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程式碼數字化運營篇:那些返鄉賣農產品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cornerstone發表於2021-12-21

當一線城市不再是第一選擇,當網際網路走進鄉村,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鄉村通過電商賣起了農產品。12月2日,拼某多釋出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在該平臺上,截至2021年10月,95後“新新農人”數量超過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的佔比超過13%。

低程式碼數字化運營篇:那些返鄉賣農產品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1、畢業後選擇回鄉賣水果

96年的小李,自大學畢業後,就回到了家鄉賣起了農產品。在開始之前,小李審視自己家鄉的產業。一梳理發現,家鄉豬牛羊養殖業、水果種植業都很發達,都有專業種植和產業鏈,老一輩已經把路鋪好,他只需要將只需要把網際網路和當地產業結合一下就可以了。

同時,他也注意到,家鄉人習慣做線下生意,他們日常把貨物賣到附近的縣城,也有人用冷鏈車運往陝北,所有的交易都發生線上下方圓幾百公里範圍內。他想,如果整合好各個環節,把這些搬到網際網路上,也許能賣到全國各地。

當小李找到工廠合作時,工廠並不相信小李,也不認為在網上賣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利益。但經過多番勸說以及產業鏈整合,小李在網上幫家鄉賣出了價值2.3億元的牛肉、豬肉、貢梨等當地特產。不僅幫家鄉處理了滯銷梨,還為小鎮的農牧業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小李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電商帶頭人。

2、農產品電商遭遇訂單.管理難題

在梨遇冷滯銷的2021年上半年,為挽回損失,小李將家鄉貢梨上架電商平臺,十斤12塊錢,一天能賣3萬斤,最終在新梨下來的前一個月,賣了160萬斤。訂單的大量湧入令小李措手不及,完全管理不過來,訂單出錯也是常有的事。

另外,作為生鮮的一大品類,農產品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質和損耗。特別是現在水果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配送體系還有問題,包裝、冷鏈、物流、倉儲還不完全跟得上,影響保鮮和配送時效,有的在消費者收到時已經包裝破損,產品變質。

儘管有部分電商在外面裹了一層又一層的膠帶,但是到貨還是箱子破了、水果爛了,差評退貨。電商上賣出去的水果又退不了貨,只能跟人家說不要差評,要麼全額退款,要麼補發一箱等等,關於補發貨的管理問題也令小李他們很是頭痛。

雖然小李也有在使用電商管理平臺,但自身團隊也就只有10幾個人,而CRM等系統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兩萬左右,人均價價格相對偏貴。而更大的問題是傳統系統的通用化死板,模組沒法自定義,具體到農產品的水果、肉類等行業,用起來就很不方便。

3、低程式碼打造電商訂.單系統

小李就去百度重新找一個新系統,在一篇文章中認識了一款叫“織信”的低程式碼平臺,號稱不需要程式碼基礎,人人都可以搭建系統。小李就去研究一下,隨機搭建一個系統,發現還挺容易上手,而且對於他們這種小團隊來說,一年價格5000不到,很符合他們對價格的要求。隨後就去找客服詳細瞭解一些細節。

在搞懂織信低程式碼平臺的搭建邏輯之後,小李根據自己平常的業務流程,匯入訂單系統,在串聯起相關業務流程,如訂單.管理與倉儲、物流管理的關聯等,搭建出倉儲、快遞、客服、財務以及供應鏈五個應用。

並且通過尋求織信平臺開發的幫助,接通了電商平臺的介面,客戶每下一筆電商訂單,訂單資訊都自動同步到織信平臺上,不僅可以檢視貨物數量,還可以檢視貨物狀態。而且平臺還可以將客戶資訊,自動分配給某個客服人員,責任落實到人,由他跟進服務好客戶。

小李說道:“從整個平臺拉長來看看,客戶購買了什麼貨物、喜歡度、投訴、意見,都清清楚楚,我都可以通過儀表盤檢視,而且還一目瞭然”。

根據平臺上的資料,小李團隊開始做資料化運營,挖掘每個人的喜好和需求,精確匹配客戶需求,深度服務好客戶。此後,小李的復購率持續上升,也為家鄉農產品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95後回鄉創業賣農產品,更重要的意義在於,TA們帶著自己對網際網路的瞭解和對年輕人需求的洞察,能夠帶動農業產業升級。而通過價格相對便宜和自定義搭建的低程式碼平臺,不僅實現了大量訂單的管理,以及客戶精細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商家的銷量和知名度。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3591/viewspace-28487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