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Delphi軟體開發工具部門被廉價甩賣

banq發表於2008-05-22
傳奇Delphi軟體開發工具部門被廉價甩賣


在開發工具領域,Borland公司一直是微軟王朝的有力挑戰者。然而,2008年5月,Borland公司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將包括Delphi在內的曾經為自己創造輝煌的IDE業務出售給了另一家公司,這條新聞甚至沒有引起美國主流IT媒體的關注。那麼,被收購的Delphi等知名開發工具的未來將會怎樣?會不會如同收購訊息一樣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一個2300萬美元的交易

  2008年5月7日,一條訊息出現在Borland公司官方網站的新聞中,Borland正式宣佈將CodeGear子公司出售給Embarcadero(易博龍)技術公司。

  CodeGear公司成立於2006年11月14日,是Borland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Borland的整合開發環境業務。

  雖然是一個成立僅兩年的年輕公司,但是它旗下的產品對於大多數程式開發人員卻具有傳奇一樣的崇高地位,這些產品包括JBuilder、Java開發工具、Delphi與C++Builder,還有剛剛研發出的PHP與Ruby的IDE開發工具。

  然而,這些著名的開發套件從此將不再屬於Borland,一個傳奇的時代結束了。

  整合開發環境

  整合開發環境(簡稱IDE)軟體是用於程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式,一般包括程式碼編輯器、編譯器、偵錯程式和圖形使用者介面工具,也就是整合了程式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Debug功能等一體化的開發軟體套。所有具備這一特性的軟體或者軟體套(組)都可以叫做IDE。如微軟的Visual Studio系列,Borland的C++ Builder、Delphi系列等。

  其實早在兩年前,當CodeGear公司還沒有從Borland分離出去的時候,Borland執行長Tod Nielson就開始計劃將IDE部門賣掉,理由是IDE部門遭受到來自微軟和免費開放原始碼產品的競爭,特別是來自Eclipse基金會的Java IDE,使得Borland的IDE營收比重不斷下滑難以為繼。

  Borland那時希望出售IDE業務能夠讓公司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更多精力用在Borland新看好的應用程式生命週期管理ALM業務上。

  但當時Delphi和JBuilder等仍然散發著自己的光芒,雖然有許多買家都對Borland的IDE業務很有興趣,但他們所提出的價格無法讓Borland滿意。於是在歷經半年尋找買主未果後,Borland決定將IDE部門獨立出去,成立專門的子公司並命名為CodeGear。

  其實這一舉動本身仍然是一種待價而沽的行為,因為獨立出去的CodeGear公司,除了財務仍然和Borland掛鉤外,其它所有的運營都與Borland徹底分開了。這也就意味著無論任何時間,一旦有其他公司表示出購買意向,Borland都能夠將這塊業務乾淨利索地全盤出售。

  而兩年之後的今天,那個曾經讓無數人學會程式設計的Turb C,那個讓無數程式設計師著迷於Windows程式設計的Delphi,最終被Borland甩賣了。2300萬美元成為了CodeGear最終的價值——這個價錢在美國甚至不足以拍攝一部二流電影,Borland像扔掉一塊燙手的山芋一樣甩賣掉了這個曾經為它創造輝煌的IDE業務。

  Borland的失策

  廉價甩賣IDE業務,對Borland公司而言,可以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也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企業戰略,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曾經的輝煌是如何演變為現在的無奈。

  上世紀80年代,Borland憑藉Turbo C、Turbo Pascal、SideKick幾款產品雄霸計算機編譯工具和應用軟體市場,並積累下龐大的資金,瞬間爆發的勝利讓Borland管理層變得不可一世的自大。

  1991年,Borland斥資4億美元併購了當時已經快速走下坡路的Ashton-Tate公司,儘管當時的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Ashton-Tate根本不值這個價。Borland希望透過Ashton-Tate的dBase全面佔領PC桌面資料庫市場,與比爾蓋茲一爭高下,以成為PC軟體界的霸主。

  然而,Ashton-Tate被Borland併購後,將近10年的輝煌也隨之消逝。Ashton-Tate原本很有機會成為今日的Oracle,繼續佔據PC資料庫市場龍頭的地位,但Windows和FoxPro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由於當時dBase並沒有Windows的版本,原本DOS下dBase程式設計師急需一個Windows下的dBase開發工具,因此當能夠相容dBase格式的FoxPro For Windows推出之後,立刻吸引了許多原先dBase Ⅲ/dBase Ⅲ Plus的使用者。

