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資訊化發展(2024年詳細解析版)

北极的大企鹅發表於2024-07-15

目錄
  • 第一章 資訊化發展
    • 1.1 資訊與資訊化
      • 1.1.1 緒論
        • 1.1.1.1 資訊化發展歷程
        • 1.1.1.2 關於資訊化
          • 1.新一代IT推動了新模式、新經濟、新業態
          • 2.核心關注點
          • 3.資訊化發展主要方向
        • 1.1.1.3 資訊化的重要性
      • 1.1.2 資訊
        • 1.1.2.1 資訊的基本概念---知識點
        • 1.1.2.2 資訊的特徵(11個)---知識點--瞭解,只看開頭三個字
        • 1.1.2.3 資訊的質量屬性(7個)---知識點--瞭解,只看開頭三個字
        • 1.1.2.4 資訊系統的定義與分類
        • 1.1.2.5 資訊系統抽象模型
        • 1.1.2.6 資訊系統抽象模型
      • 1.1.3 資訊化
        • 1.1.3.1 什麼是資訊化
        • 1.1.3.2 資訊化的內涵
        • 1.1.3.3 國家資訊化體系
        • 1.1.3.4 組織資訊化趨勢
        • 1.1.3.5 國家資訊化趨勢
        • 1.1.3.5 國家資訊化任務(瞭解)
    • 1.2 現代化基礎設施
      • 1.2.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
        • 1.2.1.1 傳統基建------老基建
        • 1.2.1.2 新基建的內容
            • 新型基礎設施包括三方面
        • 1.2.1.3 新基建發展重點(瞭解,看一遍)
      • 1.2.2 工業網際網路
        • 1.2.2.1 工業網際網路的內涵
        • 1.2.2.2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
        • 1.2.2.3 工業網際網路網路體系
        • 1.2.2.3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的作用
        • 1.2.2.4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的特點
        • 1.2.2.5 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模式(記住title)
      • 1.2.3 車聯網
        • 1.2.3.1 車聯網的概念
        • 1.2.3.2 車聯網體系框架
        • 1.2.3.3 車聯網連結方式
        • 1.2.3.4 車聯網的應用場景(瞭解)
    • 1.3 現代化創新發展
      • 1.3.1 農業農村現代化
        • 鄉村振興戰略
      • 1.3.2 兩化融合與智慧製造
        • 1.3.2.1 兩化融合的概念(重點,藍字背誦)
          • 兩化融合的四個方面
        • 1.3.2.2 智慧製造的概念
          • 1.3.2.2.1 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 1.3.2.2.2 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 1.3.3 消費網際網路
        • 1.3.3.1 消費網際網路的概念
        • 1.3.3.2 消費網際網路的基本屬性
        • 1.3.3.3 消費網際網路應用新格局
    • 1.4 數字中國
      • 1.4.1 數字經濟
        • 1.4.1.1 數字產業化
        • 1.4.1.2 產業數字化
        • 1.4.1.3 數字化治理
        • 1.4.1.4 資料價值化
      • 1.4.2 數字政府
        • 1.4.2.1 資料政府的特徵
        • 1.4.2.2 資料政府建設的關鍵詞
        • 1.4.2.3 資料政的主要內容(重要)
          • "一網統管"建設要點
      • 1.4.3 數字社會
        • 1.4.3.1 數字民生
        • 1.4.3.2 智慧城市
          • 1.4.3.2.1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 1.4.3.2.2 智慧城市核心能力要素
          • 1.4.3.2.3 智慧城市成熟度等級參考模型
        • 1.4.3.3 數字鄉村
        • 1.4.3.4 數字生活
      • 1.4.3 數字生態
        • 1.4.3.1 資料要素市場
        • 1.4.3.2 資料營商環境
        • 1.4.3.3 網路安全保護
    • 1.5 數字化轉型與元宇宙
      • 1.5.1 數字化轉型
        • 1.5.1.1 數字組織執行參考框架
        • 1.5.1.2 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 1.5.1.3 智慧轉移的S8D模型
          • 1)“智慧一資料”過程
          • 2)“資料一智慧”過程
        • 1.5.1.4 組織能力數字化轉型及持續迭代參考模型(CPSD模型)(瞭解)
          • CPSD模型解釋
      • 1.5.2 元宇宙
        • 1.5.2.1 什麼是元宇宙
        • 1.5.2.2 元宇宙的主要特徵
        • 1.5.2.3 元宇宙核心技術
        • 1.5.2.4 元宇宙的發展演進
    • 1.6 單詞彙總

第一章 資訊化發展

1.1 資訊與資訊化

1.1.1 緒論

  • 資訊化基礎知識

1.1.1.1 資訊化發展歷程

  • 從歷史角度檢視資訊化的發展

1.1.1.2 關於資訊化

1.新一代IT推動了新模式、新經濟、新業態
  • 典型特徵:
    • 智慧化:以人工智慧代表的技術 ;
    • 網路化:所有資料都是透過網路進行傳播 ;
    • 數字化資訊化.
2.核心關注點
  • 對物理世界的模擬(開發一個系統的本質是為了模擬現實世界的某些操作,比如OA,就是模擬現實的辦公自動化配套流程或者資料,網上購菜系統,失去模擬真實的世界的人類怎麼下單,怎麼運輸,怎麼接收物品的過程)

  • 對未來的預測(透過人工智慧,大資料,從已知的資料裡繪製一些未知的趨勢,哪個區域的使用者喜歡哪類商品,預測之後,可以重新去組織貨物的供應)

  • 對物理世界的最佳化(透過資訊化,去最佳化現實世界後者物理世界)

3.資訊化發展主要方向
  • 個性化需求的高效滿足: 希望平臺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

1.1.1.3 資訊化的重要性

①資訊化的發展水平代表一個國家的資訊能力,資訊產業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新戰略高地,資訊科技成為國家間競爭的核心聚焦(IT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數字化和資訊化關係緊密)

②數字經濟、數字人才成為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支點,這不僅需要各類組織持續強化資訊科技人才的業務能力建設,也需要更加關注業務技術人才的資訊科技能力建設,從而形成立體化、多元化的新型人才體系(需要相關人才)

③作為數字化轉型主體的計算機資訊系統工程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和技術工程,無論是內容、規模、深度和廣度,還是技術、工具、業務和流程,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是社會和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1.1.2 資訊

1.1.2.1 資訊的基本概念---知識點

  • 資訊和物質,能量三者是並列關係,資訊能表達物質和能量.

  • 夏農指出:資訊是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解析:什麼是不確定,就是不知道這個事情未來發生還是發生,如果發生,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會如何發生,或者發生的程度怎麼樣?本質就是風險知識領域,理解就是想辦法得到更多的資訊,對這件事的不確定性就越小.

  • 跟香濃一脈相承的維納在《控制論》一書中,指出:"資訊是就是資訊,既非物質,也非能量",資訊單位是位元bit.

