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一項公司級機制是如何誕生以及不同時間點的一個考慮,其中有進退、有思考、有彷徨也有一些結果,不同的公司情況有所不同,此文用作參考即可,各位可多提意見。
要閱讀本文,建議先閱讀:從頂層設計聊公司治理
第1天,CEO的困惑
公司眼看著就要突破2000人了,突然有一天,老闆再也忍不了了,開始抱怨:
1)我們得為溝通付出一些成本,也得用一些工具和制度來降低這個成本;
2)哎,三體人才效率高啊,思維透明;
3)現在很多事項跟著跟著就丟了,很多不知名的專案都爛尾了竟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公司的成本就這樣浪費了;
4)現在很多專案分散到了各個部門,部門管理能力參差不齊,我覺得是時候組建公司的PMO團隊了;
......
規模到一定階段的時,分散的資訊變得難以處理,公司有多少專案,多少專案是總辦確定的,多少是公司監控的,多少是有結果的,多少是爛尾的,這些資訊一團亂麻,報上來的資訊卻總是好的。
公司該有多少S級專案、多少A級專案,不同專案的彙報節奏又該是什麼樣的?
公司專案如何跟蹤、如何考核,如何覆盤?
於是公司應該有一個人,一個組織來處理這個問題,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那就葉小釵吧!
問題一:為什麼是我?
初步接觸上述資訊,我的第一反應是:哦,就是要做一套專案管理的機制嘛,這個我會!保障專案結構還不簡單,那麼這裡第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會落我頭上?
這裡回想之前的經歷:
1)做過大公司部門OKR負責人,並且在產研團隊300人團隊複製落地成功了:新晉總監生存指南三——OKR實踐;
2)搭建了現有產研的專案執行流程:新晉總監生存指南四——專案執行指南;
3)是一級部門負責人,在公司影響力尚可、勢能不差,不至於推動不下去;
所以這裡的前提是:
1)我有相關的經歷,不至於抓瞎;
2)我有對應勢能,不至於沒有抓手和試驗田;
第3天,認知對齊
經過了一個週末,趕工出了一份專案管理的大綱,跟老闆對了後,老闆說要OKR,於是這裡出了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那是什麼OKR?
這裡產生了第一個困惑點:老闆要的OKR和我認識的OKR不是一個事!
老闆口中的OKR類似於OKR,但又不遵循OKR的結構,並且有一套自己的激勵體系(甚至可以獨立運作的激勵體系),我理解下來算是“一套類似於OKR的專案管理體系”,那麼這裡出現了第三個問題:要不要糾正?
問題三:要不要糾正老闆?
初期嘗試了幾次跟老闆對齊OKR的認知,但在老闆完善的邏輯裡面,貌似“那樣理解也行”,於是就把專案管理“篡改”成了《OKR草案》,這裡有個非常核心的點是:做的事情大差不差,與其不停的去說服一個打不過的對手,還不如先著手去幹!
當然,這裡也埋下了一個隱患,後期其他部門對這個“OKR草案”嗤之以鼻!!!甚至有部門跟老闆之間發生了一輪認知衝突,最後當然是沒有結果的。
在此情況下,整理出來第一套大框架,老闆這邊不置可否,大概意思是你先做,我觀望......
第5到10天,認知拉扯
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節奏大師,但逐漸節奏開始跟著老闆走了......
開始我認為這次做的是專案管理,結果老闆給我說要做OKR管理;
當我開始做OKR管理,老闆又在引導設計一套獎金策略,我突然很懵逼,於是產生了第四個問題?
問題四:老闆你到底要幹撒?
這個時候老闆丟擲了一個新的困惑:
當業務複雜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效率問題會首當其衝,基本解法是化整為零、分賽道,對應的產物可以是子公司>>事業部>業務單元>專案組。
好處是目標聚焦、所以問題也會聚焦,工作內容閉環,團隊人數可控,協作、試錯成本都會很低;但是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問題:
部門牆形成後,每個部門只關注自己的KPI,但是公司的KPI反而得不到關注了,並且每個部門還都覺得自己沒問題,這怎麼破?
詳情見:【周覆盤】理不清的成本
老闆這個問題,雖然發人深思,但卻導致了第五個問題:
問題五:管我屁事?
對啊,老闆這個說得挺對,但一來是管我屁事,二來這個已經超出了專案管理,乃至OKR管理的邊界了吧,比如其中的“獎勵方案”,貌似該HR去處理啊,我在中間處理個什麼鬼,這個時候第六個問題和第七、八個問題同時出現:
問題六:這個事情做不做?
