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都把保險當做買單的豬,那豬也是這麼想的?

佚名發表於2016-05-06

  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喜歡講網際網路思維,比如羊毛處在豬身上。就是在談自己的盈利模式的時候,他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保險公司會成為這頭願意付錢的豬。那豬也是這麼想的?

  自從網際網路醫療 + 保險這個議題熱起來之後,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還是真是跟保險公司像模像樣的搞出了一些產品,比如老人的,兒童的,疫苗的等等。但總體看這些產品就會發現,它們仍然沒有脫離傳統保險產品 “理財型” 的特徵。且不說市場反應冷淡,尤其是距離人們口口相傳的凱撒模式仍然相去十萬八千里。

  這裡想起了一句雞湯:你今天做的事情,決定了你的未來。翻譯成文藝青年的語言就是,你苟且於眼前的苟且,你的遠方將依然是苟且。

  切換回普通話模式。過去這多半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保險公司都在說商業健康險、都在說凱撒模式,但為什麼雙方卻一直處於貌合神離的狀態呢?不久前,在第五屆國際健康風險管理論壇上,好人生 CEO 湯子歐給了一個他對這個現狀的理解。

  保險公司對網際網路醫療有幾個方面的期待,包括風控、體驗、服務成本。可是,網際網路醫療在風控上的能力並沒有體現出來,服務體驗也沒有能夠超過傳統醫療機構,尤其是線上的獲客成本相比線下都沒有體現出太多優勢。總的來說,就是網際網路醫療的表現還沒有能夠讓保險公司心動。

  我們還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這裡面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我們要懂得保險公司的邏輯。當網際網路醫療使用者少、資料少、能力弱的時候,想讓保險公司為其業務買單幾乎不可能。那麼我們就要反過來思考一下,在保險公司的體系裡,他們理想的凱撒模式是怎樣的實現路徑。在這個路徑裡,網際網路醫療該如何參與進去?

  保險的邏輯?

  保險公司非常有錢。比如在網際網路醫療這個領域,好多公司吭哧吭哧去跪舔醫生到自己的平臺上來,甚至為此而形成了一個買賣醫生註冊資源的產業鏈。而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竟直接花錢養了 1000 個醫生。任性程度讓人咋舌。但就算如此,保險公司談起商業健康險這個話題時,卻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網際網路醫療都把保險當做買單的豬,那豬也是這麼想的?從總體上看,基於經濟水平的增長以及新醫改背景下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醫療需求過去這幾年是在快速釋放階段。但是商業健康險卻在這個大蛋糕中所佔的比例非常低。尤其更讓人著急的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式的加快,未來在醫療方面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長。保險公司當然更希望在這個近 10 萬億的大市場裡分一杯羹。

  但關鍵是如何做到。光靠賣幾個保險產品很難,那個東西對醫療行為和使用者健康完全起不到任何干預作用。保險公司對這個事兒看得也非常明白,就是必須要能夠干預醫療行為,所以他們都在講凱撒模式的故事。

  按照之前的講法,保險公司不能干預醫療行為是因為他們沒資料,沒資料就沒法控制醫療服務質量、監控醫療成本。那麼網際網路醫療能夠提供資料、又能夠提供實時監控,看上去非常契合保險公司的需求。但如果我們回到保險公司的邏輯就會發現,網際網路醫療並沒有 get 到保險公司的點。

  對保險公司來講,資料對他們設計出好的保險產品來說確實有用,但對於他們構造出凱撒模式來講卻作用不大。因為他們的最大痛點是無法干預醫療行為,更具體的說是,佔醫療市場主體的公立醫院根本不跟保險公司玩兒。這才是保險公司沒法干預醫療行為的根本原因。就算你有資料,醫院還是不理你,有什麼意義?

  如果這個分析無法說服你,那我們來看看過去這兩年保險公司都在幹什麼就知道了。以下是從公開資料裡梳理的東西:

  陽光保險於 2015年6月 與山東濰坊人民醫院和濰坊醫學院共同籌建陽光融合醫院;泰康人壽於 2015年10月 控股南京仙林鼓樓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平安透過旗下平安信託投資了北京慈銘健康體檢連鎖機構,並投資成立了廣州宜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11月,新華保險成立了新華卓越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保旗下健康險公司先後與上海浦南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透過人保資本、人保健康與康美藥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2015年11月,中國太保與海南骨科醫院達成戰略合作;2015年9月,北大方正人壽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簽訂戰略合作。

  不要小看這一個個簡單的合作,以泰康人壽為例,他們在仙林鼓樓醫院這個專案上砸了 50 億。這其實就非常清楚的表明,對於財大氣粗的保險公司來說,他們更相信透過醫療機構這條路徑干預醫療行為,而不是透過網際網路醫療干預醫療行為。

  這麼看下來,保險公司和網際網路醫療基本上是在兩個軌道上談問題,尿不到一壺裡去就自然可以理解。當然,我們不排除保險公司因為太有錢而以掃貨(或者說戰略佈局)的心態去投資或者收購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的可能,但對他們來說,透過醫療機構干預醫療行為仍然是一個更好理解的邏輯。

  網際網路醫療的機會在哪兒?

