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零售:2022 2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124.6 萬輛,同比增長 4.2%,環比下降 40.0%2 月零售總體走勢較強。在今年春節較去年早 12 天的不利情況下,1-2 月累計零售 332.4 萬輛,同比 21 年少 6 萬輛,總體走勢較好。

由於春節假期從 1 31 日開始,但節前生產停線和消費者購車都會提早幾天,帶來 1 月的產銷丟量較大。今年春節後部分企業開工較早,2 月生產因春節因素損失較少,拉動 2 月零售環比和同比表現折算後都是很好的增長。

去年秋冬季以來,疫情防控出現反覆,但今年居民返鄉規模大幅增長,隨後 2 月的疫情散發超預期涉及 18 個省市,且集中於發達地區,較大規模的居民返鄉,更多農民工本省就業趨勢,對部分中西部省份、縣鄉城市的購車消費形成一定支撐。雖然油價高企,對傳統燃油車的消費帶來不利影響。但 2 月有 18 個省出現疫情散發的情況下,很多家庭開學季的安全出行意識高漲,進一步推動新能源車購車潮。

隨著前幾個月以來生產、批售的逐步走強,整體市場供應呈現回暖態勢,各廠商積極迎接新年開門紅2 月也是開門紅的延續,高增長提振了士氣。

2 月豪華車零售 16 萬輛,同比下降 3%,環比下降 44%。豪華車 1 月初零售環比大幅走強,2 月未能延續 1 月態勢。

2 月自主品牌零售 54 萬輛,同比增長 14%,環比下降 42%2 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 44%,同比增 4.3 個百分點;1-2 月累計份額 44%,相對於 2021 年同期增了 4.7 個百分點。2 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 43.4%,較同期份額增長了 1.1 個百分點;1-2 月自主累計份額 45%,相對於 2021 年同期增長了 2.8 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表現差異化,自主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因此比亞迪等傳統車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2 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55 萬輛,同比下降 1%,環比下降 36%2 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23.1%,同比增長 1.6 個百分點。德系品牌份額 20.5%,同比下降 4 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 9.1%,同比下降 0.6 個百分點。歐系份額提升 0.1 個百分點。

出口:2 月乘聯會統計下的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 CKD13.3 萬輛,同比增長 69%,環比僅下降 21%。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對自主品牌出口帶來不確定性風險。2 月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 34%2 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 8.7 萬輛,同比增長 44%,增速放緩;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 4.6 萬輛,同比增長 153%

生產:2 月乘用車生產 149.2 萬輛,同比增長 31.4%,環比下降 27.0%,表現較強。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15%,環比下降 27%;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31%,環比下降 22%;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38%,環比下降 31%

雖然春節因素的生產稍有損失,2 月車市產銷增長相對較好,合資晶片供給逐步改善,促進了 2 月產銷平穩發展。

批發:2 月廠商批發銷量 145.5 萬輛,同比增長 26.9%,環比下降 32.6%,受生產的制約,部分車企表現分化。1-2 月的廠商批發銷量達到 361.2 萬輛,同比增長 13.6%,實現真正的開門紅。雖然由於春節較早的因素,導致今年比去年少了 10 天的節前旺銷期,但由於補庫需求和新能源的旺銷,綜合影響下 1-2 月累計增速 13.6% 較強。

2 月的節後產銷週期完整,促進廠商生產增長較快,形成廠商產量高出銷量 4 萬輛。廠商國內批發高於零售 8 萬輛的推動式產銷走勢,與 21 2 月的產銷拉動式降庫存形成反差,也構成了 2 月廠商批發增速(+26.9%)大幅好於零售增速(+4.2%)的特徵。

庫存:2021 年前三季度經歷了從去庫存到臨近安全庫存的特殊週期,四季度廠商庫存迅速回補,奠定了今年 1-2 月批發的強勢表現。春節因素導致 2 月增庫存的特徵,分解來看,2 月份廠商庫存環比增長 4 萬輛,1-2 月累計下降 8 萬輛,較同期的下降 18 萬輛,廠商庫存改善較大。2 月渠道庫存環比增長 8 萬輛,1-2 月渠道庫存下降 1 萬輛,較去年的下降 37 萬輛形成強烈對比,拉動批發銷量的大幅提升。

新能源:  2 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 31.7 萬輛,同比增長 189.1%,環比下降 24.1%,環比降幅小於前幾年幅度。2 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 27.2 萬輛,同比增長 180.5%,環比下降 22.6%,環比降幅要小於歷年 2 月的走勢。

春節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有一定反差,春節前的首購入門級消費和傳統車換購需求較強,釋放汽車普及和消費升級利好;春節後是開學季的新能源車強勢增長,家庭第二輛車的安全出行意義重大,呼應了城鎮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對新能源車型的進一步認可和適應。

