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Huawei Mate 40產線背後的華為雲IoT智慧製造

華為雲開發者社群發表於2021-06-03

摘要:數字孿生?在數字世界找到物理世界的裝置!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雲駐共創】Huawei Mate 40產線直擊之華為雲IoT智慧製造助力工廠數字化轉型》,原文作者:啟明。

Part 1:智慧化工業4.0時代的數字孿生

一、工業4.0,智慧化時代已來

回顧人類歷史,我們共同順利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蒸汽機時代,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第二次是電氣時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工業緊密結合,科學在推動生產力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第三次是資訊化時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急速加快。

而今,我們迎來了第四次革命,即,工業4.0:智慧化時代。“工業4.0的本質,就是通過資料流動自動化技術,從規模經濟轉向範圍經濟,以同質化規模化的成本,構建出異質化定製化的產業。對於產業結構改革,這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工業4.0的核心特徵是互聯。工業4.0代表了“網際網路+製造業”的智慧生產,孕育大量的新型商業模式,真正能夠助力實現“C2B2C”的商業模式。

二、當前工廠數字化轉型痛難點

當前,大家都還在“工業4.0”的摸索階段。大量的工廠已經開始自己的智慧化轉型之路,比如通過構建應用來講採集的資料視覺化,講資料價值最大化。但是,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問題不斷湧現,諸如:

2.1 資料/資訊孤島,煙囪林立

一家工廠,在不同的階段,因為專案的不同,有可能找不同的供應商去承接。分段式的專案供應商,導致的是不同的系統應用。形象點說,多系統不互通,就是像獨立的“煙囪”,每個“煙囪”都有“煙”,但是卻不互通。在工業4.0階段,不互通,意味著資訊孤島,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數字資產分佈零散,維護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下;

2.2 應用上線慢,耗時耗力

正如第一點所說,不同系統之間的不互通,導致的是新的應用上線會“重複造輪子”:每個應用上線,都有大量的重複工作,浪費人力物力,且耗時長。更重要的是,新的應用帶來的資料處理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建模,每個應用在處理原始資料時,都需要重複處理。兩個“重複”讓本就高昂的成本,更加“雪上加霜”;

2.3 資料分析門檻高

工廠,或者企業,有著一顆想要降本增效的心,比如想要通過分析現有的資料找到規律,從而優化流程,但卻因為資料分析的門檻高,望而卻步。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其業務場景不明確,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資料平臺。

三、找對平臺,是成功的一半

以上痛點難點,是大部分工業領域的廠家在“工業4.0”摸索過程中都會遇到的,而貫穿其中的是“應用”。也就是說,軟體開發者未做到足夠的分層解耦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應用”為基礎,工廠經歷了三個時期的三種模式:

3.1 模式一:“煙囪式”應用

在工業4.0之前,由於缺乏應用和實踐,大部分廠家的應用,如上所述,都是“煙囪式”的:

https://i.iter01.com/images/9ea853f8b9f2cd00cd00e6f079b78f2d322faf56a12ad04f508d8bccffec8a58.png

這樣便導致,一是缺乏整體規劃,各應用獨立部署,資料各自基於業務需要單獨進行採集和使用;二是效率低下,比如重複採集資料,對生產有較大影響。

3.2 模式二:平臺解耦——統一數採平臺

在“平臺”概念提出之後,工廠管理者們逐漸意識到,或許,在生產線和應用之間,需要有一個“平臺”,這樣的解耦,能讓應用和生產線,應用和應用之間互聯互通。而這,就是工業4.0的一個基礎模型。

https://i.iter01.com/images/5d20dcc4c6400822cadfd261a81db3a1c09da63b2874ca63110d1917d89b988a.png

模式二的產生,讓專業的資料採集團隊完成儘可能多的資料採集,並集中統一開放,讓整體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即便是這樣,資料的使用仍然是獨立的,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在產線或者生產裝置取得的資料,仍然是後設資料,應用在取得資料之後,仍然需要單獨對資料進行二次加工處理使用,進而導致應用間對資料的處理仍然存在大量重複工作。

