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一點理解[為什麼中國公司不歡迎OO?][個人原創]

yellowcat發表於2009-06-05
某日一家中國軟體公司“五明軟體”突然接到外商一個訂單,欣喜若狂,我的媽呀,終於有飯吃了,於是開始緊鑼密鼓的需求分析-畫用例圖,但是此外商資歷背景甚牛,透過特殊渠道打聽到原來3家公司同時開動,這年頭流行併發處理,多核時代嘛,所以專案BOSS決定先畫出所有介面,弄個原型,於是2個星期後,所有介面畫好,介面文件寫好,提交上去,外商表示滿意。專案BOSS也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幾個月,整個小組把應用程式根據使用者介面分割成小的功能函式,並且介面和介面之間互相獨立,將業務邏輯嵌在介面中,並且一個介面一個介面的實現完成,並利用一個關聯式資料庫儲存共享資料。
軟體遞交上去,外商相當滿意,並很愉快的完成了交易。
然後這家公司接到第二個,第三個訂單,第四個訂單....
原來的僅有幾人的“五明軟體”透過這種形式不斷擴張,不斷招收新人(當然標準第一條是精通sql語言及資料庫技術,其次精通各種ui技術,再則就是要吃苦耐勞),發展成為了軟體巨頭,併成功上市,五明軟體[代號xxxx],大量帶動了當地的就業,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一家美國軟體公司,則看準某一行業,不斷摸索,首先建立起一套模型,透過此模型對流程進行模擬,分析和計算,就可以達到對這一流程實施控制和最佳化,從而實現附加值,當然模型開始時是十分幼稚的,就像小孩的玩具,模擬的準確度也不是很完善,另外同一個領域的競爭對手已經在這塊奮鬥多年,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模型,所以一開始得到的銷路和關注都比較少,但是一年,兩年,透過不斷招收新人(標準是熟悉物件導向,熟悉ORM,熟悉uml,樂於和人溝通)和領域專家,不斷吸取競爭對手的經驗,將模型不斷迭代,一遍,兩遍,三遍,最初小孩的玩具,卻成了這一領域最精準,最全面,最高速的模型,並透過封裝成軟體,在多平臺釋出,銷量一舉突破記錄,併成為這一領域的黃金品牌,寫下一段傳奇。

--有些東西是可以固定下來的,比如智慧,有些東西蒸發了就沒了,比如汗

[該貼被yellowcat於2009-06-05 23:43修改過]

[該貼被yellowcat於2009-06-05 23:44修改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