  • 資訊是系統有序程度的度量,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而資訊與熵正好相反,資訊是系統有序程度的度量,表現為負熵.(熵:指的是混亂的程度,熵越大越混亂越無序,熵變小才有利,獲得更多資訊,就可以使熵減小,資訊化過程核心就是,想辦法讓有序代替無序,讓資訊去抵消熵增)

1.1.2.2 資訊的特徵(11個)---知識點--瞭解,只看開頭三個字

  • (1)客觀性。主觀資訊必然要轉化成客觀資訊,因此,資訊具有客觀性(例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變)

  • (2)普遍性。物質決定精神,物質的普遍性決定了資訊的普遍存在(例如:物質精神層面都存在)

  • (3)無限性。客觀世界是無限的,反映客觀世界的資訊自然也是無限的(例如:世界無限擴充套件,所以相關的資訊也是無限的)

  • (4)動態性。資訊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不斷變化的)

  • (5)相對性。不同的認識主體從同一事物中獲取的資訊及資訊量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同一件事,不同人不同看法)

  • (6)依附性。一方面任何資訊必然由客觀事物所產生;另一方面任何資訊都要有物質的承擔者(例如:依附不同的載體,資訊依附的載體語音、文字、符號、影像、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

  • (7)變換性。資訊透過處理可以實現變換或轉換,使其形式和內容發生變化(例如:微信語音轉文字)

  • (8)傳遞性。資訊在時間上的傳遞就是儲存,在空間上的傳遞就是轉移或擴散(例如:資訊的傳遞方式主要有口頭傳遞、文書傳遞和電訊傳遞)

  • (9)層次性。客觀世界是分層次的,反映它的資訊也是分層次的(例如:資訊分高層和底層)

  • (10)系統性。資訊可以表示為一種集合,不同類別的資訊可以形成不同的整體(例如:每個資訊都是獨立組成的部分)

  • (11)轉化性。有效地使用資訊可以將信轉化為物質或能量(例如:資訊可以透過轉化成物質和能量)

1.1.2.3 資訊的質量屬性(7個)---知識點--瞭解,只看開頭三個字

  • 資訊有好有壞,這裡就是評價好壞的

  • (1)精確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精準程度

  • (2)完整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資訊應包括所有重要事實(例如:資訊要完整不要只傳達片面資訊)

  • (3)可靠性,指資訊的來源、採集方法、傳輸過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預期(例如:資訊真實的)

  • (4)及時性,指獲得資訊的時刻與事件發生時刻的問隔長短(例如:資訊在經濟領域的股票上,需要及時)

  • (5)經濟性,指資訊獲取、傳輸帶來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例如:進行資訊的儲存收集傳遞等,最好是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資訊的儲存傳遞)

  • (6)可驗證性,指資訊的主要質量屬性可以被證實或者證偽的程度(例如:資訊真偽可以比較容易進行驗證)

  • (7)安全性,指在資訊的生命週期中,資訊可以被非授權訪問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越安全(例如:第二到五章比較重要)

以上是做資訊的資料處理,不是專案經理的工作,專案經理的工作是建造資訊系統,上述是資料處理

1.1.2.4 資訊系統的定義與分類

這裡開始是高項的工作

  •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系統可以定義為:結合管理理論和方法,應用資訊科技解決管理問題,提高生產效率,為生產或資訊化過程以及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撐的系統。(解析:工作內容對專案管理能力的要求高於IT能力,第一步是結合管理和方法,第二步才是應用資訊科技,主要解決的是管理問題)

  • 資訊系統的組成部件包括硬體、軟體、資料庫、網路、儲存裝置、感知裝置、外設、人員以及把資料處理成資訊的規程等。(解析:資訊系統不光包含建造者,未來還包括系統使用者和各種資訊的處理或者傳遞的規程(規章就是流程)

  • 從用途型別來劃分,資訊系統一般包括電子商務系統、事務處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生產製造系統、電子政務系統、決策支援系統等。(解析:決策支援系統過去使用很多資料探勘技術,當今2024年,就是用到很多AI技術)

面向管理支援生產是資訊系統的顯著特點,第一個要是支援生產,第二個是面向管理.

1.1.2.5 資訊系統抽象模型

  • 存在於高項第4版新出的.

  • 需要1)瞭解作為專案經理,什麼情況下,才能支撐建立一個新系統,2)瞭解資訊系統包括什麼.

  • 管理模型是指系統服務物件領域的專門知識,以及分析和處理該領域問題的模型,又稱為物件的處理模型(解析:將真實世界的問題抽象成管理模型,例如:電子商務系統,需要把真實的商務環境人員、流程和裝置等抽象成管理模型,管理模型與IT無關)

  • 資訊處理模型指系統處理資訊的結構和方法(解析:將管理模型對映成資訊處理模型(筆者認為,就是建模的過程))

  • 系統實現條件指可供應用的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從事物件領域工作的人員,以及對這些資源的控制與融合(解析:想用新系統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管理問題所需的物質基礎(包括IT技術支撐和人員配合))

1.1.2.6 資訊系統抽象模型

  • 為了工程化的需要,資訊系統劃分為具有典型特點的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工作方法階段中的任務也由不同型別的人員來負責。這些階段組成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

  • 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可以簡化為(重點考試掌握這五個階段):

    • 系統規劃(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劃)---整個專案的整體規劃
    • 系統分析(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來源於此
    • 系統設計(概要設計(也叫架構設計)、詳細設計)
    • 系統實施(編碼、測試)
    • 系統執行和維護等階段

1.1.3 資訊化

從整個企業甚至整個國家的層面來看待問題,就是資訊化,相當於過去的現代化.

什麼什麼化,一般指的是一個過程.

1.1.3.1 什麼是資訊化

  • 資訊化是指培養髮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慧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解析:不是短期過程,是長遠的過程)

  • 資訊化以現代通訊、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將所研究物件各要素彙總至資料庫(不是真資料庫,是資料集合.),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是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

  • 資訊化的核心是透過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在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充分應用基於資訊科技的先進社會生產工具提高資訊時代的社會生產力,並推動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改革,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1.1.3.2 資訊化的內涵

層次 內涵 解析
資訊網路體系 包括資訊資源、各種資訊系統、公用通訊網路平臺等 資訊化的一個基礎,到處傳遞資訊都要網路
資訊產業基礎 包括資訊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資訊裝備製造、資訊諮詢服務等 國家的基礎
社會執行環境 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 要對各個行業進行資訊化
效用積累過程 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效用積累:所有資訊化系統或者全社會所有人對資訊化的認知,不是一天完成的,不斷地在生活中使用資訊化系統,加強系統使用,使得大家不斷地去接受使用資訊化手段或生活或生產方式,再退出新系統,大家更容易接受,整個資訊系統的運轉和建立就很容易成功,這些就是效用積累的過程.

