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babayage
編輯 |笑 笑
蓋雅工場建立於2009年,10餘年一路走來,技術轉型、環境變遷、競爭升級……挑戰源源不斷,但深諳定位之道的章新波始終堅守著“科技讓勞動力更高效”這一核心價值,讓蓋雅工場成為了華潤、GAP、雅詩蘭黛、阿爾斯通等世界級企業的長期選擇。
**起:錨定差異化優勢
**
小公司也能拿下阿爾斯通
2009年HR軟體的市場狀況:世界級品牌考勤軟體大幾十萬至百萬不等,國產軟體頂天3~5萬,僅蘇州便有17家HR軟體企業,沒見誰大富大貴,也沒見誰食不果腹。
面對這樣一個典型的“巨鯨+小蝦”式封閉穩定生態,眼前看不到明顯的變革機遇,章新波建立蓋雅工場自然招來不少質疑:“這行業有什麼可做的?苦逼複雜不掙錢。”
當同行們還在最佳化考勤機的故障率、大部分考勤統計只能做到半自動,章新波卻看到了勞動力管理的全新時代正迎面而來,“人口紅利會消失,勞動力成本將快速增長,透過技術手段最佳化勞動力管理、降低用工成本,將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
章新波為蓋雅工場制定了明確的差異化優勢:
- 第一,瞄準同行普遍不願做的複雜用工、複雜考勤場景,既能規避同質化,又能凸顯技術價值;
- 第二,服務成果必須可量化,要從“考勤”的功能價值根本性升級為“成本最佳化”的經營價值,“跳進CFO甚至CEO的視野中”,併為此明確了使用者畫像——藍領、灰領這類產出明確的用工型別,便於準確度量服務價值;
- 第三,做產業鏈的零元件,不貪大求全,以合作形式為同行的客戶提供優質服務——這為早期的蓋雅帶來了多家客戶;
- 第四,定位實戰中最關鍵卻也最難堅定執行的使用者定位:將中大型客戶鎖定為目標客戶,決不妥協。
初次創業者或多或少都會嘗試描摹目標客戶畫像,但面對生存壓力,能不偏不倚堅持客戶定位者少之又少。說到底,初創To B企業,可怕的不是一窮,而是二白:無品牌,無案例,“眼高於頂的大客戶瞧得上你?”但章新波硬是死撐著客戶標準,直到贏來了自己的第一位客戶:法國阿爾斯通,世界500強。
彼時的阿爾斯通,苦惱於勞動力管理精益度不足帶來的浮虧,作為運輸工具製造商,所有產品都是非標,工期動輒三五年,時不時出現“簽單時以為賺了交付時發現賠了”的狀況。蓋雅打動對方的,正是章新波規劃出的差異化價值:“其他人都是‘您需要什麼,我來做’,我們是‘您應該這麼做,我們能幫您做’,其實解決方案在傳統模式下已經非常成熟,無非需要我們將其軟體化、工具化、系統化,但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不願意做這件事。”
Tips.章新波的定價方法
- 定價大約為“客戶3個月可收回成本”。
- 國內客戶不願接受“以效果比例提成”的收費模式,但海外市場可以嘗試。
- 對於明星客戶必定要以價格換成單,但價格只是輔助手段,越是明星客戶越在意實效。
承:升級技術、迭代形態
以萬變延承不變核心價值
堅持兩個字,唇齒一張一合,可只有走過漫長征途的人才知道,為了堅持要做出多少改變。
蓋雅10年來堅持只做產業鏈的零元件,不盲目擴張,不貪圖求大,深耕於勞動力管理軟體和人力資源管理軟體行業——可軟體兩個字,本身便是無窮變化,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為蓋雅帶來巨大的挑戰,讓章新波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次:
第一次,從微軟體系全面轉型為開源體系。人,不可能全部換血,只能高成本培訓;事,不可能擱置不幹,只能邊服務邊升級。蓋雅就像一列火車,一邊維持著高速行駛一邊將動力系統換個了遍,箇中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移動網際網路興起,蓋雅果斷擁抱,卻迎頭撞上了兩大難題:OA、ERP、CRM基本不會遇到併發量帶來的壓力,但蓋雅每天早晨8點百萬使用者線上打卡,一個做To B的企業還要撓頭於To C企業才會發愁的架構問題;其次,彼時山寨機、雜牌機橫行於世,“小青椒”“小辣椒”們帶來了海量的適配性挑戰,做還是不做?章新波內心的“拙”勁讓蓋雅選擇直面挑戰,“如果要變1萬件事才能堅持住你最想堅持的事,那就變個到位,變個徹底”,儘管投入了不菲的研發成本,市場端給出的反饋足以值回票價:“競標的時候基本不用比誰適配得更好,隨便找一臺手機,就比誰能裝得上,蓋雅的成功率遠遠甩開競爭對手。”