新能源車市場方面,受到漲價的影響,1 月下旬訂單表現疲軟,但 2 月有明顯回暖。總體來看,雖然國內疫情仍然有本土散發病例,尤其是集中於深津滬等新能源主銷的特大城市,但相對溫和的防疫舉措,對居民出行和購車消費沒有明顯影響,對新能源車銷售有促進作業。

1) 批發:2 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 21.8%,較 2021 2 9.6% 的滲透率提升 12.2 個百分點。2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 3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9.4%;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3.3%2 月純電動批發銷量 24.5 萬輛,同比增長 161.7%;插電混動銷量 7.2 萬輛,同比增長 350.9%2 月電動車高階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也較強,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 A00 級批發銷量 6.8 萬輛,佔純電動的 28% 份額;A0 級批發銷量 3.3 萬,佔純電動的 14% 份額;A 級電動車佔純電動份額 23%B 級電動車達 8.5 萬輛,環比下降 15%,佔純電動份額 35%

2) 零售:2 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 21.8%,較 2021 2 8.1% 的滲透率提升 13 個百分點。2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41.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17.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3.5%

3) 出口:2 月新能源車出口 4.53 萬輛,保持強勢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 33315 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 4325 輛,東風易捷特出口 4536 輛,神龍汽車 1145 輛,比亞迪 804 輛,吉利汽車 588 輛,上汽大通 240 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以國內市場為主。

4)車企:2 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輪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頭羊地位;以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板塊表現相對突出。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 5 家,較同期增 2 家,其中:比亞迪 87473 輛、特斯拉中國 56515 輛、上汽通用五菱 26046 輛、吉利汽車 14285 輛、奇瑞汽車 10271 輛。比亞迪、奇瑞、吉利、上汽大眾等的同比去年 2 月增速在 5-7 倍。

5)新勢力:2 月理想、哪吒、小鵬、蔚來、零跑、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理想、哪吒、小鵬的環比下降較小,零跑等第二梯隊企業也月銷同比暴增 10 倍。主流合資品牌中, 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批發 11916 輛,佔據主流合資 58% 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6)普混:2 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 55888 輛,同比增長 116%,環比下降 20%。其中豐田 35750 輛,本田 16225 輛,東風日產 1389 輛,廣汽乘用車 617 輛,混動逐步成為新熱點。

2.2022 3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3 月份同比的工作日相同,都是 23 天,有利於產銷增量。去年 3 月壓庫存和藏銷量後回吐的數量少,統計銷量不高。今年 1-2 月的春節因素均有產銷影響,3 月份加庫存的能量增大。

今年國內油價在 3 月份創出近 10 年來的新高,房地產 18 億平米見頂帶來的相關產業需求偏弱,2 月疫情散發仍涉及到 18 個省,因此 3 月開局的工商業活動恢復速度可能偏慢,不利於春季單位購車需求釋放。高企的油價直接推高燃油車日常通勤使用成本, 為新能源乃至油電混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持續擴充基盤量級。

2022 年的經濟形勢日益複雜嚴峻,房地產市場見頂回落趨勢明顯。短期看,對於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將趨向緊平衡走勢,部分相關行業增長壓力較大、就業形勢和薪資收入預期偏弱,消費需求或有遲滯。疫情散發影響下的節後生產生活、服務業恢復較謹慎,減租普惠政策覆蓋面相對有限,加之股市近期偏弱,3 月車市回暖較慢。

2022 年穩增長仍需投資發力,轉移支付比去年增加 1.5 萬億,區域平衡效果日益體現。隨著中年外出務工群體的迴流和新農村建設的持續發力,車市的結構性回暖面臨較好機遇。

傳統燃油車出口受到國際複雜局面的影響,尤其是俄羅斯等東歐的出口遭遇突然中斷的風險,去年有 15 萬輛的出口,今年月均也是近 2 萬輛的潛力,目前應該是貿易中斷帶來銷量直接損失。地區性衝突對中歐班列執行情況的影響需要深入評估。

疫情反覆持續發生,新能源車的顧客需求仍舊是向上趨勢。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前期部分車型價格微調帶來訂單短暫低迷,春節後新能源車價格接受度恢復,加之很多新能源車目前仍有積壓前期未交付訂單,因此 3 月新能源車型銷量不會受到退坡明顯影響。

乘聯會已經形成產、批、零、出口、廠庫、渠庫 6 套資料的完整體系,多口徑不同維度的研究市場。根據乘聯會優秀廠商預測團隊的共同研判,認為 2022 年乘用車市場總體趨勢向好,目前判斷 2022 年國內零售增 5%,總體廠商批發銷量增 10%

