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三節課官方出品,作者黃有璨,三節課發起人,微信公號“黃的世界” 作者。三節課是首家網際網路產品主題學習社群,免費提供最系統的產品 + 運營課程學習,定期出品有深度、有溫度的產品觀察 + 評論。如需轉載,請聯絡三節課,並註明出處。
1995年,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出現。
2015年,“網際網路思維” 和 “網際網路 +” 已經幾乎無人不知。
寫這篇文章的源起,源於一些偶發性的思考——這 20年 間,中國網際網路主流產品的演變過程,背後的軌跡到底是怎樣的?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有如下的感嘆——
網際網路這個行業雖然千變萬化風起雲湧,但其背後的一些大眾心理、訴求和規律,卻是始終不變和一以貫之的。
(一)
對於老一輩網民和網際網路圈人士們而言,基本上不太有爭議的一件事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起點,是 20年 前中關村大街上那家叫做 “瀛海威” 的公司出現。大概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是瀛海威當年那個經典無比的廣告——
“中國人距離資訊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由此向北 1500 米。”
所以,你發現了,20年 前的中國,網際網路對於人們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是 “資訊”。在那個大多數人最主要的資訊獲取渠道還是看 “新聞聯播” 的時代,資訊還是 100%的稀缺品。
也因此,有一種產品形態最先火了起來,它把大量的資訊和資訊按照各種分類整合在一起,放到一個站點上如打了個大包一般一併推送給使用者,讓使用者可以樂此不疲的在這裡瀏覽各種新聞、諮詢、花邊訊息和社會事件。
這樣的產品形態,被叫做 “門戶”,這個名字影射著在那個時代,它們曾是無數網民們進入網際網路世界的入口。
那些最早期的門戶裡發展得好的幾家,都紛紛上市了,還都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世界的第一代嬌子寵兒。這裡,就包括了新浪、搜狐和網易。
資訊雖好,但看多看久了,難免疲勞。於是,過了不久,很快有一部分人覺得只能幹看是不過癮的,他們還得要自己發言和發聲,還想要跟別人一起討論。
於是又有一種產品形態快速流行了起來,它就是論壇。跟門戶的內容完全由編輯生成不同,論壇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發言的地方,用現在所謂的 “網際網路思維” 來講,論壇是更有 “參與感” 的。關於論壇,最早幾年的網際網路世界裡,最著名和最動人的故事,可能莫過於瀛海威上那個自稱身患絕症,在生命垂危之際給人們留下了一封信和一束玫瑰花,名叫 “Rose” 的女孩了。
眼看著論壇流行起來,各大門戶紛紛迅速跟進,搞起了自己的論壇。其中,在早期,新浪的地位逐漸坐大,奠定起早期江湖地位的,也有一系列標誌性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 97年 十強賽,中國隊主場負於卡達,失去出線機會後,有個叫老榕的人跑到四通利方(新浪前身)的體育沙龍論壇裡發表了一篇《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這篇文章幾乎在一夜間傳遍大江南北。以至於那個年代的球迷群體裡,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有聽說過這篇文章和 “老榕” 這個名字的。順帶說一聲,當時體育沙龍的版主,貌似叫做老沉。
此後,也有幾個其他論壇先後因為不同的原因、話題和人群而崛起,這其中最著名和盛極一時的,有天涯、西祠衚衕和貓撲。
(二)
我自己是差不多在十六年前才剛剛開始觸碰到 “網際網路” 這麼個玩意兒的。
