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內訌引發的未來崩潰問題 | Justin

banq發表於2021-05-10

諸如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需要能夠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可以接受比特幣需要變更,那麼它也需要治理。比特幣應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這是其大部分價值的來源。因此,對分散的系統實施集中式治理將大大降低其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種分散的治理形式,以使比特幣在不斷變化的時代,發展或消亡中具有真正的競爭力和彈性。
 

比特幣內戰
比特幣內訌是為什麼比特幣需要更好的治理的最好例子之一,這一時期在比特幣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也被稱為區塊大小辯論。
所有這些都是圍繞程式碼中的單個引數(稱為塊大小限制)開始的。
但是,這些爭論不僅僅涉及程式碼中的單個引數,它還強調了比特幣的基本理念和願景之間的差異,這成為了我們歷史上的分水嶺。這導致許多人從治理,效用,目的,經濟學和遠見來質疑比特幣的基本原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意識形態通常會兩極分化和鞏固,到現在可以清晰地辨認出來,從而經常在其自己的意識形態群體中跨越許多不同的思想領域實現高度的一致性。
反過來,這導致了派系的加強,並轉移到整個比特幣的力量平衡。社群本身一分為二,甚至在不同的論壇和話題中進行交流,從交流渠道控制發展到意識形態對立直至對新聞進行審查。最終,所有這一切最終導致了比特幣網路一分為二。
 

對單一引數不同見解
這場辯論的許多語言和語義都變得非常繁瑣,因此,為了便於討論,我將辯論的不同方面簡稱為BTC和BCH,這是代表這兩個主要比特幣分叉的當前行情不同的意識形態。

這場辯論的癥結所在,被稱為塊大小限制的單個引數限制了每個塊可以儲存的資料量,因此是否確實限制了比特幣可以支援的交易量?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提出了塊大小限制,當時以作為臨時的反垃圾措施,而比特幣當時小得多。現在這就引發了塊大小辯論,並最初圍繞程式碼中的單個引數展開,一側希望將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BTC),而另一側(BCH)則希望增加此限制,從而引發了治理和基本設計的問題。
簡而言之,從經濟角度和實踐上講:

BTC方面希望比特幣成為高收費,低交易量的網路;而BCH方面希望比特幣保持低收費,高交易量的網路。
 
由開發團隊Bitcoin Core代表的辯論的BTC一方認為,不應提高區塊大小限制,因為如果區塊大小提高後,儲存空間費用就提高了,就會形成了一個收費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加入大量交易空間的人為約束,這樣在大量使用下交易費用就變得非常高。相反,BTC的支持者認為交易應該發生在主鏈的第二層,理由是集中化。
由比特幣ABC、比特幣無限和比特幣XT的多個開發團隊代表的辯論的BCH一方認為應提高區塊大小限制。這意味著比特幣應該能夠跟上需求,或者至少在安全的技術範圍內最大化效用,因為供應將由這種供應的生產者,礦工來決定。這將基於區塊空間的供應(礦工)和需求(使用者)建立收費市場,這應該允許比特幣在基礎層上以低廉的費用保持可用。
 

比特幣的安全困境
事實是,BTC和BCH的願景和設計都面臨著根本性的危機。比特幣在其啟動階段逐漸過渡到最終的通縮階段過程中,它被設計為具有通貨膨脹性。
比特幣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分散式加密貨幣都需要具有價值的令牌,以維護安全性和功能。這是因為區塊鏈利用了加密和分散式博弈論的價值。換句話說,去中心化的網路有很大的根基是利用胡蘿蔔/大棒來獎勵和懲罰,以激勵良好的行為。
在啟動階段,這種安全成本由通貨膨脹支付。但是,由於通貨膨脹時間表是一成不變的,並受到其支援的密碼博弈理論的保證,因此後來的費用必須包括先前由通貨膨脹產生的價值,否則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這是比特幣的安全難題,如果系統無法在未來十年內產生足夠的費用,則長期安全模型將失敗。這進入了困境的核心,回到了這場辯論的意義。
BTC和BCH方面完美地代表了比特幣內部關於如何處理此問題的兩種主要思想流。高費用、低交易量的網路與低費用、高交易量的網路。此差異由程式碼中的單個引數(塊大小限制)確定。
 
banq注:該文指出了問題所在,然後提出了自己治理解決方案,點選標題檢視。實際上再聰明的治理設計也沒有比特幣自然設計完美,如果比特幣有一天市值超過全世界GDP,那麼就讓它崩潰好了,為什麼挽救它,它本身就是沒有價值,就是一種蓄水池作用,它的破滅不會像股市、房市和商品期貨那樣禍及普通大眾,不會綁架任何人和團隊和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