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set新探索:雙管齊下,加速大資料量查詢
offset 新探索:雙管齊下,加速大資料量查詢
眾所周知,在各類業務中時常會用到LIMIT y offset x來做跳過x條資料讀取Y條資料的操作。例如: SELECT * FROM ... LIMIT 1000 OFFSET 1000000; 表示從第1000001條資料開始查,讀取1000條資料。隨著offset的增加,查詢的時長也會越來越長。當offset達到百萬級別的時候查詢時長有可能秒級,這是業務所不能容忍的。
那麼如何來提升 offset 在大資料量查詢時的效能、縮短執行時間呢?我們的答案是:
l offset Pushdown( offset 下推,下文簡稱 OP)
l Redundant Condition Removal ( 冗餘條件刪除,下文簡稱 RCR)
這是華為雲 GaussDB for MySQL 推出的兩個新特性,透過 OP 和 RCR 的結合,將大資料量查詢的效能提升一到兩個數量級。下面我們分別介紹這兩個特性的基本原理、如何啟用、執行驗證、以及透過嚴密測試來驗證其帶來的效能提升。
Offset Pushdown -- OP
OP 賦予 MySQL 儲存引擎 InnoDB 處理 offset 的能力。當 OP 啟用時,在 SQL 層評估 offset 是否可以下推並將下推資訊傳遞給儲存引擎。 SQL 層不再對儲存引擎返回的行進行 offset 處理,取而代之的是儲存引擎層直接跳過 offset 範圍內的行,僅返回後續行,即查詢所需要的行。
透過啟用 OP , offset 範圍內的行不會再傳輸到 SQL 層,從而節省了儲存引擎和 SQL 層之間多次來回互動時間;其次,對非覆蓋索引掃描( non-covering index ,即查詢訪問二級索引之後,還必須訪問基表),直接跳過 offset 範圍內的行可以節省對這些行回表訪問的開銷。這種對 offset 的提前處理可以節省資料處理時間,特別是當 offset 非常大時。 OP 的適用性取決於 WHERE 子句是否可以由儲存引擎整體處理。
下方圖 1 和 2 分別說明了在沒有 OP 和啟用 OP 時 LIMIT offset 的處理邏輯。
圖 1 無 OP 的極限偏移邏輯
圖 2 啟用 OP 的 LIMIT offset 邏輯
Redundant Condition Removal – RCR
RCR 的思路也比較簡單:當進行索引範圍掃描時, SQL 層對儲存引擎返回的行執行冗餘檢查,因為它不知道儲存引擎已經執行了這些檢查,而 RCR 就是讓 SQL 層瞭解這點。為了使 OP 成為可能,除了要求 WHERE 條件能夠被儲存引擎獨立且完整的評估, SQL 層還必須瞭解這點從而避免冗餘檢查。
OP 功能的實現方式與索引條件下推 (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 ICP) 類似。對於某些查詢, ICP 透過將整個 WHERE 子句下推到儲存引擎來啟用 OP 。而 RCR 在 ICP 執行之前會評估條件是否冗餘,並且移除冗餘條件,確保了 ICP 不會處理冗餘的條件檢查。 RCR 很好地補充了 OP 特性的適用範圍,允許更多查詢使用 OP 。
請注意: OP 的啟用需要滿足三個主要條件:
1. SQL 語句包含 offset
2. WHERE 子句完全由 InnoDB 處理
3. SQL 語句只涉及一張表
另外,
l 查詢中使用的表必須是 InnoDB 表
l 不使用 HAVING, aggregations, GROUP BY, SELECT DISTINCT, ROLLUP, Window functions 以及檔案排序
l 不支援涉及多個分割槽的分割槽表查詢,只涉及單個分割槽的可以
RCR 適用於索引範圍掃描,如果 WHERE 子句中出現了一個或者多個條件,而這些條件涉及到的欄位在對應使用的索引上是被連續定義的,這些條件的冗餘檢查就都會被移除。
如何啟用 OP ?
方法一 : 使用特定的 optimizer switch: offset _PUSHDOWN
set optimizer_switch='OFFSET_PUSHDOWN=[on]/[off]';
預設為開啟。
方法二 : 使用 特定的最佳化器 hint : [NO]_OFFSET_PUSHDOWN()
SELECT /*+ [NO]_OFFSET_PUSHDOWN() */ FROM TABLE LIMIT n OFFSET p;
請注意 , hint 優先順序高於 optimizer switch 的設定。
我們基於下方建立的 t1 表 , 來舉例說明如何使用 OP :
CREATE TABLE t1 (a int, b int, INDEX (b));
示例一:表掃描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1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0.65 rows=4)
-> Table scan on t1 (cost=0.65 rows=4)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示例二:二級索引上的索引範圍掃描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如何啟用 RCR ?
