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文中多是個人觀點,會有很多錯漏,請您指正!
近期XiAn防疫問題逐漸成為熱點,多是瞟一眼就過了,但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父親,今天一個Case卻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1月4日,陝西西安一名產婦家屬發帖稱,1月1日,自家小姨肚子疼打不通120,隨後打110將小姨送往醫院。晚上8點多,小姨到達西安高新醫院,在門口由於核酸問題無法入院,一直等到晚上10點多。在門口等待期間,小姨大出血,後來8個月的胎兒流產。
1月5日,陝西婦聯回應稱,已上報領導,相關部門應正在瞭解調查。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Bad Case,他的後續可能引發一個家庭多人的崩潰。拋開情感層面,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規避類似的問題。
所以,這裡第一個問題是問題本身什麼?
問題是什麼?
流程漏洞
從Case來看,是採取了很嚴格的入院流程,以防止疫情的擴散。
從防疫的角度出發這無可厚非,但從專案的角度,這裡少了一個緊急Case預案以處理上述問題。嚴格的防疫流程本身是沒問題也是必須的,但對應的on call機制是缺失的,這個是導致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對應的緊急Case處理預案,那麼對應的Case還有發生的概率,不可不慎!
這裡思考第二個問題,除了流程本身有漏洞以外,還有哪裡有問題?
權責利模型
在之前的文章中:論躺平與求帶飛——一個團隊不會有兩個大腦
我們看見了一種現象:
團隊中如果出現一個新leader(可能最強的人)後,那麼其餘人甚至是之前的leader,更傾向於停止思考,事事請示,躺平等待帶飛...
然後我們回到這個場景,首先問一個問題:誰該為這個事件負責?
1)如果說院方該為這個事件負責,但院方是按照流程要求做事,如果因違反要求導致後果那麼他是肯定要擔責的。從按章辦事的角度來說,院方似乎不應該是責任方?
2)如果說專案負責人應該為此事負責,總負責人對一切負責的角度來看也是沒問題的,但總負責人面臨的類似事件太多,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事件,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1/100,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現在去苛責一個不可觸碰的人似乎於事無補;
3)從文中來看,FL回應稱已上報領導,等待領導指示形式,就個人而言,我不能理解FuLian這個角色在事件中該扮演什麼角色,當然也無法對此事負責了;
4)苦主本身,事實上他們成為了最終的負責方,這裡要求他們未雨綢繆,甚至苛責他們明知道自己有檢查(孕婦需要檢查)需求,為什麼不提前做核酸檢查,似乎也不合適;
綜上,這個事件,暫時找不到很好的責任方,可以負責的人離我們太遠,離當事人近的又有規章制度可以規避責任。
要知道這個是一個絕對巨大的專案,專案負責人本來就難以考慮如此複雜的問題,任何人在做這個專案都一定會出事故,苛責為什麼想不到很容易,但想做好卻很難;
院方就這個事件的利弊來看,按章辦事對院方來說是最優選擇,不過從人道角度,這種按章辦事太過於冰冷,但大家都看過生化危機類電影,這裡的度在哪裡,很難把握。
但真要較真的話,我認為這是一種甩鍋行為,這種行為不好下定論,不知有沒有依據去懲罰這種行為,畢竟跟著制度的思路走有什麼不對呢?於是不好的Case因為沒有成本而更肆無忌憚。
從權責利模型來說,醫院有義務並且有能力處理這個Case,僅僅是因為流程問題的話,醫院本身是離戰場最近的人,他應該也必須有相關的預案去處理這一切。
如果今天那個沒有核酸的是院長的親人,那麼這一切是否也會發生,這值得我們深思。
有時候犧牲他人的權益維護制度似乎理所當然,只因為犧牲的不是自己吧?
敏感話題不多聊,將視野拉近工作中,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
規模化作戰——從團伙到團隊
搶銀行的故事
之前公司的Leader常稱我的Team是團伙,還不是團隊,在規模作戰的時候會受挫,他的點是,我的風格乃至我帶出來的團隊適合“開疆拓土”,到發展運營守家環節就會出很大的問題,之前我不太理解是什麼意思。
前段時間與CEO交流這個話題,他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假如我們現在要搶劫一個農村信用社,我(CEO)帶著你們直接衝進去,我一腳踢到門上,然後你們一人一腳踢上去,門兩下就被踢壞了,於是我們控制好局面高高興興的走了,似乎我們很厲害!
受到上次事件的鼓勵,我們來到了市區,市區居然有個保險櫃,於是出現了一個場景,我一腳踢上保險櫃,效果不佳,於是所有的兄弟都在對著保險櫃踢,這個時候見過大城市搶劫的行長拍拍我們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難道沒有分工嗎?
從團伙到團隊
團伙與團隊從規模到分工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1)10人以下;
身先士卒,多交流,這個規模的團隊很好帶;
2)10-30人;
團隊出現分工,每個組有一個堪當重任的組長,責任心及擔當感可能比能力本身更重要,但基礎能力一定不能拉胯!