那時候的人們,面對的另一個境況,就是孤獨寂寞。大部分人僅僅基於線下的那個社交圈子既有限,又充滿了各種限制。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憋著大量想說的話卻在現實世界裡找不到別人訴說,從十幾歲的小毛孩子,一直到三四十歲的大叔阿姨,竟無一例外。
再於是,另一個產品形態也就隨之興起,它叫做 “聊天室”,簡單講,就是一群人來到一個地方,然後就可以透過語音或文字互相實現交流和交談的地方。那時候最火爆的聊天室,叫做 “碧海銀沙”,其中最火爆的房間,差不多任何時候上線都會有至少近百人線上。提起碧聊這兩個字,大概會勾起很多第一代的網民們的諸多美好回憶。
同時因為人們的孤獨寂寞而興起的另一個玩意,則是 QQ。嚴謹一點說,那時候它還不叫 “QQ”,而是叫 “OICQ”,基本上是一個半山寨國外同類產品的東西。
但是,它卻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在國內得到普及的大眾社交和 1 對 1 即時通訊工具,這裡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就不再一一講起。
有了 QQ 之後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都很 HIGH,我們往 QQ 里加了同學,透過搜尋加了 N 多的同城網友,還加了無數在各種地方偶然線上上邂逅認識的兄弟姐妹們,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在 QQ 上聊得不亦樂乎。不太誇張的說,在我的記憶裡,是 QQ 的出現才真正帶火了 “網咖” 這樣的地方。我還記得,差不多就是 2000年 前後,在我老家的那個小縣城裡,就一下冒出來了六七家網咖,每逢週末走進去,你會發現滿屋子的人都在上 QQ,找人聊天。
慢慢的,人們越來越開始發現網際網路是個不可思議的玩意兒——一方面,以往你苦逼哈哈幹了一輩子不見得能掙到的錢,透過創辦一個網站,有可能幾年就掙到了;另一方面,那些你在現實世界上無處訴說無人聆聽的話,來到網上後,卻可能會引發千萬人追捧側目。於是各種各樣的網站猶如雨後春筍般的被建立了起來,網際網路上的內容和資訊也開始不斷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長。
當各式網站和各類資訊多到了一定數量級之後,人們如何能夠找到並記住它們就成了問題。於是,一系列致力於幫助人們改善記不住網址、找不到想要的資訊等等之類的東西就出現並流行開來了,它們中的一個,叫做中文上網服務,簡單說,是一種不需要你記住網址,只需要在位址列輸入中文名就可以直達相關網站的服務,其領銜者叫 3721;它們中的另一個,是網址導航,比如 hao123;最後一種更高階的東西,則叫做搜尋引擎,最早人們用得最多的,是雅虎和 Google,再後來,就有了百度。
那些早期混聊天室的人很快發現聊天室很可能並不是社交的最佳選擇——如果我在某個聊天室邂逅了某些自己喜歡的人,我一定更希望加個 QQ 與對方私聊,而不是跟對方約好下次繼續聊天室再見。
但是,一部分敏銳的人很快發現,雖然不太適合進行社交,但聊天室特別適合做另外一件事——秀場。簡而言之,就是少數一兩個人藉助聊天室進行各類表演,其他人則紛紛圍觀追捧點贊叫好。這事,QQ 做不了,論壇更做不了,於是,聊天室紛紛開始向秀場形式轉變。再再往後,人們又發現,一個聲音甜美長相不賴還能略帶些才藝的美女主播,往往才是讓秀場火起來的第一要素。這件事持續往下演化和發展,差不多就成了現在的 9158、六間房和 YY。
(三)
論壇確實是個好地方,它有太多故事可以講。
在論壇,每個人都擁有發帖和發言的自由,且一個帖子發出來,作者和讀者還可以彼此互動,一個好的故事或文章,往往後面會跟著成千上萬條評論。並且,論壇這地方是這樣,一個內容越熱門越火,慕名而來圍觀參與的人就越多,好多經典和紅極一時的熱貼都是這麼起來的,這當中,當然少不了天涯那個著名的鎮壇寶帖——“北緯周公子大戰易燁卿”。
在玩論壇的過程中,人們漸漸發現,故事連載是一種非常好的引發關注和持續進行互動的方式,且也廣受觀眾喜愛,於是後來就有人拉攏了一批原創寫手,專門做起了中文小說閱讀網站,這其中名頭比較響亮的,有紅袖添香和起點中文網。
