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管理系統AI大模型應用RAG案例

PetterLiu發表於2024-08-02

裝置管理系統-AI大模型應用RAG案例

裝置管理系統功能

裝置管理系統是為企業裝置管理設計的軟體,它透過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方式,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主要功能點:

  1. 裝置檔案管理:幫助企業建立完整的裝置檔案,記錄裝置基本資訊,如名稱、型號、規格、供應商等,便於查詢和管理。
  2. 裝置入庫和領用:支援裝置入庫和領用的流程管理,記錄採購日期、購買價格、供應商等資訊,並跟蹤領用情況。
  3. 巡檢點檢:透過移動化巡查與記錄,實現裝置巡查資料的多元展示和實時檢視,自定義巡檢週期,避免巡查過程中的疏忽和遺漏。
  4. 裝置維修和保養:提供裝置維修申請和跟蹤功能,設定保養計劃,並提醒使用者進行定期保養。
  5. 裝置監控:利用感測器資訊監控裝置狀態,基於IoT資料和報警資料自動觸發相關工單,實現智慧任務規劃和維護。
  6. 能耗管控:統計能源監測資料,提供能耗分析和能源計劃,結合其他系統助力工藝最佳化和預防性維護。
  7. 裝置報廢和處置:支援裝置報廢申請流程,記錄報廢原因和日期,並幫助選擇合適的處置方式。
  8. 資料統計和分析:提供豐富的資料統計和分析功能,生成各類報表和圖表,幫助管理層瞭解裝置管理情況,做出科學決策。

裝置管理系統的優勢包括數字化管理、流程自動化、實時監控、資料分析與決策支援,以及跨平臺和靈活擴充套件的能力。這些功能和優勢助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提高效率、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風險管理和支援決策規劃。


整體架構

image

報修維修 業務場景

image

預測性維護業務場景
▪ 智慧預警:
透過設定管理,實現預警指標的自定義。採集裝置執行狀態及故障資料後,透過神經網路演算法與故障模型庫進行比對,對裝置執行中的異常情況實時預警,協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裝置故障。
▪ 模型訓練:
平臺採用神經網路演算法,透過對裝置執行引數提取及特徵識別,建立多維演算法故障模型庫,對裝置執行時各種異常情況提供診斷依據。
▪ 智慧診斷:
具有平臺智慧診斷功能,依託神經網路演算法與故障模型庫對機械裝置的執行情況進行診斷,並出具診斷報告,協助維護人員“預知維修”。

image

Tips:MTTR與MTBF通常也用於描述我們系統可靠性

實時監控業務場景

image

過程管控
給每臺裝置頒發一個"身份證",打造無紙化移動辦公,日檢工單、周檢工單、月檢工單、預防維修工單到期自動下發;維修工單過程可控真因可查,效果評價到人。

結果管控
提升裝置利用率、降低裝置維修成本、降低備品備件庫存、減少故障停機時間、提高故障修復效率。

績效管控
裝置維修人員的所有業務活動都會自動與裝置二維碼關聯起來,掃一掃二維碼,自動採集每個人任務的工作績效,合理平衡維修人員工作負荷和人力資源配置。

技能管控
大量歷史維修經驗、專業知識可以透過人工智慧知識圖譜進行推送與共享,大幅減低人才培養週期。


RAG即檢索增強生成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是一種將檢索模型和生成模型結合在一起的技術,旨在提高生成內容的相關性和質量。它透過從給定的文件或知識庫中檢索相關資訊,並結合生成模型的能力,來生成更準確、更有依據的輸出。

RAG在裝置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在裝置管理系統中,RAG技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故障預測與預防:
透過整合實時資料和高階檢索技術,基於RAG的系統可以檢測到裝置執行中的異常情況,預測並阻止故障的發生。例如,在製造領域,基於RAG的異常檢測系統可以檢測到機械臂等裝置的效能資料中的細微變化,預測潛在的故障,並提前採取措施進行預防。
系統能夠檢索與已識別異常相關的歷史資料和維護記錄,透過大語言模型(LLM)處理這些資訊,生成定製化的維護建議,幫助維護團隊及時採取行動,避免裝置停機和生產中斷。
維護策略最佳化:
在裝置維護過程中,RAG技術可以檢索相關的維護手冊、技術文件和過往案例,為維護團隊提供豐富的資訊支援。這些資訊不僅有助於制定更科學的維護計劃,還能提高維護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透過分析歷史資料和當前裝置的執行狀況,RAG系統可以生成個性化的維護策略,確保裝置在最佳狀態下執行,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
知識庫構建與更新:
RAG技術有助於構建裝置管理系統的知識庫,將各種裝置的技術文件、維護記錄、故障案例等資訊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面的知識資源池。
隨著新裝置的引入和舊裝置的更新換代,RAG系統可以持續從外部資料來源中檢索相關資訊,更新知識庫的內容,確保系統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智慧決策支援:
在裝置管理決策過程中,RAG系統可以作為智慧助手,為決策者提供全面的資料支援和分析報告。透過檢索和分析大量資料,系統可以揭示裝置執行的規律和趨勢,為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
決策者可以根據RAG系統提供的資訊,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裝置管理策略,提高裝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image

