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80後遇上40後,兩代創業者如何看待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轉型?
12月17日,在烏鎮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圍繞網際網路如何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幾位來自不同時代的“創業者”們聚集到一起,以自身的經歷和體會講述對於製造業、內容業等轉型的看法。
這可能是本次烏鎮大會最具反差的一次論壇:最年長的是聯想的柳傳志,其次是海爾的張瑞敏,他兩分別出生於1944和1949年。最年輕的則是出生在1983年的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老一輩和“嫩一輩”終於碰在一起。
柳傳志和張一鳴最先到達,張瑞敏和李書福,還在路上沒有趕到。第一個問題,一個女記者提到“技工貿”和“貿工技”的問題,柳傳志回憶起了過去做企業的難處,“當年情況複雜,不像今天,今日頭條做的好,馬上天使投資就跟來了,完全不是一回事,歷史階段要弄清楚,但我絕不是貶低技術。”
“技工貿”和“貿工技”,是80年代聯想所面臨的兩條道路,指的是聯想是該把做貿易放在前面,還是應該把技術放在前面?柳傳志當時支援第一點。
第二個問題針對張一鳴而來,網路傳播雜誌的記者問,“我們朋友圈,昨天被一張合影刷屏,作為唯二的80後,你怎麼看年輕企業和海爾等大企業同時發展的背景下,對年輕企業是機遇還是挑戰?”
張一鳴回答到,“首先是機遇,只有這個時代的中國,30出頭的人做的企業才能到比較大的規模,才能參加這個活動,也有機會能和前輩一起交流。當然對我們來說也是挑戰,因為競爭更激烈,各種生產要素流動更快,市場變得更快,我們怎麼才能像聯想和海爾,做到基業長青?但我相信,如果生產要素更有效的配置,會有更多年輕人出來。“
姍姍來遲的張瑞敏遇到了一個敏感的問題,“您去年說不用微信,現在還用嗎?”張瑞敏回應到,“馬化騰曾推薦我用微信,我當時沒有用,他昨天又跟我說這個事,我跟他說,這是兩個問題,我自己用不用不重要,和整個企業能不能轉型網際網路,沒有必然聯絡,我用微信就轉成網際網路了?毛主席當年,有人給了他繳獲的一部手槍,他馬上就扔了,他說,要是我都要用到手槍,紅軍休矣……”
有記者問張一鳴,你們第一個千人萬元計劃,第一個一億元,有沒有燒完?
張一鳴回答說今日頭條明年還會大幅度增加,還要花很多錢,“我們9月份開了一個自媒體千人萬元計劃,千人中幾百位已經確定了,我們說千人是保底,明年投入很肯定會比千人萬元、比億元更多。我們認為內容大爆發的時代到了,因為介質變化之後,更多的題材就產生了,儘管我現在不能給出具體的數字,但肯定會多很多。”
錢江晚報的記者,問起柳傳志和柳青之間是否交流企業管理,柳傳志說,“我們家每個禮拜六,孩子們回來一起吃飯,這是規定程式,大家會互相交流,各方面經驗,從企業管理到帶孩子,什麼都談。”
有記者問張一鳴是否相信“內容為王”?張一鳴說他很認同這一說法,“我覺得是機遇,每次技術的變革,都帶來傳播的變革,從而帶來內容的變革。電視的出現帶來很多內容產生,很多金牌節目的產生;所以移動網際網路業帶來傳統方式變革,也自然會有適應移動互聯傳播和變現方式的內容產生,過去兩年裡,報紙作為一個持續了400年的行業,有受衝擊,也有青黃不接,但我們看行業,要看它對應的真正價值所在,對於媒體行業和讀者來說,創造好的內容就是價值所在;能夠創造好的內容的機構和人,在這個時代都會得到回報,所以我認為機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