1.1.3.3 國家資訊化體系

  • 資訊資源(核心任務)

  • 資訊網路(基礎設施)

  • 資訊科技應用(龍頭)

  • 資訊科技和產業(物質基礎)

  • 資訊化人才(成功之本/關鍵)

  • 資訊化法規政策和標準規範(根本保障)

1.1.3.4 組織資訊化趨勢

  • 組織的資訊化是國家經濟與社會資訊化的基礎.
  • 組織:就是許多人組成的集合,小到一個團隊,大到企業.
範圍 描述 解析
產品資訊化 物質產品的特徵向資訊產品的特徵邁進,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嵌入了智慧化元器件 做個單項產品或者單項服務 .例如:手機,電視,冰箱
產業資訊化 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廣泛利用資訊科技,大力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從而實現產業的升級 指大的行業,比上一個更大的範圍
社會生活資訊化 市場、科技、教育、軍事、政務、日常生活等在內的整個社會體系採用先進的資訊科技 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民經濟資訊化 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的四個環節透過資訊進一步連成一個整體 支援社會生活的生產等方面

國民經濟資訊化是世界各國急需實現的目標.

1.1.3.5 國家資訊化趨勢

  • 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總目標是建設網路強國,分“三步走":
時間 任務 解析
到2020年 核心關鍵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資訊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資訊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 基本實現,核心關鍵技術領先
到2025年 建成國際領先的行動通訊網路,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路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湧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 行動通訊網路5G/6G,國產化替代
到21世紀中葉 資訊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網路強國地位日益鞏固在引領全球資訊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 引領全球資訊化

1.1.3.5 國家資訊化任務(瞭解)

  • 建設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解析:泛在:廣泛存在或者資訊系統服務達到隨時可用,隨地可用)

  • 建立高效利用的資料要素資源體系構建釋放數字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體系

  • 培育先進安全的數字產業體系構建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體系

  • 構築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服務體系

  • 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民生保障體系·擴充互利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體系

  • 建立健全規範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來自《“十四五”國家資訊化規劃》)

1.2 現代化基礎設施

  • 現代化IT基礎知識

1.2.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

1.2.1.1 傳統基建------老基建

  • 傳統基建叫做鐵公基,國家要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水利設定等等,會拉動很多產業的發展

1.2.1.2 新基建的內容

  • 新基建傳統“鐵公基"相對應,包括5G基建 (橙色字型跟IT行業特別相關的)、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等七大領域.
新型基礎設施包括三方面
方向 內容 解析
資訊基礎設施 (技術新) 包括:
①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訊網路基礎設施:
②以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③以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三條都是跟技術相關的
融合基礎設施(應用新) 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包括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把技術放到應用裡邊,帶動新基建
創新基礎設施(平臺新) 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公益性或者科研類的

1.2.1.3 新基建發展重點(瞭解,看一遍)

  • ① 強化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支撐,佈局建設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 ② 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整合互聯、安全高效的資訊基礎設施,增強資料感知、傳輸、儲存和運算能力(解析:天地一體:衛星通訊技術和地面通訊技術協議打通,從平行發展變為交叉發展)

  • ③ 加快5G網路規模化部署,持續提高使用者普及率,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路

  • ④ 前瞻佈局6G網路技術儲備

  • ⑤ 擴容骨幹網互聯節點,新設批國際通訊出入口,全面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 ⑥ 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路完善工程

  • ⑦ 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援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

  • ⑧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體系,強化算力統籌智慧排程,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資料中心叢集,建設E級和10E級超級計算中心

  • ⑨ 積極穩妥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

  • ⑩ 打造全球覆蓋、高效執行的通訊、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

  • ⑪ 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慧排程體系建設

  • ⑫ 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資渠道,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

1.2.2 工業網際網路

1.2.2.1 工業網際網路的內涵

  • 工業網際網路(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解析:IT技術(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和工業經濟深度融合)

  • 透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線,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

  • 從工業經濟發展角度

    • 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 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 從網路設施發展角度

    • 加速網路演進升級
    • 擴充數字經濟空間

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1.2.2.2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具有四大層級
層級 描述 解析
網路是基礎 網路體系包括網路互聯資料互通和標識解析三部分
平臺是中樞 平臺體系包括邊緣層、laaS、PaaS和SaaS四個層級,相當於工業網際網路的“作業系統” 邊緣計算:把計算能力\通訊能力\控制能力,放到比較底層的裝置上
資料是要素 工業網際網路資料有三個特性:
①重要性
②專業性
③複雜性
資料是工業網際網路重要的要素
安全是保障 安全體系涉及裝置、控制、網路、平臺、工業App、婁資料等多方面網路安全問題 安全更復雜,因為多個裝置聯網,底層也聯網

1.2.2.3 工業網際網路網路體系

  • 網路互聯:實現要素之間的資料傳輸,包括企業外網和企業內網。典型技術包括傳統的工業匯流排、工監乙太網以及創新的時間敏感網路(TSN)、確定性網路、5G等技術(解析:實現工業網際網路所有的元素之間進行資訊傳遞或者流通)

    • 企業外網根據工業高效能、高可靠、高靈活、高安全網路需求進行建設,用於連線企業各地機構、上下游企業、使用者和產品
    • 企業內網用於連線企業內人員、機器、材料、環境、系統,主要包含資訊(IT)網路和控制(OT)網路(控制網路應該是操作網路,這裡需要記)。當前,內網技術發展呈現三個特徵:IT和OT正走向融合,工業現場匯流排向工業乙太網演進,工業無線技術加速發展
  • 資料互通:透過對資料進行標準化描述和統一建模,實現要素之間傳輸資訊的相互理解,資料互通涉及資料傳輸、資料語義語法等不同層面(解析:關於資料的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例如:標準化處理,傳輸過程進行控制)

  • 標識解析:實現要素的標記、管理和定位,由標識編碼、標識解析系統和標識資料服務組成,透過為物料、機器、產品等物理資源和工序、軟體、模型資料等虛擬資源分配標識編碼,實現物理實體和虛擬物件的邏輯定位和資訊查詢,支撐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料共享共用(解析:標識解析:最早產生在物流行業,每個包裹要編數字進行編號才能追蹤,工業網際網路裡所有需要控制的東西都要進行編碼或者標識)

1.2.2.3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的作用

層次 描述 解析
資料匯聚 網路層面採集的多源、異構、海量資料,傳輸至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深度分析和應用提供基礎
建模分析 提供大資料、人工智慧分析的演算法模型和物理、化學等各類模擬工具,對海量資料探勘分析 使用資料挖屈或者機器學習演算法對匯聚來的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知識複用 將工業經驗知識轉化為平臺上的模型庫知識庫,加速共效能力沉澱和普及 建模分析之後產生的知識或者模型,最好分發出去給未來的業務去使用,甚至給行業裡不同的企業去用,叫做知識複用或者叫共享,強調形成知識庫
應用創新 面向研發設計、裝置管理、企業運營、資源排程等場景,幫助企業提質增效 所有工業網際網路設計的要素和環節都可以創新

