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gonghr發表於2021-06-24

整除性 輾轉相除

整除及其性質

定義5.1.1 :設a和b是任意整數,若存在整數c,使得a=bc,則稱a是b的倍數,b是a的因數。或者稱a被b整除,而b整除a。記為b|a。

注意:

(1)任意整數整除0 ,特別0|0; 0=b·0;(c=0) 0=0·c(c可以是任意整數),但0不能整除任意非零整數。a=0·c(a≠0)

(2)1和(-1)整除任意整數。 a=1·a;a=(-1)·(-a)

推論:b|a,(b\(\ne\) 0) 當且僅當a被b除(或者a除以b,或者b除a)的餘數為0。

整除的基本性質

性質1 若a|b,b|c,則a|c (傳遞性)

性質2 若a|b,則a|bc (b|bc用傳遞性證明)

性質3 若a|b,a|c,則a|b\(\pm\)c。

性質4 若a整除b1,…,bn, 則a| \(\mathrm{\lambda}_1\mathrm{b}_1\)+…+ \(\mathrm{\lambda}_n\mathrm{b}_n\),其中\(\mathrm{\lambda}_{\mathrm{i}}\)為任意整數。

性質5 若在一等式中,除某項外,其餘各項都是a的倍數,則此項也是a的倍數

性質6 若a|b,b|a,則b=\(\pm\)a

性質7 設a=qb+c,則a,b的公因數與b,c的公因數是完全相同的

定義5.1.2

若d是a的因數也是b的因數,則稱d為a,b的公因數
若d是a,b的公因數,而a,b的任意公因數整除d,則稱d為a,b的最高公因數。a,b的最高公因數通常記為d=(a,b)。

:8,12有公因數:±1, ±2, ±4, 其中, ±1|4, ±2|4, ±4|4,(注意正負)則4是8和12的最高公因數,記為4=(8, 12)。-4也是

問題:0和0的最高公因數是多少? 【答】:0

5.1.2 輾轉相除

定理5.1.2 :任意二整數a,b有最高公因數。

定理5.1.3:任意二整數a,b的最高公因數d可以表示為a,b的倍數和,即表為下面的形式:d=sa+tb 其中 s,t都是整數。

輾轉相除法求最高公因式

使用輾轉相除法求兩個數a,b的最高公因數並表示為它們的倍數和,需要使用的主要公式如下:

\[\mathrm{S}_0=0,\mathrm{S}_1=1,\mathrm{T}_0=1,\mathrm{T}_1=\mathrm{q}_1 \\ \mathrm{S}_{\mathrm{k}}=\mathrm{q}_{\mathrm{k}}\mathrm{S}_{\mathrm{k}-1}+\mathrm{S}_{\mathrm{k}-2} \\ \mathrm{T}_{\mathrm{k}}=\mathrm{q}_{\mathrm{k}}\mathrm{T}_{\mathrm{k}-1}+\mathrm{T}_{\mathrm{k}-2} \\ \mathrm{d}=\left( -1 \right) ^{\mathrm{n}-1}\mathrm{S}_{\mathrm{n}}\mathrm{a}+\left( -1 \right) ^{\mathrm{n}}\mathrm{T}_{\mathrm{n}}\mathrm{b} \]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互質 質因數分解

整數互質

定義5.2.1 : 若a,b除±1外無其它公因數,則稱a和b互質。

結論:

1、a和b互質,必要而且只要a、b的最高公因數為1(通常只考慮+1)。

2、±1和任意整數(包括0)互質。

定理5.2.1 :a和b互質,當且僅當1可表示為a和b的倍數和形式,即存在整數s和t使1=sa+tb。

定理5.2.2:若a和b互質,而a|bc,則a|c。

定理5.2.3:若b和a1,a2,…,an都互質,則b和a1a2…an互質。

定理5.2.4:若m1,m2,…,mk兩兩互質而都整除a,則m1m2…mk|a。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常用結論\(2^{\mathrm{p}}\)-1和\(2^{\mathrm{q}}\)-1互質的充要條件是p和q互質。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質數與合數 算術基本定理

