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無論是何種程式語言都會有判斷真假的結構:
if( bool expression ){
}else{
}複製程式碼
人類思維
一般都是在判斷某個變數 var 是否為真,所以按照人類的思維邏輯就是:
if(var == true){
}else{
}複製程式碼
潛在問題
上述寫法完全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你可能在犯困的情況下寫程式碼,不小心寫成了:
if(var = true){
}else{
// else logic
}複製程式碼
少寫了一個 =,但是語法上並沒毛病,可以被正常編譯/解釋。
這樣導致 else logic 永遠都不會被執行,埋下了大坑。
更好的習慣
你完全可以調換一下變數和布林值的順序:
if(true == var){
}else{
// else logic
}複製程式碼
同樣是布林判斷的語法,但是此時少寫一個 = 的話,將導致程式碼無法通過編譯/解釋,這樣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隱藏的 bug 了。
結論
魔鬼總是在細節,掌握這些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你在少加班的情況下照樣升職加薪。
想要了解更多程式設計好習慣?聯絡作者微博/微信 @Cee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