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通用程式設計 - 第二章:流程控制

yitema01發表於2019-04-04

本文是Python通用程式設計系列教程,已全部更新完成,實現的目標是從零基礎開始到精通Python程式語言。本教程不是對Python的內容進行泛泛而談,而是精細化,深入化的講解,共5個階段,25章內容。所以,需要有耐心的學習,才能真正有所收穫。雖不涉及任何框架的使用,但是會對作業系統和網路通訊進行全域性的講解,甚至會對一些開源模組和伺服器進行重寫。學完之後,你所收穫的不僅僅是精通一門Python程式語言,而且具備快速學習其他程式語言的能力,無障礙閱讀所有Python原始碼的能力和對計算機與網路的全面認識。對於零基礎的小白來說,是入門計算機領域並精通一門程式語言的絕佳教材。對於有一定Python基礎的童鞋,相信這套教程會讓你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 運算方式

1. 數學運算

既然我們程式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計算機能夠像人腦一樣工作,那麼人腦能做什麼,就需要程式中有相應的機制去模擬。人腦無非是數學運算和邏輯運算,對於數學運算就是加減乘除,很簡單,我們先來看一下。 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就是CPU,CUP有兩個功能,控制和運算,接下來就看一下計算機是如何進行運算的,關於計算的控制功能會在第五階段有詳細的說明。 以下假設變數:a=10,b=20:

Python通用程式設計 - 第二章:流程控制

2. 比較運算

以下假設變數:a=10,b=20

Python通用程式設計 - 第二章:流程控制

3. 賦值運算

以下假設變數:a=10,b=20

Python通用程式設計 - 第二章:流程控制

4. 邏輯運算

Python通用程式設計 - 第二章:流程控制

5. 身份運算

# is比較的是id
# 而==比較的是值
複製程式碼

二 分支語句

1. if,else

對於邏輯運算,即人根據外部條件的變化而做出不同的反映,比如
如果:一切都是天意,那麼:誰也逃不離

if ’everything‘ is “God's will“:
    print('everyone can not flee')
複製程式碼

或許這個例子太抽象了,我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未成年人禁止吸菸。

age=15
if age >= 18:
    print('禁止吸菸')
else:
    print('可以吸菸')
複製程式碼

成年人雖然可以吸菸,但是體重低於50kg的人最好是不要吸菸,還有在工作場所不能吸菸

age = 98
weight = 45
is_public_place = True
# 只有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可以吸菸
if age >= 18 and weight >= 50 and not is_public_place:
    print('可以吸菸')
else:
    print('不能吸菸')
複製程式碼

2. if迴圈巢狀使用

age = 98
weight = 45
# is_public_place = True
is_public_place = False
# 1 只要在公共場所就不能吸菸
if is_public_place:
    print('任何人禁止吸菸')
else:
    # 2 不是工作場所,先判斷使用者年齡
    user_age = input('請輸入年齡')
    user_age = int(user_age)
    if user_age >= 18:
        # 3 再來判斷使用者體重
        user_weight = input('請輸入體重')
        user_weight = int(user_weight)
        if user_weight >= 50:
            print('可以吸菸')
        else:
            print('體重太輕了,建議不要吸菸')
    else:
        print('未成年人禁止吸菸')
複製程式碼

3. if,elif,else 使用

如果:成績>=90,那麼:優秀 如果成績>=80且<90,那麼:良好 如果成績>=70且<80,那麼:普通 其他情況:很差

score=input('>>: ')
score=int(score)
if score >= 90:
    print('優秀')
elif score >= 80:
    print('良好')
elif score >= 70:
    print('普通')
else:
    print('很差')
複製程式碼

使用模板

if 條件1:
&emsp;&emsp;&emsp;&emsp;縮排的程式碼塊
&emsp;&emsp;elif 條件2:
&emsp;&emsp;&emsp;&emsp;縮排的程式碼塊
&emsp;&emsp;elif 條件3:
&emsp;&emsp;&emsp;&emsp;縮排的程式碼塊
&emsp;&emsp;......
&emsp;&emsp;else:&emsp;&emsp;
&emsp;&emsp;&emsp;&emsp;縮排的程式碼塊
複製程式碼

