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論傳統專案與敏捷專案管理的區別

深圳弘德教育發表於2021-12-08

眾所周知,如今的專案管理領域有兩種管理方式,即傳統專案管理和敏捷專案管理。

傳統的專案管理需要制定嚴格的計劃,遵循既定的流程,此類管理模式通常採用瀑布式或部分迭代開發模型,遵循著計劃進行執行和監控,有複雜的流程進行變更控制,管理活動和決策採取中央集中化的模式。

而以Scrum為代表的敏捷專案管理更強調應對變化,更適合於解決複雜問題,適應多變的、未知的環境,在客戶需求不明確的時候,以在較短的週期內開發出可用的軟體為目標,其以持續交付有價值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建立優先競爭優勢,從而提升企業專案、產品投資回報。



那麼傳統的專案管理與敏捷專案管理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專案流程

通常完整的專案管理流程可以總結為五個過程組:啟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

傳統的專案管理要對專案的所有過程進行管理和風險把控,並要求在不同環節的有文件輸入和輸出。

專案管理主要是對範圍、進度、成本、質量、人力資源、溝通、風險、採購和干係人進行管理,傳統的專案管理相當於要對啟動每個環節都進行啟動、規劃、執行、監控和收尾的過程。

對每個環節都必須要進行嚴格的規劃,在這一過程中將會產生繁瑣的流程和大量文件管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一旦出現規劃以外的變更,都需要經過批准後才能執行改變,很容易出現專案延期的情況。



敏捷專案管理則較簡化,其主張團隊內部的面對面溝通和交流。以 Scrum 為代表,簡單、持續整合、不斷交付、價值優先、擁抱變化的原則。在面對時刻變化的市場經濟和不斷髮展的技術時變得十分友好。

敏捷專案管理以專案的戰略和投資規劃為大前提,不斷切分專案計劃,最後實現最小週期的可行性版本迭代。對複雜或不明確的客戶需求進行合理的分割,最終實現總體上的統一。

專案風險

專案風險不確定性在任何專案中都存在,一旦發生,將會對專案造成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如範圍、進度、成本和質量。

傳統專案管理要求專案在規劃過程中規劃風險管理、識別風險,並且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給出風險應對方案。雖然已知的風險可以在被識別和分析後採取應對措施,不管風險情況是否發生,都要求專案風險管理必須給未知風險或者已知卻又無法主動管理的風險分配一定的資源儲備。

所以,傳統專案管理會要求提供風險登記表,並且記錄風險應對措施在處理已識別風險及其根源方面的有效性,完成風險再評估和風險審計,直到風險被降到最低。



敏捷專案管理在進行開發任務風險評估時採用的是相對估算而不是絕對估算,為風險留足了應對空間。同時,Scrum集合了一線人員的參與,在不斷的經驗分享,集思廣益中,將小型團隊轉化成獨立的管理者,不斷的發現問題,並將問題進行優先排序,方便後續排期修復。

當處於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面臨複雜而多變的專案時,傳統專案管理方式常常面臨進度延期、成本超支、質量不過關、客戶滿意度低、變更頻繁等問題,而敏捷專案管理可以說是在原本完善的專案管理流程制度上進行了尺度較大的裁剪,從而對敏捷專案團隊成員的適應性,自主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可以使專案經理將最大限度的專案資源和活動用於產生增值結果上。

無論是傳統專案管理還是敏捷專案管理,只要適合所在企業的就是好方法,作為專案管理者,掌握多個管理方法與技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以便適應隨時適合各種專案各種企業的專案管理工作。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0344/viewspace-28465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