1.2.2.4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的特點

  •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體系的核心任務:透過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檢測評估、功能測試等手段確保工業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特點:
特點 描述 解析
涉及範圍廣 工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可信的環境,網路攻擊可直達生產一線。聯網裝置的爆發式增長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廣泛應用,使網路攻擊面持續擴大 包括很多終端裝置都要連起來,安全隱患非常大
造成影響大 工業網際網路涵蓋制業、能源等實體經濟領域,一旦發生網路攻擊破壞行為,安全事件影響嚴重 大型工業企業掌握著國家生產基礎的命脈,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造成的影響特別大
企業防護基礎弱 目前我國廣大工業企業安全意識、,防護能力仍然薄弱,整體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傳統工業進行資訊化改造,其本身安全意識不是很強,企業防護基礎薄弱

1.2.2.5 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模式(記住title)

  • (1)平臺化設計: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匯聚人員、演算法、、模型、任務等設計資“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並行設計、每敏捷設計、互動設計和基於模型的設計,變變革傳統設計方式,提升研發質量和效率(解析:各個企業的設計任務可以放到平臺上解決)

  • (2) 智慧化製造: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製造業領域加速創新應用,實現材料、裝置、產品等生產要素與使用者之間的線上連線和實時互動,逐步實現機器代替人工生產,智慧化代表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解析:智慧化主要是使用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把技術引入到製造領域的製造過程中)

  • (3)網路化協同:透過跨部門、跨層級、跨企業的資料互通和業務互聯,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合作夥伴共享客戶、訂單、設計、生產、經營等各種資訊資源,實現網路化的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協同服務,進而促進資源共享、能力交易以及業務最佳化配置等。(解析:可以打通政府部門,透過工業網際網路進行網路協同)

  • (4)個性化定製:面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透過客戶需求準確獲取和分析、敏捷產品開發設計、柔性智慧生產,精準交付服務等,實現使用者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的深度參與,是以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大批次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一種製造服務模式(解析:面向客戶,甚至是個體的消費者,發展好了,消費者可以直接透過網際網路把需求直接傳遞給設計生產企業,進行個性化定製)

  • (5)服務化延伸:是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指的是企業從原有製造業務向價值鏈兩端高附加值壞節延伸,從以加工織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具體包括裝置健康等理、產品遠端運維、裝置融資租賃、分享製造、網際網路金融等(解析:工業企業生產出一個產品,要透過網路,將未來產品的升級,後臺的後續服務,責任都移交給生產企業)

  • (6數字化管理:企業透過打通核心資料鏈,貫通製造全場景、全過程,基於資料的廣泛匯聚、整合最佳化和價值挖據,最佳化、創新乃至重塑企業戰略決策、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經營管埋、市場服務等業務活動,構建資料驅動的高效運營管理新模式(解析:把整個企業的生產環節都使用數字化技術打通進行管理)

  • 總結工業網際網路已延伸至眾多個國民經濟大類,涉及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製造業各大領域,以及採礦、電力、建築等實體經濟重點產業,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程度發展,形成了幹姿百態的融合應用實踐

總體講工業網際網路就是把新的技術應用到工業領域,然後強化工業的智慧化生產

1.2.3 車聯網

汽車已經深入千家萬戶,汽車已經成為一個整合的電子產品,汽車只是搭載網路的一個電子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待車聯網.

1.2.3.1 車聯網的概念

  • 車聯網(lnternet of Vehicles,loV)是新一代網路通訊技術與汽車、電子、道路交通運輸等領域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形態。(解析:車聯網:IT技術和多種裝置,多個領域的融合,汽車只是其中一種)

  • 智慧網聯汽車是搭載先進的車載感測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訊與網路技術,實現車與車、路、人、雲端等智慧資訊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慧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的新一代汽車。(解析:車跟各種裝置進行訊息交換和共享,應對複雜環境協同工作)

1.2.3.2 車聯網體系框架

  • 車聯網系統是一個"端、管、雲"三層體系
層級 描述 解析
端系統 智慧感測器採集與獲取車輛資訊,感知行車狀態與環境
具有車內通訊、車間通訊、車網通訊的泛在通訊終端
具備IOV定址和網路可信標識等能力的裝置
透過汽車感測器進行資訊採集,做路況感知,車內通訊,車與車之間通訊
管系統 解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網、車與人等的互聯互通
實現車輛自組網及多種異構網路之間的通訊與漫遊
在功能和效能上保障實時性、可服務性與網路泛在性是公網與專網的統一體
管系統理解為管道系統,就是汽車跟各方面進行資訊傳遞的管道系統,本質就是資訊通道,要求安全穩定高效
雲系統 車聯網是一個雲架構的車輛執行資訊平臺,生態鏈包含廣泛(ITS、物流客貨運、危特車輛、汽修汽配、汽車租賃、企事業車輛管理、汽車製造商4S店、車管、保險、緊急救援、移動網際網路等),是多源海量資訊的匯聚因此需要虛擬化、安全認證、實時互動、海量儲存等雲端計算功能 多個職能部門加入,透過海量雲端計算指揮汽車,雲系統狀態才是真正的車聯網轉態

1.2.3.3 車聯網連結方式

連結手段 描述 解析
車與雲平臺間的通訊 車輛透過衛星無線通訊或移動蜂窩等無線通訊技術實現與車聯網平臺的資訊傳輸,接收平臺控制指令,實時共享資料 傳統是4G/5G
沒有訊號就是衛星通訊
車與車間的通訊 車輛之間實現資訊交流與資訊共享,包括車輛位置、行駛速度等車輛狀態資訊,可用於判斷道路車流狀況
車與路間的通訊 藉助地面道路固定通訊設施實現車輛與道路間的資訊交流,用於監測道路路面狀況,引導車輛選擇最佳行駛路徑
車與人間的通訊 使用者可以透過Wi-Fi、藍芽、蜂窩等無線通訊手段與車輛進行資訊溝通,監測並控制車輛
車內裝置間的通訊 車輛內部各裝置間的資訊資料傳輸,用於對裝置狀態的實時檢測與執行控制、建立數字化的車內控制系統

車聯網本質就是聯網

1.2.3.4 車聯網的應用場景(瞭解)

場景 描述 解析
實用類場景應用 每秒數幹次的資料點幫助車主在問題發生之前提前預測
遠端資訊處理讓汽車具備安全防護功能,提高安全性
汽車跟蹤提醒裝置使車輛被持續追蹤
跟車聯閘道器係最為緊密的,透過感知及時彙報問題,遠端雲平臺及時報告路況,關注個人試使用汽車體驗
便捷類場景應用 車載平臺的智慧化發展,透過語音、手勢控制就可以實現更多服務有助於創造更全的駕駛體驗 便捷性來講透過智慧語言直接控制,還包括智慧駕駛,控制汽車音樂,溫度
效率類場景應用 車輛系統韌體和軟體的自動更新
車載遠端服務可以將資訊傳送至車輛以及遠端啟動等
實現智慧化交通,改善道路擁堵,提升出行效率和安全
跟場景應用有交叉,關注全社會的路況交通

1.3 現代化創新發展

各個產業裡邊如何應用或者引入IT技術,加快推進產業的發展.