論壇當年之火爆,一時無兩,以至於但凡是泡網泡了一段時間且小有點名氣的,十有八九都想自己搞個論壇玩玩,但又苦於沒有技術,不知該從何搞起。於是一個叫做戴志康的當年還在讀大學的 80 後小年輕就趁勢而入,做了個自助的論壇建站系統,這玩意叫做 Discuz,在此後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國內幾乎超過 70%的線上論壇,都是用它建成的。
一個論壇,就像是一個江湖,江湖初現之時,總會引來世外高人,高人們長期廝混在一個江湖,也就慢慢有了江湖地位,這差不多就是早期網路世界的 “意見領袖” 了。很多現在這個時代的名人牛人們,差不多都是從論壇時代的紅人和意見領袖這樣一路過來的,比如方舟子,比如當年明月,再比如雕爺和菜頭。
不過,江湖也有江湖的問題。江湖太火爆,高人太多,就會導致新人沒有機會冒泡。基本上在那些火爆的論壇裡,一個帖子發出來,不能在 10 秒內得到關注回覆或是版主加精置頂,基本就會秒沉。
江湖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混江湖的人多了,難免吵架。
混在江湖,觀點意見不同是常有的事,論壇既然有發言自由,我看你說的覺得不對,當然可以另起一個言論跟你對戰,對戰的態勢一激烈,免不了就成了對罵。尤其有時對戰是在兩大意見領袖之間甚至是論壇管理者之間產生時,論壇群眾們往往會分為旗幟鮮明的兩派,為了維護自己的支持者而爭得面紅耳赤。
罵戰的最極端後果,就是吵累了,大家紛紛疲憊之後,一種 “累覺不愛” 的感覺填滿心間,於是就有有人選擇離開和出走。這樣一個 “建壇-論壇發展-意見領袖產生-更多意見領袖產生-意見領袖吵架-論壇分裂,意見領袖出走-論壇衰敗” 的怪圈,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社群能夠成功跳出,包括現世版的論壇——知乎,也仍還在這個圈內打轉。
於是,另一個好東西出現了,它就是部落格。
上面說了,論壇雖好,但時間長了,會有兩大問題,一是高人太多競爭激烈,作為一個混在論壇的內容創造者,你想要獲得關注,總會越來越難。二就是人多嘴雜,本來你只是想靜靜寫點東西表達些觀點立場,卻總是不知不覺就會被捲入到一些爭議對抗中去,有時候,混在論壇而捲入一場爭議,真會有一種百口莫辯的委屈,這種事經歷多了,累心。
所以,擁有一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是靜靜的寫自己喜歡的內容和主題,吸引同樣喜歡這個主題的人,跟他們來單獨交流互動,讓喜歡你的人都跑到你的這個地盤上來玩,就成了很多人的訴求。
部落格,就是用來幹這個事的。部落格最讓人動心的地方,就是這是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地方,非常有助於自我品牌的建立和擴充,用現在的話講,它是 “自媒體”。
於是,當時很多在論壇上 NB 哄哄的人和各種知名人物,紛紛被邀請去寫部落格,這其中,有一個叫 “部落格中國” 的網站最先有了點名頭,後來部落格逐漸火爆,三大門戶紛紛迅速跟進部落格戰略,一如他們當年紛紛跟進論壇。這其中,以新浪部落格最為成功,藉助自己的媒體優勢和名人資源,新浪一度佔據了部落格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徐靜蕾和韓寒,則是當年新浪部落格中的代表人物。
(四)
回過頭來說 QQ。
隨著用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發現,自己已經越來越離不開 QQ 了。最早,它可能只是一個陌生人聊天交友軟體,但現在,好比電話一樣,它已經成了一個必備的通訊工具。你在論壇上遇到了一位知音,在聊天室看上了一個妹子,在部落格上邂逅了一個合作伙伴,不用說,你接下來最自然的反應一定是:加個 QQ,然後我們私聊。
然後,人們 QQ 上的好友就開始越來越多,多到有一天有人開始抱怨:只能一對一私聊不過癮,要是 QQ 也能很多人在一起交流就好了。於是,就有了 QQ 群。
另外,部落格火爆的這一茬,QQ 也沒落下,它只是巧妙的做了一些改變。
人有兩種,一種是能寫的,另一種是不能寫的,但兩種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訴求,就是希望獲得關注和認同。那麼問題來了,能寫的人,可以依靠自己寫的內容來獲取關注與認同,但不能寫的人呢?
