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4日訊息,據科技網站TechInsider報導,許多人不知道,如今被網際網路行業奉為金科玉律的“內容為王”理論,比爾·蓋茨早在20年前就提到了。在1996年,網際網路行業與如今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當時無論是網民還是網站均非常稀少,網速慢到讓人痛苦,像YouTube和Facebook這樣現代化網站尚未出現,而專門為數字化使用者服務的傳媒機構更是聞所未聞。
儘管彼時的網際網路是如此貧瘠,但蓋茨卻看到了它如萬花筒一般繁榮的未來。在1996年1月3日,蓋茨發表名為“內容為王”的文章,對網際網路行業未來的發展作出了大膽的預言,比如,他稱使用者生成內容模式將會崛起,而平面媒體將會消亡。而20年後回頭再看,蓋茨的許多預言都一一成為了現實:
▲工人在回收廢舊電視機
1、網際網路內容將會如電視行業一樣賺錢
“我認為未來網際網路上真正賺錢的將是內容,就如同在電視行業發生的一樣,”蓋茨在文章中寫道。
1996年時網際網路上內容稀少,因為那時網速慢、上網貴,網民數量只有約1000萬人。
但蓋茨稱,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多更好的內容將會出現,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瀏覽這些內容,而內容提供商將透過數字廣告賺到大錢。
網際網路如今跟電視行業一樣賺錢嗎?還沒有,但廣告支出正逐漸向數字化傾斜。
據《紐約時報》稱,今年將有約38%的廣告支出花費在電視上,而到2017年,數字廣告將會超過電視廣告。
▲Reddit網站
2、使用者生成內容的網站將佔領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最讓人興奮的一點就是,只要有PC和滑鼠你就能釋出任何內容。在某種意義上,網際網路就像是一臺影印機,它能以極低的成本複製內容,無論網站的使用者量有多大。”
蓋茨並未使用“使用者生成內容”一詞,但這正是他所描述的東西。當時少數公司貢獻了大部分的內容,想要發聲的人只會去找當地的報紙。
但稚嫩的網際網路就像是一個民主王國,蓋茨認為,這將允許人們創造全新而有趣的東西。
從病毒影片“查理咬我手指”到流行巨星賈斯丁·比伯從網際網路上崛起,我們絕對可以說,蓋茨的預言是完全正確的。
在2016年,網路內容都將由普通人創造,他們既是創造者也是消費者。Reddit、Instagram、Facebook等為人們提供了各種發聲的平臺。
3、網際網路將為小公司提供與大公司競爭的公平平臺
“網際網路將為大多數公司提供各種機遇,不管是提供資訊還是娛樂,不會有公司會因為規模太小而無法參與競爭。”
在1996年,網際網路公司只有少數的幾家,人們很容易認為大玩家將輕易的幹掉小型初創公司。然而這並沒有發生。
與“使用者生成內容”模式類似,網際網路為小公司提供了公平的平臺,只要能打造出超酷的內容,網際網路就能讓這些公司聲名遠播,而且還無需花費太多廣告費。
Dollar Shave Club的病毒性影片讓它在48小時內就獲得了12000名訂閱使用者。在2015年,一家只有一位員工、名為ViralNova的公司成功以1億美元賣身。
▲紙媒逐漸消亡
4、平面媒體將會消亡
“傳統媒體公司能否在網際網路時代取得成功一直是個問號,甚至,一些印刷雜誌的未來也會受到網際網路的挑戰。”
一定程度上,幾乎每家大型新聞機構如今都找到了在網際網路上生存的方法。但許多傳統媒體只是簡單地把紙質內容搬到了網上,沒有任何創新。蓋茨認為,這種策略無法取得成功。
而結果也證明蓋茨是正確的。
紙質雜誌和報紙如今仍然存在,但其廣告營收卻在2014年降到了1950年以來的最低點,並且仍在持續下滑。
同時,數字為先的出版商,例如BuzzFeed、Vice等卻在持續成功。
5、本地新聞將在全球傳播
“網際網路淘金熱目前主要發生在美國,但我認為隨著通訊成本下降,這股熱潮將橫掃全球,屆時大量地區性的內容將會在全球不同國家傳播。”
紙媒的減少並不意味著新聞會跟著減少,而是恰恰相反。
正如蓋茨預測的那樣,上網費用已大幅減少,目前全球已有40%多的人連上網路,而1996年這一數字僅有約1%。
隨著更多的人瀏覽全球各地的新聞,一些本地化的新聞常常會引發全球性影響。例如2014年的美國弗格森抗議事件,該事件得到了巴勒斯坦人在網上的熱烈聲援。
6、幫助網站商業化的“付費牆”服務將在一年內出現
“一年之內,付費牆這種機制將會出現,它允許內容提供商對內容收取少量費用。當訪問到付費內容時,你無需填寫支票或郵寄費用,使用者只需點選即可完成付費。”
即使是現在,網站對內容收費的可行度也仍存爭議,而在1996年,線上支付更一種人們從未見過的全新技術。那種網站可對內容收取費用的想法在人們看來完全就是瘋話。
實際上蓋茨的微軟公司領導了這一理念的發展。微軟在1996年6月推出了Slate.com網站,向人們收取每年19.95美元的訂閱費。雖然微軟遭遇挫折,在一年後下調了訂閱費,但其他小夥伴們跟了上來:《華爾街日報》在1997年1月推出一年50美元的付費牆服務,並沿用至今。
“然而這也有一定的棘手性,因為一旦網站收取訂閱費,流量立馬就會大幅下滑,其廣告平臺的價值也會減小,”蓋茨當時稱。
蓋茨對這種“出版平衡策略”的預測相當正確,但是目前許多公司已經找到成功實施付費牆的方法,例如《紐約時報》的付費牆營收就超過了數字廣告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