  那麼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就沒機會了麼?當然不是。因為就算保險公司可以自己買醫院、建醫院,也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醫院的運營管理、口碑傳播也相當複雜,能夠達到營收平衡的良性狀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時間週期,其實也是網際網路醫療的機會。

  那麼這個機會的通道在哪兒?我覺得,這裡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分級診療。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都認為分級診療是巨大的政策利好。但問題是,迄今為止似乎沒人說清楚網際網路醫療究竟能夠在分級診療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而且似乎也沒什麼人真的去做這個事兒。目前更吸引人的事兒,似乎還是爭奪號源這種。

  我覺得,圍繞分級診療應該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在國家推動分級診療的過程中,網際網路醫療究竟能在其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再一個是分級診療的實施又如何與商業保險公司的利益結合起來,進而最終實現眾人夢寐以求的凱撒模式。

  有人說,分級診療是工具,是撬動醫療體系改革的工具;有人說,分級診療是結果,是醫療體系合理運轉之後形成的診療秩序。無論哪種觀點,有一點是確定,我國的分級診療是由政府主導推動的。所以,怎麼能參與到分級診療當中去,首先還得看政府是怎麼想的。

  上海市很早就是全國醫改的試點城市,有很強的示範性意義。也是在第五屆國際健康風險管理論壇上,上海市醫改辦副主任許速詳細介紹了上海市分級診療的總體構想和路徑。

  總體構想包括三個方面:對相關制度進行系統設計與配套改革,對服務供需雙方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漸進式推動形成分級診療制度。具體路徑則包括六個方面,如下圖所示:  

  網際網路醫療都把保險當做買單的豬,那豬也是這麼想的?我們這裡不是醫改討論,所以對每一點的具體含義這裡不做詳細展開。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第六點:加強資訊化支撐。這是對網際網路醫療最有意義的內容。就是起碼從上海市對分級診療路徑的思考來看,已經充分認識到資訊化的重要性。尤為難得的是,上海市對如何發揮資訊化的作用也做了詳細的部署,對我們有相當大的啟發。如下圖所示:  

  網際網路醫療都把保險當做買單的豬,那豬也是這麼想的?上海市對資訊化的總體規劃概括為 “一箇中心 + 六朵雲”。關於這六朵雲其實也不用做太多解釋,因為在過往的網際網路醫療討論中,這些內容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涉及,只不過是討論多於實踐而已。而從上海市的規劃來看,政府對這些網際網路醫療一直在討論的內容是有需求的,關鍵問題就是網際網路醫療是否真的能夠提供出他們討論中的產品。

  這其實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在政府主導推動的分級診療當中,網際網路醫療是有機會的。甚至不僅僅是有機會,而且有可能是分級診療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力量。如果是這樣,那真的遠比給線下醫療機構導流來得更有意義。因為那個服務,對保險公司來講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這裡還留有一個問題:就是網際網路醫療即便參與到政府推動的分級診療當中,對於他們最終想打動的保險公司又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參與到分級診療當中,意味著網際網路醫療真正具備了在現實醫療服務體系當中的價值,而不只是在故事中具備價值;第二,更關鍵的是,網際網路醫療終於有機會直接參與醫療服務,包括建檔、影像、藥品、轉診等諸多醫療服務行為都將在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上產生。而到這裡,就有了對保險公司的價值,即有醫療行為的地方,才有對保險公司真正的吸引力。

  到這個時候,網際網路醫療再去為使用者提供健康增值服務,由於有了大的分級診療體系的支撐,使用者是有可能認可並接受的,那麼保險公司也才真正有了掏錢買單的機會。但即便如此,這仍然依賴於分級診療的推程式度。而分級診療可能又依賴更多的因素……

  回到我們的主題,大體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網際網路醫療無法直接涉及醫療行為當中的話,指望保險公司買單是基本不可能的。而通常情況下,網際網路醫療和保險公司都很難直接參與到醫療行為。從這個意義上看,分級診療是給雙方切入醫療行為提供了一個來自基層的通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