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存的千鈞一戰

naojiti發表於2022-03-10

近幾年來,無論是企業、院校遭遇的不公對待,還是國際局勢風雲突變,都讓人愈發清晰認識到科技自立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礎資訊科技的自主可控,在整個數字經濟大廈中起到地基的作用。一旦遭遇風險,後果難以估量。

資訊產業的三大基礎技術是存、算、網。

在網路方面,中國曾經經歷過交換機七國八制的時代,最終力挽狂瀾完成了產業自主化。如今無論是光纖還是5G網路,都已經成為中國驕傲。而計算技術的核心晶片,是近兩年最受關注的科技領域,其重要意義與發展必要性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有沒有發現,在三大領域裡我們最不瞭解的就是儲存?我們每天都在PC、手機、雲端應用著儲存,但對於中國儲存的發展現狀與挑戰,絕大多數人一無所知。

剛剛,在2022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提出了《關於加快自主創新的先進儲存產業升級,為數字中國提供安全倉庫的建議》。透過這份建議,我們可以瞭解到中國儲存產業的發展境遇,以及高懸在中國若干ZB資料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如果儲存出現斷供等外在風險,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不想等到問題爆發再思考亡羊補牢,今天可以去做些什麼?

透過《建議》中展示的資料與所闡釋觀點,我們可以還原出一場中國儲存的千鈞一髮之戰——此時我們正經受風險,此時我們正迎來機遇。

千鈞:儲存不能成為中國科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資料眾多,資料價值豐厚,一直都是中國科技引以為傲的事情。但如果考慮到資料經濟完全建立在不穩固的基礎設施供應鏈上,那可能就需要三思而後行了。

根據Gartner等資料機構釋出的資料,中國儲存產業規模在2020年上游晶片與介質超過1400億元,中游儲存整機和下游服務超過3400億元。到2025年,中國儲存產業直接投資總額將超過萬億級規模。

而與巨大儲存產業相匹配的,是中國資料量空前巨大。根據IDC釋出的報告,中國整體資料量到2025年將達到48.6 ZB,佔全球資料圈規模的27.8%。

然而超過萬億的儲存產業,全球最大規模的資料存量,其絕大部分基礎卻建立在兩三家美國、日本提供的產品上。目前,中國市場所用的儲存以機械硬碟為主,而西部資料、希捷、東芝是全球唯三能夠提供機械硬碟的公司。其中兩家美國公司西部資料和希捷,佔到了全球機械硬碟銷售份額的80%以上。而在這樣的局面背後,是整個機械硬碟的產業鏈高度集中。在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必須考慮儲存的多元化供給與可持續供應。

對儲存有了解的朋友會知道,機械硬碟之外應用最廣泛、市場接受度最高的儲存介質是快閃記憶體介質。基於快閃記憶體介質的固態硬碟是公認的新一代儲存介質,在很多方面都領先於機械硬碟;在資料中心,全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正在逐步替代機械硬碟儲存系統。那麼這個領域中國儲存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很可惜並非如此。雖然中國產業鏈已經掌握了全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的關鍵技術,可以確保這一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產業供給,但由於快閃記憶體硬碟價格較機械硬碟更高,導致全快閃記憶體在中國的普及率非常低。根據Gartner/IDC的資料統計,美國全快閃記憶體佔比已經達到了56.4%,全球平均水平是41.3%,但中國僅僅有20.3%。尤其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比如政府、通訊、金融等等,全快閃記憶體佔比不到15%。而在全快閃記憶體佔比較低的前提下,是國內大量全快閃記憶體產品也依賴進口。比如2020年資料顯示,全國重點行業全快閃記憶體產品中有70%到90%依賴進口。

也就是說一旦發生極端情況,非但機械硬碟缺乏可靠性,全快閃記憶體也會發生重大風險,目前的全快閃記憶體裝置將難以擴容和維護。而國產全快閃記憶體體量是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資料量進行遷移的,中國的資料安全依舊問題嚴重。

機械硬碟徹底被美國公司掌握,全快閃記憶體普及率低,全快閃記憶體高度依賴進口,成為了懸在中國數字經濟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真有系千鈞於一發的感覺。

馮丹院長提出“加快自主創新的先進儲存產業升級”就是看到了這樣的產業安全背景。那麼這種情況是否可能被改變和扭轉呢?

好在是有的。

此刻:推動先進儲存,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戰

就像所有科技產業推動自主化一樣,儲存產業的自主可控需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是否有產品供給能夠滿足自主要求?替換產品是否擁有與進口產品一樣的技術體驗?替換對於企業和政府來說會不會導致成本激增?

想回答這些問題,必須看到此刻中國儲存迭代與走向自主可控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

天時:先進儲存迭代是大勢所趨。

科技產業的核心邏輯是舊路不擋先路。如果企業沒有替換動機,強行推動產品替換勢必難以持久。然而就在全球供應鏈開始緊繃,科技斷供風險開始擴大的時候,中國儲存產業迎來了一個難得的迭代機遇:先進儲存到來了。

馮丹院長認為,所謂先進儲存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能夠滿足產業更新換代的儲存產品,二是具有先進技術優勢的儲存產品。

而目前從中國儲存產業的局面來看,從這兩方面都可以滿足先進儲存的定義。從產業需求上看,大資料、網際網路、AI技術的繁榮導致資料爆炸,對儲存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僅是儲存體量的擴充,還有對儲存效能、效率、容災備份能力的要求。這導致儲存市場需求在高速迭代。

另一方面,目前快閃記憶體硬碟較比機械硬碟的技術優勢正在全面釋放,尤其對於資料中心、行業儲存等大型場景來說,全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更替已經具備了絕對的必要性。與此同時,存算一體、分散式儲存等新的儲存技術湧現出來,導致儲存產業迎來了爆發期。