定義5.2.2:一個正整數,如果不等於1而且除了自己和1沒有其它正因數,則稱其為一個質數(也稱為素數);否則稱其為合數。
這樣,正整數分為{1, 質數,合數}

結論

1、質數p和a互質,必要而且只要p \(\nmid\) a

2、任意兩個不同的質數互質

定理5.2.5 :設p為質數,若p整除a1a2…an,則p整除a1,a2,…,an之一。

定理5.2.6 (算術基本定理):任意正整數n(n\(\ne\) 1)恰有一法寫成質數的乘積(不計因數乘積的順序)。

推論1: 任意整數(\(\ne\) 0,\(\ne\) ±1)恰好有一法寫成下面的形式:±\(\mathrm{p}_1\)\(\mathrm{p}_k\),其中\(\mathrm{p}_1\),…,\(\mathrm{p}_k\)都是質數。

推論2: 任意整數(\(\ne\) 0,\(\ne\) ±1)恰好有一法寫成下面的形式:±\({\mathrm{p}_1}^{\mathrm{r}_1}\)\({\mathrm{p}_n}^{\mathrm{r}_n}\),其中\(\mathrm{p}_1\),…,\(\mathrm{p}_n\)是不同的質數,\(\mathrm{r}_1\),…,\(\mathrm{r}_n\)是正整數。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定理5.2.7:質數無窮多。

合同 一次同餘式

合同及其性質

定義. 設a,b為二整數,m是任意非0整數。若 m|a-b,則稱a合同於b 模m。記為:a\(\equiv\)b(mod m)

注意

(1)合同為整除的另一種表示法,故整除的性質在此可用。特別地,若b=0,則a$\equiv$0(mod m)表示的就是m|a。

(2)若m|a,則- m|a。所以,若未指定m而一般地討論模m合同時,總假定m是正整數。

(3)a\(\equiv\)b(mod m) iff 以m除a和b所得的餘數相同

合同的基本性質

性質1: a\(\equiv\)a。
性質2: 若a\(\equiv\)b,則b\(\equiv\)a。
性質3: 若a\(\equiv\)b,b\(\equiv\)c,則a\(\equiv\)c。
故合同是一種等價關係
每一個等價類稱為模m的一個剩餘類

性質4: 若a\(\equiv\)b(mod m),c\(\equiv\)d(mod m),則a\(\pm\)c\(\equiv\)b\(\pm\)d(mod m),ac\(\equiv\)bd(mod m)

性質5: 若a\(\equiv\)b(mod m),則a\(\pm\)k\(\equiv\)b\(\pm\)k (mod m)。其中k為整數。

性質6: 若a+b\(\equiv\)c(mod m),則a\(\equiv\)c-b(mod m)。

性質7: 若a\(\equiv\)b(mod m),則ac\(\equiv\)bc(mod m)。

性質8: 若a\(\equiv\)b(mod m),則\(\\\mathrm{a}^{\mathrm{n}}\equiv \mathrm{b}^{\mathrm{n}}\)(mod m), n$\geqslant $0

性質9: 若c\(\ne\) 0而ac\(\equiv\) bc(mod mc),則a\(\equiv\) b(mod m)。

性質10: 若c和m互質,則由ac\(\equiv\)bc(mod m)可以推出a\(\equiv\)b(mod m)。

性質11: 若ac\(\equiv\)bc(mod m),且(c, m)=d, 則a\(\equiv\)b(mod m/d)

其實性質9和10是都性質11的特例,因為性質9裡(c,m)=d=c,性質10裡(c,m)=d=1

結論:若(c,m)=d,則(c/d , m/d)=1

對於質數模p(即模p為質數,如mod 3),則有與相等完全類似的消去律。

性質12: 若p為質數,c\(\not \equiv\) 0(mod p),(c,p互質),而ac\(\equiv\) bc(mod p),則a\(\equiv\) b(mod p)。

性質13: 設p(x)是整係數多項式,x和y是整數變數,則由x\(\equiv\)y(mod m)可得p(x) \(\equiv\)p(y) (mod m)。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剩餘類 一次同餘式

