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1月下旬在南非發現Omicron(B.1.1.529)以來,這一新冠病毒變種在短短5個月席捲全球超過133個國家,成為當下流行的主要毒株。

儘管前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與Delta相比,Omicron引起的疾病症狀較輕,然而我們還需要更詳盡的資料來了解Omicron的傳播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近期,英國劍橋大學Tommy Nyberg教授團隊發表於柳葉刀的一項大型全國性研究,收集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間英國本土超過100萬名新冠感染患者資料,以目前“最毒”的新冠病毒Delta毒株為對照,深入分析、比較Omicron與Delta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免疫狀態的人群感染的嚴重程度,包括就診、住院治療及死亡風險的變化。

1516702名新冠病例中,有1067859名Omicron感染者和448843名Delta感染者,其中有5983名(1.3%)Delta感染者及102957名(9.6%)Omicron感染者屬於再次感染,也就是說,就算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也有再次感染的風險。(再感染定義為:在90天或更久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

在感染的嚴重程度方面,與Delta相比,Omicron感染者整體的就診風險降低44%(HR 0·56, 95% CI 0·54–0·58),感染後14天內住院風險降低59%(0·41, 0·39–0·43),感染後28天內死亡風險降低69%(0·31, 0·26–0·37)。

但如果細分到每一個年齡段的感染者,就會發現20-69歲的Omicron感染者就診、住院、死亡風險降低的幅度是越來越大的,70歲之後稍有上升,但與Delta相比還是降低了50%以上的。

只有一個年齡段例外,那就是0-9歲的兒童,在他們身上,Omicron感染導致的就醫及住院風險(adjusted HR 1·10, 95% CI 0·85–1·42),並沒有低於Delta。

儘管在研究中沒有給出兒童感染者的死亡風險的資料,但有研究表明:0-4歲兒童不管在Omicron還是Delta階段,死亡率都是非常低的,在住院期間只有0.5%的兒童是死於新冠感染(來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於3月15日釋出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在疫苗保護方面,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效果要低於Delta,特別是那些只接種了一針或兩針的人群,儘管如此,和未接種者相比,第三針加強針的接種依然能為Omicron突破感染者提供70%的保護效果(mRNA疫苗)。

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效果減弱了,而Omicron感染者就診風險、住院風險及死亡風險和Delta相比卻下降了,恰恰證明了是Omicron本身的毒性減弱才導致上述風險的下降。

此外,除了接種疫苗能夠讓體內產生新冠抗體,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也有一定的抗體產生保護作用。研究發現,既往感染新冠的人,再次感染Omicron後,住院風險降低了45%(0·55, 95% CI 0·48–0·63),死亡風險降低了82%(0·18, 0·06–0·57),相當於打兩針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疫苗或一針輝瑞/Moderna mRNA疫苗的效果。

圖注:和未接種者相比,接種疫苗對Delta毒株(紅色)和對Omicron毒株(藍色)的保護效果。左: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疫苗 右:輝瑞/Moderna mRNA疫苗

這項研究是目前最大的Omicron及Delta的比較研究,證實了和Delta相比Omicron的毒性明顯下降,但這種下降在0-9歲的兒童身上並不顯著,一方面可能是Omicron的高傳播性導致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就診風險和住院風險增加,另一方面,和之前的毒株相比,Omicron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兒童氣道較小,症狀更明顯,就診和住院概率更高。

保護孩子免受感染,除了給適齡兒童接種疫苗,家庭成員及周圍的人也要“應接盡接”,有資料表明:比起父母一方接種甚至零接種,在父母雙方都接種疫苗的家庭中,幼兒感染新冠的機率要低得多。孕婦接種新冠疫苗也能夠保護新生兒免受感染。

研究還指出:雖然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作用下降了,但是接種加強針仍舊能顯著降低住院風險和死亡風險。

最後,儘管Omicron和Delta相比毒性下降了,但只要病毒還在傳播和進化,就有可能出現高傳播高毒性的毒株, 就像如今席捲各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BA.2亞分支,世衛組織根據丹麥的疫情資料進行測算,該亞變體比BA.1的傳染性增加了30%,傳播性和隱匿性都更強。

3月18日,世衛組織發言人Tedros Adhanom Gebreyesus 在日內瓦告訴記者,正是受到BA.2肆虐的影響,在經歷了數週的確診病例下降之後,全球報告的COVID-19病例再次增加,特別是在亞洲部分地區。目前國內吉林、山東、浙江等地也報告了BA.2的訊息,防疫稍有鬆懈可能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參考資料

[1] Nyberg T, Ferguson NM, Nash S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and delta (B.1.617.2) variants in England: a cohor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Mar 16]. Lancet. 2022;S0140-6736(22)00462-7. doi:10.1016/S0140-6736(22)00462-7

[2]Post LA, Lorenzo-Redondo R. Omicron: fewer adverse outcomes come with new danger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Mar 16]. Lancet. 2022;S0140-6736(22)00514-1. doi:10.1016/S0140-6736(22)00514-

[3]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3-omicron-hospitalized-young-children-delta.html

[4]Marks KJ, Whitaker M, Agathis NT, et al. Hospitalization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Aged 0-4 Years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COVID-19 – COVID-NET, 14 States, March 2020-February 2022.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2;71(11):429-436. Published 2022 Mar 18. doi:10.15585/mmwr.mm7111e2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