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資料分析思維?

qing_yun發表於2022-02-16

資料分析可以是一個職業,一份工作,也可以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會使用很多資料分析工具,如tableau,excel,python的工具包等等。而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除了需要熟練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外,更主要的是培養自己的資料分析思維。

培養資料分析思維不僅對找一份和資料分析相關的工作有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同樣會有幫助。今天的內容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享:

1. 我們做一個有關生命線的遊戲。你可以把生命線看作是資料視覺化,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呢?

2. 當你想知道事情的答案,但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的時候,要怎麼辦呢?要學會提問。好的問題就是好的開始。遇到茫然的情況,不妨從提問開始。

3. “我平時也有一些關於資料分析的思考,但是效率不高,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效率麼?”分享是最快的成長,通過反向傳播可以讓我們更快得到收斂。

4. “我也知道資料分析思維的訓練很重要,但是平時工作很忙該怎麼辦?”

一個關於生命線的遊戲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如何掙錢的,你可以分析自己以往掙錢的經歷,也可以是賠錢的經歷,把它們寫在一個時間軸上,縱座標是發生的事件,這個事件對你的影響越大,縱座標的絕對值就越大。通過生命線的分析,我們先把這些事件按照時間的順序記錄下來,然後記錄它們的影響力。實際上這些事件,影響力 y 和時間 x 就是你的生命線歷史資料,畫出生命線之前,你不必思考它們之間的規律是什麼。畫出來之後,你有 30 分鐘的時間,仔細思考和分析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其實你能看出來,畫生命線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有客觀的記錄資料,生命線就相當於資料視覺化,更容易讓我們找到規律。你可以對這些事件打上不同的標籤,比如 12 歲的時候給報社投稿掙到了 180 元,26 歲做自媒體,每個月有 2 萬收入等等,那麼兩件事都可以打上“寫作”這個標籤。

我們之前講過打標籤是一種抽象能力。當你對這些事件逐一分析打標籤的時候,就有可能從更高的維度上觀察到這些事件的規律。

上面這個是關於掙錢方向的生命線遊戲,有空的話你可以做一下,分析分析適合自己的掙錢模式是什麼。

此外還有一個生命線的遊戲,你肯定不陌生,那就是簡歷。在面試之前,你最重要的資訊就是簡歷。HR 會通過簡歷篩選符合要求的人,一般來說會根據簡歷來看職業經歷是否具有連續性,比如說這個人做過行政,又做過銷售,現在面試資料分析的工作,那麼對於 HR 來說,他就沒有找到職業方向。所以有些人在投遞某個職位前,會特地對簡歷做有針對性的修改,比如重點呈現和資料分析相關的經歷,其他關係不大的經歷都一一刪除,哪怕經歷再豐富。

不相關的經歷其實就是干擾資料,這些並不是 HR 想要看到的!

除了分析掙錢、找工作以外,通過生命線做資料分析還能幫我們做什麼呢?它可以分析你的感情經歷、是否有偏財運等等。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寶藏,只是你需要知道如何觀察它,使用它。

通過歷史才能看到未來,如果我們不去分析這些歷史,就沒有辦法找到未來的規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經常讀書的原因之一吧。通過總結別人的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可以啟迪自己的人生道路。

提問是最好的老師

當了解資料分析的價值之後,你可能會問,學會提問和資料分析思維有什麼聯絡?