3.3 模式三:資料處理——統一孿生模型

如何同步解決“應用解耦”和“資料統一處理”問題,華為IoT有自己的方法。

https://i.iter01.com/images/04ebb3dca4840ce9adbba406fad61ecca53c99d4d1d47fba0ee520019333f42e.png

在物聯網領域,有“孿生體”這樣一個概念。通過“孿生體”把裝置的感知和裝置的認知,進行統一的處理。同樣以工廠為例,工廠裡面是有非常多的生產裝備、生產產線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物理裝置的,那我們能不能幫助工廠把所有的這些物理裝置,通過統一的建模,對這些裝置一一進行處理,抽象為數字化的形象呢?

答案是,可以。通過把物理物件一一進行數字化處理,那麼應用和物理裝置的互動,就轉變成了應用和數字孿生體的互動。相對於前兩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開發方式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們可以無視最底層的物理裝置,或者物理介面,將資料建模部分的工作,交由IoT的“統一孿生模型層”完成。

“孿生”這一概念,意味著我們在建模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模型有清晰的認知,也即廣泛的數採能力,畢竟在工廠裡面,會有各式各樣的裝置,這些裝置同時又有各式各樣的一些協議;其次,需要有非常高的抽象能力,你需要將物理世界的裝置,抽象成數字世界裡的模型,並且能進行互動。

數採能力和抽象能力,是目前開發物聯網應用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兩個能力。

基於華為雲IoT帶來新的開發模式,幫助使用者快速構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臺。

接下來以華為自己的工廠為例,來簡單說明華為雲IoT是如何使用新的開發模式,助力工廠數字化轉型的。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華為本身也是一個製造型的工廠,華為雲IoT的能力首先是在自己的工廠進行實踐。我們以南方工廠,也就是Huawei Mate 40 生產工廠為例,把工廠的手機貼片過程通過數採、建模在數字世界中構建出一個數字化的產線的孿生體。

基於華為雲IoT的能力,在南向完成一個統一的孿生體,並在上層構建視覺化、智慧化的應用,具體架構圖見下:

https://i.iter01.com/images/94ccb0b09beaf869aacf25611add180d80da829c8268c12e4b0f00aeddf650f2.png

        在南方工廠實際數字化程式中,有以下幾個挑戰:

  • 產線裝置廠家/種類/型號多種多樣,涉及超過30+不同應用層協議需要對接,採集難度大;
  • 一條產線上超過上千條測點資料,缺乏資料建模手段,導致資料處理低下。

        那麼,如何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去省時省力地完成數字化呢?華為雲IoT正式登場。

四、以多維模型為核心,構建數字孿生

在一個數字孿生體的實際應用背後,是有很多的模型的,比如產線的模型,裝置的模型,質量缺陷的模型等等。而在建模過程中,從看待一個工廠物理世界當中的物理物件的角度,可以把工廠的孿生體分為兩類:製造的數字孿生和產品的數字孿生。

製造數字孿生:

  • 定位:將工廠的製作環節進行數字化的映象,能夠實時反映工廠的製造過程;經過對製造過程的統一抽象,不同應用可以基於同樣的語義進行互動;
  • 建模內容:生產裝備、產線、生產工藝流程、質量缺陷、物理結構等等;

產品數字孿生:

  • 定位:從工廠在制產品維度,組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資料,並預留通過與數字主線對接能力打通產品設計階段、產品維護階段的資料;
  • 建模內容:產品的各種屬性,生產過程資料,質量資料等。

https://i.iter01.com/images/1e180a5560740780c50b5f5511b8e81339af374f3da094589e8816be2d7503ec.png