3. 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今年 3 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其中特別強調新能源汽車發展。而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特別強調新能源汽車,主要強調二手車和汽車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著力點的變化明顯,其指導意義重大。從 2021 年行業執行看二手車等行業在政策的支援下獲得大幅提升,而且實現了通過搞活流通拉動消費升級的可持續發展。而在 2020 年底已經明朗判斷,2021 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高增長是確定性趨勢,因此 2021 年沒有強調對新能源的支援政策。

2022 年的新能源車發展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壓力,尤其是鋰礦等資源的緊缺帶來巨大壓力。依據乘聯會資料,國內新能源車 2021 年已經達到 331 萬的規模,滲透率達到了 15.7%,佔據較高水平。

2022 年的新能源車發展受到一定的資源制約。在這樣情況下,是控制電池產量,壓低鋰價?還是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實現搶抓機遇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意義。要看到鋰礦等資源的週期性價格波動不可怕,困難是共性的,決心是我們獨有的。

國家在鼓勵新能源車消費有全套政策組合拳的穩定支援,尤其是購置補貼政策、購置稅費政策、購置指標政策、使用路權政策,這是一系列政策的組合,對拉動產業發展的意義重大。

2022 年仍處在疫情散發影響期,消費者更願意採用私家車出行,出臺穩定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的效果明顯提升。所以 2022 年繼續支援新能源車發展,也是助力今年車市發展的巨大推動政策。我們認為 2022 年可以達到 550 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規模,所以這樣也帶來了 2022 總體車市的較大增量,並帶來更強有力的產業轉型升級。

鼓勵新能源車消費的增長,實際上就是鼓勵私車消費的增長,推動我們 2022 年中國居民消費總額同比持續增長,因此鼓勵新能源車政策意義還是很大的。

4. 上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將快速上升

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是有階段性提升的特徵,上半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較快,下半年相對平穩。2021 1 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銷量滲透率僅有 8.4% 8 月快速提升到 20.4%,下半年就相對穩定在 20% 左右,雖然 2021 年四季度新能源車銷量提升很快,但滲透率基本穩定。

傳統燃油車的走勢是季節性波動的,歲末年初是首購群體的購車高峰期,夏季是傳統車消費的低迷期,形成 “V 走勢特徵。而新能源車一般是持續向上的,階段性下滑的特徵不明顯。尤其是前期的北京新能源車 6 萬個牌照是 5 月發放,消費者買車是在 6-8 月較為集中釋放,這也部分填平了淡季的低銷量。

目前的國內車市增長面臨較大的環境壓力,1 月的新能源車批發滲透率在 19%,但 2 月新能源車的銷量仍達 32 萬輛,同比增長 190%,滲透率達到 21.8%,究其原因也是車市的增長分化,傳統燃油車平穩增長,但新能源車高速增長。

部分主力新能源車企佔據絕大部分增量。成本是設計與創新出來的,靠節省很難做到,新車帶來的設計改善是降成本的關鍵。目前新能源車的銷量差異巨大,主力車型的銷量表現突出,而更多的新能源車是長尾效應:車型較多,銷量不高。在 2 月的 20 萬增量中可以拆分增量主力是比亞迪增量 7.7 萬輛,佔增量的 36%,這也是由於其插混和純電動發力,實現全面突破的結果。特斯拉的增量也是明顯,而背後是產品設計創新和弱化 Tier1 供應商產業鏈支撐的結果。新能源車要有創新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才能獲得更大增量。

5. 傳統燃油車擴張產能要謹慎

2022 年乘用車行業面臨更為複雜的產業環境。3 3 日,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和紐約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期貨價格盤中分別突破每桶 119 美元和每桶 116 美元的 7 年來最高位,而國內汽油價格突破 8 元。這對普通消費者購買燃油車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加之近期疫情衝擊下的部分行業遭遇巨大的損失,很多入門級家庭使用者的購買力受到一定影響,這都直接衝擊傳統燃油車市場需求。

從乘聯會資料看,傳統燃油車產銷規模在 2017 年後逐步見頂回落。2017 年傳統燃油車銷量達到 2365 萬輛,目前 2021 年的傳統燃油車銷量規模僅有 1780 萬輛,與峰值相比下降了 586 萬輛,降幅達到 25%,導致產能利用率的明顯下降。

若不能合理對車企的業務佈局 (包括新的投資等) 進行引導,可能導致已有產能放空、造車資源嚴重浪費、行業執行效益劇烈下降。在目前晶片等資源緊缺的情況下, 2021 年企業產能擴張有一定約束,但等未來晶片緩解後,也必然會形成更嚴酷的競爭,因此應更新並完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等相關國家政策,加強汽車行業投資准入政策管控力度,防止盲目布點和重複建設投資;加強地方政府對車企的金融稅收等優惠條件的監管,引導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車企向電動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