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還會在中國製造 但蘋果其他產品難說

佚名發表於2016-12-09

美國知名金融資訊網站TheStreet週三釋出文章,稱蘋果不太可能會把iPhone製造業務搬離中國,轉而放到美國國內,但蘋果其它產品倒是會有這樣的可能。

iPhone還會在中國製造 但蘋果其他產品難說
iPhone

以下就是TheStreet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一家公司的財務利益與一些政治主張衝突、特別是這些政治主張要求該公司改變一些方式時,那最好就不要再對該公司今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進行準確預測了。儘管如此,但要說到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積極要求蘋果將iPhone製造業務搬移至美國國內一事,我們還是可以大略猜測一下——即使不會百分之百精準——iPhone生產業務應當不會很快離開中國。不過,蘋果的其它一些產品倒是更有可能會搬到美國生產。

儘管蘋果已經正式宣佈,該公司目前並無計劃將iPhone生產業務搬遷至其它地方,但是,近期的一些報導的確引發了人們的疑慮。上個月,《日經新聞》就報導稱,早在今年6月,蘋果就要求富士康與和碩等iPhone合約製造商研究在美國境內生產iPhone的可行性。

據稱,和碩拒絕了蘋果的這要要求,主要是因為和碩擔心在美國生產iPhone的成本過高。一半營收來自蘋果業務的富士康則同意對此可行性進行研究。不過,《日經新聞》又表示,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對此提議並不熱情。

不管怎麼樣,富士康週三披露稱,該公司“正在就展現其擴充當前美國運營業務的可能投資事宜進行初步磋商”。這一言論正值日本科技/電信巨頭軟銀公司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相關的檔案公佈之後的一天披露出來。從孫正義的相關檔案中可以看出,富士康正計劃在美國市場投資70億美元,並創造5萬個工作崗位。而孫正義則表示,軟銀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儘管富士康的確在美國擁有一些業務,但就其規模而言,相對較小。富士康在得克薩斯州和印第安納州設立了工廠,主要透過旗下子公司Q-Edge經營。2013年,富士康曾宣佈,將斥資300億美元,在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建造一座可容納500名員工的工廠。

但是,從蘋果去年的2.315億部iPhone出貨量來看,即使是5萬工人,也不足以滿足完全生產iPhone所需的人力。截至去年,富士康在全球範圍內聘用了130萬員工,其中的大多數員工都位於中國工廠。諸多媒體也報導稱,在高峰月份,大量的工人都會參與到iPhone的組裝過程之中。

另外,即使拋開中國與美國的勞工成本不談,僅從將iPhone生產線搬移出中國來說,這也絕非是投資建造新工廠那樣容易的事。2012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就介紹了中國工廠在大規模的訂單面前是如何機動快速應變的細節,以及這些工廠如何與電子裝置供應商協作,並讓他們成為滿足蘋果需求的唯一可行的選擇。

《紐約時報》的這篇專欄文章重點提及了需要許多工廠來幫助生產iPhone,例如需要處理康寧公司玻璃皮膚等任務。為此,富士康有一家工廠就聘用了3000名夜班工人,將他們安排在公司的宿舍,指派他們輪班工作,每一班次工作長達12小時。

這篇文章還指出,(按照蘋果的估計)監督20萬個iPhone生產線工人,至少還需要8700名工程師參與其中,這些工程師需要在15天內就部署完備。相比較而言,蘋果認為,要想在美國市場完成這樣的生產程序,可能需要花費長達9個月的時間。

今年11月份,《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這篇文章以蘋果合約製造商之一的捷普集團(Jabil Circuit)為例,指出一年之前,捷普集團能夠在不到6個星期的時間內聘用了3.5萬中國工人,當時該公司需要快速加大某一配件的生產量。這篇文章還指出,許多iPhone配件就在中國附近的工廠生產,例如,顯示皮膚往往是在韓國或日本的工廠生產,而不同的晶片則主要由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工廠生產。

但是,有一點不容忽視,即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在不遺餘力地推動蘋果公司將硬體生產線放到美國國內。川普表示,他還將採取蘿蔔(例如下調新工廠的稅收、將美國企業稅率下調到15%等)加大棒(加大從中國和其它市場的進口稅)政策,以此促使公司到美國境內生產商品。

鑑於上述所有因素,再加上近期有關富士康的訊息,不難預想蘋果會作出一些妥協。其中的一大可能就是,富士康或會開始在美國境內生產一些不需要大產量的非旗艦式iPhone,例如4英寸的iPhone SE等。儘管那樣做的話,還需要克服一些生產和供應鏈相關的挑戰,但無論如何這種方案還是可行的。

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富士康會在美國境內生產少量的低利潤率的蘋果產品。例如,蘋果智慧手錶Apple Watch和Beats耳機以及諸如鍵盤和裝置硬殼之類的配件等。

儘管川普要推出減免稅收和其它獎勵措施,但實際上,如果真在美國而不是中國生產這些產品,富士康花費的成本仍可能會更高。如果這些成本轉嫁給蘋果,那麼蘋果公司的毛利潤率——預計在12月底結束的這一財季將介於38%至38.5%之間——可能就會遭受打擊。當然,話又說回來,這些生產成本要比iPhone和其它諸多蘋果產品的重要配件成本少得多。

毋庸置疑,利潤率的略微下滑還是會讓蒂姆・庫克感到煩惱,但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之下,蘋果至少還是要將一些產品的製造業務放到美國境內,畢竟這可能也是不太壞的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