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6 月 5 日,由 SegmentFault 思否主辦的 2021 中國開發者生態峰會圓滿落幕。會上,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專案大中華區負責人樑迪發表了主題為《淺談健康技術社群與微軟MVP打造之旅》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原文。
大家好,我是樑迪,來自微軟中國,負責MVP專案,也就是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最有價值專家)專案的負責人。我負責大中華區,包括香港、臺灣地區。聽了剛才的演講,很多觀點我都非常贊同,因為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不是獨自玩耍的時代了,而是一起成長的時代。
提到微軟,大家會開玩笑說是不是賣Windows或者賣Office的,大家對微軟還有其他不一樣的認知嗎?我們都知道微軟經歷了從比爾•蓋茨的時代,到鮑爾默時代(銷售出身的CEO)到現在的Satya Nadella(一屆草根CEO),很多人說微軟的logo我非常熟悉的。但是講起來,你不就一軟體公司賣軟體的嗎,賣Windows的,我電腦裡用的這些軟體產品都是微軟的。我們現在也在積極地轉型,今天高陽高總提到兩年前我們收購GitHub花了78億美金。微軟的開放與轉型,大家如果在行業當中,應該多多少少也聽到了。現在我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Azure雲上,雖然Azure非常非常難念,它是法語詞,意思是“天藍色”。Azure也就是微軟雲,但是人家說微軟雲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跟阿里比起來看不見,沒人知道。先跟大家普及一下,微軟現在也是主力在推公有云、私有云,如果你看了IDC去年的報告,就會知道微軟已經在others那一塊裡面了,整體來看,微軟雲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講了這麼多呢,我不是為微軟打廣告,只是想告訴大家微軟也正在經歷轉型。
但是說到社群這個話題,微軟絕對不是小學生。我現在負責的專案——微軟最有價值專家專案已經運營了二十七八年,在比爾•蓋茨時代就已經提出了這個概念。今天我看到這麼多廠商重視開發者生態,我覺得特別欣喜,因為社群是社會科學家們都願意討論的問題。那我能不能問問大家,你既然來聽這個session,那一定對社群有一定的概念了,那在你們的概念中什麼是社群?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方方面面都和社群有關聯呢?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可以稱為社群呢?內容、設施齊全,共同的目標,其實還有更多,比如興趣愛好。我們至少有共同的目標可以把人群集中在這裡,就像今天大家來C場而沒去D場、E場,可能是大家都想來學習如何執行健康的社群,不管我的公司To B還是To C,我怎麼樣去運營生態圈能讓我公司的產品通過第三方的聲音表達出來。我就先跟大家講一下社群的概念。
社群概念是什麼?
“社群”是社會科學家熱衷於研究和探討的概念。其實我們現在的社群概念特別強,比如你住的小區裡有社群大媽來通知你打疫苗、排隊等資訊。我們最初的社群概念是這些人居住在一起,一個實體的概念。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現在有很多,比如說微信群、QQ群,以及很多虛擬空間的群體,這些都是社群的概念。大家正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目標走在了一起,而且社群可以帶來更大、更廣泛的平臺。
社群領袖
那麼,我們講社群領袖。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負責的是一個全球的專案,我是按照美國或者全球怎麼樣走,中國怎麼樣走來介紹的,可能跟其他的廠商,比如剛才阿里介紹的多多少少有些不同。其實在他講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的區別在哪兒,有哪些可以學習、交流、借鑑的地方。最初“MVP”的概念是在籃球領域,大家如果打籃球的話都知道,我們借用了這個名稱。當時比爾•蓋茨提出的概念,說:“喜歡我們微軟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小夥伴都可以跟我們一起來玩耍,一起提供反饋意見。你們使用了微軟的產品之後,作為使用者可以告訴我們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可以改進?”我今天就想講講什麼是社群領袖。
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社群的人才呢?通常來講一個group裡面都有leader,leader是最有前瞻思想的人,站在最前端的。我們現在的群體可以分成A類、B類,固有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有型思維模式,比如我沉浸於自己的學歷、自己的工作經驗,沉浸於我所認可的一切東西,我不喜歡聽到別人不贊同我講的東西,我沾沾自喜,我站在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上,比如說我看到女生穿的衣服我就斷定她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人,通過某個行為舉止/口音等固有模式進行判斷。但是,面對挑戰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就是我一貫認為的呀,我怎麼可以再有什麼樣的轉變呢。這種固有型思維模式的人害怕挑戰,害怕失敗,站在自己的內容裡面,站在自己的經驗裡面沾沾自喜。
另外一種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永遠對事物好奇,對新鮮的東西好奇。比如說在技術社群裡面,我們就鼓勵MVP不停地來充實自己,不是說你今天學了 .net,明天就沒有其他的version,對更好的產品,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勇於挑戰,當你覺得很難的時候,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跌倒了就再站起來,不怕摔得痛,痛了之後我才知道怎麼樣下一次可以不摔痛;和其他人學習從失敗中站起來;願意幫助別人成長,而不是我自己一個人站在那裡。
那麼如何自我評估成長的思維呢?毋庸置疑,A類人是什麼樣,剛才我已經舉例講了,那B類人呢,我們的智慧有助於成長,求知慾對抗逆境等等。我們自己可以看一下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座大多數是80後、85後甚至90後、95後,你們是怎麼樣去評估自己的思維模式,是願意在固有思維模式裡,還是要不斷創新,不斷改變自己?