問題七:這個事情如果不做,我該怎麼脫身?
問題八:如果老闆不滿意,該如何甩鍋?
導致以上問題是因為心態發生了變化:
這件事情從熟悉變成了不熟悉,從可控變成了逐漸不可控,對於不瞭解事物,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害怕”,所以這裡思維更多的是脫責。
但事情依舊要做,於是硬著頭皮繼續推進,收集到了整個公司的專案提案,並且做出了第一版的獎金方案,這個時候當然又發生了問題:
問題九:公司提案良莠不齊;
問題十:HR體系對獎金方案嗤之以鼻!
雖然不情願,但是事情還是要繼續,先是在HR那邊不停的刷臉叫爸爸求人,把一些獎勵資料拿到,但已經開始很吃力了。
確實有點推不動時候,捲入了HR負責人,並且捲入了一位CXO,CXO本身很專業,開始帶節奏,大有撥亂反正之感,我突然有退居第二責任人,甚至第三責任人的感覺,既有大快人心,又有一點不妙的感覺......
在這個“半躺平”狀態下,又碰到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專案定級,那麼標準是什麼,基準線是什麼啊?
問題十一:專案定級的基準線是什麼?
PS:至此中間已經被罵了幾次了
這裡的解決方案是先把總辦捲進來,跟大家一起討論了歷史已經發生的專案,為這些專案進行定級,得出了專案定級的基準線。
然後對已經收集到的提案,加上總辦提出的提案,篩選出5個S級專案進行立項,於是該投入資源執行了......
第11到15天,一些雜項+躺平事件
雖然感覺自己不是第一責任人了,但很多事情依舊在推進,其中專案歸屬後,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老闆讓我去確認每個專案的驗收標準,我這裡一下就又蒙了:
問題十二:專案驗收標準該誰確定?
在我的認知中,驗收標準不是應該負責人自己跟總辦確定吧,這個與我何關,我只是一個技術負責人啊!!!
但事實上如果沒有第三方機構監督的專案驗收標準,會被專案負責人自己一再降低......
PS:大家注意我這裡的心態變化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關鍵事項,我以為的第一責任人說自己要做一個OKR大框架,我當然樂見其成,並且死而後已啊!一方面如釋重負,另一方面也想學習下他怎麼做的,但這裡出現了其他問題:
問題十三:責任人更改的事情老闆確定了嗎???
問題十四:他的大框架是不是老闆想要的東西......
大框架彙報結束後,老闆還是比較滿意的,覺得其中一些東西確實是他要的,於是我也長舒一口氣,準備退居二線,並且在我們“小群”中發了一條資訊:
我感覺老闆自己跟自己和解了,似乎準備放棄“OKR”了......
然後,沒幾天收到了老闆的私人資訊:
以下是真實對話
老闆:如果你不能承擔公司OKR專案的推進,就明確的提出來吧,我們再安排其他人。
我:額,這塊我跟XX確認下節奏,如果月底做不好,請求懲罰......
老闆:所以現在到底誰在為OKR專案推進負責,推進效果向誰負責,應該聽誰的?我在你這個事情上是非常困惑的。幾番折騰下,原地踏步,時間已經沒了。
很多情況也很詭異,我發出一個指令,你去偷偷跟不同人商量,最後給我一個結論,就是先擱置。
各個專案的驗收標準也是,我說你要出一個版本,大家來討論,然後你去找XX,人家的大框架是很優秀啊,但是你的工作就沒有進展了,也不說怎麼出驗收標準和什麼時間出驗收標準。時間表也是一個樣,我給你做了指導,給你做了啟發,後面是要你去拆解的,結果你又引入了其他人員,甚至變成了其他同學是負責人了。
我明明是跟你溝通的,認為你是這個事的負責人,那現在你給我說這個事情的負責人到底是誰?(危險警告!!!)