  但Borland自我良好的感覺並沒有察覺市場的變化,直到微軟連續推出兩個版本的FoxPro For Windows之後,Borland才終於發現dBase的使用者正在流失。

  雖然後來Borland推出了Windows下的dBase,但是它再也無力改變市場了,此時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變化,PC資料庫市場已經開始走入關聯式資料庫的時代,桌上型資料庫的市場已經開始逐漸萎縮且出現下滑的跡象。直到1999年3月12日,Borland在dBase已經完全沒落之後,才迫不得已將花費數億美元併購來的dBase廉價售出。

  雖然Delphi和JBuilder的成功幫助Borland挽回了一些損失,但微軟.NET的推出的又打亂了Borland的陣腳,它開始為是否跟隨微軟進入.NET新平臺而猶豫不決,因為Borland當時想要趁Linux的熱潮改走跨平臺的方向,而不是在Windows平臺上辛苦地和已經成為巨頭的微軟競爭。

  而隨著軟體利潤整體趨於下降,Borland必須想辦法維持公司的成長,開闢新的產品線。從2000年開始,Borland推出並且擴充了Kylix產品,進軍Linux程式設計市場。不過,隨著Linux在2000/2001年從爆炸性成長逐漸迴歸成正常的發展之後,Borland很快發現,光靠Java和Linux市場將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

  所有知名的資訊研究機構的分析都指出.NET在未來將和Java一起佔有相當大的市場後,Borland才知道是不可以失去.NET市場的。於是,Borland匆匆地投入了.NET產品的研發,但是此時的天下已經是微軟獨霸一方了,這些失敗的行動讓Borland投注了過多的資源,為自己的傳奇終結埋下了最終的致命隱患。

  回首今天,如果不是Borland犯了過多的錯誤以及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否則很有可能是主宰軟體市場的另一個霸主,可以和微軟抗衡,並且站穩軟體大公司的地位。但是Borland就這樣在盲目自大中失去了自己寶貴的機會。

  Delphi能否捲土重來

  此次收購CodeGear的易博龍技術公司成立於1993年,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它是一家為企業提供專業級資料庫工具,用於設計、開發、管理資料庫以及其中的資料的公司,它目前在全世界有12000多家企業客戶,在“財富100強”中也有90多家是它的客戶。公司的旗艦資料庫工具包括ER/Studio、DBArtisan、Rapid SQL及Change Manager,年營收6000萬美元。

  這項收購對於易博龍公司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首先CodeGear旗下的開發工具擁有忠實的開發者和技術社群,特別是那些追隨Delphi、JBuilder和C++Builder多年且數量龐大的狂熱粉絲們。這些開發者多數都是為金融服務、電信、製造、醫療和政府等從事資料庫相關的開發工作。對於易博龍來說,如果能夠將這些開發人員成功轉換為易博龍的忠實使用者,那麼對於它的資料庫軟體銷售來說,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由於應用程式不同,資料庫平臺也多種多樣,許多企業在生產率和資源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但如果易博龍能夠成功地將CodeGear的全部產品整合到自己現有的產品線中,那麼它就能夠為自己的客戶提供一套整合的產品組合,用於設計、開發、管理和最佳化異質應用程式及其資料庫。

  CodeGear的全球營銷渠道也非常健全,併購能夠讓易博龍自己的產品迅速進入全球數百萬軟體開發人員、設計師、獨立軟體提供商和資料庫專業人士的視線之內。已經有分析家預測,如果併購消化順利,那麼將會成就一個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在全球擁有超過1500萬使用者,擁有高達10%的年利潤增長率的全球最大的平臺獨立軟體供應商。

  不過此次併購背後的資本推手也值得我們注意,因為易博龍的東家Thoma Cressey Bravo公司是一家相當知名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這家公司在“行業合併”或“發展和收購”上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它目前透過一系列的私人股權基金,管理近20億美元的股權資本。在軟體行業,這家公司已完成34次收購,其年收入總額超過5億美元。而此次併購就是在這家公司的授意下完成的。

  因此,在這場資本遊戲中,Delphi、JBuilder等這些我們熟知的軟體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依然未知。畢竟利益和財富才是投資公司最關注的結果,至於技術的發展,對它們而言,跟其它他任何創造財富的工具沒有什麼區別。(苗得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