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ew Atlas報導,通過深入研究身體時鐘被打亂的影響,即被稱為我們的晝夜節律的24小時週期,規律、健康的睡眠模式在抵禦疾病方面發揮的作用繼續變得更加清晰。新發表的關於就寢時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增加了這一知識庫,表明在晚上10點到11點之間就寢可能對心臟有益。

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研究深入分析了晝夜節律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2019的一項研究透露,晚上睡眠不足六小時將增加一個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死亡的風險,而2020年的研究表明,每天不規律的就寢時間可能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翻倍。就在上個月,另一項研究提供了關於為什麼輪班工人更容易患心臟病的線索,詳細說明了心臟細胞內指導24小時內心臟活動變化的新機制。

這項最新研究特別關注可能是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最佳就寢時間。為此,作者分析了88000名參與者的資料,這些參與者的睡眠和醒來時間是在7天內用腕戴式加速度計跟蹤的。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人口統計學、生活方式和身體健康進行了評估和問卷調查,然後作者根據吸菸狀況、體重指數、血壓和膽固醇等因素進行了調整。還對睡眠不規律、開始和醒來時間的變化、睡眠持續時間或受試者在 24 小時內睡眠的時間進行了調整。

然後,科學家們在平均 5.7 年後對受試者進行隨訪,以確定心血管疾病的新診斷,其中發現總共有3172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佔參與者總數的 3.6%。那些在午夜或更晚睡覺的人的發病率最高,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晚上 10點到10點59分之間睡覺的人高 25%。晚上 11點 至 11點59分之間的就寢時間風險高 12%,而有趣的是,晚上10點之前打瞌睡的人風險高 24%,儘管這僅在男性中顯著。在調整睡眠不規律和持續時間後,這些關聯仍然存在。

“我們的研究表明,最佳入睡時間是身體24小時週期中的特定時間點,而偏差可能對健康有害,”Plans 說。“最危險的時間是在午夜之後,可能是因為它可能會減少看到晨光的可能性,這會重置生物鐘。”

科學家們還報告說,女性心臟病風險增加與睡眠發作之間存在更強的關係,但其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內分泌系統對晝夜節律紊亂的反應方式存在性別差異,”Plans 說。“或者,研究參與者的年齡較大可能是一個混雜因素,因為絕經後女性的心血管風險會增加——這意味著女性和男性之間的聯絡強度可能沒有差異。”

這種圍繞性別角色的模糊性說明了這些研究中的許多變數,這些變數側重於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例如,夜貓子的生活方式是否會增加他們的調查問卷中未報告的風險或心臟病?自最初的7天監測期以來,還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這種風險?儘管如此,結果仍為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思考,併為健康睡眠習慣是健康心臟的關鍵這一理論增添了分量。

“雖然研究結果沒有顯示因果關係,但睡眠時間已成為一個潛在的心臟風險因素——獨立於其他風險因素和睡眠特徵,”Plans 說。“如果我們的發現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證實,睡眠時間和基本睡眠衛生可能成為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低成本公共衛生目標。”

該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

自 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