老闆這裡的責問已經很是嚴厲了,我這裡有些懵逼,但更多的是反思。作為一個求生欲極強的選手,面對上級不滿的時候,不要去辯駁,更不要找藉口,想想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好,坦誠的說出來,尋求幫助或者獲取懲罰,反而是最好的做法,千萬不要抖機靈。
於是我開始回答:
1)這個事情還是以我為主;
2)這一切都是我的問題,我本來想引入更多的資源來幫助自己,但在引入資源的同時聽取了太多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在不知不覺間被帶了節奏;
3)做這件事並不是不該聽取意見(相反捲入資源的動作很有必要),但被帶節奏甚至見到困難就想躲的思維是根本錯誤,到一定階段後根本沒有簡單的事情,這個是我最主要的錯誤;
4)迷信權威,碰見比自己的專業的,自願做二號位,自願做別人抓手,但我才是需要培養的物件啊,分不清主次,搞不清形勢;
5)沒有為一件事撞得鼻青臉腫的覺悟,明哲保身思維太重;
6)最終明確,我是負責人,我為此事負責,做不好我背鍋,降職降薪隨便你懲罰;
至此,心態發生了第二次關鍵變化:
很多時候我們去做一件很難的事,就會想有沒有什麼取巧的辦法可以繞過去,劍走偏鋒嘛。
但很難的事,多數時候是繞不過去的,是需要硬剛的,是需要碰得頭破血流的,什麼明哲保身、什麼以退為進,在這些事情上是行不通的。今天能退,總有不能退的時候,那麼何時來面對這一切呢?
過程中會有很多“意見”和建議,不要不聽但也不要全聽,有你的節奏有你的主線,持續做,不過是解決問題罷了!
於在執行到15天的時候,才真實確定了我要為此負責,我與此事不死不休的心態......
第16-20天,對齊認知,從專案管理到公司治理
最開始,以為老闆要專案管理,然後發現老闆要OKR管理,最終,我發現老闆要的是公司治理!
我那個去,我是被捲入了什麼事件!
不同的是,這次沒有退縮,只有一往無前......雖然是一往無前,但問題是How To!
問題十五:如何設計公司治理框架
我們的治理框架是不是真的治理框架,會不會被質疑的問題,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回到問題本身,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問題十六:到底問題是什麼?
答案:全域性成本問題,燃燒的費用。
近期產研一直在做成本優化,資料團隊給我的報表是產研一年用了1億多,看到資料的時候我自己都吃了一驚,對於我們這種體量的團隊,不可謂不高啊!
說起來令人心疼,今年產研的產出真心不高,以【維護類工作為主】,之前老闆問我維護類工作是不是要花這麼多錢?我回答不出來,但我也覺得當時的產研確實是有問題的,而這裡核心問題就出現了:
公司有很多專案,在一定時期完成後做出了貢獻,後面專案結束了,而相關的人事物都留下來了。但是後續因為組織結構變化,或新官上任後的梯隊重組,那批人事物不再發揮關鍵作用,也沒人想主動優化。於是冗餘慢慢出來了,一年、兩年、五年、七年,產研的冗餘已經做了治理,那麼其他團隊的情況,乃至公司的情況勢必不容樂觀,我覺得這是想用專案管理的一個出發點,用專案把重要的人事物圈起來。否則得罪人的事,沒人願意主動優化的。
OKR只是一個工具,專案管理只是一個說法。
我的感受,公司事實上未必想要OKR,OKR與否並不重要,如果有方案B能解決問題,成本更低、穩定性更高,也沒什麼不可以。
公司一年的人力成本是10億的話!而公司那邊有印象的費用估計就1/10,並且就這1億的印象都很模糊,只有大框架,沒有細節,輸入輸不標準,更可怕的是專案沒有很好的覆盤,所以也沒人追究,慢慢就形成了上面亂拍KPI,下面向上管理的情況,其他9億的花銷更是摸不著門檻。
基於上述原因,公司會有很多冗餘的人事物,但是人是有主動性的,如果公司沒有分配重要的事項,他們會自發的找一些事做,而這些事對於公司來說多半是沒有意義的,這些人如何找出來,這些事如何辨別,作為這些人事物的容器保護扇的部門牆,部門黑盒問題,如何解決,這個是真正的難點所在,於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問題十七:冗餘識別如何做?
問題十八:部門牆如何打破?
至此,與老闆直接才真正的對齊了認知......
第21-30天,自發思考,頂層設計
回到問題十五,如何設計公司治理框架,這裡的思路是(技術管理進階——利益分配機制):
1)識別冗餘;
2)格局梳理,識別利益分配者;
3)利益比例調整,結構替代法;
4)找到資源分配出去的方法,即如何將資源給到你想給的人事物;
5)確定穩態比例,並開始再迭代;
底層邏輯確定後,新問題產生:
問題十九:如何收集資料,畢竟這是度量效能!