以前我們在工作的環境中,或者在大的合作模式當中,習慣於老闆給了我專案,我就去拖著老闆走,老闆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至理名言,我必須去完成,因為他是給我發工資的人,我必須去拉著他。後來的模式就變成我們比較平等化,老闆帶著我們,大家一起向前行,帶著我們團隊的人一起往前走,他作為指引。現在,leader應該帶動所有的人一起teamwork,他來帶動整個方向。我想說的這是社群的作用。
那麼,社群的領袖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人,就是分享自己的knowledge。我不知道小時候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比如我要去考試,面對考試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的課外輔導書等等。有些小朋友會講,我看了輔導書考試就會考前幾名,可以把其他人拋開。但有的小朋友不僅自己學會了,他還把自己學習的知識跟其他同學去分享,最後大家共同達到目標。我們不是說藏著掖著,自己去單獨成長,而是和大家一起去成長的。所以我們定義的Community Leader,就是要建立一種能力,讓其他人自覺自願傾聽你的建議,願意和你一起做,我們把這些人定義為Community Leader,也就是“社群的領袖”。
通過社群的學習,其實就等於在為社群做貢獻,這可以分成內部和外部兩部分。
先看內部。比如你想做技術社群,那什麼樣的貢獻才是你應該要做的貢獻?這就比較具體化了,比如翻譯技術書籍、寫技術部落格、寫一本技術書籍等,這些都是內部的。那從外部來講,我們要lead或者參與一些user group 或 meetup,要建立個人的branding,在大會上宣講,分享自己的知識,在你分享的同時,其他人也認可了你。這些都是從外部和內部的技術社群貢獻。
從剛才講的東西大家可以發現,社群不再是“擁有的快樂”(no longer a 'nice to have')。剛才也講了,你如果想建立這麼一個生態,你要去上層,要得到大老闆的支援。所以,現在的生態圈裡每個公司想打造的,想用第三方聲音去宣傳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對公司來講是至關重要的,而不像以前有沒有都可以。
社群的核心建設宗旨其實都是一樣的。我想說的是社群是中心,社群就是社群,社群不是作為銷售、市場或者支援任何其他部門的基礎。社群就是pure類社群的概念,就是說我們建設社群是為了幫助公司的產品宣傳,聆聽他們的反饋,但絕不是作為市場和銷售的手段。那麼社群和社群的建設者得到了適當的重視和授權,社群的存在也是為了社群和其他成員而建立的。此外,建立一個健康的社群,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每個社群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學會互相尊重、不欺詐不盜版等等。我們自己的MVP有非常完整的 Code of Conduct 行為準則。有了行為準則,才能確保健康的技術社群發展。現在不光微軟,其他的廠也在講多元化和包容性。包容性是對不同技術的接納,或者說是抱著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不同的觀點。
我們的團隊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團隊。這個是微軟的總部,坐落在美國西雅圖,這是我們全球的團隊。現在各個廠商對生態的投資越來越多,大家可以看到我負責的全球專案只有這麼多同事,全球只有15個像我這樣的role。今天有人問你的團隊有多少人在負責中國地區,就我一個人再加一個助理。
我們的專案在全球範圍內有3600多名MVP。在亞洲地區有900多人,中國地區(包括港臺地區)一共是160多名MVP。在接下來的新財年(微軟新財年在7月1號開始),我們的增長是25%左右。我們覺得數量沒有質量重要,所以我們每一年都在調整不同的策略,看怎樣適合每一個市場的發展。我的團隊裡面有一些是在美國的同事,也有在歐洲的、南美的,有在負責非洲的,也有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同事。
介紹一下我自己哈。我是一個出生在北京的北京女孩,獨生子女,從16歲開始在國外讀書學習。在整個的成長過程中,從上大學到讀Master等,學費全是我一個人賺的,沒有用家裡的一分錢。畢業之後我就留在了赫爾辛基,在一家電訊公司工作了兩年。之後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不同的行業,學校、保險公司、電訊公司,直到2008年回國。回國之後我在Cisco、IBM工作過,五年半之前加入了微軟。告訴大家我的journey,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因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接受了不同的文化,接納了不同的觀點,才讓自己變得更具有成長型的思維,永遠保持著一顆好奇心,不管年紀怎麼樣,不管歷程怎麼樣,永遠對新的東西保持好奇。