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標準,你符合嗎?

釋懷發表於2016-11-06
huliianwang
說創業專案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愉快的事。
今天,出門坐公交的時候,我在牛仔褲的後口袋裡摸出了20元人民幣。褲子是早上剛從衣櫃裡拿出來穿的。
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對於我來說,這種意外發現,比起現實中的加薪升職更能得到心理上的驚喜和滿足。
看禪修的書籍也是如此,原本以為也就是一些勵志的心理雞湯罷了,誰知,看後發現了很多值得推敲的生活哲學,讓我不可思議,也萌生了追完法頂禪師書籍的興趣。
關於意外的發現,例如美國的JackedPack,假如你是一位喜愛運動的人,通過JackedPack每月都能收到不一樣的運動產品以及相應的營養品包裹。相比單一的重複消費,每月產品都經過精心挑選的多樣性,讓人充滿了好奇感,也給消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這就是當下以及很長一段時間內網際網路創業的標準:
1. 是否產生“意外發現 ”
不過,在談創業專案之前,我有必要強調一點:
人比專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的一個生意,羅永浩能做成,換成你我等人成不了,這就是人的差別。但是說起創業者,因為個體、個性往往都是主觀意志形成。打個比方,我們的工作,柴米油鹽是第一現實;那麼創業者的能力想法和經營策略則是第二現實。第二現實是根據第一現實的資訊基礎創造出來的世界,是虛幻不定的。因此,我才會把重要的創業者設定為固定值,因為專案是第一現實,是最容易觸控到的真實。
“意外發現”不管在產品還是在營銷方面都顯得格外重要,直白點做法就是要變。馬雲在10月13日阿里雲大會上說“電商”一詞將被淘汰,就是營銷更迭的最佳佐證。
在產品意外驚喜方面,不得不讓我想到輕生活衛生巾這個品牌。為了降低過敏性,選擇了不經過任何二次加工的天然美國棉,包裝上更是顛覆了以往女生對衛生巾的印象,儼然變成無印良品的日用版。圖我就不貼了,百度搜一大堆。
技術革命也好,人腦革命也好,我相信老品類新品牌或者傳統行業中還沒被涉及到網際網路的專案還是有機會的。正在創業的小夥伴,不妨從身邊的小生意好好挖掘,再試試從名稱、包裝、功能、情感幾方面去好好打磨品牌,做出新鮮感,讓人有意外的收穫,那便是一次很有潛力的明智之舉。
至於第二個標準,讓我想到曾經看到過美國的這樣一家酒店。它通過技術記錄過往入住客人留下的所有資訊,比如說客戶曾住過的房間號,客戶對光線及冷氣比較敏感等等。在下次客戶再次入住時,酒店服務人員就會針對性地給予特殊照顧。
2. 是否能形成大資料
正如馬雲所說:
以前創業你可能要錢,你可能要資源,你可能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未來只要利用技術資料和創新,人人將會有機會。
其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留下自己的痕跡。我們逛過的淘寶店記錄下我們購物消費的習慣,我們看的愛奇藝騰訊視訊記錄下我們對電視、電影、綜藝節目的喜好。有了資料之後,當我們再次開啟頁面的時候,網頁就能快速地給我們提供偏好性的選擇,用來營銷那真是極好的。
除了商業運用之外,大資料在諸多社會公共領域也能造福萬千。想看更多的案例,大家可以翻看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的《大資料時代》。比如,如果擁有人們的消費資料就能很好評估申請人是否符合經濟適用房的條件,比如如果擁有車的行駛資料就能很好估測你的車子是否有異常行駛。
當然,資料的監管和個人隱私的洩露是大資料形成中最讓人詬病的汙點。但什麼事物都有雙面性,就拿股市來說,本意是用於資本流通的,可90年代卻頻頻出現莊家做莊。同樣的道理,資料並沒有對與錯,取決於用的人如何去用。
用好了資料就是一筆無形的巨大財富。比如我們的滴滴估值那麼高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的吧。還有馮大輝最近在搗鼓的醫療搜尋創業也是符合大資料這個標準的。
3. 是否採用訂製模式
前段時間,199元一年的《李翔商業內刊》上線之後就獲得了大量的訂閱的事件被炒得紅紅火火。當然其中不乏,相關利益人士內部翻炒的嫌疑,可是知識付費的商業形式以及訂製的模式還是得到極大的認可。
在約翰·沃瑞勞的《使用者思維》這本書中,訂製模式也得到極大的推崇。舉個書中的例子:安保公司有兩種收入型別:一種是安裝裝置的收入,去客戶家裡或者公司安裝監控、安防等裝置;另一種是監控收入,客戶為保證24小時有人盯著,需按月、按季付款。
假設一次性安裝裝置費用是1000元,監控每月付款99元,也就是一年的時間,監控收入就能與安裝裝置的收入持平,而接下來的2到3年掙的,遠遠超過了僅僅依靠安裝裝置的安保公司。國外甚至得出這樣的資料:一個擁有100%監控收入的安保公司價值是同樣規模100%依靠安裝裝置獲得收益安保公司的3倍。
訂製模式基於商業的真正價值在於能產生經常性收入。打個比方,你碰上的麻煩要找律師付一次費用就夠了,而你要是跟律師按年或按月籤合同的話,就能保證律師在你這邊的一定時間內都能拿到穩定的資金收入。若是人數多的話,這樣的收益模式就相當可觀了。
而一旦採用訂製模式的品牌,又為大資料的形成產生了充足的前提條件。有了固定週期的使用或購買記錄,才有了一連串的資料。所以像羅輯思維這樣的商業模式才會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熱捧。
以上三個網際網路創業標準,也只是我胡亂瞎掰的,不過在馬雲的最新開腔中都能找到對應的一些語句,也可能就是巧合。不對,其實就是巧合,只是我往人家身上貼靠而已。
相關閱讀
評論(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