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測試
1.定義:介面測試是測試系統元件間介面的一種測試。介面測試主要用於檢測外部系統與系統之間以及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互動點。測試的重點是要檢查資料的交換,傳遞和控制管理過程,以及系統間的相互邏輯依賴關係等。
2.目的:
更早的發現問題
縮短產品週期
發現更底層的問題
3、方法:
可以通過介面測試工具進行介面測試,檢視介面的各種引數,請求頭、請求體、響應和響應頭是否符合要求規範。介面測試工具–apipost
負載測試
1、定義:
負載測試是通過逐步增加系統負載,測試系統效能的變化,並最終確定在滿足效能指標的情況下,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載量的測試。
2、目的:
檢測系統執行的最大上限,使系統能夠在最大的壓力下可以正常執行。從而獲取系統指標。
3、方法:
不斷增加請求壓力,直到伺服器某個資源項達到飽和(比如CPU使用率達到90%+)或某個指標達到安全臨界值(比如運維的監控告警閾值or拐點)。系統負載壓力包含併發使用者數、持續執行時間、資料量等。其中併發使用者數是負載壓力的重要指標。
併發測試
1、目的:檢查系統是否有併發問題,例如記憶體洩漏、執行緒鎖、資源爭用等問題。
2、方法:確定使用者併發數,必須知道系統所承載的線上使用者數。然後在單位時間內(S)同時發起一定量的請求。
3、確定併發使用者數的方法:
例如:公司OA系統賬號或者總使用者有2000人;最高峰線上500人;但是這500人並不是作為併發使用者存在的概念。即並不表示伺服器實際承載的壓力;有可能40%關注的是首頁新聞公告板之類(注意看新聞這個階段是不能造成伺服器的壓力);20%使用者在查詢資料或者操作表格;20%使用者在發呆;20%在頁面之間跳轉;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真正20%使用者在對伺服器造成實質的影響。
我們將這個查詢、操作表格作為一個業務範疇來說;直接將這部分業務併發使用者稱為併發使用者數:
1.計算平均併發使用者數:C=NL/T
2.併發使用者峰值數:C’ ≈ C+3根號C
公式(1)中,C是平均的併發使用者數;n是login session的數量;L是login session的平均長度;T指考察的時間段長度。
公式(2)則給出了併發使用者數峰值的計算方式中,其中,C’指併發使用者數的峰值,C就是公式(1)中得到的平均的併發使用者數。該公式的得出是假設使用者的login session產生符合泊松分佈而估算得到的。
假設有一個OA系統,該系統有3000個使用者,(可以看註冊資訊)平均每天大約有400個使用者要訪問該系統,(日誌檔案檢視)對一個典型使用者來說,一天之內使用者從登入到退出該系統的平均時間為4小時,在一天的時間內,使用者只在8小時內使用該系統。
則根據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
C = 4004/8 = 200
C’≈200+3根號200 = 242
但是一般的做法是把每天訪問系統使用者數的10%作為平均的併發使用者數。最大的併發使用者數乘上一個值,2或者3.
假如說使用者要求系統每秒最大可以處理100個登陸請求,10/25/50/75/100 個併發使用者來執行登陸操作,然後觀察系統在不同負載下的響應時間和每秒事務數。如果使用者數在100的時候,響應時間還在允許範圍呢,就要加大使用者數,例如120 等 。個人理解這個使用者數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等價類和邊界值法來設定。
壓力測試
1、定義:
不斷增加併發數量,給軟體不斷加壓,強制其在極限的情況下執行,觀察它可以執行到何種程度,從而發現效能缺陷。
2、目的:
檢視系統能夠承受的最大併發量是多少,在達到多少併發的時候系統會崩潰。
3、方法:以負載測試或者併發測試為依據,給軟體不斷加壓,強制其在極限的情況下執行,觀察它可以執行到何種程度,從而發現效能缺陷。
本作品採用《CC 協議》,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和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