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rudern發表於2022-05-06

首先,物聯網是什麼?

【百度百科】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資訊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鐳射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資訊,通過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線,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慧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的資訊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物件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 。

物聯網的起源

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他也因此被稱為“物聯網之父”。

一、物聯網的史前

起初,感測器、繼電器等硬體要實現協同工作,需要一臺專用的計算機裝置,即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最早的PLC有PDP-14(1969年)、SIMATICS4(1973年,西門子)等。PLC有體積小、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程式設計簡單、維護方便等很多優點,這使它在工業領域得到迅速推廣應用。

在網際網路和感測網誕生之前,如果要實現自動化,最好的方式便是以PLC作為控制中心。所以,在2000年以前,便有許多用PLC實現物聯網系統,比如養殖用途的環控箱: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環控箱

1980年之後,以51微控制器為代表的MCU技術蓬勃發展,MCU有成本低,體積小、功耗低等優點。逐漸有公司使用MCU作為控制中心,連線感測器及繼電器等硬體,比如溫度自動控制器: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溫控器

MCU方案適合在細分領域深耕,比如:養殖場、魚塘、農林等。但是MCU的開發週期長,難度大、軟硬體成本高,雖然研發成本高,只有批量化生產才能充分降低成本。

二、物聯網的現在

2000年之後,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興起,2G、3G、4G依次更迭,裝置聯網也初步成為可能。此時物聯網的主要形式是“+移動通訊閘道器(模組)”的方式,簡單說就是自動化聯網。

其後通訊模組越來越便宜,流量費越來越低,專用於物聯網的NB-IoT技術出現,更是催生了一種新的形態,即:移動通訊閘道器(模組)+感測器/控制器,比如聯網的溫度感測器: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溫度感測器

2.1、數字感測器和控制器

誕生於1979年Modbus協議,由於其簡單可靠的特性,在感測網路非常流行,硬體廠商基於STM8等廉價晶片打造數字感測器和控制器。數字感測器有免除錯、通用性強等優點,在物聯網專案中得到廣泛使用。由於Modbus是匯流排協議,支援多個從站,可以很方便搭建物聯網系統。只要相容標準Modbus,就可以讓數字感測器和控制器直接聯網,通過雲伺服器來實現自動控制的物聯網系統,並且能夠通過手機或小程式進行遠端操作。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感測器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IO模組

2.2、Web組態

2014年之後,HTML5標準形成,三大Web框架(Angular、React、Vue)流行,網頁端可以實現豐富的功能,而基於SVG技術實現的組態效果不亞於工業用的HMI人機互動屏。典型如有人物聯網的雲平臺: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雲組態

2.3、方案對比

當下主流的物聯網方案對比:

閘道器+PLC 通訊模組+MCU 閘道器+數字感測器和控制器
硬體成本
開發週期
開發難度
安裝維護
適用場景 工業,及準工業場景 批量化產品 大部分場景
典型產品 環控箱 魚大大 棚管家

總結:

第三種方案最簡單,快速,是中小型或初創物聯網企業的 首選方案

2.4、邊緣計算

雖然第三種方案更流行,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伺服器壓力大、網路實時性差、斷網即失控,因此正在慢慢被實際的物聯網專案拋棄。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只有將伺服器的功能下移,於是就形成了邊緣計算方案,以智慧閘道器為代表,比如:

物聯網的演變,物聯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智慧閘道器


三、物聯網的未來

觀察物聯網的發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邊緣計算的模式會越來越流行,未來標準化、通用化的智慧閘道器會越來越多。有幾個問題需要在未來解決:

  1. 通訊安全,直接透傳並不可取,閘道器與雲伺服器之間需要更安全的鑑權機制和通訊方式
  2. 自組網,目前的RS485+Modbus架構還需要配置地址,麻煩,有使用門檻

四、物聯大師

物聯大師是 真格智慧實驗室推出的開源且免費的物聯網採集和控制系統,整合了Modbus和PLC等多種軟硬體協議,支援資料採集、公式計算、定時控制、異常報警、自動控制策略、流量監控等功能,適用於大部分物聯網或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系統相容大部分資料閘道器(DTU),支援遠端除錯(透傳),可以安裝在現場的電腦或工控機,也可以部署在雲端伺服器上。系統支援視覺化顯示,內建編輯器和元件庫,能夠實現Web組態(SCADA),可以投放到大屏上。

專案地址: github.com/zgwit/iot-master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056547/viewspace-28924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