預售平臺。
創始人張佑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堅稱“Kickstarter的模式並不適合中國,眾籌在中國肯定會失敗”。
同樣想法的還有百姓網聯合創始人李佳,今年7月再次創業,瞄準智慧硬體領域,成立Nonda(能塔)智慧硬體公司,推出蘋果筆記本外接硬體產品Hub+。Hub+在美國眾籌平臺Kickstarter進行眾籌。
李佳之所以選擇在Kickstarter進行眾籌,他表示,眾籌在美國就是一塊硬牌子,很多硬體產品都會先拿去眾籌。之所以不在國內眾籌,是因為國內其實就沒有眾籌,國內做的眾籌網就是首發網,像京東眾籌,淘寶眾籌,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眾籌。國內的眾籌是必須要證明你的產品是能量產的,流程必須全部弄好,才可以去眾籌,這個就像首發。
美國是有想法後,沒有錢,然後就開始在眾籌網站上籌錢。中國的眾籌實際上就是下訂單,而美國就是給了一種支援。
而早在去年,大可樂3手機登陸京東眾籌,總募資額只用了25分鐘就突破了1500萬元大關,讓人不得不懷疑,大可樂3手機上眾籌平臺只不過是一種營銷方式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為新產品造勢。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這倒不能算作什麼秘密或是潛規則,本身平臺就是給人看的,關注的多了自然就成了具有宣傳作用的平臺,但從眾籌平臺的角度來說,如果接受純促銷的專案,對於眾籌模式的初衷是一種違背,而對於眾籌支持者來說,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因為透過眾籌平臺促銷會造成使用者缺乏參與感,同時也會降低因幫助發起人而得到的心理滿足感。
“長此以往會導致眾籌越來越偏向走樣,更多的淪為炒作工作,而背離幫助真正的初創企業成長髮展的良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