團隊開始擁有副班長角色,每個關鍵組都要有PlanB,團隊開始用機制流程處理問題,而不是靠聲音大;
3)30-80人;
一號位開始跨團隊,更多的外卷而不是內卷,需要給團隊做大量資訊輸入,主要工作變成做戰略而不是做執行;
副班長需要有效的做好內管工作;
幾個管理小組都有合適的Leader及備份者;
團隊處理問題的主旋律轉為機制與流程,並且擁有完善的機制流程迭代策略,比如週會制、人才運營機制、OnCall機制、組委會機制等;
這個階段,系統化、結構化處理問題的能力大於單點問題處理能力,柔和持續推進能力大於All In的解決問題能力;
4)80-200;
跨專業的判斷力會成為班委核心,會成為一號位的核心要求,業務思維要深入骨髓;
結構化、系統化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基本要求,做好梯隊建設;
團隊可能不止一個副班長,做好副班長的角色區分,副班長任用不當,會導致不停的補位而失職;
戰略能力變成最重要的能力,不停的輸入,帶領團隊找到目標......
向上管理、橫向管理能力大於內管能力,機制建設能力大於單點作戰能力;
團隊影響力、個人提升能力大於梯隊建設能力......
5)>200人;
我這邊最多帶到了220人左右,更多的沒有經驗,就不妄言了......
綜上,從團伙到團隊,最重要的是分工!
在這過程中,要做的事情依舊是之前的模型:技術管理進階——Leader的模型、手段及思維
Leader的能力模型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 戰略能力;
2 戰術能力;
3 資訊收集能力;
4 表達營銷能力;
5 持之以恆的能力(耐操);
大leader解決問題的思路只能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想辦法:
1 選題;
2 梯隊建設;
3 資源協調;
4 核心輔導;
5 機制匹配;
這裡繼續發散,一個合理的專案組可以是什麼樣的呢?
PM、PMO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產品經理
首先根據當前團隊情況對產品做一個定義:
產品是通過不斷的輸入,找到不同的排列組合,產生對使用者更有效、更高效、更可及的解法。
所以,大產品應該成為專案的實際負責人,大產品經理解決共性問題,小產品經理解決個性問題。大產品經理為全域性負責,小產品經理為區域性負責。
如果大產品做的戰略太大,難以分割導致專案週期太長很容易爛尾。
以上述Case為例,FangYi是個巨大且複雜的專案,有開發經驗的同學都會知道,這種規模專案不可能不出BUG,出BUG不重要,事故處理的速度和效果很重要!
面對複雜專案,必須做合適的切割,專案過大產品經理難以理解,也就沒能力實施;切割過小由於能力侷限往往掛一漏萬,所以大產品經理的第一步是做好目標設計與切割,否則要麼落不下去要麼不能窮舉!
目標設計是戰略問題,目標實現是工程問題,戰略如果設計不夠好,工程需要做好補位工作,如上述Case,醫院應該是一個區域性的工程問題,做好預案是他的責任。
每個專案(產品)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管理班子,我們這裡稱之為組委會,一個組委會的組成可能是這樣的:
之前的專案是採用Owner制,每個專案由一個產品負責人、運營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組成,每個負責人負責相關領域的問題,如果設計供應鏈、UI、醫學之類的卡點,還需要相關的專家切入。
以上問題,每個區域性問題都不難,都能解決,但所有問題疊加在一起就巨大了,工程量非常大,就需要PMO角色的出現了。
PMO做什麼?
以前我一直在疑惑PMO存在的價值,因為PM本身就應該做好專案管理工作,那麼不能深入業務工作的PMO有什麼意義呢?幫產品經理組織會議?
後面做了一段時間公司PMO,我的心得是:
1)PMO需要解決專案過程中的共性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PMO需要提供一套系統化的工具,幫助各個產品經理更好的管理【開源】數字化轉型實操——從《一分鐘日報》開始,《CEO駕駛艙——專案工作臺》就是為此而生。
2)PMO在機制層面、底層邏輯層面解決大PM所遇到的協作問題;
部門牆問題依舊高聳,這個會困擾每個公司的每個專案負責人,設計什麼樣的獎懲策略和底層結構,能夠更大程度的規避這個問題,這是需要PMO思考的。
3)PMO需要肩負監督的作用;
PMO需要協同資料部門,以系統化的方式,做好對各個專案(產品)的跟蹤,什麼專案拉胯了、什麼專案有風險了、什麼專案有什麼求助點了,PMO組織都需要上報給公司負責人,並思考通用的對策。
以上述Case為例,如果有個特別行動組,以最高許可權建立CIO機制,不斷的處理這種特發問題,那麼這個悲劇也可能得到避免。
所以,PMO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流程機制,處理專案過程中的共性問題,並且建立有效的系統,對各個專案單元進行很好的追蹤合適的上報,當然PMO還有一個最後的任務:
4)組織覆盤與專案評優
各個專案會有很多Case,作為專案負責人自然不願意上報,但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PMO需要組織專案覆盤,以及做好Case記錄,以免重蹈覆轍,也需要對好的專案進行評優。
關於專案管理的話題,大家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新晉總監生存指南四——專案執行指南
結語
所有的事故往往都是機制不成熟或者流程有漏洞,結構影響行為,出Case不可怕,關鍵是類似Case不要重複出現、關鍵是Case出現後的應急策略,只希望大家都提高自己的防風險能力,做好人生這個大專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