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全面瞭解什麼是顛覆時代的Web3.0未來網際網路

echeverra發表於2022-11-24

## 前言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Meta公司,也就是FaceBook改名後的那家,CEO祖克伯發的那張元宇宙自拍嗎?

他沒想到的是,隨手的一張自拍卻引來了群嘲,20年前的畫素感,粗糙的人物輪廓,背後是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大教堂,這難道就是耗資百億打造的元宇宙麼?

今天我們不去深究元宇宙的發展,我們來說說和元宇宙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Web3.0。在Web3.0的宏觀概念中,元宇宙只不過是Web3.0的冰山一角,那麼究竟什麼是Web3.0呢?

下一個風口

容我先賣個關子,大家可能覺得Web3.0只是一個概念,離自己還很遙遠,但實際上它已經成為了下一個風口,還記得雷布斯的經典語錄麼: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在資本市場上Web3.0早已成了投資人眼裡的香餑餑。

  • 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的紅杉資本一口氣投資了20多家Web3.0公司。
  • 2022年4月全球Web3.0領域74個專案獲得總計31.03億美元的融資。 -- 財聯社

在國家層級上,Web3.0一樣成了爭奪領域。

  • 美國大力出臺支援性政策,要保證Web3.0革命發生在美國,Meta、谷歌、亞馬遜、推特、eBay、奈飛、Paypal、Square等多家美國網際網路知名企業已開始付出實踐以探索Web3領域。
  • 日本已經把發展Web3.0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要舉全國之力推動Web3.0發展。

說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對Web3.0開始刮目相看了,接下來讓我帶你揭開Web3.0的神秘面紗。

Web的發展

說到Web3.0,那就要說說它的前身1.0和2.0了。

Web1.0

Web1.0其實就是20多年前的入口網站時代,比較典型的有雅虎、搜狐、網易、新浪等,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網際網路基本上是“只讀”模式的,網民可以登入各大入口網站瀏覽和閱讀任何想要看到的新聞資訊。

限於當時的網速和技術的限制,人們對網際網路的使用也就是瀏覽各種資訊,網頁是也比較簡陋,比如Yahoo網站:

Web2.0

隨著後來社交媒體的興起,使用者可以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創造內容,實時互動,如:Facebook、YouTube、微博、抖音、公眾號等,這個時候的網際網路變為“可讀+可寫”模式,使用者不光能閱讀,還可以自己發表觀點,見解,成為各平臺上內容的創造者。

我們正處於Web2.0的這種網際網路模式,人人都可以在網際網路各種平臺上發聲,併產生了一種新職業叫自媒體,創造內容的同時還可獲得收益,比如抖音:

### Web3.0

相比於Web2.0是“可讀+可寫”,Web3.0則是“可擁有”,Web3.0是去中心化的,以使用者個人數字身份、數字資產和資料完全迴歸個人為前提的的自動化、智慧化的全新網際網路世界。我們的每一個互動都應該被記錄並且量化,我們應該自己掌握自己的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並且公平地參與到由此產生的利益分配裡面。

什麼什麼?可擁有?去中心?數字化?是不是聽著一下頭大了,不要著急,如果你對Web3.0的描述感到費解,那只是因為我們身處Web2.0時代太久了,久到已經對Web2.0的弊端習以為常,但接下來我說到的Web2.0這些弊端,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要有Web3.0,因為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必然。

Web2.0的弊端

平臺壟斷

網際網路每個領域都有巨頭的產生,因為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這些平臺變得更有話語權,開始制定市場規則,比如滴滴,如何收費,如何分成全憑自己說了算,這對平臺上的司機也好,乘客也好只能被動的任人宰割。類似的問題還有電商大資料殺熟,搜尋引擎推送廣告等。

資料割裂

你在QQ音樂購買的周杰倫音樂無法在網易雲音樂上播放。你發表一篇技術文章,要分別在公眾號、CSDN、部落格園、掘金、知乎等渠道都發布一遍。因為不同平臺的資料是割裂的,這給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隱私問題

我們的社交關係、聊天記錄、購物記錄、搜尋記錄等資料,均由各大平臺控制,他們可以隨意使用我們的隱私資料。在黑市裡你的個人資訊有可能此時正以幾毛的價格售賣著。

資料可信度

平臺提供的資料並不可信,如:推薦的熱門並非真的熱門,商品購買量、文章閱讀量可能都是虛假的。這些資料都是可操控,會給使用者造成誤導。

資料安全性

一旦你所玩的遊戲平臺關閉服務,那麼你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就全部打水漂了,比如你養的QQ寵物,你就再也見不到它了。如果是某影片平臺關閉,你釋出的、收藏的影片資料也將全部消失。