這個問題,QQ 給出的答案是:透過對於個人虛擬空間和虛擬形象的個性化裝扮。這就是著名的 QQ 空間和 QQ 秀。這個讓高階使用者不太感冒的產品,卻讓很多普通使用者趨之若鶩不厭其煩的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投入其中,其生命力之旺盛,一直到今天仍未見衰竭。
再來接著說論壇。
關於論壇的管理,還有另外一個事不得不說。一個論壇,一旦有了人氣,各種小廣告就會開始出現,這種小廣告極其令人討厭,且無孔不入,封也封不完,令各種論壇版主和管理員們非常頭大。
直到有一天,有一部分版主和管理員們突然開竅了:這事幹嘛非得封殺不可啊,哥幾個聯合起來,開個經紀公司之類的,誰想發廣告直接找我們,我們負責給他們在論壇頂起來不得了?這個錢,賺得名正言順無比自然。
再後來,各種不同論壇的版主們也都紛紛被整合起來,這批人就成了最早的網路營銷團隊,或者說是網路推手。
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那些網路紅人和熱點事件背後,從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從小月月 事件到 “別針換別墅” 再到賈君鵬事件,其背後都少不了這群 “推手” 們的影子。
隨著論壇上那些能寫有貨的傢伙紛紛都轉戰部落格,論壇裡過去那種動不動一寫就幾千字且大家還都盡力謹守理性客觀底線的 “技術討論帖” 也越來越少,但泡論壇的人還一樣多,且大家還是一樣閒。少了可供參考圍觀學習的技術帖,大家只好看看能不能玩點別的。
於是,論壇上開始流行另外一些群體性參與和泛娛樂事件,比如人肉搜尋,比如爆料圍觀,再比如爆吧。這一類的代表性事件包括虐貓女、銅須門、周老虎、天涯爆料帖等,其起源往往都是一個細小話題或事件,經過少數人的放大性解讀後,引發了 “獵奇圍觀” 和 “憤怒譴責” 式的群體情緒,進而演變為一個群體性事件。
關於 “人肉搜尋” 這類東西的出現,我只想說,在江湖混得好,真的是需要做好被扒皮的準備的。正所謂"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不過,雖然很多牛人們紛紛轉戰部落格,但對普通讀者而言,部落格一多,也會有問題——我想關注的人那麼多,看不過來怎麼辦?
所以就有人發明了 RSS 訂閱器這樣的東西,它可以透過一個訂閱機制,幫助你抓取到你關注的部落格中的所有文章,你自己則只需要訪問訂閱器來進行閱讀就好。
不過訂閱這個事總是這樣的:一開始你只訂了幾個部落格,到後來越訂越多,再到後來看到自己訂閱器裡成百上千的文章都沒有看,以至於讓自己一開啟就煩,慢慢你也就不怎麼看了。
所以,就這樣,部落格也沒能逃過活躍度下降的命。
此外還有一個論壇和部落格也都沒跑掉的坑。
通常論壇和部落格想要持續火爆,就需要好的、有深度、可以持續討論的內容,以及充滿個性的博主和參與者,但這樣的內容和這樣的人所關注的東西,通常繞來繞去也繞不過時政。時政話題太敏感,於是政府就推出了一系列敏感詞過濾系統,並透過各種手段打壓此類個性博主和個性言論,該封封,該喝茶喝茶,結果那些博主們有的閉嘴,有的逃離,總之,就是大家都紛紛遠離了 “時政話題” 這根明暗線。於是,論壇和部落格上,最後剩下的,往往就是那些議論娛樂圈是非的。
又或者說,論壇和部落格,到了最後,其趨勢往往都是任何話題和內容都會主動向娛樂化靠攏。而當論壇和部落格少了深度,慢慢大家也就不愛看了。
當然,那些能寫的人,還是需要有地方可以繼續寫下去,也需要有人來看的,於是,就又有人想到是不是可以聚攏到一堆能寫的人來共同寫一個部落格?比如其中每個人搞一個專欄,然後把這些專欄匯聚起來推送展現給使用者就好?
