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移動220萬面基站天線集採?

網路通訊頻道發表於2022-03-31

2022年3月11日,中國移動釋出《2022年至2023年444天線及單4天線(含700M)》集採公告,其中,“4+4+4”700/900/1800獨立電調天線採購規模為46.5萬面,700M單頻天線為3.5萬面。

早在2021年,中國移動已集採約174萬面多頻段(含700M)天線,包括4+4+4天線(700/900/1800MHz)、4+4+4+8天線(700/900/1800/FA)和單4天線(700MHz),其中,4448天線需求為114萬面,444等其餘型號天線需求為60萬面。

“444”、“4448”這些神秘程式碼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移動為什麼要採購這些天線?兩次採購規模不同又意味著什麼?

本文有點囉嗦,要從基站天線演進史說起。

基站天線演進史

早期的 GSM 基站天線僅支援900MHz或1800MHz頻段,採用空間分集技術,在基站的每個扇區部署2根具有一定間隔距離的單極化天線,每根天線提供一個埠透過饋線連線基站主裝置,其中一根負責接收/傳送無線訊號,另一根只負責接收訊號。

2G早期單極化天線

空間分集技術將兩根接收天線在物理位置上分開,可改善上行鏈路質量,提升小區上行覆蓋短板,但這種方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不僅佔用更多的天面空間,而且影響美觀。

所以,後來基站天線技術發生了重大改進——採用一根包含兩個埠(對應兩組極化分集的天線陣列)的雙極化天線取代了以前的兩根單極化天線,以極化分集技術替代了原來的空間分集技術。

雙極化天線

常見的雙極化天線為±45度交叉極化天線,即兩個埠分別對應兩組相互正交的、分別採用+45度和-45度偏振的天線陣列。

理論上講,空間分集的效能略好於極化分集,但考慮極化分集更省天面空間,加之隨著2G基站越來越密集,每個站點的覆蓋範圍要求越來越小,空間分集那點微弱的優勢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此,隨著時間推移,雙極化天線成為了基站天線的首選方案。

但進入3G時代,新的問題又來了。

每一代行動網路都會分配新頻段,天線作為無線訊號收發的關鍵器件,當然也需支援新頻段。3G使用1.9GHz、2GHz、2.1GHz等新頻段,需新增支援3G頻段的天線,會導致鐵塔天面上2G和3G基站天線共存,讓運營商再次面臨節省天面空間和運營成本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雙頻段或多頻段天線應運而生。

3G時代四埠雙頻段天線

通常,多頻段天線將支援多個頻段的多個天線陣列整合在一個天線罩裡,每個頻段對應一組雙極化天線陣列,以及對應兩個天線埠。支援的頻段越多,內部陣列和輻射單元佈局設計越複雜,天線的體積和重量可能越大,對應的天線埠也越多。

走過了從單極化天線向雙極化天線、多頻段天線的演進歷程,一根物理天線的內部陣列和埠變得越來越多,那接下來進入4G時代,天線技術又將如何演進呢?

眾所周知,為提升頻譜效率、容量和覆蓋能力,4G LTE引入了核心技術——MIMO多天線技術,其在基站側和終端側部署多個天線,每個天線使用相同的頻率資源獨立傳輸資料流,既能透過發射分集改善小區邊緣覆蓋,也能透過空間複用並行傳輸2個或多個資料流來提升資料速率。

3GPP在LTE規範中定義了多種傳輸模式,以適應不同的通道條件、MIMO天線配置。比如,LTE-Advanced規範定義了9 種不同的傳輸模式 (TM) ,可適用於1/2/4/8個基站發射天線和2/4個終端接收天線,從而形成1x2、2x2、4x2、4x4、8x2、8x4等多種MIMO天線配對。

MIMO越高階,天線數目越多,小區容量和覆蓋效能越強。比如,在下行方向要形成4x2 MIMO,基站側需配置4根發射天線;要形成8x2 MIMO,基站側需配置8根發射天線。正因如此,我們在4G時代經常看到4T4R(基站側配置4根發射天線和4根接收天線),甚至8T8R的基站天線配置。