不僅儲存介質發生了重大迭代變化,儲存系統的迭代效應也在持續發展。中國企業已經可以滿足使用者高效能、低時延、高彈性等系統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簡單高效的儲存系統。

二者結合,新一代儲存出現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個全球科技產業的迭代週期,是中國提高儲存安全性的絕佳機遇。

地利:中國儲存產業供需適配基本完成。

有了產業週期中的供需機遇,我們還需要知道自主產業是否能夠抓住這個機遇。目前來看,中國儲存產業在全快閃記憶體領域已經掌握了核心技術,並且可以持續推出有全球化競爭力的產品。華為、浪潮、新華三等企業形成了頭部引領效應,與海外品牌相比保持了足夠的競爭力。在高效能儲存、資料湖、混合儲存等領域,中國儲存產業已經有了完善的產品佈局和產業迭代能力。

中國儲存產業面向中國儲存需求,已經基本完成了供需適配,產業鏈整合。所需要的是推動和推廣。無需等待,就可以快速以低成本的先進儲存方案迭代大多數儲存場景,這就是中國儲存產業在今天的“地利”。

人和:產政學研方向與社會意願相統一。

任何科技領域實現自立,都離不開最模糊卻也最真實的推動要素:人心向背。

對於中國儲存來說,更換和迭代確實並非朝夕之功。但今天已經看到了這個方向屬於整個中國社會的統一意願,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不可逆性。

從產學研合作上看,頭部儲存品牌的發展、產業鏈的完善,以及各大院校的重視,推動這一領域的產學研合作不斷充分。各個領域的聯合實驗室陸續落成,新的技術難關不斷在產學合作下攻克。

而從政府與政策導向上看,先進儲存替代符合科技自立的國家戰略,對國家資料安全與科技自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全快閃記憶體在能耗與環保等方面價值明顯,符合國家的“雙碳”發展目標。

產政學研發展意願統一的同時,可以看到整體中國社會對科技自立,突破“卡脖子”的熱切願望與殷切期待。這樣的意願可以推動廣大企業、頭部行業展開行動,加速完成儲存的自主化替換與全快閃記憶體升級。

人和難以量化,但人和往往有最大的力量。

在這樣的產業局勢與環境因素下,有理由相信接下來儲存將打破沉默,更加明晰地走到臺前。從先進儲存提議登陸兩會就可以看出,儲存產業的聚焦力度增長加大。而面向未來,中國完成先進儲存迭代至少有三大“加速度”可用。

嵌合:中國儲存的三大加速度

整體而言,儲存迭代的核心是裝置矽進磁退,完成大規模的全快閃記憶體替換。而推動這一行動快速準確進行實踐,需要政策、市場、產學研融合等一系列力量的推動。那麼這些力量從何而來?

究其根本,來自自主儲存產業能夠與整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相結合,不僅是因風險而替換,更是因需求而發展。自主儲存的替換不是揠苗助長,而是與整體經濟發展多元化嵌合在一起,能夠獲得各方面的動力支撐。

加快先進儲存研發、生產與應用節奏,目前可以看到三大主要的加速度來源。而這些方向恰恰也是今天中國科技發展的主流所指,是社會經濟的向心力所在。

加速度一:東數西算,要求存算適配。

東數西算是2022年中國科技第一個爆火的名詞,這個概念的產業核心在於新型資料中心的發展與建設。而資料中心升級中,儲存升級的價值與計算升級相當,佔據了新型資料中心半壁江山。東數西算程式中,無論是資料中心改造升級,還是新資料中心建設,都應該統籌考慮存算體系,避免資源浪費。並且應該側重對資料中心綠色環保與安全容災的考慮。在這兩方面,先進儲存都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根據相關資料,當資料中心快閃記憶體利用率達到50%以上,資料中心能耗可以極大降低。如果將中國資料中心全面替換為快閃記憶體介質,那麼一年可以節省下來四個葛洲壩的發電量。

存算適配,資料中心節能環保發展,是未來中國發展集約型計算的核心思路之一,也是先進儲存加速發展的最重要平臺。

加速度二:科技自立,推動本土市場發展。

科技自立的發展目標與長期戰略規劃,必然要求本土市場建立持續的多元化供應與可靠產業鏈,這將加大自主可控產品超前部署的效率,為更廣泛商業市場進行探索與表率。國內先進儲存發展到今天,已經基本掌握了儲存市場所需要的核心技術,並且進行了市場有效驗證。接下來在科技自立的大趨勢下,儲存市場的商業活力正在增強,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資料基礎設施加快儲存替換迭代。

加速度三:數字中國,推動儲存賦能千行百業。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數字中國的建設目標與建設任務,其中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行業,啟用實體經濟活力是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不僅5G、AI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先進儲存同樣可以提升產業效率,推動行業生產力發展。尤其在政府、金融、能源、科研等領域,先進儲存不僅具有明顯的安全優勢,還在效率、容災、大資料適配等環節提供關鍵支撐。像自動駕駛這樣的產業空間,一輛測試車輛每天就會產生海量資料。這些資料的有效學習與利用都離不開資料湖產品的支撐。

接下來伴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髮展,重點行業與重點單位可能會制定全方位的先進儲存需求,推動裝置應換盡換。隨後,先進儲存的價值還可以透過數字化場景滲透到更廣泛的產業市場中,普遍推動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建設。

自主可控,能夠長期持續發展的先進儲存產業體系,不僅有助於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更對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有著重大意義。

這是中國儲存的緊要關頭,也是中國儲存的最大機遇。

我們沒有理由繼續沉默,是因為胸腔裡淌著驚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6925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