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出現“某寶事件”以及“某集團”事件後,很多人就把P2P定義拿出來再說一遍,直接把其他國家的P2P平臺跟中國P2P平臺模式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結論:我國目前大部分的P2P平臺都不是真正的P2P。姑且不論對或錯,但個人認為不能把他人東西拿過來,然後不斷地否定自己的東西。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中國人是最喜歡模仿的,但是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個人的特色,P2P行業也是一樣,雖然是舶來品,但是在中國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模式。現在來定義我國什麼樣的平臺才是真的P2P平臺,其實為時過早。也許未來發展會跟美國的lendingClub,德國的Auxmoney等平臺模式一樣,就目前來說還是辦不到,或者說很難辦到。為什麼會這麼說?
第一,國家政策的走向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中,國家領導人不止一次的提到全民創業,萬眾創新,這個是新濟經改革的一個重點方向。每個人都知道創業、也想創業,但是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實現意義上的創業?我們都知道創業最需要的是資本來源。國家不會光說“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目標,肯定會為實現這個目標付出積極行動。就目前來說,除去政策扶持企業之外,金融創新就是一個對全民創業的一個很好支援。
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使得全民創業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從2007年至今,網際網路金融累積成交過萬億,為許多中小型企業解決了資金流的問題。國家領導人不斷地強調網際網路金融創新,5年規劃也把網際網路金融納入其中,還有逐漸明朗化的監管政策,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目前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期待,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信用點對點的借貸,而更多的是配合傳統金融盤活更多的經濟市場。
第二,中國經濟結構
這段內容感想來源於《吳曉靈:加大社會資產重組力度 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面出現的圖片也是擷取其文章裡面的。
從圖片可以看出,我國淨資產的構成,居民部門比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的總和僅少一點而已。換句話說,我國居民的錢還是喜歡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其中超過50%用來儲蓄,我這之前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基礎福利還沒有達到全民受益的情況下,手中有錢才是大家認為防老的最好方式。這樣相對個人對個人信用借貸又意味著什麼,如果還不能夠說明什麼的話,從下面的圖片也可以看出一些東西來。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相對一些歐美國家來看,我國的居民債務佔比是比較低的,非金融企業債務比較高。中國人傳統思想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借錢消費觀點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
結合上面兩個圖片可以得出,我國目前企業借款需求要遠遠高於比個人借款需求,而這也是我國的P2P不可能做成跟國外P2P一樣模式的根本原因。
第三,個人信用建立不完善
我們知道LendingClub對借款人的資質審查非常嚴格,信用分數必須大於660分,且債務收入比不高於35%,信用記錄時長大於36個月,過去6個月信用核查次數不能超過6次。不僅僅LendingClub,國外很多平臺對借款人個人信用要求比較嚴格。而在國內目前在個人信用方面,大資料開發利用方面還處在發展期。年初央行引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預計首批徵信機構即將開業,直到年底還是在呼之欲出狀態,雖然業界對落實時間仍是未知數,但筆者相信2016年應該會具體落實。
就目前我國信用徵信階段來說,想要完全放開個人借款,點對點的進行借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至少是不能夠大面積展開的狀態。
因此,不管從政策方向、國民經濟結構狀況,還是基本徵信條件來說,用國外的P2P概念來定義我國P2P是不正確的,至少不能夠全部概括我國P2P概念。就拿模式跟國外很接近的拍拍貸來說,在其官網上面也可以看到一些業務涉及到其他形式。這就是國內P2P的現狀,並且在未來或者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個人認為目前我國只要是業務模式明確,資金流向清楚,壞賬逾期可控的P2P平臺都是真正的P2P平臺,至少在中國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