三 迴圈語句

1. while 迴圈

(1) while迴圈(條件迴圈)

為什麼要使用迴圈,先來看下面一段程式碼

albert_age = 18
guess = int(input(">>:"))
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大了,往小裡試試...")
el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小了,往大里試試...")
else:
    print("恭喜你,猜對了...")
#第2次
guess = int(input(">>:"))
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大了,往小裡試試...")
el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小了,往大里試試...")
else:
    print("恭喜你,猜對了...")
#第3次
guess = int(input(">>:"))
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大了,往小裡試試...")
el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小了,往大里試試...")
else:
    print("恭喜你,猜對了...")
複製程式碼

毫無疑問,這是一段low逼的程式碼。。。。。。因為重複的程式碼太多了,這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使用while 條件迴圈來處理,while迴圈又叫做條件迴圈,既滿足條件才會執行,語法如下:

while 條件:    
    # 迴圈體
    # 如果條件為真,那麼迴圈體則執行,執行完畢後再次迴圈,重新判斷條件。。。
    # 如果條件為假,那麼迴圈體不執行,迴圈終止
複製程式碼

注意:滿足條件就是指條件為真,一般我們會用True直接表示條件為真,或者使用下面小練習的 count <= 10 的運算判斷的形式,如果表示條件為假可以這樣表示:

False    None    0   ""    ()    []   {}  
# 總結一下:False,0或者空都為False
複製程式碼

(2) while迴圈小練習

#列印0-10
count=0
while count <= 10:
    print('loop',count)
    count+=1
#列印0-10之間的偶數
count=0
while count <= 10:
    if count%2 == 0:
        print('loop',count)
    count+=1
#列印0-10之間的奇數
count=0
while count <= 10:
    if count%2 == 1:
        print('loop',count)
    count+=1
複製程式碼

(3) while迴圈之死迴圈

死迴圈就是會一直執行的迴圈,因為條件一直成立

import time
num=0
while True:
    print('count',num)
    time.sleep(1)
    num+=1
複製程式碼

(4) while迴圈巢狀與tag

tag只是一個變數,不過他是布林型別,只有True和False,你也可以寫成0或者1,當我們有多層迴圈的時候,使用tag可以迅速退出所有迴圈

tag=True 
&emsp;&emsp;while tag:
&emsp;&emsp;&emsp;&emsp;......
&emsp;&emsp;&emsp;&emsp;while tag:
&emsp;&emsp;&emsp;&emsp;&emsp;&emsp;........
&emsp;&emsp;&emsp;&emsp;&emsp;&emsp;while tag:
&emsp;&emsp;&emsp;&emsp;&emsp;&emsp;&emsp;&emsp;tag=False
複製程式碼

(5) while迴圈break與continue

這是理解的重點,以後會經常用

#break用於退出本層迴圈
while True:
    print "123"
    break
    print "456"
#continue用於退出本次迴圈,繼續下一次迴圈
while True:
    print "123"
    continue
    print "456"
複製程式碼

所以上面猜年齡的程式可以這樣改寫

albert_age = 18
while True:
    guess = int(input(">>:"))  
    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大了,往小裡試試...")  
    elif guess < albert_age :     
        print("猜的太小了,往大里試試...")  
    else:
        print("恭喜你,猜對了...")
        break  # 使用者猜對的時候退出迴圈
複製程式碼

(6) while與else組合使用

與其它語言else 一般只與if 搭配不同,在Python 中還有個while ...else 語句,while 後面的else 作用是指,當while 迴圈正常執行完,中間沒有被break 中止的話,就會執行else後面的語句。

count = 0
while count <= 5 :
    count += 1
    print("Loop",count)
else:
    print("迴圈正常執行完啦")
print("-----out of while loop ------")