1.3.1 農業農村現代化

  • 農業現代化的三個過程

    • 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解析:現代科學最重要的就是IT技術)
    • 建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生產體系,把農業建成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的過程
    • 大幅度提高農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的過程
  • 農業資訊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手段

    • 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資訊支援,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
    • 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資訊科技,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過程

鄉村振興戰略

  • 聚焦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重重點建設三方面
方向 描述 解析
建設基礎設施 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提出推動農村幹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提升農村寬頻網路水平,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化升級 農村鋪設寬頻
發展智慧農業 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資料體系,推動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農業資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用到新技術特別是物聯網和大資料
建設數字鄉村 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網際網路+" 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深化鄉村智慧社群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和服務的智慧化、精準化水平

國家第一產業 ----- 農業

1.3.2 兩化融合與智慧製造

國家第二產業 ----- 工業

1.3.2.1 兩化融合的概念(重點,藍字背誦)

  • 兩化融合是資訊化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指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特點)、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 資訊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業化程序,也拉動了資訊科技的進步。資訊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特點)是未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兩化深度融合順應這一趨勢,正在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企業形態、生產方式、業務模式和就業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兩化融合的核心是資訊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

兩化融合的四個方面
  • 資訊化與工業化主要在技術、產品、業務、產業四個方面進行融合。
方面 描述 解析
技術融合 工業技術與資訊科技的融合,產生新的技術,推動技術創新如汽車電子技術、工業控制授術 把IT技術融入到傳統的工業技術裡
產品融合 電子資訊科技或產品滲透到產品中,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如數控機床、智慧家電、遙控飛機 冰箱,電視加入了智慧模組
業務融合 資訊科技應用到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環節,推動業務創新和管理升級 產業生產業務的各個階段,都把IT技術加入其中
產業衍生 兩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產業,形成一些新興業態,如工業電子、工業軟體、工業資訊服務業 IT融入各個產業當中

1.3.2.2 智慧製造的概念

  • 智慧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於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解析: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都使用IT技術進行改造)

  • 智慧製造是一種由智慧機器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慧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慧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透過人與智慧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解析:把智慧機器人類專家結合起來,形成智慧系統)

智慧製造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也是各個國家推動新一代工業革命的關注焦點

1.3.2.2.1 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 企業或者行業引入智慧製造,達到標準的哪個等級透過幾個角度進行評定.

  • 重點:
    • 能力要素: 製造
    • 能力域: 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
1.3.2.2.2 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 一級 (規劃級):企業應開始對實施智慧製造的基礎和條件進行規劃,能夠對核心業務活動(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進行流程化管理

  • 二級 (規範級):企業應採用自動化技術、資訊科技手段對核心裝備和業務活動等進行改造和規範,實現單一業務活動的資料共享

  • 三級 (整合級):企業應對裝備、系統等開展整合,實現跨業務活動間的資料共享

  • 四級 (最佳化級):企業應對人員、資源、製造等進行資料探勘,形成知識、模型等,實現對核心業務活動的精準預測和最佳化

  • 五級 (引領級):企業應基於模型持續驅動業務活動的最佳化和創新,實現產業鏈協同並衍生新的製造模式和商業模式

1.3.3 消費網際網路

IT技術應用到千家萬戶的手裡.(簡單理解就是用網際網路消費,例如:淘寶購物,京東購物等)

1.3.3.1 消費網際網路的概念

  • 消費網際網路是以個人為使用者,以日常生活為應用場景的應用形式,滿足消費者在網際網路中的消費需求而生的網際網路型別。

  • 消費網際網路以消費者為服務中心,針對個人使用者提升消費過程的體驗,在人們的閱讀、出行、娛樂、生活等諸多方面進行改善,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快捷。

消費網際網路本質是個人虛擬化,增強個人生活消費體驗.

1.3.3.2 消費網際網路的基本屬性

  • 媒體屬性:例如:直播帶貨
  • 產業屬性:透過消費網際網路,把許多產業接入整個網路空間.例如:爾濱旅遊爆火.
  • 這些屬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變革消費體驗

1.3.3.3 消費網際網路應用新格局

  • 社交網路推動傳播效率,一些主播大V掌握社交媒體話語權

  • "無身份社會"的建立: 不再透過廣告渠道,而是透過直播自媒體獲取信任,進行帶貨.

  • 場景應用多元擴充套件: 越來越多的領域接入消費網際網路.

1.4 數字中國

驅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對應數字經濟,驅動生活方式的變革,對應的是數字社會,驅動治理方式的變革,對應的是數字政府.整體是數字生態

  • 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資訊化發展的新戰略,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舉措,是驅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資訊化建設
  • 包括寬頻中國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數字經濟電子政務、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內容

1.4.1 數字經濟

概念

  • 數字經濟是一種新的技術經濟範貳,它建立在資訊與通訊技術的重大突破的基礎上,(數字經濟定義:)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驅動的產業梯次轉型和經濟創新發展的主引擎,在基礎設施、生產要素、產業結構和治理結構上表現出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顯著不同的新特點。(解析:正規化:一些框架性質的東西,成熟的東西,一些規律的總結)

  • 新技術經濟正規化

    • 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在與社會經濟活動的融合重構中,經過技術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形成了一些相對穩定的經濟新結構和新形態,如平臺經濟、分享經濟、演算法經濟、服務經濟、協同經濟等。先一步形成的經濟形態觸發社會其他領域的連鎖變革,最終實現整個經濟領域的技術經濟正規化轉換。(解析:舉例:外賣都是透過軟體,軟體透過演算法推薦外賣員,推薦路徑等,都是平臺透過演算法在做,會導致惡性競爭,壓低價格,質量越來越差,但是,這種經濟正規化已經形成,無法改變了.)
  • 數字經濟的技術經濟正規化的結構主要包括驅動力、新結構、價值創造和經濟增長。

背記: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資料價值化四個部分.

1.4.1.1 數字產業化

  • 數字產業化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資料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包括電子資訊製造業、電信業、軟體、資訊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等。(解析:數字產業,就相當於IT行業,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就是數字產業化)

  • 數字產業化發展重點包括:

    • 雲端計算
    • 大資料
    • 物聯網
    • 工業網際網路
    • 區塊鏈
    • 人工智慧
    • 虛擬現實和擴增實境

1.4.1.2 產業數字化

  • 產業數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引領下,以資料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資料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解析:數字產業支撐傳統行業,讓傳統行業做得更好,就叫產業數字化.藍字記一下)

  • 產業數字化的意義

    • 微觀:數字化助力傳統企業蝶變,再造企業質量效率新優勢
    • 中觀:數字化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重塑產業分工協作新格局
    • 宏觀:孕育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解析:上雲:使用雲端計算.用數:使用大資料技術進行輔助決策.賦智:就是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預測或者建立各種模型.)