實際上提問本身就是一種維度的觀察。很多人在做資料分析的時候,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沒有資料怎麼辦?資料從哪裡來?其實在找資料之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解決什麼問題?要分析什麼規律?比如說,你想觀察自己掙錢模式的規律,或者想解決個人的情感問題,再或者,想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等。我們首先需要定義一個目標。

然後圍繞這個目標再問自己,這些資料可能會在哪裡?是通過分析自己過去的經歷找,還是從網上找相關的資訊?都有哪些渠道可以收集到這些資訊?有一個好的問題,才會有好的答案。問題可以幫助我們關注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且通常是一些重要的維度,對我們全面客觀地分析一件事是非常有好處的。

從科技進步來看,很多時候都是先有一個問題,再有無數的人前赴後繼去解決它。比如世界三大數學猜想,費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比如費馬大定理是費馬在 1637 年提出的,此後的 300 年間有無數數學家試圖去驗證它。

學會提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對事物有更全面的認識,還可以讓我們變被動為主動。要知道在職場上,大部分人的工作狀態都屬於被動性,比如等著領導下任務、資料分析結果沒出來就怪資料不完整,質量不夠好等。被動的狀態往往能量很低,或者說創造性很低。只有當你主動思考,尋找答案的時候,才更可能會有有創造力的發現。以我的學習經歷為例,很多人在上學期間,基本上都是老師在課上講,自己只是聽,很少提問,資訊僅僅限於單向傳遞。而我經常會把不懂的問題整理下來,下課的時候主動向老師提問,這樣做的好處是,勤于思考,可以讓知識儘量沒有盲點,另外通過提問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對這個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我成績通常不錯,後來保送到了清華計算機系,很多人認為我平時學習是不是很晚,其實並沒有,我只是善於找學習的規律,提問思考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它更容易讓我們對一件事物建立多維度的認知。

學會分享是最快的成長

如果說培養資料思維從提問開始,那麼把總結分享作為結束則是最適合不過的。把學到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可以鍛鍊我們的邏輯性,分享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重新梳理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獲得別人的反饋,更容易得到正反饋的愉悅。就像我們在做機器學習訓練的時候,如果訓練沒有結果反饋,我們就無法客觀地瞭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能得到別人的反饋,就更容易有收穫,訓練的收斂速度也會越快。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分享的過程,理解是在測試集上做驗證的過程。它會讓你收穫更多,成長更快。

培養資料分析思維是重要不緊急的事

你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的時候想不起來。”那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培養資料分析思維是重要不緊急的事。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被緊急的事情佔據頻寬。這些緊急的事情對當下很重要,但是放長遠來看重要性就很弱了。而拉開我們人生差距的,恰恰是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而不是在於我們每天處理了多少緊急的事。

這點很容易理解,畢竟人都有惰性,緊急的事情來了一般都會優先處理。不過你要換一種思考方式,既然我們人生的差距不是在於做過多少緊急的事,而是在於做過多少重要的事,那麼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應該著重積累重要的事,即使它目前並不緊急。

這樣你會發現,當你做過的重要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緊急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少了。比如你想著如何找到一份更高薪酬更適合自己工作的時候,就不用著急每個月還貸款的事情了。

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關生命線的遊戲,你能瞭解到我們每個人、每個公司、每件事,只要有歷史資料,都有可能從中發現規律,從而指導未來。所以說資料分析這件事,就好比是生命線一樣閃耀著價值。

而培養自己的資料化思維雖然不是一天能練就的,卻是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緊急的事情牽著走,畢竟緊急事情的優先順序會更高。但人生差距不是在於處理多少緊急的事,而是在於做過多少重要的事。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重要不緊急的事是容易被拖延的。

不過我有兩個工具教你擺脫惰性,一個就是學會提問,它從提問的角度訓練我們的資料化思維,讓我們對事物看得更清楚,另一個就是學會分享,它從反饋的角度讓我們的訓練過程更加收斂,效率得到提升,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今天我講到了生命線,它對我們發現自身的規律很有幫助。你不妨畫下自己的生命線,從 0歲開始到目前為止,把你認為對你影響最大的時刻下來,不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事情。橫座標 X 軸代表時間,縱座標 Y 軸標註事件點,絕對值越大代表事件對你的影響越大。畫完之後,你能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嗎?比如你的高能時刻,通常都是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

來自 “ 豬豬資料 ”, 原文作者:豬君;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thXoPHLsaTp6Yfv-rQVE9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