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猿應該記住的幾條基本規則

monkeysayhi發表於2017-10-25

簡簡單單幾條原則:

  1. 模組的使用者永遠也不應該被模組的行為所迷惑
  2. 模組要儘可能小,但又不能太小
  3. 程式碼應該被重用,而不是被拷貝
  4. 模組之間的依賴性應該儘可能降到最小
  5. 錯誤應該儘早被檢測出來,最好是在編譯時刻

重點講兩個。

模組的使用者永遠也不應該被模組的行為所迷惑

最簡單的方式是寫下多且準確的註釋,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很難做到“準確”。我習慣引用濤神的話,將該條規則表述為要求“程式碼能夠自解釋”。

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對於Java程式猿,有幾種必要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儘可能的做到這一點:

  • 除了對外公佈的API和部分重要模組,要求自己不加任何註釋
  • 使用清晰明確的命名,包括變數、函式、類
  • 被確定命名的類、函式、變數,其功能應單一、確定
  • 使用的時候再宣告/建立,並儘可能進行顯示的初始化
  • 嚴格明確對外保證的邊界,將精力放在保證公開介面,而不是私有實現
  • 恰當的使用異常和日誌,不要用日誌代替所有異常,但或許很多ERROR級別的日誌都可以用異常來代替
  • 雖然與原則2相悖,但如果合併模組不會使系統變的難以理解,為了簡化系統結構我們建議合併部分模組
  • 除非對外發布後不可更改(比如java.util.Set介面),否則,在能保持良好系統結構的前提下,不要面向未來開發(這一點可能很難接受,不過想想什麼時候才應該應用設計模式呢?什麼時候時候才應該優化效能呢?有需要的時候。如果現在不需要,就不要面向未來開發。)

上述方式並不是充分的,我可能會在以後的開發中繼續補充重要的方式,也可能不會。因為你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思考,而不是記住這些死知識

上述原則部分參考自Google Java Style Guide,建議二者結合閱讀。

錯誤應該儘早被檢測出來,最好是在編譯時刻

刷題的時候要時刻牢記:

如果可能,儘早的處理邊界條件

對於工程開發,可以改編如下:

如果可能,儘早的發現並處理錯誤

這裡的錯誤包括異常、邏輯錯誤等。分為兩個方面,發現、處理:

  • 發現:要求我們儘早的發現錯誤,最好是編譯期;如果在執行期,就要在處理正常邏輯之前,儘早的檢測出錯誤。特別的,在開發期間,編寫完備的測試用例,儘早發現邏輯錯誤。
  • 處理:發現錯誤還不夠,我們要處理錯誤。如果是編譯或開發期間發生的錯誤,修改程式碼即可;如果是執行期發生的錯誤,記錄日誌、提前退出、丟擲異常都是值得考慮的選擇,選擇當前保證和當前場景下最合適的。

該原則要和原則1結合起來(任何原則都要和原則1結合),所以記得讓你發現、處理錯誤的程式碼也是自解釋的。


本文連結:程式猿應該記住的幾條基本規則
作者:猴子007
出處:monkeysayhi.github.io
本文基於 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釋出,歡迎轉載,演繹或用於商業目的,但是必須保留本文的署名及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