  • 產業數字化的典型特徵
    • 以數字科技變革生產工具
    • 以資料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
    • 以數字內容重構產品結構
    • 以資訊網路為市場配置紐帶
    • 以服務平臺為產業生態載體
    • 以數字善治為發展機制條件

以資料驅動的業務形式將成為主流,全渠道的資料盤活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4.1.3 數字化治理

  • 數字化治理通常指依託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和應用,創新社會治理方法與手段,最佳化社會治理模式,推進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解析: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數字治理.)

  • 數字化治理的核心特徵全社會的資料互通、數字化全面協同與跨部門的流程再造,形成"用資料說話、用資料決策、用資料管理、用資料創新”的治理機制。

  • 數字化治理的內涵包含:

    • 對資料的治理:即治理物件擴大到涵蓋資料要素(解析:保證資料規範.)
    • 運用資料進行治理:即運用數字與智慧技術最佳化治理技術體系,進而提升治理能力(解析:規範的使用資料.)
    • 對數字融合空間進行治理:適應數字融合世界的治理體系,對數字融合空間的新生事物進行有效治理.(解析:進行數字化之後,會引起很多連鎖反應,形成大的數字化的世界,需要進行治理.)

1.4.1.4 資料價值化

  • 價值化的資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加快推進資料價值化程序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本質要求。資料價值化包括但不限於資料採集、資料標準資料確權、資料標註、資料定價、資料交易、資料流轉、資料保護等。(解析:有價值的資料十分重要.)

  • 資料價值化是指以資料資源化為起點,經歷資料資產化資料資本化階段實現資料價值化的經濟過程。(解析:資料透過採集後才能成為重要的資源.下邊部分有時間檢視,無時間可以不看)

    • 就資料資源化:是使無序、混亂的原始資料成為有序、有使用價值的資料資源。資料資源化階段包括透過資料採集、整理、聚合、分析等,形成可採、可見、標準、互通、可信的高質量資料資源。資料資源化是激發資料價值的基礎,其本質是提升資料質量,形成資料使用價值的過程

    • 資料資產化:是資料透過流通交易給使用者或者所有者帶來的經濟利益的過程。資料資產化是實現資料價值的核心,其本質是形成資料交換價值,初步實現資料價值的過程。·資料資本化:主要包括兩種方式,資料信貸融資與資料證券化。資料資本化是擴充資料價值的途徑,其本質是實現資料要素社會化配置。

1.4.2 數字政府

概念

  • 數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為支撐,以“業務資料化、資料業務化為著力點,透過資料驅動重塑政務資訊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形成"用資料決策、資料服務、資料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

  • 數字政府不僅是“網際網路+政務”深度發展的結果,核心目的是以人為本,實施路徑是共創、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體系。

1.4.2.1 資料政府的特徵

特徵 描述 分析
協同化 主要強調組織的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方面能實現一個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高效協同管理和服務
雲端化 雲平臺是政府數字化最基本的技術要求,政務上雲促成由分散建設向集約式規劃與建設演化,是是政府轉型的必要條件 上雲:優勢節約成本,可以整合數字化資源
智慧化 智慧化治理是政府應對社會治理多元參與、治理環境越發複雜、治理內容多樣化趨勢的關鍵手段 數字化分析技術進行智慧化的處理
資料化 資料化是現階段數字政府建設的重點,是建立在政務資料整合共享基礎上的數字化的轉型
動態化 指數字政府是在資料驅動下動態發展不斷演進的過程 整個政府的運營,隨著時間變化,對政府的需求不斷變化,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進行動態發展

1.4.2.2 資料政府建設的關鍵詞

關鍵詞 描述 解析
共享 推動政務資料共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化辦理。數字政府,資料先行。資料共享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重要抓手
互通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持續推動與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業務辦理系統的全面對接融合,打破地域阻隔與部門壁壘,實現更大範圍內的系統互聯互通,有力推動了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和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辦理 辦理業務,不同業務部門應該打通
便利 數字政府,利企便民。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應該便民

1.4.2.3 資料政的主要內容(重要)

  • 一網通辦

    • 依託於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透過規範網上辦事標準,最佳化網上辦事流程,搭建統一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總門戶,整合政府服務資料資源和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動企業群眾辦事線上只登入一次即可全網通辦。(解析:提供公共服務的部門都在放在網際網路上,可以一次辦理.)
  • 跨省通辦

    • 一種政務服務模式,申請人在辦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項申請或在本地提出辦理其他省市事項申請,辦理模式通常可分為全程網辦、代收代辦和多地聯辦等(解析:實現,.)
  • 一網統管

    • 圍繞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主要針對各類民生訴求和城市事件,用實時線上資料和各類智慧方法,及時、精準地發現問題、對接需求、研判形勢、預防風險,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間,以相對最小成本,解決最突出問題,取得最佳綜合效應,實現線上線下協同高效處置一件事(解析:2024年還需要緩慢實現,把整個城市的所有業務都放在一起管理,這樣才能系統處理整個城市的工作.)
"一網統管"建設要點
要點 描述 分析
一網 主要包括政務雲、政務網和政務大資料中心等 把所有資源集中到統一的網路中,集中到政務雲,或者集中到政務網
一屏 透過對多個部門的資料進行整合,將城市執行情況充分反映出來 本質是資料的彙總,透過統一的一個資料渠道觀看各個方面的資料
聯動 暢通各級指揮體系,為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聯勤聯動、高效處置提供快速響應能力 為了解決同一個事件,跨部門跨區域產生快速的行動
預警 基於多維、海量、全息資料彙集,實現城市執行體徵的全量、實時掌握和智慧預警 涉及到資料的分析或預測,彙總到所有的資料之後,可以提前透過後臺運算,提前做出一些預測
創新 以管理需求帶動智慧化建設,以資訊流、資料流推動業務流程全面最佳化和管理創新 各個方面使用創新的手段,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數字政府的建設

1.4.3 數字社會

1.4.3.1 數字民生

  • 資訊科技體系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勢頭向政治、文化、生活等民生領域延伸將(最主要內涵:)“人”與“公共服務”透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線,將大幅提升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平,實現數字民生

  • 數字民生建設的重點

    • 普惠:充分開發利用資訊科技體系,擴大民生保障覆蓋範圍,助力普惠型民生建設解決民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解析:讓更多人享受到資訊科技的便利.)
    • 賦能:資訊科技體系與民生的深度融合賦予了民生建設新動能,促進民生保障實效指數式增長,如“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養老"網際網路+交通”等(解析:使用資訊科技在民生領域的所有環節,所有部門,讓民生服務能力更強大.)
    • 利民:資訊科技體系創新擴充了公共服務場景,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使民生服務日趨智慧化、便利化和人性化(解析:數字民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便利.)