所有權及收益

即使是擁有百萬粉絲的大V,你的賬號也歸平臺所有,你只有使用權,並非所有權,就算前美國總統川普一樣會被推特禁言。你產生內容價值的收益也由平臺分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Web3.0的變革

既然Web2.0有這麼多的不合理和不足,Web3.0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數字身份

使用者不用在各個App上有多個賬號,而是有一個全網通用的數字身份,一鍵登入就可以。也就是說,現行的資料儲存不再依賴大廠伺服器的集中管理,而會轉為分散式儲存。我們每個人的資料,一旦形成,就很難消失。

資料所有權

你所產生的任何資料資訊、數字資產都屬於你自己,而不屬於任何其他的公司。比如,你創作的文章、編寫的程式碼、畫的畫、寫的歌等一切數字資產,都會以NFT的形式,儲存在你的個人賬戶裡。這就打破了平臺對資訊管理和演算法的壟斷,改變了使用者和平臺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資料安全性

你的資料將得到完整的保護。比如,你付費在某網盤上存了不少資料。可是,後來這個網盤公司倒閉了,你儲存的資料和權益也就跟著消失了。但是,如果使用獨立的數字身份上網,你購買的網盤服務,將被記錄到區塊鏈的節點上。即便這個網盤公司倒閉,你換個平臺再登入,你原來儲存的資料仍然可以看到。

收益分配

由你的資訊產生的經濟利益,將全部屬於你個人,不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分割。比如,你在網上釋出了一張旅行照片,有網友對你的鞋很感興趣,於是點選檢視了你鞋子的資訊。這種廣告曝光所帶來的收益,將會直接打入你的個人賬戶裡。

當然Web3.0帶來的變革,遠遠不止以上四點。它的到來,將改變網際網路巨頭的壟斷地位,改變當前資訊數字經濟的運轉規則,讓普通使用者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Web3.0的技術

那麼要構建Web3.0需要使用什麼技術呢,我簡單列了以下幾點:

去中心化

在整個Web3.0的架構中,去中心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去中心化與Web3.0的核心理念相符,允許使用者擁有並控制自己的數字身份。去中心化中包含使用者的身份資訊和隱私資料,只有在經過使用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具有安全性、可驗證和互操作性等特點。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身份的發現、識別和驗證,不再依賴中心化身份系統的稽核和許可。

分散式儲存

Web3.0致力於改變中心化平臺對資料的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Web3.0專案不會將資料儲存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中。因此,Web3.0專案會有海量的資料儲存需求,分散式儲存是重要基礎設施。相比傳統的中心化儲存,分散式儲存具有安全性高、隱私保護、防止單點失效等優勢。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分散式儲存面臨著可靠性、使用者體驗和監管政策等方面的風險。

區塊鏈

Web3.0在2006年就被提出,比區塊鏈更早,但在區塊鏈興起之前,Web3.0因缺乏解決方案只能停留在概念階段。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加密貨幣投資者的增多,以太坊、Polkadot等區塊鏈生態中湧現出一批與Web3.0相關的專案。因此,區塊鏈技術奠定了Web3.0發展的基礎。使用區塊鏈技術做為底層架構,可滿足“資料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應用需求。

NFT

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其“非同質化”意味著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這意味著當一件作品被鑄成NFT之後,這個作品就成為了區塊鏈上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具有唯一性特點的可信數字權益憑證。NFT可確保其唯一性和真實性,這樣,無論該作品被複制、傳播了多少次,原作者始終都是這份作品的唯一所有者並可獲取收益。而在傳統的交易方式中,這些是很難保證的。

著名球星庫裡花18萬美元買一個NFT數字頭像,更側面說明了NFT的火爆程度,當然也有一定炒作成分在裡面。

Web3.0的難點

Web3.0作為一種新興網際網路應用業態,包含區塊鏈、加密貨幣、網路幣、公鏈、智慧合同、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增強實景、虛擬現實、5G、地理服務等許多新技術。實現Web3.0設想的狀態,需要從底層的基礎設施環節搭建Web3.0網路,現階段的基礎設施進展主要集中於技術端的研發與應用。

但單就目前已逐漸發展成熟區塊鏈一項技術而言,開發者在應用時仍然面臨挑戰:例如區塊鏈技術體系多、平臺多,技術差異較大,開發者較難掌握;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慧合約相關配套並未成熟,目前缺少開發、測試、安全審計工具;區塊鏈應用與傳統應用在開發模式和運維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增大開發難度等。