所以,沿著這種 “人多力量大” 的思路,慢慢就又有了 apple4us、虎嗅、36 氪這樣的地方。
(五)
QQ 是一個火爆了十好幾年也沒讓人看見半點衰敗跡象,生命力極其強大的東西。雖然這期間,在即時通訊領域,先後有 UC、網易泡泡、飛信、MSN 等都試圖與之掰一掰手腕,但最後沒有一個可以撼動 QQ 的地位以及它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某種意義上,QQ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和時間。
QQ 群也好,QQ 好友也好,人能關注和維護到的數量,總是有上限的。最初,我的 QQ 上都是那些對我重要的朋友以及我在乎的妹子們,這時 QQ 對我很重要,但到了後來,當我的 QQ 上有了近 1000 個好友且 80%我都已經認不出來到底是誰的時候,當我加入了 50 多個 QQ 群但絕大部分對我都沒有任何價值,但又不好意思退出的時候,當我跟 QQ 上過去的那些朋友們都已經找不到話題可聊了的時候,QQ 對我所帶來的打擾和能量損耗,就已經漸漸開始大於其意義價值。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上,基本上當你一統江湖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在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和一件合適的事來顛覆自己。差不多 2008年 之後的 QQ,就已經開始在等待著這樣一個時刻和答案的到來。
同樣在等待答案的,還有另外一個事。
從論壇到部落格,從來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能寫” 註定是少數人才擅長才能玩好的事,而那些不能寫的人,註定似乎只能自己被別人帶著玩。
所以,一直懸在很多人心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輕鬆一點兒方式,讓所有人都可以玩起來?比如說:讓大家不用寫那麼多就能得到關注和認可?
這兩個問題,後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到來,都等到了答案。答案就是微信和微博。
然後,這個大故事再往下的情節,你們就都比較熟悉了,我也就不用再往下講。
網際網路時代的故事,其中一個有趣之處在於,每一個時代的寵兒和明星,你都可以在上一個時代找到對應的存在。
比如,你不妨試圖去思考一下,微博上最初火起來的那些營銷大號們,和論壇時代的那些版主、營銷推手們是不是一群人?而微博時代的那些大 V 和意見領袖們,和部落格時代的名博們又有多少差異?
(六)
如果接著往下聊,也許你還可以試著去思考一些這樣的問題——
今天的帝吧出征這樣的事件,跟當年論壇上大家的動輒數千人一起參與的灌水蓋樓等行為,有多大本質區別?
今天基於公眾號的微盟等第三方開發平臺,和當年的 Discuz 是不是一回事?
微博的發展興衰過程,和一個論壇的發展興衰,以及和部落格的興起與衰退,究竟有什麼不同?
微信公眾號和部落格之間,又會有什麼不同?以及微信公眾號的訂閱機制,和當年的 RSS 又會有哪些差異?
以及,如果你現在已經有點厭倦了微信對你帶來的打擾,跟早幾年我們討厭 QQ 所帶來的打擾,區別又會是些什麼?
這些問題所指向的終極版本可能是這樣的——
這個時代正在流行和一統江湖的每一個產品,是否我們都能夠從之前的時代,找到相應的投射和影子?
包括,在這篇文章裡所沒有涉及到的電商領域中,小紅書、蜜芽這樣的產品,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它們其實跟美麗說蘑菇街、噹噹京東等很相似?
所以,最後一個問題,可能還是要留給你琢磨一下的——
假如你正在創業,或者是你也在做產品,你的產品可能能從上一個時代中找到的投射,是什麼?
原創文章,作者:三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