以上,就是工廠數字孿生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抽象維度。通過將產線生產過程透明化,實現生產有序可控,讓應用上線時間從原來的6-9個月,縮減至3個月;同時,孿生建模+智慧分析,用資料去驅動智慧生產,讓資料的開發效率能提升70%。通過華為雲IoT,我們可以快速實現工廠的全要素聯結,並通過構建工廠數字孿生模型,大幅度提升資料利用效率。

https://i.iter01.com/images/782a2f74391950ddd3bee90ad2a8110ecf0b2ad30e91bae1e4d5d934c8841a58.png

Part 2:基於南方工廠的數字孿生實踐

回到我們的主題。南方工廠,即是生產Huawei Mate 40的產線。手機產量的暴增,讓產線的數字化需求迫在眉睫。通過整個產線的數字化,可以提升生產過程、優化製造工程廠商的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的管理,讓產線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時能夠降低運營的成本。

上圖是一個工廠孿生體的多維模型。我們可以看到在產品模型中,包括了裝置模型和產線模型,更上層還有製程能力模型、質量缺陷模型以及裝置物理/結構模型和裝置故障預測模型。

通過應用華為雲IoT資料分析服務建模和分析能力,可以快速構建的電子工程產線和裝置孿生體。那麼本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構建一個資料分析服務建模。

一、基礎概念介紹

(一)OEE概念簡介

在進行建模講解之前,我們先普及一個基礎的概念。OEE,即裝置綜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一般來說,每一個生產裝置都有自己的理論產能,要實現這一理論產能必須保障沒有任何干擾和質量損耗。OEE就是用來表現裝置是的生產能力相對於理論產能的比率。

在計算OEE的時候,會涉及到以3個維度:

  • 時間利用率:時間利用率=Σ實際執行時間/Σ計劃開機時間*100%。用來評價停工所帶來的損失,包括引起計劃生產發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裝置故障,原材料短缺以及生產方法的改變等等;
  • 效能利用率:效能利用率=Σ[產出數量*一個產品在裝置應有狀態下加工的週期時間]/Σ實際執行時間*100%。用來評價生產速度上的損失。包括任何導致生產不能以最大速度執行的因素,例如裝置的磨損,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員的失誤等;
  • 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產出數量]/[產出數量]*100%。用來評價質量的損失,它用來反映沒有滿足質量要求的產品(包括返工的產品);

那麼最終的計算公式就是,OEE=[時間利用率]*[效能利用率]*[合格率]*100%,這就是衡量裝置綜合運營效率的一個關鍵指標,也是很多電子製造工廠以及其他類似廠房裡的一個關鍵性指標。

一般來說,國內廠家OEE的數值都不會太高,一般只有70%,或者80%,少的甚至只有40%左右。

(二)工廠孿生體產線和裝置建模分析效果圖

工廠孿生體產線和裝置建模分析,可以通過一些視覺化的管理後臺進行檢視。以下分別三個不同功能的效果圖。

Picture 1:圖上共有3條產線,可以進行適當地拖放。圖裡可以看到每個裝置的OEE數值。通過資產建模和分析能力可實時計算出產線和裝置的OEE,各裝置關鍵指標實時監控,同時可檢視歷史資料。

https://i.iter01.com/images/b6775b6a3b47df16281fcdbabaae0900a59b602b9e7684657338f794d64ddb39.png

Picture 2:裝置建模圖。通過裝置上報故障訊息和裝置模型相結合,實時監控裝置執行狀態。

https://i.iter01.com/images/a84139e7a3ac5638fc92fc5572a0041728564d9f5c2d6cef92624f1ab85d4478.png

Picture 3:資產分析圖。通過資產模型分析能力,可實時分析和監控上報的裝置資料是否存在異常。比如說,溼度正常情況下是到45%~63%,如果上報的資料不在這個範圍內,則屬於不正常資料。介面就會顯示一個黃色的點,表示這裡的裝置上報的資料有異常。可以看出,資料分析是可以實時計算,實時監控的,如果有些嚴重異常的話,甚至可以推送到運維人員。

https://i.iter01.com/images/a13e21bd1e5ac2998a01bdacb8fa42f1149e558b1637f0e5a44dbd1a229c95a9.png

