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或許是使用者與產品的一個橋樑
最近一週除了工作,同時覆盤之前做的社群模組;由此帶來今天的這一篇分享,如何打造社群產品?或者社群產品從0-1?
曾經在騰訊工作期間,參與過騰訊雲官網騰雲閣的社群0-1工作;到如今在金融行業中,也主要負責社群模組。接手過有上百萬使用者的產品基礎上,去0-1打造社群。也負責過從幾萬使用者的產品基礎上,去0-1打造社群。
產品中的社群模組也好,還是純粹的社群產品。不管是在金融行業、教育行業、醫療行業,其社群產品的設計標準,我認為都百變不離其中。
如上圖,產品中的社群模組或純粹的社群產品,寄託於社群,能夠將公司的業務駕馭其中、並且使用者能夠也在社群中獲得所需要的內容、服務。
當需要將社群變現的時候,將流量匯入第三方、或引入第三方的產品、資源,將社群的內容變得豐富多種、其可給予使用者消費的產品型別也變得越發多種。
01社群0-1第一步——冷啟動
社群產品其歸根到底是內容性產品,在做社群產品的同時,很多PM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是否有體現出來?
有一個問題可能一直困惑在社群性PM的心理:
到底是內容做的好?還是產品做得好?
社群產品雖然是標準性的模組,但能夠做好的經驗反而是PM更為特別經驗值,相比功能性產品,能夠在平凡中創造新的成績,我認為才是更大的難能可貴吧。
社群產品會有內容的“品味”、使用者人群的內容消費目的不同。為什麼說其社群產品是標準產品設計?因為有可能這裡你沒有做或考慮佈局,使用者:“這個社群沒有XX功能,體驗真不好”
將社群產品剖析,其所涵蓋的內容為如下:
在冷啟動期間,其社群的馬甲功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冷啟動期間是屬於內容填充的週期,這是因為經過反覆的評審與開發落地,產品同學設計出了房子,內容同學就要去往家裡搬東西了。
搬東西之前,在經過評審之前,產品同學應該清楚知道因為自己的產品所在的行業或業務,其使用者群體的肖像和使用者群體的核心共同點是什麼?
這裡,以PMTALK社群來說,在和幾個朋友建立之初,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的使用者群體無非為以下幾種人群:
那麼以產品經理為中心的核心內容又有什麼呢?我們根據社群的目標人群梳理了相應的核心內容,其目標人群需要的內容如下
由此在產品落地前,我們首先把我們的使用者、社群內容的“品味”定下來了。由此我們才可以考慮其UI、互動設計上應該如何突出社群的不同。
01社群0-1第二步——產品的“品味”
社群型別產品設計中,除了內容需要定位,PM需要根據內容、使用者人群去調研行業中的競品社群,如何基於當前的公司資源、業務,去給使用者打造一個新的社群?這是PM去要考慮的
我這裡舉例出幾個案例:掘金、知乎、CSDN
垂直技術性社群【掘金社群】
垂直技術社群【CSDN】
這三個社群誕生之初,其來源使用者都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使用者:技術、產品、運營、創業、融資....
但從社群的互動、功能佈局、UI風格上,其社群的“品味”卻是各有各的不同,這也是社群的一個核心痛點。
當使用者閱讀或查詢到一篇與自己社群相同的內容在競品社群,但如何給予使用者一種新的體驗或使用方式,是PM需要考慮的,畢竟每一家公司資源、業務不是完全相同,如何通過公司自身商業模式的發展去走一種獨特的產品設計,是PM同學需要花時間去調研的。
03社群0-1內容填充與種子使用者
對於內容型產品來說,其核心就是在於內容的運營和生產。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讓使用者自主的產生內容,並且這裡的內容不是隨便產生,而是希望能夠產生內容運營同學或產品同學在產品設計之初的內容,並且希望內容能夠越來越高淨值、越來越有深度。
內容社群在冷啟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社群在進入使用者手中,可以逐漸生成內容,最終社群的內容產生量足夠支撐社群執行。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算支撐社群正常運營?