1.4.3.2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是運用資訊通訊技術,有效整合各類城市管理系統,實現城市各系統間資訊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提升城市執行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種創新型城市視(解析:核心使用IT技術.)

  • 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推動著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瞭解)

    • 智慧城市建設更加註重以人民為中心;
    • 新技術持續賦能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 城市治理現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
    • 智慧城市群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 共建、共治、共享生態模式助力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1.4.3.2.1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 ①強調“人民城市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業、市民等主體提供智慧化的服務為主要模式

  • ②重點強化(重點:)資料治理、數字李生、邊際決策、多元融合和態勢感知五個核心能力要素建設

  • ③更加註重規劃設計、音部署實施運營管理、評估改進和創新發展在內的智慧城市全生命週期管理

  • ④目標旨在推動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生態宜居、產業經濟、精神文明五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

  • ⑤持續推動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

1.4.3.2.2 智慧城市核心能力要素
  • 五個核心能力要素密切關聯且相互影響,但不可互為替代.
要素 描述 解析
數字治理 圍繞資料這一新的生產要素進行能力構建,包括資料責權利管控、全生命週期管理及其開發利用等 涉及資料管控和資料開發
數字孿生 圍繞現實世界與資訊世界的互動融合進行能力構建,包括社會李生、城市李生和裝置李生等,將推動城市空間擺脫物理約束,進入數字空間 數字孿生: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料複製,第一步還是複製,把現實世界中採集出來的資料,進行復制儲存,第二步建模,用計算機模擬現實世界,比如交通系統進行放入和模擬,在虛擬環境下把積累的資料孿生一下,在虛擬環境下進行一下運算,透過虛擬模擬使得現實的交通燈執行的更加順暢,進行模擬,再把模擬結果傳回現實世界,最後一步,控制或者最佳化現實世界.
邊際決策 基於決策演算法和資訊應用等進行能力構建,強化執行端的決策能力,從而達到快速反應、高效決策的效果,滿足對社會發展的敏捷需求 相當於雲端計算中的邊緣計算,可以進行決策放權,比如智慧城市中有某個終端節點,可以直接透過運算做出控制,就讓其控制和運算,這樣可以縮短決策的週期,減少上報的路徑.
多元融合 強調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的動態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實現服務可編排和快速整合,從而滿足各項社會發展的創新需求 透過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智慧城市的各種資料,並且把資料進行融合
態勢感知 圍繞對社會狀態的本質反映及模擬預測等進行能力構建,洞察可變因素與不可見因素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從多方面收集到資料之後,透過建立好的人工智慧,對資料進行分析預測,讓智慧城市系統就能感知到目前為止,大家對城市建設是正向還是負向,預測之後,提前做出一些響應.
1.4.3.2.3 智慧城市成熟度等級參考模型
  • 透過參考模型進行評價

  • 一級(規劃級):應圍繞智慧城市的發展進行策劃,明確相關職責分工和工作機制等,初步開展資料採集和應用,確保相關活動有序並展。(解析:已經對智慧城市進行規劃策劃,哪個部門做什麼已經進行了分工.)
  • 二級(管理級):應明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原則、且標和實施計劃等,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多領域實現資訊系統單項應用,對智慧城市全生命週期實施管理。(解析:管理在規劃之後,已經進行了一些單項的應用了,至少做一項應用了.)
  • 三級(協同級):應管控智慧城市各項發展目標,實施多業務、多層級、跨領域應用系統的整合,持續推進資訊資源的共享與交換,推動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生態宜居、產業發展等的融合創新,實現跨領域的協同改進。(解析:實際就是做整合,跨領域的進行應用的整合了.)
  • 四級(最佳化級):應聚焦智慧城市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基於資料與知識模烈實施城市經濟、社會精準花治理,推動資料要素的價值挖掘和併發利用,推進城市競爭力持續提升。(解析:深度融合.)
  • 五級(引領級):應構建智慧城市敏捷發展能力,實現城市物理空間、社會空間、資訊空間的融合演進和共生共治,引領城市叢集治理聯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共同體。(解析:超出一個城市的級別.)

1.4.3.3 數字鄉村

  •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路化、資訊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資訊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程序,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解析:可以認為數字鄉村是屬於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一項內容.)

  • 數字鄉村發展程序

    • 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 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1.4.3.4 數字生活

  • 數字生活是依託網際網路和一系列數字科技技術應用為基礎的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體驗和工作便利。(解析:數字生活也屬於數字社會的一個方面.)

  • 數字生活要體現在:

    • 生活工具數字化。數字化生活時代,資訊科技和產品成為極其重要的生活工具,人們將像享受空氣、陽光、水一樣享受數字化生活工具帶來的舒適和便捷。根據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廣泛擴散,其應用成本將顯著下降,而其價值則顯著增加。
    • 生活方式數字化。在數字社會中,藉助於數字化技術,每個人的工作、學習、消費交往、娛樂等各種活動方式都將具有典型的數字化特徵,數字家庭成為未來家庭的發展趨勢體現在工作更加彈性化和自主化;終身學習與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網路購物路身主流消費方式;人際交往的範圍與空間無限擴大等。
    • 生活內容數字化。數字生活時代,人們工作、學習、消費和娛樂的內容具有典型的數字化特徵。生活內容數字化體現在工作內容以創造、處理和分配資訊為主學習內容個性化資訊成為重要消費內容;娛樂內容數字化等。

1.4.3 數字生態

  • 想辦法把所有資料進行集中整理,把資料要素整理好之後讓其在市場上流通.

1.4.3.1 資料要素市場

  • 資料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具有勞動工具勞動物件的雙重屬性

    • 資料作為勞動物件,透過採集、加工、儲存、流通、分析環節,具備了價值和使用價值(解析:作為勞動物件,需要對資料進行採集加工儲存流通處理,因此其是勞動物件.)
    • 資料作為勞動工具,透過融合應用能夠提升生產效能,促進生產力發展(解析:讓生產效率更高,生活更美好.)
  • 資料要素市場就是將尚未完全由市場配置的資料要素轉向由市場配置的動態過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場為根本調配機制,實現資料流動的價值或者資料在流動中產生價值。(解析:資料要素市場化:尚未完全由市場配置的資料要素轉向由市場配置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資料要素市場化.)

  • 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前提:明確的資料產權(app想要收集使用者資料,就要釋出對應的隱私保護條例,對方同意,才可以收集,並且對方同意交換,才可能成為資料市場化的東西)、交易機制、定價機制、分配機制、監管機制、法律範圍等保障制度

1.4.3.2 資料營商環境

  •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析:數字營商環境的重要性(瞭解).)

  • 數字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包含5個一級指標:(解析:數字營商環境的好壞(瞭解).)