等價類、剩餘類:模m合同既然是一種等價關係,就可以把所有整數按照模 m合同的關係分為等價類,每一個等價類稱為模m的一個剩餘類

例如,整數集合Z,模3,得到:
餘數為0: {…, -6, -3, 0, 3, 6, …}
餘數為1: {…, -5, -2, 1, 4, 7, …}
餘數為2: {…, -4, -1, 2, 5, 8, …}

1、同一個剩餘類中的數互相合同,不同的剩餘類中的數不互相合同。

2、因為以m去除任意整數,可能得到的餘數恰有0,1,…,m-1,這m個數,所以模m共有m個剩餘類。

3、從模m每個剩餘類中任意取出一個數作為代表,得到m個數,比方r1, r2, …,rm,稱這m個數作成一個完全剩餘系

例1: 0,1,…,m-1便是這樣一個完全剩餘系,稱為模m 的非負最小完全剩餘系。
任意整數模m恰好合同於此完全剩餘系中的一個數。
例2: 模3,三個數0,1,2作成一個完全剩餘系,-1,0,1也作成一個完全剩餘系。
例3: 模2,兩個數0,1作成一個完全剩餘系,0代表所有偶數,1代表所有奇數.

同餘式:含有整數變數的合同式,稱為合同方程同餘式

ax\(\equiv\)b(mod m)這種形式的合同式稱為一次同餘式;類似地,\(\mathrm{a}_2\mathrm{x}^2+\mathrm{a}_1\mathrm{x}\equiv \mathrm{b}\left( \mathrm{mod} \mathrm{m} \right)\)稱為二次同餘式。

一次同餘式解的個數

1、若a和m互質,b任意,則模m恰有一個數x使ax\(\equiv\) b(mod m) 。

推論:設p為質數。若a\(\not \equiv\) 0 (mod p),b任意,則模p恰有一個數x使ax\(\equiv\) b(mod p)。

2、若(a, m)=d>1 ,且d|b,則同餘式ax\(\equiv\) b(mod m)有d個解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求解一次合同方程的方法 :

方法一:先使用輾轉相除方法將互質的a與m的最大公因數1表示為a和m的倍數和的形式:1=as+mt,然後取x=sb,即可。

注意:\(\mathrm{s}=\mathrm{T}_{\mathrm{k}}\)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方法二 :就是利用合同的性質,使x的係數變成1,即得到解。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定理5.3.2:若(a, m)=d>1,且d\(\nmid\)b,則同餘式ax\(\equiv\) b (mod m)無解。

本定理可以作為同餘式無解的判定定理.

定理5.3.3:若(a, m)=d>1 ,且d|b,則同餘式ax\(\equiv\)b(mod m)有d個解,分別為 \(\mathrm{\alpha}\), \(\mathrm{\alpha}\)+m/d, \(\mathrm{\alpha}\)+2m/d, …, \(\mathrm{\alpha}\)+(d-1)m/d ……
其中\(\mathrm{\alpha}\)是同餘式(a/d)x\(\equiv\)b/d (mod m/d)的解。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秦九韶定理 Euler函式

一次同餘式組 秦九韶定理

定理5.4.1 設[m1,m2]為m1,m2的最低公倍數。則同餘式組
x\(\equiv\)a1 (mod m1)
x\(\equiv\)a2 (mod m2) ……………..(1)
在mod[m1,m2]下有唯一解的充要條件為
(m1,m2)|(a1-a2) ……………………….(2)

Note:當此定理中的(m1,m2)=1這種特殊情況時,則(1)有關於模m1m2唯一解。推廣此特殊情形即得到中國剩餘定理,也稱為孫子定理。後經過秦九韶整理和解法的推廣,我們這裡稱之為秦九韶定理。

秦九韶定理 :設m1, m2 , …, mk兩兩互質。a1, a2, …, ak為k個整數,則下列同餘式組有解,且在模m1 m2 …mk下解唯一:

\[\left. \begin{array}{r} \mathrm{x}\equiv \mathrm{a}_1\left( \mathrm{mod} \quad\mathrm{m}_1 \right) ,\\ \mathrm{x}\equiv \mathrm{a}_2\left( \mathrm{mod} \quad\mathrm{m}_2 \right) ,\\ \mathrm{……} \mathrm{……} \mathrm{……},\\ \mathrm{x}\equiv \mathrm{a}_{\mathrm{k}}\left( \mathrm{mod} \quad\mathrm{m}_{\mathrm{k}} \right)\\ \end{array} \right\} \left( 1 \right) \]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習題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Euler函式