通常,一根帶兩個埠的雙極化天線可支援2T2R,將兩個雙極化陣列(四天線)封裝在一個天線罩中可支援4T4R。為支援多流波束賦形,更大地提升小區容量和邊緣覆蓋能力,TD-LTE還採用了8通道(8T8R)天線規格,這要求將四個雙極化陣列(8個埠)封裝在一個天線罩裡。

於是,一方面由於要支援更高階MIMO,另一方面4G再次引入了新頻段,為節省天面空間,要求多頻段天線收編的頻段更多,4G時代的天線埠數量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4G時代多通道天線

以中國移動為例,4G時代的室外宏站點存在GSM900、FDD900、GSM1800、FDD1800、TD-FA、TD-D多個頻段多種制式,為了讓一個天線系統收編多個頻段,並支援TD-LTE 8通道天線,業界就推出了4488天線。

4488天線,即4埠支援900M,4埠支援1800M,8埠支援F&A頻段,8埠支援D頻段,其中,900M和1800M的接頭型別為DIN頭,FA和D頻段的介面型別為四芯和五芯集束接頭。

4488天線

邁入5G時代,由於5G採用RRU+天線一體化的AAU單元,無法與現有的2/3/4G共天線,同時三大運營商共享鐵塔資源進一步加劇天面空間緊張,於是以4488天線收編現有2/3/4G頻段,並與5G AAU形成“1+1”雙天面架構,成為了最省天面空間、最省鐵塔租金的理想方案。

但接下來700M 5G來了,如何進一步簡化天面?答案就是中國移動集採的這一批4448天線和444天線。

4448天線,指支援700M、900M、1800M和FA頻段的多頻段天線,4埠支援700M、4埠支援900M、4埠支援1800M、8埠支援FA頻段。其中,NR 700M頻段支援4T4R,TDD-FA支援8通道天線,對於共享4天線通道的GSM900/FDD900或GSM1800/FDD1800,GSM和FDD可透過分享天線通道各佔2通道,FDD開啟2T2R,後期GSM退網後,還能升級到FDD 4T4R。

444天線,指4埠支援700M,4埠支援900M,4埠支援1800M。

那4448天線與4488天線有什麼區別呢?關鍵在TDD-D頻段。

5G時代中國移動主要用於室外覆蓋的頻段包括NR 700M、GSM900、FDD900、GSM1800、FDD1800、TDD-FA、TDD-D和 NR 2.6G。其中,原來的TDD-D頻段與新分配的NR 2.6G組成連續的160MHz大頻寬。由於160MHz寬頻AAU既支援5G NR 2.6G,也支援TDD-D頻段3D-MIMO,兩者可共天饋,所以可以將原TDD-D頻段遷移至5G AAU。

這樣一來,新增NR 700M頻段後,可以透過一個4448天線收編所有NR 700M、GSM900、FDD900、GSM1800、FDD1800和TDD-FA,並與支援2.6G 160MHz寬頻的AAU形成“1+1”雙天面架構。

簡而言之,從2G到5G時代,隨著頻段不斷新增,MIMO技術發展,以及鐵塔天面空間越來越緊張,運營商為了提升網路效率、降低鐵塔租金,推動了天線技術不斷向更多埠/天線陣列演進。

那最後的問題是,中國移動2021年集採了約114萬面4448多頻段多埠天線,而本次沒有采購4448天線,只採購了46.5萬面444天線和3.5萬面700M單頻天線,原因何在?

“每一塊錢要花在刀刃上”。天線收編的頻段越多、支援通道越多,內部設計越複雜,成本越高。為了實現精準投資,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會採用4448天線。對於城鎮覆蓋場景,使用者更密集,對網路容量、邊緣速率等要求更高,需要NR 700M與2.6G統籌部署,且天面空間可能更緊張,因此更需要4448天線。而對於農村場景,可能只需採用444天線,用NR 700M對齊GSM900/FDD900或GSM1800/FDD1800實現5G廣覆蓋即可。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移動兩次基站天線集採表明其700M 5G部署正從城市向農村擴充套件,逐步實現全覆蓋。

來自 “ https://mp.weixin.qq.com/s/hQ0pDjDk3ygfjVjAdPgKxQ ”, 原文作者:網優僱傭軍;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hQ0pDjDk3ygfjVjAdPgKxQ,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