針對,效能度量獲取和資料準確性問題這裡開發了一套系統:
1)每天上午系統會推送一條資訊給每個員工,讓他們預估今天的工作投入,這個過程1分鐘就能結束,最多不超過5分鐘;
2)當天晚上下班後會給每個員工再推送一條資訊,讓他們去確認今天的工作內容;
所以,問題二十:員工使用成本高,問題迎刃而解,問題二十一:如何保證資料準確性,的策略是三層兜底方案:
1) 部門leader會校準下面員工的工作佔比;
2)專案負責人會校準自己專案人員的工作佔比;
考慮部門leader利己性,所以專案負責人對專案參與人員的校準許可權會很高,一旦被專案負責人校準,相關同學今天的工作量會很多是工作冗餘,這樣部門資料就會很難看。
而一旦產研同學今天的工作確實是完成其他部門的專案,那麼該同學的人力成本會由這個部門承擔,出於對自己部門成本的保護,專案負責人勢必會保障沒有“額外”的專案閒人摸魚。
這兩層策略下來會解決絕部分資料準確問題,而後每個專案的人力投入會作為專案考核時ROI重要因子,出於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專案負責人會在這裡更為嚴格,從而產出的資料可信度會很高。
由此,我們可以拿到整個公司的資源投入資料,並且其資料準確性會有基本保障,拿到資料後就會知道當前團隊大概哪裡出了問題,這裡以研發為例:
整個,研發團隊竟然有大量的時間在做技術重構,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
問題二十一:如何引導比例改變
這裡的答案涉及到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我的專案執行不下去怎麼辦?
問題二十二:為什麼我的專案執行不下去
這裡核心是兩個問題:
1)部門牆是公司戰略落地的最大阻礙;
2)部門牆會形成冗餘,冗餘會導致抱團,抱團會扼殺創新;
而這一切的根源,與我們人力的考核機制有很大的關聯:
傳統的考核機制,重點是職位對應的勝任力,部門對應的KPI,很容易導致“自掃門前雪”的結果。這裡解題思路也很簡單:
這裡對公司關注專案的投入會加大各部門的投入,但並不會消滅部門牆,所以打破部門牆的激勵策略依舊需要存在,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
問題二十三:專案考核策略如何設計才能打破部門牆
其實很多公司人力考核策略,都有對跨部門協作的考核,但粒度很粗,往往就是合作共贏屬性,單獨打個分即可,沒有任何依據可言,我們這裡設計的策略至少要解決兩個問題:
1)有所依據,並且大家認可這個可以作為跨部門考核的依據;
2)專案負責人可以對其他部門成員有一定控制力;
其實說白了就是,專案負責人把一部分考核的許可權從部門負責人手裡拿過來,並且這個考核結果是有理有據的,這裡的策略是:
1)對每個職位進行積分KPI定義,並且這個定義有程式設計師的演算法兜底,他們至少找不出問題......
2)每個職位想要獲取積分就必須參與專案,專案負責人具有對參與人員打分的許可權;
3)年底積分超過職位要求的人,會有一大波獎金安排;
4)年底沒達到積分要求的人,會有點慘......
5)部門負責人同時需要完成部門KPI,否則有卸任風險;
在獎懲的加持下,問題二十一:如何引導比例改變 和 問題二十三:專案考核策略如何設計才能打破部門牆,便可得到有效解決。
第31-45天,系統實現,節奏控制,案例打造
在思路確定後,並且再三與老闆確定“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後,便開始加班加點進行系統實現,那麼要實現哪些呢,要不要做一整套專案管理工具出來呢?
問題二十四:系統實現的尺度
做探索性實現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儘量少,儘量核心,不要求大求全;
其次是UI一定要好看,不要出bug,這個時候老闆依舊會催促你:
問題二十五:面對老闆催促怎麼辦?
老闆都是PUA高手,他會不停的以他的方式來push你加速,這個時候一定要掌握好節奏,不要忍不住裝逼,襁褓中嬰兒需要猥瑣發育,按住性子,不要頻繁彙報,沉下心來做實現,不停打磨體驗,但這並不是叫你一個月不做彙報,這裡要注意節奏把控。
系統實現後該怎麼辦會成為另一個問題:
問題二十六:系統實現後要不要全公司推?
首先這個機制本來就是一個創作,並沒有證對或者證偽,所以千萬要在自己最可控範圍內做驗證,拿到儘量多的資料,打造一個小的成功的案例,把相關推廣的說明書,培訓材料,培訓人員都整理好,然後拿著你成功的案例再去跟老闆聊,再去說後續,不可避免,這裡會有最後一個問題:
問題二十七:證明機制不行怎麼辦?
這個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