透過系統變數 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 設定,如下:
set 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true]/[false];
預設為 true 。
我們透過一個示例來說明:
建立 t0 表:
CREATE TABLE t0 (a int, b int, INDEX (a,b));
不啟用 RCR :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0 where a<100 and a>20 LIMIT 1 OFFSET 100;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100 row(s) (cost=0.46 rows=1)
-> Filter: ((t0.a < 100) and (t0.a > 20)) (cost=0.46 rows=1)
-> Index range scan on t0 using a (cost=0.46 rows=1)
|
+---------------------------
可以看出:列 a 上的範圍條件會被 InnoDB 預設檢查,但 SQL 層將再次檢查 InnoDB 返回的行是否匹配列 a 的範圍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無法使用 OP ,因為 SQL 層不知道儲存引擎實際上處理了整個 WHERE 子句。
啟用 RCR : 設定 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 = true;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0 where a<100 and a>20 LIMIT 1 OFFSET 100;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100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0.46 rows=1)
-> Index range scan on t0 using a (cost=0.46 rows=1)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可以看出:啟用 RCR ,刪除 SQL 層對列 A 的範圍條件的冗餘檢查後,啟用 OP 。
簡化 ICP :
建立表 t1 :
create table t1(a int, b int, INDEX(b));
不啟用 RCR :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with index condition: (t1.b > 2)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可以看出:使用了 ICP 後 , OP 也被啟用了
啟用 RCR :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以上示例說明: ICP 不是必要的。透過評估是否應使用 ICP 之前移除冗餘條件,就可以避免使用 ICP 。
效能驗證:
下面我們透過實際測試來驗證OP所帶來的效能提升。在測試中 ,我們重點關注:
l 覆蓋 / 非覆蓋索引
考慮一個非覆蓋索引,不使用 OP , InnoDB 必須從基表讀取行,然後才能將它們返回到 SQL 層。使用 OP 後,就可以跳過行,而不必從基表讀取。因此, OP 在非覆蓋索引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效能。
l 熱 / 冷緩衝池
我們希望透過熱緩衝池全面提高效能,但我們也希望 OP 在熱緩衝池上相對更高效,原因如下:
基於一個冷緩衝池並且查詢使用覆蓋索引掃描的場景,設定 為不使用 OP 的計算時間( )和使用 OP 的計算時間 ( ) 的比值:
比值 預計將大於 1 ,因為使用 OP 將獲得效能提升。基於一個熱緩衝池並且查詢使用覆蓋索引掃描的場景,設定 是不使用 OP 的計算時間 ( 和使用 OP 的計算時間( 的比值:
其中 表示從磁碟讀取索引所需的時間,可以合理地假設,在使用 OP 和不使用 OP 的情況下, 都是相同的。因為不論是否使用 OP ,都必須從左到右遍歷索引,無法在使用 OP 的情況下,利用 B-tree 結構索引的優勢直接跳轉到 offset 範圍的結束點。
那麼,這兩個比值的差值可以表述為:
因此,我們預計 OP 在熱緩衝池將更有效。
l 緩衝池大小
對於覆蓋索引查詢,可以假定索引資料都在緩衝池中,因此,緩衝池的大小對效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然而,對於非覆蓋索引的查詢,情況會大不相同。在不使用 OP 時,緩衝池能快取表資料的比例確實會對查詢的效能產生有利的影響。
基於以上三個關注點以及預判,我們在一個包含 200 萬行資料的測試表中,分別測試覆蓋 / 非覆蓋索引、冷 / 熱緩衝池、不同緩衝池大小下條件下,透過 OP 帶來的效能表現。
測試語句:
覆蓋索引查詢:
CREATE TABLE data (id int, value int, INDEX (id,value));
SELECT * FROM data LIMIT 1 OFFSET p;
非覆蓋索引查詢:
CREATE TABLE data_non_covering(id INT, value INT, INDEX (value));