(三)工廠數字孿生Demo資料處理和分析流程

要實現上述的效果圖,我們需要經過如下幾個步驟(因為不是真實工廠,所以採取的是模擬裝置):

  • 裝置模擬器:基於標準物模型,模擬器定時5秒通過MQTT協議自動上報裝置屬性資料,可模擬手動出發上報訊息,比如裝置告罄訊息。
  • IoT裝置接入服務:通過配置裝置資料轉發規則將裝置屬性資料和裝置訊息到IoTA(資料分析)服務。
  • IoT資料分析服務:基於資料管道接收裝置資料,並通過資產建模和計算分析能力,實時計算生成產線和裝置OEE相關資料,判斷資料是否存在異常資訊。
  • 3D應用:通過呼叫Io他的API獲取資料,以3D的形式展示產線和裝置,可檢視產線和裝置OEE,裝置關鍵指標,告罄等故障資訊,同時可查到相關歷史資料。這也就是第二部分的效果圖。

https://i.iter01.com/images/b4d1bea2e13255b2b53122cb6795c52297bcd7e78c1768bc9e9165af7060cf30.png

(四)IoT資料分析內的分析過程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講解一下“IoT資料分析服務”內部的流轉過程。

第一步,資料管道。我們通過資料管道把資料接進來,同時本地也會進行備份;

第二步,對裝置進行建模;

第三步,建立裝置資產;

第四步,把模型例項化之後的裝置,及灌進來的資料,通過裝置資產分析這個計算引擎,完成實時計算相關的分析任務;

第五步,把資料儲存到IoT內部;

第六步,把這個資料通過API開放給第三方使用。

具體見下圖:

https://i.iter01.com/images/edf30ef111c4b217cdc728a3333d98f0387565e6a88f1203999572519193e234.png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詳細講解一下第二步以及第三步是如何操作的,也就是,我們如何建立模型和資產呢?

(五)IoT數字孿生的基本概念介紹

在進行建立模型和資產講解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IoT數字孿生”的基本概念。

我們認為,物理世界的物,在數字世界中是有一個實時的、準確的一個對映的,它可以把實際的裝置資料和一些其他的資料組織起來,組成jason模型,成為一個載體。

https://i.iter01.com/images/fa8ad1dc3d28922330da7ebbed0411e168e2fb662b7c607d476c1370af2ffcfd.png

上圖是我們數字孿生的一個概念圖。

首先資料孿生體,可以分為模型和資產兩部分。其中模型相當於開發過程中,Java的類,表示一個類的一個模板。在例項化之後生成一個資產,就相當於new class,那麼也就生成了一個物件。一個物件對應一個資產。

同時,模型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屬性,屬性還可以往下分還要分三種:

第一種是靜態配置屬性,此類屬性不需要裝置上報,也不怎麼會有變化,比如產品型號,裝置型別等等;

第二種是測量資料屬性,測量資料屬性是需要裝置上報的。通俗一點說,就是,資料分析自己是沒法得到的,需要別人給系統的資料。包括裝置上報的屬性,也有可能包括從第三方的業務系統讀到的屬性,系統都認為是一種測量屬性;

第三種是分析任務屬性,此類屬性在資料上報之後,是需要去進一步計算的。

針對最後一種任務分析屬性,有相應的任務去配置,去計算。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於演算法的載入及配置:先去分析這個資料,然後後臺的計算引擎就去載入配置的業務邏輯。分析任務屬性目前有分三種:

第一種是轉換計算:舉個簡單例子,假設建立的時候包含了兩個屬性,a和b,而我們要求在這個過程中,a+b=c,那麼這就是一個轉化計算。轉化屬性要求是實時的,且ab兩個值的資料時間戳是相同的;

