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從“網際網路思維”說起網際網路迷局

TP_funny發表於2014-12-05


“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就像空氣一樣,塞滿了整個2014年。如果不談一下網際網路思維,似乎就會被人看做不用呼吸空氣的外星人,是個異類。當然,馬雲是個例外。

但網際網路本身其實就是個新興的新型工具而已,就類似於曾經剛出世的電話、汽車一樣,都只是不同階段的科技發展的產物。當然,網際網路是要比電話外延豐富許多,但也僅僅是工具,也不至於出現叫“網際網路思維”的東東,更不應成為萬眾朝拜的神物。最終人反被網際網路所奴役驅使。

網際網路思維,或可稱之為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思維,因為這個詞在國外是鮮有的。網際網路的價值在國人的眼裡越來越被神化,或者妖魔化了。無網不歡,無網不勝;沒有觸網,則等待自己的只有萬劫不復的輪迴。網際網路的價值,更多的是解決商品或服務本身的流通問題,只是提供一種便利,本身並不具有太強的競爭力和顛覆性。而在歐美,大家都在忙著搞工業4.0,振興工業,振興基礎產業,這才是真正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國內的傳統企業,想擁抱網際網路,擁抱新技術,大抵是不差的,但若本末倒置,將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是為一個無往而不勝的救命稻草,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但目前來看,網際網路概念被熱炒,群情被激昂,企業被綁架,網際網路被神化…企業都想借助“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聖水,化腐朽為神奇,似乎想著一夜之間即可脫胎換骨換新顏…..

但最後觀來看去,思來想去,發現似乎網際網路只能存在自己的意念或者別人的故事裡,於己,似乎很遙遠,難以落地。

國人更重視網際網路思維,竊以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其一曰:恐,恐懼,怕被時代所拋棄,怕忽然有一日便消失在這個世界的滾滾紅塵裡,然後在恐懼中惶惶不可終日,只能抓住些認為可能是趨勢或者代表未來的東西。

其二曰:隨,隨大流,國人的特點是不做雞頭,不為鳳尾,不敢為人先,亦恥為人後,所以中庸之道大行其道,泯泯眾人蓋如是。

其三曰:懶,有幾人可以像瑞士鐘錶匠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精雕細琢,細心鑽研,兢兢業業,研究那複雜而精密的器械,將工匠精神進行到底,而又不圖名圖利?! 大家都想著一夜暴富,暴走捷徑。

其四曰:燥,浮躁網際網路下彌散著芸芸眾生浮躁的心態。已經鮮有人沉心下來,專一的去做一件事情了。大家唯恐一個熱點沒趕上就落後了。恰如最近的股市暴漲,央媽稍微放下水,看搶籌搶成什麼樣子,都那麼久,股市趴了N年了,也沒見人動一動。這反映的都是人性的浮躁。浮躁的背後,已經很少有人基於企業估值去判斷。如今的網際網路眾生百態,依然類似,大家都在找風口,都想做風口的那隻豬。可是豬多了,風口會被堵上的。

近觀國人叫囂了很多年的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從目前來看,製造的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已明顯不如東南亞;又兼歐美因近幾年的經濟不景氣,也擬定了重振製造業的計劃….從現狀來看,中國智造依然不智。前幾日偶返東莞,幾年不見,真是沒有太大變化,廠房仍在人如舊,只是換了去年人,都成90後…企業規模都減少許多,依然都是製造的低端和底層,絲毫沒有智造的痕跡。現況如此,即使擁抱了網際網路,又能改善多少?

深圳改革開放時有一句很流行的口號叫“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當下老是揪著網際網路思維不放,不去花大氣力在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上突圍,最後只能是水中花夢中月,夢想照不進現實,最終淪為空談。

想起網際網路哺育出來的一個叫“O2O”的孩子。線上到線下形成閉環,很好的理念:線上進行宣傳,將服務和流量匯入到線下。思路真心不錯,也確實值得深入實踐。但這真心有個前提的:就是你線下的這個蛋,一定要足夠優質,足夠有粘性。否則好不容易To到下面來,蛋若因質量太差沒撐住,碎了,豈不枉費了一番心力。

因此,相對於導流量而言,線下的服務提升要更重要,粘性,回頭客,持續性才應該是第一位的,通過網際網路思維搞一錘子買賣基本是行不通的。目前,似乎大家多是本末倒置了。都在講入口,風口,流量......

O2O,就像一根繩子,扯著兩個蛋。一個蛋線上上,一個蛋線上下,繩子,是彎曲的。也象徵著真正做好O2O,絕非直線即達,需要曲折和磨礪。俗語謂:任重而道遠。
來自:創業邦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