INSERT INTO data_non_covering SELECT * FROM data;
SELECT * FROM data_non_covering WHERE value>2 LIMIT 1 OFFSET p;
為了過濾干擾,計算時間是取 9 次執行結果的中位數。
透過以上測試結果可以看出:
熱緩衝池,並將其大小設為 128MB
l 使用覆蓋索引, OP 可以將查詢效能提升 3 – 12 倍;
l 使用非覆蓋索引, OP 可以將查詢效能提升 48 – 128 倍
冷緩衝池,並將其大小設定為 128MB :
l 使用覆蓋索引, OP 可以將效能提升 40% - 8 倍;
l 使用非覆蓋索引, OP 可以將效能提升 2 - 148 倍
綜上,在所有測試中,使用 OP 能提升查詢效能。不論是冷緩衝池還是熱緩衝池,啟用 OP 後,非覆蓋索引掃描可以比覆蓋索引掃描獲得 10 倍以上的效能提升。此外,正如我們所預計,在熱緩衝池上啟用 OP 獲得了更大的效能提升。
對於大的 OFFSET ,使用 OP 可將效能提高一兩個數量級,而 RCR 可擴大了 OP 的適用範圍。正如上述測試所證明,使用 OP 所帶來的效能提升主要受下面兩個因素的影響:
l OP 可以在儲存引擎層跳過 offset 行,而不必將它們返回到 SQL 層,這將導致計算時間的顯著降低。
l OP 可以跳過 offset 行,而不必從基表讀取它們,從而獲得效能提升。
而 OP 和 RCR 的聯合使用 , 進一步擴大了 OP 的使用範圍 , 可以為更多的 Limit/offset 查詢帶來效能提升,尤其是對大的 offset 操作。
在後續的研究中 , 我們將會評估 OP 與 NDP ( Near Data Processing, 近資料處理 ) 的相容性以及潛在的效能改進。
本文作者
呂漫漪
現任華為瑞典研究所資料庫Lab 首席科學家,雲資料庫歐洲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在資料庫領域有20 多年經驗,曾經參與開發電信行業分散式高可用資料庫,在國際知名軟體公司深耕了十年MySQL 技術。2020 年加入華為,立志於打造世界頂端的企業級雲資料庫。
Maxime Conjard
華為雲資料庫工程師,就職於華為雲資料庫歐洲研發團隊。Max 畢業於挪威科技大學(NTNU ),獲得統計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此之前,他在法國馬賽中央學院獲得工程碩士學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2886/viewspace-292495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大資料量查詢容易OOM?試試MySQL流式查詢大資料OOMMySql
- 查詢資料量的大小
- 在大資料量下提高查詢效率的方法—ES搜尋引擎大資料
- 查詢資料庫的資料量的大小資料庫
- Mysql中使用流式查詢避免資料量過大導致OOMMySqlOOM
- 【IT老齊074】海量資料大頁碼MySQL查詢MySql
- 報表連 hive,資料量比較大,怎麼分頁查詢?Hive
- MySQL分頁查詢offset過大,Sql最佳化經驗MySql
- 大資料下一代變革之必研究資料湖技術Hudi原理實戰雙管齊下-下大資料
- mysql 表資料量大量查詢慢如何優化MySql優化
- “裝置+雲管”雙管齊下 H3C WAS6100交換機評測
- 大資料下一代變革之必研究資料湖技術Hudi原理實戰雙管齊下-中大資料
- 資料量很大,分頁查詢很慢,該怎麼優化?優化
- mysql千萬級資料量根據索引優化查詢速度MySql索引優化
- 研發運維雙管齊下!Seal AppManager的正確開啟方式運維APP
- 大資料下一代變革之必研究資料湖技術Hudi原理實戰雙管齊下-後續大資料
- LINUX下查詢大檔案及大的資料夾Linux
- MySQL 百萬級資料量分頁查詢方法及其最佳化MySql
- mysql千萬級資料量根據索引最佳化查詢速度MySql索引
- 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 Iceberg 資料治理及查詢加速實踐
- MySQL Oracle 查詢快慢和表的資料量多少有沒有關係?MySqlOracle
- Alienware驚豔亮相ChinaJoy,VR、電競雙管齊下助力遊戲產業升級VR遊戲產業
- Grafana Loki查詢加速:如何在不新增資源的前提下提升查詢速度GrafanaLoki
- 李呈祥:bilibili在湖倉一體查詢加速上的實踐與探索
- 生物實驗室裝置檔案採集如何才能質量和效率雙管齊下?
- 1000億文字資訊,高併發MD5查詢,這麼大資料量的業務怎麼弄?大資料
- 實現更高效能,一起探索Amazon Redshift高階查詢加速器
- oracle大資料量分批刪除Oracle大資料
- Linux檔案查詢工具的探索Linux
- MongoDB資料庫中查詢資料(下)MongoDB資料庫
- 使用Mybatis-plus進行分頁查詢,沒有分頁效果,查詢的資料量超出每頁數量設定MyBatis
- 怎麼檢查報表工具對大資料量報表的支援性?大資料
- 使用機器學習加速對非結構化資料的查詢-第1部分(使用BlazeIt加速聚合和限制查詢)機器學習
- 微服務追蹤SQL(支援Isto管控下的gorm查詢追蹤)微服務SQLGoORM
- 大資料量刪除的思考(一)大資料
- 大資料量刪除的思考(三)大資料
- 大資料量刪除的思考(四)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