結論:設n是任意正整數, A 為mod n的任意剩餘類,a\(\in\)A。若a和n互質,則A中任意數和n互質。

若A中有一個數和n互質,則其中所有的數都和n互質。故A 中的數或者都和n互質,或者都和n不互質。

**例. ** mod 6
2,8,16 ,…,與6都不互質。
5,11,17,…,與6都互質。

定義:設A 為mod n的一個剩餘類,若對a\(\in\)A,a與n互質,則稱剩餘類A與n互質。

Euler函式

定義: 和n互質的剩餘類的個數稱為Euler(尤拉)函式,記為\(\mathrm{\varphi}\)(n)。
定義 :從和n互質的每一個剩餘類中取出一個數,這樣得到的\(\mathrm{\varphi}\)(n)個數稱之為作成mod n的一個簡化剩餘系。
顯然,從mod n的一個非負最小完全剩餘系中取出與n互質的那些數,就得到mod n的一個簡化剩餘系,因而\(\mathrm{\varphi}\)(n)等於\(\leqslant\)n的正數中和n互質的數的個數。

n=10,則mod n的一個完全剩餘係為0,1,…,9,一個簡化剩餘係為1,3,7,9,\(\mathrm{\varphi}\)(10)=4。
例 n=12,則mod n的一個完全剩餘係為0,1,…,11,一個簡化剩餘係為1,5,7,11,\(\mathrm{\varphi}\)(12)=4。

定理5.4.5 :設m=m1…mk,而m1, …, mk兩兩互質。則\(\mathrm{\varphi}\)(m)= \(\mathrm{\varphi}\)(m1)\(\mathrm{\varphi}\)(m2) …\(\mathrm{\varphi}\)(mk)

例. \(\mathrm{\varphi}\)(2646)= \(\mathrm{\varphi}\)(2×27×49)
= \(\mathrm{\varphi}\)(2) ×\(\mathrm{\varphi}\)(27)×\(\mathrm{\varphi}\)(49)

定理5.4.6\( \text{設n}={\mathrm{p}_1}^{\mathrm{r}_1}{\mathrm{…p}_{\mathrm{k}}}^{\mathrm{r}_{\mathrm{k}}}\text{是n的質因數分解式,p}_1\mathrm{…p}_{\mathrm{k}}\text{都不相同,於是} \\ \mathrm{\varphi}\left( \mathrm{n} \right) =\mathrm{n}\left( 1-\frac{1}{\mathrm{p}_1} \right) \mathrm{…}\left( 1-\frac{1}{\mathrm{p}_{\mathrm{k}}} \right)\)

\(\text{例} \mathrm{\varphi (}2646)=\mathrm{\varphi (}2×3^3×7^2)=2646×(1-1/2)(1-1/3)(1-1/7)=756\)

定理5.4.7(Fermat-Euler定理,Euler1760年提出) :若a和n互質,則\(\mathrm{a}^{\mathrm{\varphi}\left( \mathrm{n} \right)}\equiv 1\)(mod n)

\(\text{例}:a=3,n=10,3與10互質,\mathrm{\varphi (}10)=4,則3^4\equiv 1(mod10) \\ a=5,n=12,5與12互質,\mathrm{\varphi (}12)=4,則5^4\equiv 1(mod12)\)

推論1 (Fermat小定理Ⅰ)
若p是質數而p \(\nmid\) a,則\(\mathrm{a}^{\mathrm{p}-1}\equiv 1\)(mod p)。

推論2(Fermat小定理Ⅱ)
若p為質數,則對任意整數a,都有\(\mathrm{a}^{\mathrm{p}}\equiv a\)(mod p)。

例:p=3, a=2, \(2^{3-1}\equiv 1\left( \mathrm{mod} 3 \right)\) \(2^{3}\equiv 2\left( \mathrm{mod} 3 \right)\)