第二種是聚合運算:聚合是一個時間維度的計算,假設要求過去五分鐘的一個平均溫度,如果裝置每五秒鐘上報一次資料,那麼就需要對五分鐘內的所有上報的資料做一個平均,相當於在時間維度下,做聚合運算;

第三種是流計算:流計算主要是用在比較複雜的場景,邏輯不能用簡單的一個if /else表達出來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到流計算。舉例來說,當資產將很多引數上報之後,系統需要通過這幾個引數計算出一個結果,再返回資產,那麼流計算在其中的作用就相當於一個計算器。流計算的功能非常強大,在工廠數字化模型中,大部分的場景都能實現,比如滑動視窗、資料過濾、加屬性等等,是比較通用的一個能力。

以上就是一個整體的建模的概念,基於上述的這些概念,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後面的內容。

二、資產建模實操

(一)裝置建模:SMT產線印刷機裝置

對物理世界事物構建數字資產模型時,必須先定義好資產模型,然後再建立資產。一般來說,一個產線有7種裝置,我們以其中的印刷機為例,來講解一下裝置是如何建模的。

首先,是屬性的配置。針對於印刷機,我們三種屬性分別為:

靜態配置屬性:產品理想印刷時長、裝置型號

測量資料屬性:印刷速度、脫模速度、印刷高度

分析任務屬性:時間利用率、效能利用率、合格率、OEE

而分析任務屬性同時又有以下計算配置:

轉換計算:計算時間利用率、計算效能利用率、計算OEE以及判斷溫度狀態

聚合計算:計算實際工作時長、計算實際工作時間、計算合格率

流計算:SMT場景暫未使用

下圖為屬性編輯的頁面,包括靜態配置、測量資料以及分析任務,可供參考。

https://i.iter01.com/images/f2802dc4d725e6c4742d81b91e81cb3d78c0a59f52673aa48292d54d5495f991.png

下圖為所有引數都配備完成之後的完整樣例。在這裡面可以看到大概有70個左右的屬性,這些屬性都是模擬了真實產業的一些屬性。下圖所有的資料,包括樣本和格式都是來自於南方工廠實際的生產資料,所以是相對比較真實的。

https://i.iter01.com/images/6c1f14fe5aba85cea4edd241d02f5e1f2a9bd230cebb533213c129c1bea629c4.png

通過下面的截圖,我們希望能夠說明印刷機的分析任務是怎麼配置的。以“轉換計算”為例,只需要讀取上報的溫度值,並做一個表示式判斷,比如說溫度大於25,小於35,那麼就認為是正常溫度。把判斷的結果複製給應用,應用就能直接使用這個結果。

https://i.iter01.com/images/ceba1d7533415ef6d2923d0592bdd1afd1e2709d50b4cb2da4cf5df48f9b8c77.png

下圖為配置好的分析任務。可以看到,我們目前配置好了11個分析任務,包括計算資金利率、效能利用率、合格率、OEE、以及各種狀態的判斷等等前面所說過的種類。

https://i.iter01.com/images/2221ccfab6ee8297e08c33a4b2b718e5857ab2c8355c1f506925ce120e6c6322.png

(二)產線建模:SMT產線

前面說完了“裝置建模”,接下來我們講解一下“產線建模”。

產線建模實際上也和裝置建模的概念相同,模型類似。但是靜態屬性和測量資料屬性暫時沒有配置,因為產線相對簡單一些,主要是求OEE的值,也就是分析任務屬性,包括OEE相關的四個指標,以及轉換計算、聚合計算和流計算。

https://i.iter01.com/images/18f9fe24f560c68627f509a394df8fd98273d05a6a772174b194d00ee1929ce2.png

