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創業需謹慎,一場遊戲一場夢?

釋懷發表於2015-05-26



日前,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要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並建立教務部門牽頭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筆者常常沒有耐心讀完這些名字冗長的規定,畢竟,你只要看題目就基本能猜到正文要講得內容,不過我們必須承認,官方檔案的權威性以及它有可能產生的影響絕對不容置疑,一張乾癟的檔案可能會直接改變數以百萬計人的命運。本次《意見》算不上什麼創新檔案,事實上,休學創業這事兒早就有了,甚至一度流行,連筆者都曾經寫過申請報告,只不過因創業難度太大而不得不放棄。現在,有關部門重提此事,傳達出了非常強烈的訊號,表面上看是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意見》最原始的背景則是領導再也不能忍受現在的高等教育狀況了,提倡休學創業只是“高校改革”的第一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刀。

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這好像是500年前的事兒了。現在,他們和殘疾人、低保戶並列為城市三大弱勢群體,創業方面,大學生也讓人歸到了“三無”產品系列中,無經驗、無人脈、無資金。在這種背景下,《意見》的出臺不會立刻送給大學生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個東西依舊需要腳踏實地的去爭取,但不可否認,全社會內關於“休學創業”的大討論正因《意見》出臺而快速蔓延,給蠢蠢欲動的大學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最俗忠告:創業有風險,休學需謹慎

休學創業,政策上的鼓勵並不能降低創業的風險,我們依舊要用最俗的標語來忠告大學生:創業有風險,休學需謹慎。但這是一個激情澎湃的時代,也是一個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時代,顯然,那些俗氣的忠告遠不能抵擋住“創業孵化器”內導師的演講,那些類似成功學的東西煽情而魅惑,而且夾雜著比爾-蓋茨、馬克-祖克伯等真實案例,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學生在面對俗氣但真誠的忠告之時,常常像跨越障礙一樣,跨越這些忠告,並且隨著導師的演講,做起了自己的創業春夢!

殘酷的事實是,大學創業者成功機率非常低,相關資料顯示,莫說做出有影響力的成果,能堅持三年以上的人,比率也只有41.4%,剩下的人在屢戰屢敗中,都已徹底放棄。

事實上,《意見》的出臺對於創業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反倒是會加劇創業環境的競爭,這樣就更需要大學生創業者謹慎行動。誠然,金融新業態,網際網路+提供了大量的創業機會,但這些專案都需要系統性的思考,需要技術、知識的長期沉澱,僅僅憑著一腔熱情遠不能滿足創業需求。大學生的優點在於思路活躍,有進取心,在他們腦海裡每天都回蕩著琳琅滿目的idea,但要把這些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產品、佔領市場、產生利潤,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極其艱苦的努力,特別對於一些實體行業,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常常會遭遇現實的諸多壓力,需要整個產業鏈做出協同發展,這種協同常常非常困難,在這個過程中,99%的創業都會被斃掉,而大學生創業者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在失去鼓勵、失去自尊之後的生存能力。而即便大學生湊湊合合地把公司成立起來了,有幸把idea轉化成為具體的產品,但隨後依舊要面對融資、管理、銷售、財物等方面的考驗,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憑藉天賦就能短期完成的,更不能仰仗一腔熱血,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經驗積累。

坦白講,筆者並不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比爾-蓋茨在上海某高校做演講時,也奉勸粉絲們不要效仿自己。事實上,休學創業之於普通大學生來講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我們真沒有祖克伯們的天賦,而李彥宏、馬化騰們不也是老老實實地上完大學了嗎?

企業接盤,重塑中國職業教育

筆者不支援大學生創業,好像還把他們描寫得一無是處,這不是偏見,而是血淋淋的事實,這樣的窘境來自於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我們的基礎教育目前只教會了孩子們做題,傳說有的學霸能在16天內做完786套試卷,那些文化擴充課程,諸如體育、音樂、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統統讓給班主任考試或者給主課加餐了,就更不要提什麼“創業教育”了,換句話說,大學生在高考之前,幾乎是沒有精力去思考創業的,而僅僅靠兩、三年大學時光去摸索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他們依舊要花費很大精力去搞物件、打魔獸,以及沉醉那些不知所謂的社團活動。

缺乏創業營養的教育制度下,大學生們富有的就只剩下“精神”了,但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是沒有辦法幫其克服創業中現實問題的,強行創業也只不過是一場遊戲罷了。

本次《意見》的出臺,精神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類似的檔案和說法不斷湧現,證明了領導之於教育改革的熱切,但也僅僅如此了。大學生創業不單單需要鼓勵,更需要更具體的幫助,比如出臺相關的措施,減免大學生創業的場地租金、稅收和相關的審批流程,需要有針對性地完善創業失敗再就業的保障制度等等。筆者認為,明智的做法應該是要求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而且還要努力消除“就業和創業”之間的鴻溝,事實上,一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創業了,那只是暫時逃避就業壓力的一場夢。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也是創業熱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一旦就業問題解決了,創業市場才會變得更加冷靜。另一方面,企業隨著業務的擴張,亟待招聘大量的人才,而且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之內,根本沒有時間等待大學生慢慢成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所以,筆者認為企業接盤中國職業教育勢必會成為未來的重大趨勢。在筆者勾勒的教育改革中,大學應該是和企業緊密相連的,或者乾脆直接由企業創辦,除了必要的基礎課程之外,大學開設的課程應該是緊緊圍繞企業的需求展開。

與此同時,企業也要適時建立培訓部門,把真正的職業培訓匯入到校園之內,這種合作模式,有利於企業和大學生的相關了解,目標更加統一,舉個簡單例子,普通大學都會要求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為此學生做了漫天的筆試習題,把英語寫得非常有美感,日復一日地考究語法,但企業在與國外客戶交流時,更注重的是內容本身,特別要求聽、說能力,至於語法、結構等事,反倒成了其次。這個例子雖然簡單,但卻是中國教育內容和企業要求脫鉤的縮影,倘若企業能更早地明確需求,適當引導大學生的學習方向,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創業這種事兒,與其自己單幹,倒不如把自己的idea投稿給自己深入瞭解的企業,讓這些企業幫助大學生篩選出更具現實意義的點子。

企業與高校的深度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職業教育的盲目性,而且企業裡有真正的大師,每天看著他們工作,比起聽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講要有用地多,即便是創業方向,企業也把握地更準,他們永遠比大學生更瞭解市場,希望未來企業大學遍地開花,有朝一日,我們的大學生能接受更高階的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