【校驗是否支撐正常運營】
這裡的正常運營,我們說的簡單一點用極值考慮。(最大值)
內容運營同學,就算一天不去搬運內容,也能夠有符合社群的內容產生
當然這是一種極限的情況,基本是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運營同學無論如何都會在社群工作中,去完成自己的內容工作。
在內容填充中,冷啟動期間因為還伴隨著對社群產品定位的驗證性考慮,所以運營同學需要將盡可能的內容分類建立期間,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當前社群目標群體)最終由資料與內容的採集效果,檢視其社群的內容是否符合產品設計之初的運營模式
社群產品常用的內容分類:話題、專題、型別....
簡單說就是將不同的內容分類,去保證使用者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將相應的內容與使用者捆綁一起,也方便以後的推薦演算法建立。
這裡出現一個社群的標準模組:馬甲功能
馬甲功能毫無疑問是內容填充的必備,也是給運營同學提升內容填充效率的有效工具。產品經理在落地社群產品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社群中加入馬甲的相關邏輯和機制。
【馬甲常用的幾個配置】
除了內容填充以外,在社群產品上線前的另外一項準備工作就是種子使用者的引入。如果是0-1的社群,那麼毫無疑問這一點會是除了內容填充以外,最需要時間去做的“雜事”
因此社群產品的誕生都會有一個標準的流程:粉絲——社群——社群
種子使用者的引入,除了剛剛前面說的填充內容以外,其相應能夠擔當起來的工作可以是以下:
04快速迭代,產品能夠支撐運營
社群產品在引入種子使用者、或者灰度釋出期間,產品同學或運營同學都會首先做一個【BUG&建議模組】,第一是發現現在產品的不足,第二就是快速的驗證產品設計的方向與思路是否正確。
但這也是社群冷啟動最為重要的一環,當BUG&建議收集過來,明確指出產品有問題的相關優化項,產品同學應該馬上建立需求評審,著手馬上開發。除了對相應的BUG&建議進行迴應外,其社群的迭代需要儘快的滿足當前種子使用者提出的優化項,以及運營同學提出的相應工具產品的開發落地
一切為了留住使用者
當種子使用者的邀請,有100個,在7天的留存達到10個。毫無疑問,這一批種子使用者的作用就已經沒辦法發揮效果了。
由此,產品同學正在做社群產品,請一定要先把社群的模組BUG或運營需求滿足後再開始灰度釋出。
雖然種子使用者是用來試錯,但是如果在種子使用者前的引入分享機制,就能儘可能的將產品打磨出來,毫無疑問會提升社群產品的傳播。
05社群產品冷啟動最後一步,資訊過濾與主流量的接入
社群產品在冷啟動中,除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終產品同學在設計社群產品中,要考慮當前的流量引入入口是否通暢。
曾經我在負責一個社群產品的模組建立,其因專案的時間、和開發的資源問題,其分享到第三方(QQ、微博、空間)功能被開發懟的無數次,差點被幹掉。
試想在產品0-1期間,種子使用者引入後竟然發現沒有辦法流量的引入?或內容的傳播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因此社群模組在0-1期間,產品同學一定要梳理與當前業務接觸為多的主流量入口。
常見的:微信、QQ、微博、空間,但根據業務方向,產品同學還可以考慮藉助分享到第三方專業平臺。
如金融行業,可以分享其行業的TOP社交平臺,也是為了讓其符合目標使用者的引入。
至於資訊過濾,就是在社群冷啟動期間,最為重要的是提供符合社群“品味”的高質量內容,廣告、違規資訊、質量過低的內容,都應該在這裡被淘汰掉
那麼基於這個目的,常見的機制我梳理了下,為下面幾種:使用者等級、邀請碼、關鍵字過濾、條件限制
但往往都是通過幾條機制複合使用,才能完整的達到內容過濾或篩選的要求。很多社群包括國內一線的TOP社群,其實都沒有辦法100%過濾相應的低質量內容,畢竟使用者永遠是最聰明的。
【微信朋友圈的低質量訊息】
就算是朋友圈(朋友圈 我認為不是完整的社群形態),也會存在垃圾訊息。因此產品的迭代過程中,需要將使用者對訊息的選擇機制加入,保證使用者能夠過濾或甚至是清除社群中的低質量內容不再他的使用行為中。
個人微信:574319420 深圳產品經理一枚
微信公眾號: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