RAG提升大模型準確度和可靠性

image

裝置維修場景案例

clipboard

主要資料來源:

維修標準

點檢基準

維修工單

檢查表

Tips: 某集團裝置管理系統已有2千萬+裝置點檢資料

資料來源(輸入)

  • Athena - 慢資料分析:負責收集和處理來自各種渠道的慢資料(即非實時或歷史資料)。這些資料可能包括過去的維修記錄、裝置執行狀態、部件更換資訊等。
  • GLM - 資料倉儲:作為資料儲存的核心,GLM收集並整合了來自多個來源的資料,為後續的資料分析和模型訓練提供基礎。這些資料可能包括實時資料、歷史資料以及透過其他系統介面獲取的資料。

輸出與反饋

  • 問答推理系統:該系統可能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允許使用者透過提問的方式獲取維修建議或解決方案。它根據使用者的輸入和維修知識庫中的資訊,進行推理和回答,提高使用者體驗和滿意度。
  • 案例反饋系統:透過案例反饋系統,企業使用者可以對其使用系統後的維修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這些反饋資訊被收集並用於進一步最佳化系統模型和演算法,提高系統的整體效能和準確性。


設計思路
  1. 以案例積累為核心:系統設計強調案例積累的重要性,認為案例積累是企業未來提升維修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透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維修案例,系統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為未來的維修決策提供有力支援。

  2. 大資料與AI結合:系統充分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對海量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透過大資料分析技術發現潛在問題,透過機器學習模型進行預測和決策,實現維修服務的智慧化和自動化。

  3. 模組化設計: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思想,將不同的功能元件劃分為獨立的模組。這種設計方式不僅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還方便了系統的維護和升級。

  4. 閉環反饋機制:系統建立了閉環反饋機制,透過案例反饋系統收集使用者的反饋資訊,用於最佳化系統模型和演算法。這種機制使得系統能夠不斷學習和改進,提高整體的效能和準確性。

clipboard

私有化離線部署20b算力足夠, 伺服器端配備RTX 4080顯示卡 4張即可,預算成本20-30萬。

裝置智慧運維是人工智慧在工業領域的典型應用,在眾多工業企業中取得顯著成效。大模型基於海量裝置故障案例資料,以及大量由診斷專家常年標記積累而成的診斷標籤。在裝置資料採集環節,涉及邊緣計算、計算機視覺、語音技術等。而在裝置故障診斷環節,則依賴於演算法模型、知識圖譜、大語言模型等人工智慧技術。透過構建綜合智慧知識庫,該模型開發智慧問答功能,可為使用者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綜合裝置運維“一對一”指導服務;基於該模型搭建的管理應用平臺,為運維人員提供了集故障定位展示、拆裝、培訓為一體的三維視覺化工具,助力企業實現裝置智慧化維修管理,有效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模型創新採用“雲端訓練、邊端應用、持續更新”模式。在雲端,基於海量資料計算分析,對模型進行精準訓練和最佳化;在邊端,模型能夠迅速適應不同裝置和工作場景,為使用者企業提供實時、精準的裝置運維決策支援。透過持續的資料積累和模型迭代,不斷擴充套件裝置覆蓋面,提升裝置監測診斷準確率和泛化性,為後續廣泛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今天先到這兒,希望對AIGC,雲原生,技術領導力, 企業管理,系統架構設計與評估,團隊管理, 專案管理, 產品管理,資訊保安,團隊建設 有參考作用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構建創業公司突擊小團隊
國際化環境下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架構設計
影片直播平臺的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與Docker介紹
Docker與CI持續整合/CD
網際網路電商購物車架構演變案例
網際網路業務場景下訊息佇列架構
網際網路高效研發團隊管理演進之一
訊息系統架構設計演進
網際網路電商搜尋架構演化之一
企業資訊化與軟體工程的迷思
企業專案化管理介紹
軟體專案成功之要素
人際溝通風格介紹一
精益IT組織與分享式領導
學習型組織與企業
企業創新文化與等級觀念
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
初創公司人才招聘與管理
人才公司環境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團隊文化與知識共享
高效能的團隊建設
專案管理溝通計劃
構建高效的研發與自動化運維
某大型電商雲平臺實踐
網際網路資料庫架構設計思路
IT基礎架構規劃方案一(網路系統規劃)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客戶分析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採購戰略制定與實施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業務設計流程
供應鏈需求調研CheckList
企業應用之效能實時度量系統演變

如有想了解更多軟體設計與架構, 系統IT,企業資訊化, 團隊管理 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image_thumb2_thumb_thumb_thumb_thumb[2]

作者:Petter Liu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該文章也同時釋出在我的獨立部落格中-Petter Liu Blo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