例題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第九次作業

1、用輾轉相除法求1046和2683的最高公因數並表示為它們的倍數和。

2683/1046=2……591

1046/591=1……455

591/455=1……136

455/136=3……47

136/47=2……42

47/42=1……5

42/5=8……2

5/2=2……1

2/1=2……0

k 0 1 2 3 4 5 6 7 8 9
\(\mathrm{r}_{\mathrm{k}}\) 591 455 136 47 42 5 2 1 0
\(\mathrm{q}_{\mathrm{k}}\) 2 1 1 3 2 1 8 2 2
\(\mathrm{S}_{\mathrm{k}}\) 0 1 1 2 7 16 23 200 423
\(\mathrm{T}_{\mathrm{k}}\) 1 2 3 5 18 41 59 513 1085

最高公因數:\(1=\left( -1 \right) ^{8-1}\times 423\times 2683+\left( -1 \right) ^8\times 1085\times 1046\) (注意n是最後一個非零餘項的n)

公式:

\[\mathrm{S}_0=0,\mathrm{S}_1=1,\mathrm{T}_0=1,\mathrm{T}_1=\mathrm{q}_1\\\mathrm{S}_{\mathrm{k}}=\mathrm{q}_{\mathrm{k}}\mathrm{S}_{\mathrm{k}-1}+\mathrm{S}_{\mathrm{k}-2}\\\mathrm{T}_{\mathrm{k}}=\mathrm{q}_{\mathrm{k}}\mathrm{T}_{\mathrm{k}-1}+\mathrm{T}_{\mathrm{k}-2}\\\mathrm{d}=\left( -1 \right) ^{\mathrm{n}-1}\mathrm{S}_{\mathrm{n}}\mathrm{a}+\left( -1 \right) ^{\mathrm{n}}\mathrm{T}_{\mathrm{n}}\mathrm{b} \]

2、判斷題:0和1 是互質的。(對)

【解】±1和任意整數(包括0)互質。

3、判斷題:0和100的最高公因數是±100。( 對 )

第十次作業

判定同餘式206x\(\equiv\) 114(mod 422)是否有解,如果存在請給出解。

【解】(206,114)=2且2|114故有兩個解

法一

​ 先求103\(\equiv\) 57(mod 211)的解

​ 211=103*2+5

​ 故206x\(\equiv\) 114(mod 211) 又因為211x\(\equiv\) 0(mod 211)

​ 5x\(\equiv\) -114(mod 211)

​ 5x\(\equiv\) 97(mod 211)

​ 因為211=42*5+1

​ 故210x\(\equiv\) 12936(mod 211)

​ 211x\(\equiv\) 0(mod 211)

​ x\(\equiv\) -12936(mod 211)

​ x\(\equiv\) 146(mod 211)

​ 故x\(\equiv\) 146(mod 422) x\(\equiv\) 357(mod 422)

法二

​ 先求103$\equiv$57(mod 211)的解

​ 211=103*2+5

​ 103=20*5+3

​ 5=3*1+2

​ 3=2*1+1

​ 2=1*2+0

k 0 1 2 3 4 5
\(\mathrm{r}_{\mathrm{k}}\) 5 3 2 1 0
\(\mathrm{q}_{\mathrm{k}}\) 2 20 1 1 2
\(\mathrm{S}_{\mathrm{k}}\) 0 1 20 21 41
\(\mathrm{T}_{\mathrm{k}}\) 1 2 41 43 84

最高公因式:\(1=\left( -1 \right) ^3\times 41\times 211+\left( -1 \right) ^4\times 84\times 103\)

由此知:\(\mathrm{S}=\left( -1 \right) ^4\times 84=84\)

\(x=Sb=84\times57=4788=211\times 23-65\equiv -65\left( \mathrm{mod } 211 \right) \equiv 146\left( \mathrm{mod } 211 \right)\)

歸正以後得x\(\equiv\) 146(mod 422) x\(\equiv\) 357(mod 422)

相關連結

離散數學(集合論)
離散數學(古典數理邏輯)
離散數學(圖與網路)
離散數學(數論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