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分析模型 — 2. 魚骨圖,清晰表達因果關係

李鴻君發表於2020-12-28

為了解決某個已知的問題,蒐集了大量與之相關資訊,如何去梳理、並表達出這些資訊與問題是相關聯的呢?採用魚骨圖。利用魚骨圖可以將這些資訊按相互關聯性整理,使得要素呈現出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特點,在圖中可以清楚地標出蒐集到的資訊與這個問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魚骨圖:給出一個結果(主題),通過歸集要因向主題收斂的因果關係表達方法。
注:發明者是石川馨(日本),又名石川圖、因果圖。

一、概念與解讀

1. 模型概念
由於圖形看上去有些像魚骨,所以稱之為魚骨圖,在“魚頭”處標出問題的歸集結果,通過頭腦風暴法找出造成問題的要因,並在魚骨的魚刺上,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這些要因,形成相互關聯、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圖形,它可以直觀將因果關係呈現出來,幫助分析師理清思路、確認因果關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1 魚骨圖

2. 模型解讀
從上面的魚骨圖中可以解讀出如下的基本資訊,
□目標:魚骨頭的排列方向指向結果,結果名稱用魚骨圖的名稱來表示,比如:結果=質量下降的問題、結果=安全多發的原因、等。
□主線:一根大骨將所欲的要因關聯起來並指向結果,從左→ 右。
□要因:將收集到的要素進行梳理、分類,“要因x”是要素歸集的名稱,要因可以分為數個組,如果有了新的要因可以隨時插入;
□收斂:收集的全部要素是向結果收斂的;

二、畫法與場景

1. 模型畫法
魚骨圖的主要畫法如下,參見圖2。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2 魚骨圖的畫法

□畫出魚頭、大骨,完成主體;在魚頭處標註結果;
□畫出中骨,且中骨與大骨成45°,標出要因名稱(分類名稱);
□畫出小骨,並與大骨平行,掛接上小粒度的具體要素;
□要因分類的排列順序:按照影響大的靠近魚頭、影響小的靠近魚尾;

舉例:將“工程質量下降”調研得到的資訊進行梳理,用魚骨圖給出因果關係。
通過分析,將調研中找到的問題要素分成6大類(要因),按照越靠近“魚頭”位置的問題影響越大、離得越遠位置的問題影響越小的方法,將各個分類與問題要素排列如圖3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3 工程質量下降因果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1.材料問題”和“4.技術問題”是造成“工程質量下降”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

2. 適用場景
將收集到的問題與可能造成發生這些問題的要因,不但用魚骨圖表達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聯,並通過線條和位置表達出了問題的輕重關係。

■擴充套件思考

1)魚骨圖與表格的表達對比
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同一個結論,比如用語言、表格或是圖形,圖形表達是最為清晰、明確、直觀的,如:同時用魚骨圖和表格來表達“工程質量下降”分析原因的方法,見圖4。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4 魚骨圖與表格的表達對比

□ 圖(a)是用圖形(魚骨圖)表達的方式
□ 圖(b)是用表格表達的方式。

兩者的內容完全一樣,但是哪種方式在表達工程質量下降的“因-果”效應上更強烈、更具說服力呢?結論當然是圖形的表達最為強烈,圖形表達方式之所以比較清晰、強烈,是因為圖形直接將“邏輯”顯示出來了,觀者不需要去通過思考“讀”文字和表格中的邏輯,而只要順著邏輯線的示意,就可以“看”出圖形表達的含義了。

2)魚骨圖與思維導圖的表達區別
這兩個圖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作為頭腦風暴的分析和記錄工具,但在表達上兩者又有差異之處(僅供參考),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5 思維導圖與魚骨圖

□魚骨圖
先給出一個結果,然後以這個結果為目標,去收集與這個結果相關的資訊,這些資訊一定要支援得出這個結果,在同一條要因線上的要素沒有遠近關係。所有的要素之間沒有明確的關聯關係,要素的關係不是結構化的。

□思維導圖
先給出一個主題,然後以這個主題為出發點,向外發散式地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訊,主節點、子節點…之間有關聯關係,要素具有弱結構化的關係,距離中心節點越遠的子節點相關性就越弱。

■本系列下一篇博文:如何使用分析模型-3.排比圖,收集問題的同時給出答案

有關分析模型的更加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大話軟體工程—需求分析與軟體設計》一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