若干年後,章新波將“All In移動網際網路”這一步視為成長分水嶺,之前,蓋雅是後起之秀,挑戰者;之後,蓋雅在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勞動力管理”的領軍級企業。
轉:出海,併購
場景在哪,蓋雅就在哪
越來越多的To B服務企業開始聚焦行業解決方案,蓋因同行業企業運營模式、流程、資源結構有諸多相似之處,便於功能沉澱、產品迭代。
但對於蓋雅而言,行業並不是場景的同義詞,10年來,太多行業經歷過技術升級引發的供給側改革,行業勞動力模式劇變的案例俯首皆是。作為勞動力管理專家,章新波對此早有洞見:“蓋雅始終緊盯著勞動力的流向,產業會升級,技術會革新,但4億藍領勞動力不會憑空消失,基礎的崗位需求也不會瞬間迭代。工人從製造業到服務業,蓋雅就跟到服務業;崗位從中國流向海外,蓋雅就跟到海外。”
如前所述,在堅守價值定位的章新波看來,表面的戰略轉移本質依舊是戰略聚焦,“牢牢跟定蓋雅最具競爭優勢的戰場”。擴充海外市場註定波折不少,熟悉瞭解當地的法律、規則,應對與國內截然不同的用工文化,將凡此種種沉澱配置進系統,“相比之下語言是最好解決的問題”。
除了出海,併購也成為了蓋雅擴充業務規模和服務場景的有效手段,但對於併購,章新波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對併購物件與蓋雅核心價值的同頻度有著極高要求:“併購易勤,對方是政企板塊的勞動力管理供應商,用工場景和勞動力型別與蓋雅高度重合,但文化又有著很大不同,蓋雅嘗試過接觸這些客戶,發現連溝通語言都有很大差別,所以決定透過併購來打進這一市場;併購藍燈理由相近,連鎖五星級酒店是靈活用工的重要場景,工作人員的產出價值又很明確,與蓋雅的差異化價值一脈相承。”
Tips.國際巨頭?國內大企?
- 國際巨頭在某個區域市場運作相對獨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比較明確,實效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情。中國大企業的採購行為偏向於“不犯錯”,很多次蓋雅止步於競標調研的第一個問題:“請問貴企在全球範圍內的行業排名”。
- 但在海外市場,國際企業就不那麼好打交道了,很多企業都施行全球統一採購,比如迪斯尼、香港賽馬會,“真搭不上話”。
合:打造生態 or 擁抱生態,這是一個問題
科創人:您曾經表示過蓋雅不會輕易嘗試做PaaS,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章新波:蓋雅工場很難去做PaaS,對於開放我一直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開放這件事既要有對外部環境的準確判斷,也要對自己的心胸有準確判斷(笑)。在中國很多有研發部門的企業都有一種“why not me”的特質,為什麼我不自己做著試試?在這種風格主導的市場中盲目做 PaaS不見得是一件理智的事。
我對泛泛之交的生態興趣不大,還是願意相信歃血為盟的親密關係,併購、股權關係,核心利益一致才能並肩前行。
科創人:那麼您如何判斷整個勞動力管理行業未來發展處完整生態的可能性?釘釘、企業微信都在一定程度上涉足了這個領域。
章新波:分兩面說,第一,我認為釘釘、企業微信的關注點在於入口,蓋雅和兩家都有很好的合作關係,並且我認為蓋雅專長的細分領域並不是巨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比如可口可樂這個級別的公司,他的採購清單裡像我們這種企業有幾十家,它選擇釘釘還是企業微信基本不會考慮到蓋雅,我們才算老幾?第二,如果巨頭真的打算下手,那好像也不是擔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分分鐘被幹翻掉呀(笑)。
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傾向於巨頭會肩負起打造生態的責任,我們要做的是擁抱它,而不是培育一個獨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