而且我是一個特別喜歡講話的人,喜歡跟別人分享,比如我剛剛聽到一些資訊,轉頭加上自己的想法就跟別的人分享。我覺得建設社群必須要有好奇的心,願意和大家分享的熱情。大家可能看到微軟在生態上做得不錯,當大家看到成功的表面現象時,覺得微軟是大廠,有錢唄,或者投的資源比較多。你們能看到一個專案執行27年之久,但在冰山上看到的成功下面,我們其實遇到了很多很多。我可沒有剛才國內廠商的這些資源,雖然說我們也一樣都是處於畫圓的階段。我運營的專案下面其實也有其他的團隊,比如說今天我有同事是負責市場,是做開發者關係的,我們也有同事去執行Reactor Center。大家知道微軟在上海有Reactor Center空間,主要是為了幫助開發者,不僅僅是面對微軟的愛好者,也會對其他的社群提供幫助。如果你們想使用空間的話,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申請使用。在北京,我們也很快就會有這樣的空間給開發者使用。
說了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社群領導力》。這是我的同事寫的書,她用無數的例子解釋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在社群裡。裡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她老公沒有工作,是個無職業者,但他是個演員,什麼時候有劇本,就什麼時候有工作,有導演來叫才有工作的這種人。他就覺得,生活中我總是在等待的狀態,非常非常被動。後來他讀了這本書,他覺得跟我相同境遇的人非常多,我們這些零散的演員能不能形成群體形成平臺,沒有機會演出的時候,我們就自己去排演,大家在每一次聚會的時候扮演不同的角色,自己給自己創造空間。而且聚會的人越來越多之後,他們發現資訊量大了,可以通過聚會這個平臺換取到很多演出資訊,大家接戲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本書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來講社群的重要性。
微軟 MVP 獎勵專案介紹
講了這麼多,我現在講一下微軟MVP專案到底是如何執行的。我們微軟MVP獎勵專案是面向第三方技術專業人士的全球獎項,已經持續了28年。MVP 在全球範圍內的分佈情況是:APJGC大概900多人,在EMEA歐洲加非洲地區是1500人左右,在北美洲大概是1000人左右,在南美洲大概是400人左右。
我們尋求的MVP是什麼樣的人呢?他是社群的專家。最重點的是,第一個要對微軟的產品和服務非常熟悉,第二點要不停地追求新的知識。他們要非常有熱情,勇於分享,幫助別人。如果在座大家知道這樣的人,請推薦給我,讓我們的社群更壯大。
我們MVP的專長分成開發者和架構師,一共有11個不同的獎項,大家可以到https://mvp.microsoft.com 官網檢視更多更詳細的技術分類。每個技術分類下又有很多小的不同的技術方向,只要你在同一個技術方向裡面,專攻一個或多個都是可以的。
我們怎麼來評估微軟MVP的社群貢獻?產品的反饋和互動是肯定的,網路視訊、做mentor、做青年學生的導師、在GitHub上做開源專案、在Gitee上做開源專案,還有在社交媒體(比如微信、QQ)賬號上是group leader,還有技術文章、部落格撰寫,還有論壇發帖、回答問題、撰寫、翻譯書目等等。授課和演講也很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更看重360度能力的MVP,書、寫、聽這些全部都包括。最後是會議的組織者或支持者,比如我並不善於講,但是我像波波老師一樣善於組織會議,或者有Idea也都是可以的。
MVP的貢獻是無償的,很多人問,我請你的MVP給客戶講課,我要給多少錢?不好意思,這不能算作是社群貢獻。我們衡量能否成為MVP,主要是看他們做出的免費社群貢獻。社群貢獻就等於說是免費的,這類貢獻會算作是社群貢獻。MVP做出來的所有貢獻雖然是免費的,但為了感謝MVP平時做的這些貢獻,微軟給MVP專案提供了一些專屬的權益。
一個是職業平臺能力的提升。我們知道很多人平均在專案當中待15年、20年,也有平均兩三年的,成為MVP之後又離開專案了,因為他們成為了微軟的員工。這也算是我們微軟HR的蓄水池吧。大家在熟悉了產品和技術的同時,我們也逐漸發現他們符合微軟員工的條件。還有就是大家彼此熟悉,彼此聯絡,會有更多的商業機會。我認為平臺比其他專屬權益更重要,而且可以提升個人的branding,比如微軟每年的大會,Ignite、Build等。拿以前的慣例來講,以前我們還有線下大會的時候,50%的演講老師是從MVP裡輸出的。build大會以前是線下大會,從去年疫情開始就變成線上大會了,以前build大會一票難求,我們會把票優先提供給MVP,當然票不是免費給的,這個票還是很貴的。我們每年都會有資金支援,還有特定活動的差旅報銷。在技術方面,全球每一名MVP都有三次global提供的技術支援機會。