另外,每做一筆交易,都要更新網上無數的資料,都需要極大的通訊量。現在比特幣的交易速度約為每秒7筆交易,而支付寶這類產品,峰值能達到每秒9萬筆。即在資料量越大、資料極度去中心化、儲存量極為龐大的情況下,交易速度必然越來越慢。因此目前的集中式管理的資料處理和交易速度,要遠遠高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如何提高區塊鏈的效率問題,也是亟待突破的技術難點。

Web3.0的國情

當前,中國已經開始佈局發展的Web3.0產業主要可以分為五類:1.數字藏品;2.虛擬數字人;3.遊戲;4.社交;5.供應鏈。

與海外相比,我國Web3.0產業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與其有一定的差距,這很大程度上與我國對加密貨幣的嚴監管以及各類防範金融風險的舉措有關。由於國內外投資環境不同,目前在人民幣基金中,只有數字藏品領域是有可能合規的投資領域,多家大廠也在佈局這類專案,如支付寶推出的螞蟻鏈粉絲粒,騰訊推出的幻核APP等。

由於國內監管環境,部分開展Web3.0業務的企業選擇了在境外發展,表示在國內“不是怕監管,而是怕隨性、沒有邊界、沒有法律條文的監管”。而在新加坡,以區塊鏈、元宇宙和Web3.0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專門提供了“監管沙盒”政策,允許“試錯”,目前大概有七八十家公司在新加坡排隊申領牌照,在取得牌照之前仍然可以開展業務。

除了監管環境,Web3.0業務也面臨的法律問題,如數字資產NFT,雖然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管檔案未出臺。但對於NFT的監管風向已苗頭初現。2022年4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共同釋出《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倡議NFT應當去金融化、去證券化、去虛擬貨幣化,NFT運營主體和參與主體應當合規發行NFT,避免觸碰炒作虛擬貨幣的法律紅線。

國家正在積極制定Web3.0的相關法律制度與監管體系,加強資料合規,強基建,立標準,推動建立合適的監管規則,保證Web3.0在國內能夠穩定有序的發展。

Web3.0的應用

Web3.0還在探索中,現在市面上的Web3.0應用其實大部分是傳統的web2應用+web3的概念,而且主要是在國外市場,這裡列舉兩個比較有名的Web3.0應用。

MetaMask

只要對Web3.0領域有所涉獵,那麼你肯定不會對數字錢包小狐狸Metamask感到陌生,你可以將Metamask理解成Web3.0時代的支付寶,二者同樣有用支付屬性。但不同之處,Metamask還承載了獨立的數字身份功能,它將數字身份與私有財產、個人資訊高度繫結,完全由自己掌控。

Brave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 Web2 瀏覽器,無論是谷歌的 Chrome、還是國內的360、搜狗瀏覽器...其實都存在著售賣使用者資訊給廣告商的變現模式,而這其中自然就會存在著使用者隱私洩露的問題。而Brave瀏覽器主打的就是隱私保護,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廣告攔截功能,使用者使用Brave不會受到廣告轟炸的困擾。不久前,Brave瀏覽器就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超過100萬使用者的加密應用程式的記錄。

其他領域上的Web3.0應用還有運動健身StepN,社交媒體APPICS、線上交易所Uniswap、音樂流媒體平臺Sound.xyz等等,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下。

Web3.0的爭議

雖然Web3.0正在蓬勃的探索發展,質疑的聲音也不佔少數。埃隆馬斯克甚至公開對Web3進行嘲諷:“我不認為Web3.0真實存在,現在更像是市場營銷的熱詞。” 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曾說,Web3可能是虛假的狂歡。

當然對於這種質疑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底層使用區塊鏈加密貨幣就很容易把它跟一些騙錢的套路聯絡在一起。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下,有些人也已經成為第一批Web3的韭菜。

所以Web3.0究竟是網際網路的未來還是一場騙局而已?

結語

對於Web3.0我想說的是對於這樣一場底層技術的創新,它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更有一些耐心,就像十年前我們不能理解有了QQ為什麼還要有微信,手裡有現金為什麼要掃碼付款,有了3G為什麼還要升級4G,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形式,對傳統世界的顛覆能力,有的時候它們缺少的只是一個應用場景。

我們觀察網際網路的迭代發展,其實每一次的創新最開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歷看不懂、看不上和趕不上的階段。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勢必是一場拓荒之旅,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見證Web3.0的到來吧!

好啦,以上就是關於Web3.0的全部內容,是不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你學“廢”了嗎?

參考文章:

(完)


文章首發於我的部落格 https://echeverra.cn/web3/,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echeverra,一起學習進步!不定時會有資源和福利相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