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模式對應的“草根作者”出版模式探索

佚名發表於2015-07-29

引言:對於自媒體人出書,或是草根作者出書,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不是夢,因為夢想照進現實的人已經很多,今天我們模擬借鑑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出一本書,一本關於網際網路方面的,這裡面主要針對如何滿足根據使用者需求的定製選題方向,根據使用者反饋調整內容機構,包括草根作者透過眾籌、社群營銷的出書方式。

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應該是確定選題的內容、結構,內容展現形式、風格之類的,當然這個過程我們一定會根據整個市場的之前的判斷,包括相關書籍的銷售狀況等,根據自身選題內容的優勢和作者做內容開發。這是第一步,那麼如果用到所謂的網際網路的方式,我們可以做到哪些促進性的作用呢?

先培養自己粉絲,讓粉絲將來成為你的使用者

(這種模式出書,成了一種增值服務)

我看到的一些草根作者是這樣做的,我微信裡有一個朋友,之前是做網路營銷的,後來逐漸轉型到網路營銷培訓方面。前段時間出了一本關於微商方面的書,應該是銷售的情況還可以,近期正在籌劃第二本。他整個作品形成過程,開始因為做網際網路營銷方面的,所以會接觸到不同需求人群,當然這裡面有很多是他為人提供過相關服務的。實際上這種草根型別的作者,出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鍍金,提高整個行業知名度。透過出書獲取的回報,只能看他在這個過程中粉絲經營程度。

而在前期經營粉絲的過程,基本是採用一個自媒體人方式,在粉絲形成一定的關注後,透過微博、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經常性發布一些行業觀點,或是給一些粉絲提供一些基礎的問題答疑等,比如這類相對使用者細分相對明確的群,很多還是都小白使用者的,總體的目的就是提高前期使用者的互動性;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寫採用建立收費群的方式,就是當群主的使用者達到一定程度後,那麼為了提高整個傳播內容的質量,形成相對忠實的使用者,透過建立收費群的方式來完成。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為了實現兩點需求,一是隻有對你的內容願意付費的才會是你忠實使用者,二是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在粉絲中形成差異化對比;而這種差異化對比,實際上很多就是透過參加了這種收費群的使用者的反饋來完成,加入收費群后,對銷售的促進等等。如果要將這種方式和網際網路思維方式有一定結合的話,那麼就是透過網際網路的社交屬性,透過為使用者提供免費的服務,在群體中逐漸形成差異化營銷,進而為整個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增值服務做基礎,就是副標題的那個話,“出書,成了一種增值服務”。

延伸部分:我們以微博、微信這類社交群組為例,做個模擬資料測算,如果經營一個微博一個微信,一個微信建立10個群,按照目標粉絲5000人計算,那麼這個時候有效的將這部分粉絲進行目標質量度的劃分,按照1/100的傳播機率,一次內容的傳播就是50次,而同時帶動同邊網路效應就會越來越大。

透過各種方式,促使使用者形成購買決策

網際網路免費思維,免費不是目的,增值服務也不是最終目標,形成有效傳播才是最大的收益。

上面的例子做個延伸,當作者這本書籍開始在市場銷售發行以後,針對這個書的第二階段營銷,因為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如果實力雄厚的,可以透過軟文營銷、事件營銷等方式,對作者、內容在網路中形成第二階段的第一次營銷傳播,這個傳播實際上就是將書中的內容、觀點提煉出來傳遞給使用者,這個時候不要擔心所謂衝突問題,因為這個過程是將書中的內容和一些相關案例結合去傳遞給使用者,獲取目標使用者認同的時候,自然就成功的將書推薦了目標讀者。

現在很多個人買書的習慣,大家很多時候都是先關注內容,但是書沒有買的時候,如果僅僅透過目錄和部分章節的內容提供是很難形成購買的決策的,比如近期要詳細瞭解電商運營方面的內容,重點方向是運營類的,那麼我們對書的內容期待比如有關於大資料方面、運營技巧類的、案例解析類。這個時候在你們沒去打算買某本書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去看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案例或是資訊類資訊,而在這個無形中如果相關的文章中的案例解析,觀點闡述形成共鳴後,那麼這個時候目標讀者已經形成了,為使用者的購買決策的促進也就成功了,那麼這裡就是“網際網路免費思維,免費不是目的,增值服務也不是最終目標,如果形成傳播就大的收益。”

跨界思維的方式在各個階段都適用

另外一些常見透過網際網路方式出書的案例,很多基本採用眾籌的方式,但是這種眾籌方式不僅僅是要出一本書,前期將書的部分內容、使用者回報等傳遞給使用者,需要更加深入的方式,近期看到一個朋友圈的例子,他這本書還沒有完成。他採用過程是透過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平時發表一些相關的內容,同時也去關注一些其他同類行業的自媒體朋友,然後和一些比較好的自媒體作者溝通,類似眾籌思想的方式,因為他要形成的這本書的內容主題內容會按照作者最初主線來完成,但是開始的時候,作者會透過在自媒體平臺透過粉絲反饋部分觀點,做一定的調整,同時也會徵求一些同樣做本行業的自媒體的朋友的一些想法,他們提供的想法和思路都在後期的內容中出現,所以很多人願意參與進來的,因為道理很簡單,前期不需要這些其他提供觀點的人任何經濟類付出,就是在平時的交流或是某一篇內容上一些想法。但是這位後期就形成一個比較好的鋪墊,一是前期拉進來的這些提供思想的人,他們會關注這本書進展,當這本書成型後,在他們中間有會形成一次傳播和銷售。而這些群體,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粉絲群體,那麼形成的傳播效應的質量度就相對要高一些,另外就是大家都在說的跨界之間的整合,這幾年比較成功的羅胖子的邏輯思維等。

文/馬玉華 長春

《局外人看圈裡》關注最前沿的商業資訊,分享最具代表性的專案案例,用局外人的視角看圈裡,以從業者的敬畏做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