分析任務屬性的配置和裝置產線是一致的,就不再重複講解。

下圖為印刷機的裝置資產配置圖示例:

https://i.iter01.com/images/bff1805b41871b22e09bfd2ac0542e8d466a7fef05bdd5d97c8557976cedffee.png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產線資產是如何構建的。如下圖,產線資產一共分三層:

第一層是工廠(父資產);

第二層是產線(子資產);

第三層是裝置(子資產)。

產線和裝置同樣有模型,三層模型構成了一個“父子關係”的資產數。資產來自於模型,由模型例項化而來,同時,模型例項化為資產時可以根據業務場景來指定層級關係,且資產之間相互獨立。

https://i.iter01.com/images/48a675004607fbca998fc3361f14e0507d9acf713614c75bdae007386c49f502.png

下圖是構建好的資產樹。相比於上一張圖的邏輯圖,這是一個示例圖。圖中表明一個電子工廠有三條SMT產線,每條產線有7個SMT裝置https://i.iter01.com/images/93dfcef2cb56f4fac3656a559fd78f5f330c8edd4d2cd48a251c26ed854a718a.png

(三)、OEE相關指標配置(裝置&產線)

我們再來看看裝置的每個指標是如何計算的,如下圖。我們以“產品合格率”(下圖灰色部分)為例。

如前文所述,合格率=[合格產出數量]/[產出數量]*100%。表格中“TS_Sum”表示時序求和,即可以把產量在一個時間範圍內求和,比如,對五分鐘內的產量進行求和。其他指標的計算方式和合格率類似,就不一一贅述。

產線和裝置的指標計算過程相似,差別在於資料的來源。產線的資料來源於子資產,而非產線自己產生的。因為資產“父子之間”的資料是可以相互引用的,而產線本身是不上報任何資料的。

https://i.iter01.com/images/8d9906dfb3c5cff92511833ddef5de18d1815749f232420b5fe2fd16edbe2d1e.png

(四)資產執行監控

所有的產品建立、屬性配置都完成之後,即可點選“釋出”,將模型釋出並執行。模型在定義的時候,本身是一個靜態的過程,一旦釋出,就會啟用。根據前序定義的任務分析邏輯,系統將會自動計算,並得出實時結果,進行上報。所有的資料都可以在下圖中觀察看到。

https://i.iter01.com/images/657f206b18180ead0a61b7e083ce6f70bf887c658c1cad99d19c7d2b7bd4d714.png

除了上述的資料展現模式,還可以根據業務的需要,將資料展示成折線圖、熱力圖、曲線圖等等,更易進行分析的圖形展示方式,得出你想要的結果。示例圖如下。

https://i.iter01.com/images/a8a3c8f8f624771947701f4543b4a32abef51dd487b16501182239b1e7b32d1d.png

想要體驗一個產線模型建立的過程,可以前往華為雲IoT資料分析服務(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iotanalytics-platform.html)深度體驗。根據“總覽”頁的指導一步步進行操作。

https://i.iter01.com/images/dc6ac836153ce262109894e7acb050ca23b33c5d5f1c3d88749a4ab57bb7a99a.png

三、小結

從上述的講解和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 物理世界的物在數字世界中的實時準確對映,組織資料&模型的載體,是IoT領域的數字孿生;
  • 圍繞一個具體的物理物件,組織資料&模型,定義一個數字化的模型,即是IoT領域的數字建模過程;
  • 裝置數字孿生模型由屬性和任務分析兩部分組成;
  • 對物理世界事物構建資產模型時,須先定義模型,再建立資產
  • 物件導向建模思想帶來的好處:封裝、繼承、組合,提升複用效率和可擴充套件性。

華為雲IoT資料分析服務基於物聯網資產模型,整合IoT資料整合、清洗、儲存、分析、視覺化,為IoT資料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降低開發門檻,縮短開發週期,快速實現IoT資料價值變現,讓工廠數字化轉型升級“觸手可及”。

來一起體驗一下吧~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瞭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