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釋出《2021外貿人才形勢研究報告》,展示外貿進出口行業人才的供需形勢及流動特徵,並重點聚焦跨境電商人才趨勢,為各決策者、企業與從業人才提供參考。
外貿人才需求結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激增
資料顯示,疫情下跨境電商運營人才需求同比猛增2倍。雖然傳統外貿崗位仍在“挑大樑”,但產業風向的變化正向就業市場滲透。近年來,外貿進出口行業商業模式積極進化,作為新型貿易業態,跨境電商憑藉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和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外貿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發揮了促進作用。傳統外貿銷售一職的需求呈現同比下降態勢,而跨境電商運營招聘需求規模較2020年一季度猛增190.9%,人才需求結構變化與產業迭代形成呼應。
從企業規模看,5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為跨境電商運營人才招聘主力軍,招聘職位數佔到整體93.2%。其中,規模在20-99人的小企業佔48.7%,其次是100-499人的中型企業(23.4%)與不足20人的微型企業(21.1%)。此外,微型企業招聘跨境電商運營人才規模同比增長235.2%,在跨境電商領域發展動能十足。
長期以來,跨境電商的興起吸引中小微企業紛紛入駐,這種數字化模式提供了一站式營銷、交易、支付結算、通關、退稅、物流和金融等服務,影響力向整個供應鏈上下游延伸,為中小微企業在外貿上帶來很大便利,為全球買家提供多樣化的“中國製造”和輕定製服務,也進一步擴大了跨境電商運營人才需求。
在外貿人才招聘要求上,翻譯一職具有“重學歷,輕經驗”傾向,46.4%的崗位要求人才學歷在本科及以上,而僅5.7%要求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經驗,差距鮮明。外貿銷售、採購/供應鏈、關務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均過2成。
根據崗位對人才經驗的要求,採購/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更偏好經驗豐富的人才,分別有23.3%、19.9%要求候選人工作經驗超過三年。僅有8.9%跨境電商運營崗位要求人才工作能力嫻熟,18.8%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這一快速增長的崗位門檻並不高。
外貿人才供給情況——人才供給滯後,但人才質量較高
資料顯示,一季度外貿行業簡歷投遞量同比下降35.6%,人才供給不足。跨境電商運營高薪待人才,招聘薪資8755元/月,競爭指數僅13.7。在外貿核心崗位中,競爭指數最高的為倉儲管理(41.8),物流管理以37.4的競爭指數排在其後,這兩崗位具備門檻較低且通用性高的特點,因此人才供給較多,形成激烈競爭局面。但同時,兩崗位平均招聘薪酬並不高,分別為5259元/月、6919元/月。
跨境電商運營處於人才需求快速增長、供給跟不上的階段,競爭指數僅有13.7,在外貿核心崗位中墊底。同時又是招聘薪資最高(8755元/月)的崗位,搭乘當前的網際網路及數字化大潮,人才價值有所增長。跨境電商運營無疑是當前外貿行業的寶藏藍海崗位,高薪待人才。
雖然外貿行業人才供給不足,但求職者學歷較優,在本科及以上的佔比54.7%,較全平臺的50.5%略高一籌。
從核心崗位求職者專業背景來看,與行業對口情況較好,國際經濟與貿易最為普遍,佔比7.4%,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經管類專業也均位列前十。此外,由於外貿對語言能力的要求,畢業於英語(6.2%)、商務英語(3.1%)、日語(1.6%)等專業求職者在外貿進出口行業中佔比也相對較高。
資料顯示,外貿進出口行業核心崗位求職者的女性比例為54.1%,高於全平臺的46.2%。從不同崗位來看,關務的女性求職者佔比最高,達到73.3%,由於該崗位偏文職,並且對法律法規知識儲備與流程管理等業務要求高,女性求職者更多。
此外,在翻譯、外貿銷售中,女性求職者分別佔比68.1%、64.7%。結合專業因素來看,女性本身在經管、語言類專業中佔比更高,知識結構符合外貿進出口行業需求,且溝通能力與協同能力與業務操作也較為契合。而倉儲管理、物流管理崗位則男性求職者比例更高。
外貿人才流動特徵——人才穩定性與粘性強,與上下游產業形成良性人才互動
雖然外貿進出口行業的人才吸引力不高,但從業人員的穩定性較強。當前從業者的平均在職時長為34個月,與全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高4個月。進一步觀察外貿從業者求職時期望下一步從事的行業,46.7%依然選擇本行業,這一比例也略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45.9%)。可見,外貿從業者的穩定性及粘性均較好。
分崗位看,關務、外貿跟單、外貿銷售等行業屬性強的崗位粘性更強,下一步依然期望從事外貿行業的比例分別為72.1%、64.3%、69.1%。其中,關務人才的穩定性也最強,平均在職時長達40個月,外貿銷售由於其銷售屬性,人才流動性強,平均在職時長為30個月。
物流管理和倉儲管理人才由於不具備核心技術,本身競爭力較弱、穩定性高,平均在職時長達39個月,但作為基礎且通用人才,物流與倉儲人才對外貿行業粘性低,跨行業流動普遍。
跨境電商運營崗位由於要面對模式新、變化快、網際網路屬性強的數字化外貿領域,人才的更新頻率也更高,平均就職週期在13個月左右,與其他傳統貿易崗位拉開較大差距。
期望進入外貿行業的人才中,76.1%來自其他行業,這一比例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54.1%)。可見,雖然外貿行業整體人才吸引力不足,但依然獲取到外部行業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人才來源的豐富性也為未來外貿人才增長提供空間。
具體看外貿從業者下一步期望從事的行業,以及期望進入外貿行業人才現從事行業,主要以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快速消費品、零售/批發、加工製造等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為主。4.9%的外貿從業者期望進入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業;同時,期望進入外貿行業的求職者中,6.5%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由於技術與業務的部分重疊,跨境電商從業經驗有助於人才向網際網路進軍,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人才也對跨境電商的增量市場較為看好,有效緩解其人才供應不足的短板。
另外,在醫療裝置/器械、加工製造(原料加工/模具)行業對外貿人才釋放吸引力的同時,跨界外貿人才中,來自加工製造(原料加工/模具)、大型裝置/機電裝置/重工業的合計佔比6%。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電子、電氣機械、汽車、金屬製品、專用裝置方面的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供應鏈上游人才也在與外貿進出口領域進行互動。
結合外貿進出口行業與外行業的人才流動意向可以看出,製造加工、快消、零售/批發等上下游產業都與外貿行業保持良好的人才交流;網際網路和教育等人才流動性強、發展速度快的行業也在幫助改善外貿進出口行業的人才結構。
疫情期間,我國憑藉產能快速恢復實現外貿逆勢增長,同時跨境電商表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出口跨境電商佔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就業市場上,外貿進出口行業整體人才需求同比擴張,而人才供給略顯滯後,但供給質量較優,且外貿行業從業者呈現穩定性和粘性均較強的特徵,與上下游產業也形成良性人才互動,因此外貿行業未來的人才增長及結構優化均存在上升空間。
對於外貿企業來說,對外提升引才力度,對內完善培養機制或將打破當下“招工難”局面;而人才也需與時俱進、摸清形勢,向數字化與複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在跨境電商鼎盛時代斬獲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