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們都可能成為網路暴力受害者

佚名發表於2015-07-16

優衣庫去年推出的一個我很推崇和好奇的“虛擬試衣間”實驗――你需要安裝一個4D試衣間外掛,生成一個與自己身高體型和膚色接近的模特,然後將選好的服裝圖“套”在虛擬模特的身上逐一試穿看效果……對我這種不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又喜歡在穿著上折騰出新的明騷男青年來說,我期待這項技術的普及。

現在,我期待這項4D試衣技術的普及又多了一個理由:試衣間其實是私密空間,但現狀是私密性較差,人員流動使用效率極高;而一旦提升作為私密空間的試衣間的使用者體驗――就像優衣庫那樣,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使用效率,甚至被用作它途。7月14日晚間在中國社交網路上迅速流出並瘋狂傳播的北京優衣庫某門店試衣間內“不雅影片”就是個極端的例子。被置於輿論漩渦中心的優衣庫很無辜――所以我能想到的是:是不是4D虛擬試衣技術能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技術不能解決一切,比如它抗拒不了人性的惡。這次優衣庫在不雅影片事件中不幸“中槍”,即是人性的惡透過網路暴力快速放大和蔓延的結果。而事實上,不僅優衣庫,包括那些參與到這場轉發和分享狂歡中的每一個網際網路公民,都無從在這種網路暴力中脫身倖免。

我承認我看了那個“不雅”的影片,但我沒有任何一點分享它和傳播它的慾望。我覺得無辜的除了作為著名品牌的優衣庫,還包括那一對在試衣間裡自拍的青年男女。除了一些用強大的“網際網路思維”包裝的爛泥扶不上牆的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沒有任何一個有著成熟品牌營銷思路和管理體系的知名公司會考慮用這種方式進行“病毒營銷”。對於這對自拍的男女,從他們在影片流出之後迅速刪除乾淨自己的微博和其它社交網路資訊的做法來說,他們顯然對這段影片的曝光感到意外,進而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從而刪除了自己在社交網路上的任何痕跡,他們無意於成為事件的主角――沒有誰願意成為這種主角。

如果受到波及最嚴重的當事者都無意成為主角,這場“病毒傳播”就是一個事故。無論是因為在某款app上的登入密碼被竊,還是儲存著有這個短影片的手機丟失或被盜,這都是一個事故。這個事件中優衣庫沒有任何過失,那對男女青年作為“主角”也沒有太嚴重的過失;首惡毫無疑問是公佈和分享這個影片的人,而那些分享和傳播這段影片,人肉搜尋當事人,在當事人和優衣庫官方微博下用轉發和評論的方式侮辱和調侃的人們,也是這場盛大的網路暴力殘酷的施暴者。

每一個人都有用任何形式記錄自己私密生活體驗的權利――無論是文字、照片、聲音還是影片。作為個人生活的記錄,這些內容可用來自我儲存,或在相當私密的少數人當中分享,但大多數情形下人們不會公開分享這些內容;從倫理上考慮,這些內容通常也不適宜被公開分享。這對男女青年在那個試衣間裡所做的一切,本質是記錄他們二人之間的一次私密體驗。結尾那句“優衣庫”的出場,我猜想多半是因為他們覺得在優衣庫的試衣間裡做這樣的一件事很刺激,很酷。

但試衣間是不適合進行這種體驗的。試衣間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模糊地帶――理論上品牌門店經營者、安保管理者和門店所在物業公司的安保管理者對試衣間都有管轄權,但任意不受約束的管轄――比如隨意闖入某個正在被使用的試衣間,都極易造成對個體私隱的侵害。因此除非有公安強行執法的狀況發生,大多數情形下它是一個私密空間,而在私密空間裡人們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其實很難受到真正的限制和約束。在試衣間裡拍攝兩個人的“不雅”影片,是一個擦邊球。

優衣庫是無辜的――如果兩個人的自拍被發現的話,幾乎一定會被強行制止,但提供更寬敞的試衣間本身是錯麼?兩個男孩女孩在試衣間裡私密自拍不合時宜,但私密自拍這件事本身有錯麼?為什麼會有人把它分享到社交網路上?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熱衷於進一步消費和分享這個影片?為什麼還會有更多人津津樂道地探討這個事件背後的贏家和品牌營銷之道?哪裡有什麼贏家?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的趣味和道德都輸得乾乾淨淨的,好嗎?