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年都有全球峰會,目前因為疫情原因停辦了兩年。我們會讓全球所有MVP從世界各個地方自己買票(機票我們不負責,但是負責住宿以及在當地幾天內的學習、吃住),這其實是非常非常好的機會,讓全球有共同愛好的群體坐在微軟總部的辦公室裡和產品組一起交流。通常我們大會是四天半左右的時間,大概有700多個技術session,除了討論技術之外,我們也會安排很多其他不同的活動讓大家更加熟悉彼此。我們的生態圈更全球化一些,因為我自己個人參加過很多很多次大會,每一次跟不同的MVP交流都會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比如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歐洲和美洲是不同的,美洲跟亞洲也是不同的,大家的參與形式、態度、討論的內容真的完全不一樣。
說回MVP專案,我們還有Azure的訂閱,雖然在座知道Azure的人並不是特別多,但是一旦成為MVP,比如Developer Technology、Microsoft Azure這些我們都會有1200美金/年的Azure Credit可以使用,至少對個人的搭建/測試搭建等是足夠的,這也是微軟用另外一種形式回饋MVP。
再有就是基礎設施,我們有微軟的辦公室,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去微軟辦公室參觀。我們還為初創企業提供一些空間,這些都給MVP提供了一些活動的基礎,MVP就不需要再為了找場地而費腦筋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我們跟Satya的歡樂時光。回到五年前,我們那時候在Ignite大會上,那時候還叫Tech Summit,我們給MVP在這種大會場景下有專屬的權益。MVP有專屬的註冊通道,在大會最前方也有MVP的方陣,MVP的講師都統一著裝,最後我們還會有跟Satya合影的機會。在MVP裡面還有一些初創企業的人,他們也有機會一對一地和Satya做交流。
其實我也服務過很多不同公司,像IBM、Cisco,我最喜歡微軟,為什麼呢?在微軟待下來之後,一是因為專案讓我覺得非常非常感動,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人群,有這樣的熱情,而且真的是不提報酬和代價的,義無反顧的。比如說像今天,我們大家都沒有選擇躺平,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我們同時由MVP在組織做The Best Build in China的活動。他們每個人都不是為微軟工作的,也不是拿微軟工資的,他們就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願意為它宣傳,因為他使用得非常好,所以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微軟現在最大的學習平臺叫MS Learn,MVP都是自己先去學,總結發現這真的是個好東西,再跟社群的其他人分享,通過寫部落格文章去更多地宣傳。我覺得非常的感動。再有微軟的公司文化讓我覺得是可以退休的公司,這裡沒有特別 hierarchy。亞洲大家也知道,在公司裡工作,你的老闆就是everything,因為你的升職加薪等都源於你的老闆。老闆今天要一個東西,不管今天是星期日還是星期六,你就必須馬上回復他,對吧?但是我覺得在微軟沒有誰高於誰,大老闆也好,CEO也好,在電梯裡相遇就可以跟他討論和交流,這讓我感覺非常平等,非常尊重。我們公司一直推廣大家要互相尊重,我覺得這個特別echo到社群的概念吧。
如何提名新的 MVP
如果你們身邊有深諳微軟技術樂於社群貢獻的技術達人,可以請微軟的員工和現任的MVP,登入官網https://mvp.microsoft.com/en-...進行提名。只有微軟的員工和現任的MVP才可以提名,我們對質量把關很嚴格。推薦人需要對候選人很瞭解知道這個人能給我們專案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我們想比較精確,而不是大範疇的、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這個專案裡。所以,現在MVP的含金量相對來說非常高。關於MVP的提名步驟,大家可以到官網上檢視。
我們的評選流程是被提名之後,提名人會收到郵件,之後就可以陸陸續續來填寫你在過去12個月內的線上線下貢獻。我們每個月都會評選一次,一年有12次的機會,每一個想參選的人會在系統裡保留90天的時間。如果你填完了之後,覺得不太好還可以修改。如果覺得完成了,我就會送到美國去。怎麼樣評選呢?不是說我覺得你ok就ok,是在3600多人當中,比如說我們有11個不同的技術方向,那麼我們同一個技術方向現有的MVP會做之間的比衡,也就是說人家一年當中做了多少社群貢獻,那麼候選人至少跟他差不多的概念才可以當選MVP。這是全球範圍內的統一稽核,初選和複選。當選時間是每月的一號收到通知。
掃碼關注微軟MSDN,獲取更多微軟一手技術資訊和官方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