"""
輸出
Loop 1
Loop 2
Loop 3
Loop 4
Loop 5
Loop 6
迴圈正常執行完啦
-----out of while loop ------
"""
# 如果執行過程中被break啦,就不會執行else的語句啦
count = 0
while count <= 5 :
    count += 1
    if count == 3:break
    print("Loop",count)
else:
    print("迴圈正常執行完啦")
print("-----out of while loop ------")

"""
輸出
Loop 1
Loop 2
-----out of while loop ------
"""
複製程式碼

2. for迴圈

(1) for迴圈(迭代迴圈)

for迴圈是迭代式迴圈,for 遍歷 被迴圈的每一項內容,語法如下

for i in range(10): 
    縮排的程式碼塊
複製程式碼

說明:

  • 其中i為迭代出來出來的一個個物件,i只是一個變數名,可以任意
  • 關鍵字for 和 in是必須的
  • range(10) 是一個被迭代的物件,只要能存多個值,他就可以被迭代,你直接寫一個列表也是一樣的
  • 迭代迴圈可以理解被迭代的物件就是一個老母雞,她肚子裡有的是蛋,迭代出來的物件就是蛋

(2) break與continue(同上while迴圈)

(3) for迴圈與else連用

我們常常會在for迴圈遍歷一個序列或者字典後,接著語句else,很多新手會誤以為是判斷執行else後面的程式碼,其實不然,for迴圈裡面也不存在判斷,而已執行完遍歷的物件後,再執行else後面的程式碼

# 例項1
L = [1,2,3,4,5,6,7,8,9,10]
for i  in L:
    print(i)
else:
    print('ending')
"""
#輸出
>>>
1
2
3
4
5
6
7
8
9
10
ending
"""

# 例項2

dir = {1:'kobe',2:'LBJ',3:'CP3',4:'TDK'}
for k,v in dir.items():
    print (k,v)
else:
    print('ending')

"""
#輸出
1 kobe
2 LBJ
3 CP3
4 TDK
ending
"""
複製程式碼

三 流程控制語句用法說明

1. 避免多層分支巢狀

如果這篇文章只能刪減成一句話就結束,那麼那句話一定是“要竭盡所能的避免分支巢狀”。過深的分支巢狀是很多程式設計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假如有一位新手程式設計師寫了很多層分支巢狀,那麼你可能會看到一層又一層的大括號:if: if: if: ... else: else: else: ...俗稱_“巢狀 if 地獄(Nested If Statement Hell)”_。如果能夠避免的話,儘可能用其他的方式代替,這種多層巢狀非常不利於程式碼的可讀性,尤其是當一個 if 分支下程式碼的量比較多的時候。

2. 封裝那些過於複雜的邏輯判斷

如果條件分支裡的表示式過於複雜,出現了太多的 not/and/or,那麼這段程式碼的可讀性就會大打折扣,這時我們可以把他拆解,或者先用not 的形式取反。

3. 留意不同分支下的重複程式碼

重複程式碼是程式碼質量的天敵,而條件分支語句又非常容易成為重複程式碼的重災區。所以,當我們編寫條件分支語句時,需要特別留意,不要生產不必要的重複程式碼。當你編寫分支程式碼時,請額外關注由分支產生的重複程式碼塊,如果可以簡單的消滅它們,那就不要遲疑。

4. 使用“德摩根定律”

在做分支判斷時,我們有時候會寫成這樣的程式碼:

# 如果使用者賬戶沒有餘額或者使用者透支額度,拒絕使用者購買
# 以下是虛擬碼
if not “使用者登入” or not “有透支額度”:
    print("拒絕使用者購買")
複製程式碼

第一眼看到程式碼時,是不是需要思考一會才能理解它想幹嘛?這是因為上面的邏輯表示式裡面出現了 2 個 not 和 1 個 or。而我們人類恰好不擅長處理過多的“否定”以及“或”這種邏輯關係。這個時候,就該 德摩根定律 出場了。通俗的說,德摩根定律就是 not A or not B 等價於 not (A and B)。通過這樣的轉換,上面的程式碼可以改寫成這樣:

if not (“使用者登入” and “有透支額度”):
    print("拒絕使用者購買")
複製程式碼

5. 在條件判斷中使用 all() / any()

all() 和 any() 兩個函式非常適合在條件判斷中使用。這兩個函式接受一個可迭代物件,返回一個布林值,其中:

  • all(seq):僅當 seq 中所有物件都為布林真時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 any(seq):只要 seq 中任何一個物件為布林真就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假如我們有下面這段程式碼:

def all_numbers_gt_10(numbers):
   # 僅當序列中所有數字大於 10 時,返回 True
   if not numbers:
       return False
   for n in numbers:
       if n <= 1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複製程式碼

如果使用 all() 內建函式,再配合一個簡單的生成器表示式,上面的程式碼可以寫成這樣:

def all_numbers_gt_10_2(numbers):
   return bool(numbers) and all(n > 10 for n in numbers)
複製程式碼

簡單、高效,同時也沒有損失可用性。

6. 使用 try/while/for 中 else 分支

讓我們看看這個函式:

def do_stuff():
   first_thing_successed = False
   try:
       do_the_first_thing()
       first_thing_successed = Tru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while calling do_some_thing")
       return
   # 僅當 first_thing 成功完成時,做第二件事
   if first_thing_successed:
       return do_the_second_thing()
複製程式碼

在函式 do_stuff 中,我們希望只有當 do_the_first_thing() 成功呼叫後_(也就是不丟擲任何異常)_,才繼續做第二個函式呼叫。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定義一個額外的變數 first_thing_successed 來作為標記。其實,我們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達到同樣的效果:

def do_stuff():
   try:
       do_the_first_thing()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while calling do_some_thing")
       return
   else:
       return do_the_second_thing()
複製程式碼

在 try 語句塊最後追加上 else 分支後,分支下的do_the_second_thing() 便只會在 try 下面的所有語句正常執行(也就是沒有異常,沒有 return、break 等)完成後執行。類似的,Python 裡的 for/while 迴圈也支援新增 else 分支,它們表示:當迴圈使用的迭代物件被正常耗盡、或 while 迴圈使用的條件變數變為 False 後才執行 else 分支下的程式碼。

7. 與 None 值的比較

在 Python 中,有兩種比較變數的方法:== 和 is,二者在含義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 ==:表示二者所指向的的值是否一致
  • is:表示二者是否指向記憶體中的同一份內容,也就是 id(x) 是否等於 id(y)

None 在 Python 語言中是一個單例物件,如果你要判斷某個變數是否為 None 時,記得使用 is而不是 ==,因為只有 is 才能在嚴格意義上表示某個變數是否是 None。
否則,可能出現下面這樣的情況:

class Foo(object):
    def __eq__(self, other):
        return True


foo = Foo()
print(foo)
print(foo == None)
print(foo is None)
複製程式碼

在上面程式碼中,Foo 這個類通過自定義 __eq__ 魔法方法的方式,很容易就滿足了 == None 這個條件。
所以,當你要判斷某個變數是否為 None 時,請使用 is 而不是 ==

8. 留意 and 和 or 的運算優先順序

看看下面這兩個表示式,猜猜它們的值一樣嗎?

(True or False) and False True or False and False

答案是:不一樣,它們的值分別是 False 和 True,你猜對了嗎?問題的關鍵在於:and 運算子的優先順序大於 or。因此上面的第二個表示式在 Python 看來實際上是 True or (False and False)。所以結果是 True 而不是 False。在編寫包含多個 and 和 or 的表示式時,請額外注意 and 和 or 的運算優先順序。即使執行優先順序正好是你需要的那樣,你也可以加上額外的括號來讓程式碼更清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