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是:與性事有關的內容是網際網路上最易被分享和傳播的內容,在移動裝置普及和社交網路遍佈半個地球神經末梢的今天,更是如此。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儘管與赤裸性事有關的內容被不斷地清洗、刪除和司法處置,但人們傳播它們的動力仍然不減。很大程度上,它來自社會群體整體的性壓抑和代償性增強的性衝動。在公共社交不發達和個體社會活動空間受限的社會族群中,這種日常生活對性和性內容的依賴就更加強烈。

另一個方面,人類個體生活的三個維度: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當中,只有性生活是最容易透過網際網路輸出和轉移的。要知道,中國相當龐大的人口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上的條件皆很有限,但物質生活改善需要掌握更多的財富,精神生活提升需要知識積累和自身視野修養的提升,唯有性生活的“改善”理論上可以分分鐘透過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轉移和實現。這就是為什麼在那些使用者族群越年輕,對知識和財富掌握得越少的使用者群體聚集的網際網路工具和社交網路上,越容易出現性內容和以性為動機的“社交”的原因――而在中國,這樣的網際網路工具有著最多的受眾。

在這些社交平臺上,更容易發生一群人對一個人、一個品牌和少數人的“合法傷害權”。而性、私人言論與私人生活往往是這些“合法傷害”的導火索。對明星人物私下言論和私人生活的揭發、攻擊、辱罵和傳播如此,對這次“試衣間事件”中兩位當事男女青年和優衣庫品牌的奚落、嘲諷、窺私、人肉和轉發傳播更是如此。在“人情社會”而非公民社會中,人們普遍認為除了親友和現實生活中的利益相關者,其他人無需被刻意善待,其他人的人格與隱私無需被刻意尊重和保護,這就是“合法傷害權”的來源。而在從第一天起就更多建立在虛擬ID和模糊身份基礎上的中國“網路社會”,“合法傷害權”變得更加堂而皇之和不受追究,集體無意識和集體有意識的網路暴力也就更容易形成氣候。最終的結果,就是那些集體暴力越來越容易被滾雪球地傳播,那些掩藏在面具之下的烏合之眾越來越堂而皇之地消費、攻擊、窺伺和摧殘那些少數在社交網路上公開了現實社會身份的人,以及那些被烏合之眾有意暴露了個人更多隱私,被迫公開了現實社會身份的人。

而且這種傷害,通常很難被追究,是“合法的傷害”。

在“優衣庫試衣間”事件中,優衣庫被“合法地傷害”了。現在,優衣庫正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擴增門店數量,並提升大部分門店的物理空間體驗――當然也包括更舒適的試衣間。但現在接踵而至的“網路觀光團”衝向優衣庫的微博,索要更“高階”的試衣間當鐘點房。這群性衝動過於旺盛且無處安放的人從此把優衣庫和一段偶然發生的私密體驗永遠地聯絡在了一起,為它塗上了一層極為曖昧卻猥瑣的色彩。更有一群道貌岸然的“營銷專家”,煞有介事地分析和討論這個事件的“營銷亮點”和“現實品牌放大效果”,全然無視這種做法背後的倫理問題。

在“優衣庫試衣間”事件中,那兩個男孩女孩被“合法地傷害”了,這段影片原本應該永遠躺在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手機裡,永遠地屬於他們兩個人之間私密的記憶,但現在因為一次次充滿惡意的分享和窺視,變成了數千萬人的消遣物件,甚至他們本人的微博、社交網路資訊和真實身份都被暴露在公眾面前,為日後的生活留下難以言說的傷疤。我沒法想象他們需要多堅強,才能迎接身邊的怪異眼神、流言蜚語和各種莫名的騷擾,以及他們今後如何用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繼續他們的人生。而那些人――在消費和享受和製造這一切,沒有人覺得這是一種過於殘酷的暴力。

而這種暴力且猥瑣的因子,就存在於所有參與到這場分享和狂歡當中的每一個人身上。背後是壓抑的性、扭曲的心理和殘缺的人格。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這種網路暴力的受害者――沒有人沒有靈魂,每個人的社交網路、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裡都保留著各種形態的私隱。它可能不是一段性愛影片,但可能是對某一個事件或者某一個人的看法,某一份通訊聯絡表,某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的記錄或某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當它有一天不慎被分享、被消費、被人肉和被營銷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包括這次參與消費優衣庫試衣間的人,都無從倖免。

當然,我還是建議大家學會“科學上網”,有效掌握遠端手機和裝置鎖定,更習慣使用雲服務而不是本地儲存的方式儲存個人影片和資料――比起大範圍的網際網路公司帳號和資訊洩露,人為的分享和資訊盜取顯然更加頻繁。技術和機器再冰冷,也抵不過人性醜陋一面的經常性暴露和發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