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空間、運動,系統,變換,以及瞬間移動技術。

luda發表於2015-07-27
容器這個詞取的好
容器這個詞取的好啊,叫“容器”可能是在暗示人們建議人們用空間去思維繫統。“注入”這個詞也好,“注入”肯定也是在暗示空間維度。
圖1[img index=1]
一個業務系統在結構上是上圖這樣的一個一層套一層的空間體,外層透過對內層指令集的組合運用來實現外層的業務,外層又像內層一樣對更外層公開一個高一級的指令集,一直到達系統的最外層,最外層往往被人們稱作展示層(與外部其它業務系統互動的介面層,外部其它系統包括人和非人,介面不一定指的是人機介面)。就像是跟自然萬物差不多的樣子,都是在空間上一層套一層,從最外層往裡面注入。由空間維度考慮才能容易的理解容器和注入。

注入,估計就跟給人打針,給樹打針差不多,用針管注入進去的。除了可執行檔案外,那些dll,資源等都可以被認為是外部的事物。外部的事物被注入某個程式中,不只可以注入資源(空間)還可以注入程式。然後,被注入進去的程式在程式內又可以操控被注入進去的資源(空間)。甚至業務系統啟動時的載入程式也是可以被注入進去而不是提前放在裡面的,然後再由載入程式接管後續的程式,這裡面有個問題比較繞,前人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做“拉著自己的鞋帶把自己提起來”說的就是這些問題。
圖2[img index=2]
令人困惑的AB兩點很令人困惑的是圖上的A B兩點。從圖上看,A點和B點分別處在不同的系統空間內,如果A點和B點通訊的話那麼應該是必定會一層一層的穿越空間必定會透過左右那兩個子系統的邊界才能通訊的啊。可是問題是它們竟然不透過那兩個系統的邊界就直接通訊了。A和B相距十萬八千里,令人費解的是雖然它們相距十萬八千里,可是我們轉動A點B點居然立即跟著轉動,根本不經過時間和空間就立即跟著動了,這是怎麼回事?有可能是這樣的設計導致的,左邊的系統和右邊的系統共用了同一個資料庫。A點和B點其實是同一點,雖然在上層看來它們一個是左邊系統內的點一個是右邊系統內的點,但是在資料庫系統看來它們是同一個點。改變A點同時等於改變B點,當然等於立即改變B。這個世界估計就是這樣設計的,本質是維度的問題。在上層的維度看來相距甚遠的東西在下層看來可能相距非常近。分層導致空間上增加維度運動上減少維度或者反之,有增必然有減,世界保持是零蛋。
圖3[img index=2]
這是不是場?這樣一層套一層的套下去跟場多麼像啊。左邊的系統和右邊的系統疊加起來又被看作更大的系統。跟物理上那一套是完全一樣的,識別出這些模式後才能指數級提高思維繫統的速度啊,對不對。
圖4[img index=3]
我們有無數的業務系統,業務系統之間還可以相互通訊,資訊在裡面繞來繞去繞一大圈,可是對於那個外部的使用者來說卻根本沒動,對他來說請求是從何處進去的也是從同一處出來的,只是耗費了一點點時間(這一點時間等於繞的那一圈空間的變化)。箭頭在裡面繞了一大圈,對於箭頭穿過的每一個系統來說箭頭的路徑分兩段,一段是input,一段是output。許可權引擎可以在箭頭途徑的任何一個層設定執行點執行安全策略。
圖5容器,空間、運動,系統,變換,以及瞬間移動技術。
同層瞬間移動技術,由input口可以瞬間移動到output口。同層瞬間移動技術可能是這樣:圖上的箭頭經過的路徑其實是一個函式呼叫棧。其實是這樣,上層過程呼叫子過程的時候其實不只是傳入了input實參列表,父過程還告訴了子過程“子過程結束後應返回到的‘位置’(位置,空間位置)”。子過程隨時可以往那個父過程指定的位置寫入資訊,寫入資訊就是返回了。這可能就是以前聽說的CPS變換。整個世界被變換成了一維的。
圖6容器,空間、運動,系統,變換,以及瞬間移動技術。
這是別人寫的那40行CPS變換程式碼,可惜我看不懂這語法,要是能畫成圖就好了。

[該貼被luda於2015-07-27 18:50修改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