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的《php模式設計》的第五篇。前面的四篇在不斷學習不斷加深認識,到了今天再看觀察者模式,覺得非常容易理解。這也許就是我們積少成多的結果吧。希望還是能夠不斷進步。
開篇還是從名字說起,“觀察者模式”的觀察者三個字資訊量很大。玩過很多網路遊戲的童鞋們應該知道,即便是鬥地主,除了玩家,還有一個角色叫“觀察者"。在我們今天他談論的模式設計中,觀察者也是如此。首先,要有一個“主題”。只有有了一個主題,觀察者才能搬著小板凳兒聚在一堆。其次,觀察者還必須要有自己的操作。否則你聚在一堆兒沒事做也沒什麼意義。
從程式導向的角度來看,首先是觀察者向主題註冊,註冊完之後,主題再通知觀察者做出相應的操作,整個事情就完了。
從物件導向的角度來看,主題提供註冊和通知的介面,觀察者提供自身操作的介面。(這些觀察者擁有一個同一個介面。)觀察者利用主題的介面向主題註冊,而主題利用觀察者介面通知觀察者。耦合度相當之低。
如何實現觀察者註冊?通過前面的註冊者模式很容易給我們提供思路,把這些物件加到一棵註冊樹上就好了嘛。如何通知?這就更簡單了,對註冊樹進行遍歷,讓每個物件實現其介面提供的操作。
<?php // 主題介面 interface Subject{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notify(); } // 觀察者介面 interface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 // 主題 class Action implements Subject{ public $_observers=array();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this->_observers[]=$observer; } public function notify(){ foreach ($this->_observers as $observer) { $observer->watch(); } } } // 觀察者 class Cat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Cat watches TV<hr/>"; } } class Dog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Dog watches TV<hr/>"; } } class People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People watches TV<hr/>"; } } // 應用例項 $action=new Action(); $action->register(new Cat()); $action->register(new People()); $action->register(new Dog()); $action->notify();
所謂模式,更多的是一種想法,完全沒必要拘泥於程式碼細節。觀察者模式更多體現了兩個獨立的類利用介面完成一件本應該很複雜的事情。不利用主題類的話,我們還需要不斷迴圈建立例項,執行操作。而現在只需要建立例項就好,執行操作的事兒只需要呼叫一次通知的方法就好啦。
從開始的單例模式我一步步考慮如何實現程式碼,到現在大部分實現程式碼一句帶過,實際上是建立在前面不斷積累的基礎上。真心感覺通過不斷學習設計模式能很大加深對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思考。當然紙上談兵還是要不得的,最好還是投入更多的練習中去吧~~·
相關文章 《使用觀察者模式處理異常資訊》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