    • ① 數字支撐體系,包含普遍接入、智慧物流設施、電子支付設施
    • ② 資料開發利用與安全,包含公共資料開放、資料安全
    • ③ 數字市場準入,包含數字經濟業態市場準入、政務服務便利度
    • ④ 數字市場規則,包含平臺企業責任、商戶權利與責任、數字消費者保護
    • ⑤ 數字創新環境,包含數字創新生態、數字素養與技能、智慧財產權保護

1.4.3.3 網路安全保護

  • 網路空間安全新形勢:

    • 網路空間對抗趨勢更加突出
    • 大規模針對性網路攻擊行為增加
    • 安全漏洞、資料洩露、網路詐騙等風險增加
  • 應對方針:

    •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 貫徹新發展理念
    • 構建網路安全新格局
    • 全面加強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

強大的網路安全產業實力是保障網路空間安全的根本和基石

1.5 數字化轉型與元宇宙

1.5.1 數字化轉型

概念

  • 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Digitization)、數字化升級(Digitalization)基礎上,進一步觸及組織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業務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數字化轉型是開發數字化技術及支援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解析:企業做數字化轉型,這是一個組織,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都可能要做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大部分是針對一個組織的,.)

  • 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瞭解)

    • ① 生產力飛昇:第四次科技革命 (解析: 新的IT技術推動了數字化轉型.)
    • ② 生產要素變化:資料要素的誕生 (解析: 資料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
    • ③ 資訊傳播效率突破:社會網際網路新格局 (解析: 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建立後,資訊傳遞速度大大提升.)
    • ④ 社會“智慧主體”規模:快速複製與 “智慧+" (解析: 車聯網這樣的技術成為了主體.)

資料是與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並列的主要生產要素.

1.5.1.1 數字組織執行參考框架

  • 組織進行數字化運轉的參考(瞭解)

1.5.1.2 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 組織的數字化轉型就是基於組織既有的治理與管理體系、工藝路徑和產品技術、服務活動定義等等,打造更加高效的決策效率、更靈活的工藝排程、更多元的產品與服務技術應用和更豐富的業務模式等。

1) 能力因子定義和數字化 “封裝"

  • 組織需要把各項能力和活動進行清晰的結構化並定義,形成細化的可靈活排程和編排的能力因子。 (解析: 針對數字化轉型,把企業裡關於數字化相關的各種能力,進行清點,進行清理,然後進行定義,就是數字化封裝.)

2) 基於“網際網路+”的排程和決策

  • 組織需要在已有治理與管理體系、工藝體系、服務體系、產品體系的基礎上,透過使用 "網際網路+” 的模式,將組織沉澱的各類知識經驗進行數字化提煉,形成數字演算法、模型和框架等 (解析: 把企業中相關數字化的內容,透過網際網路讓它進行排程,透過網際網路加雲端計算進行決策.)
  • 難點體現在:業務融合、持續堅持、文化衝突、效果判別

3) 轉型控制

  •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組織需要能夠有效管控轉型過程,無論是服務組織還是工業組織,都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轉型升級 (解析: 不斷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對於轉型本身這件事要控制一下,不要轉的太快,太突然了,對轉型進行有效的組織.)

1.5.1.3 智慧轉移的S8D模型

  • DIKW模型很好地詮釋了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和智慧(Wisdom)之間的關係,並揭示了他們的轉化過程與方法(解析: 智慧和資料之間如何進行轉化 .
    智慧(人類智慧)到資料轉化: 智慧--- 從企業資訊化(企業資訊)獲取到智慧
    知識--- 從這套(知識模型化)系統模型上去抽取知識
    資訊-- 從資訊化過程中,獲取資訊
    資料-- 透過資料平臺化來採集資料

    資料到智慧(IT大資料智慧)化: 資料-- 從採集資料中抽象出物件,將物件做數字化處理
    資訊-- 將數字化處理的資料,對映到孿生世界(虛擬建立的跟現實一樣的世界)中,形成孿生虛擬化的資訊
    知識-- 透過架構視覺化,做知識的複用
    智慧-- 透過計算智慧化做一些智慧化的決策的引導
    主要看圖理解
    )
  • S8D模型就是基於DIKW,構築了“智慧一資料資料一智慧”兩大過程的8個轉化活動
  • 進行描述的不如記住圖.
1)“智慧一資料”過程
  • 該過程通常指資訊系統規劃、建設、執行過程,也就是傳統講的“資訊化過程”。該過程
    • ① 透過智慧結構化明確了業務體系層面的內容;
    • ② 透過知識模型化定義業務活動的邏輯關係;
    • ③ 透過過程資訊化(管理和工藝流程化)明確各執行操作系列要求;
    • ④ 透過資料平臺化實現了資料的採集、儲存和共享等。
2)“資料一智慧”過程
  • 該過程通常指資料的開發利用和資源管理的過程,即人們常說的“智慧化過程”,重點解決基於各類組織組成物件(人員、流程、業務、工藝、裝備等)“數字關係”的“腦力替代”。該過程在大資料“築底”後,多元化資料能夠被開發利用:
    • ① 透過物件數字化實現對各類物件的數字化表達;
    • ② 透過李生虛擬化完成物理物件到資訊空間的對映;
    • ③ 透過架構視覺化實現業務知識模型與經驗沉澱的複用和創新;
    • ④ 透過計算智慧化實現多元條件下的排程和決策

1.5.1.4 組織能力數字化轉型及持續迭代參考模型(CPSD模型)(瞭解)

  • 組織數字化轉型需要在能力因子不斷細化的基礎上,針對能力因子的數字化轉型實施迭代.組織每個能力因子數字化匕"封裝”的持續選代主要包含四項活動.

CPSD模型解釋
  • 針對能力因子的持續迭代可以從任何一項活動開始實施四項活動,形成持續迭代閉環。

1) 資訊物理世界(也稱數字李生,CPS)建設

  • 針對能力因子中的各類物件,實施數字李生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加入該因子與其他因子之間的配置關係。

2) 決策能力邊際化(Power to Edge,PtoE)部署

  • 處置執行層面的裝置和人員能夠基於決策演算法模型等,敏捷取得更高的決策能力(權),達到敏捷響應的效果。

3) 科學物理賽博機制(Cyber-Physical-Solial Systems,CPSS)構築

  • 在CPS的基礎上,匯聚組織內能力因子的環境因素力量(或組織維度的外部社會力量),建設高密度資料框架,參照社會執行原理,封裝、解構和重構各能力因子協同關係。

4) 資料框架與資訊調製(Digital Frame and Information Modulation,DFIM)設計

  • 組織能力因子的數字密度越高,對其可控性就越高,對應的安全可靠性也越高.

1.5.2 元宇宙

1.5.2.1 什麼是元宇宙

  • 定義1: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連結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對映與互動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解析: 一定要與現實世界相對映的虛擬世界.)

  • 定義2: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網際網路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充套件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李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映象,透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使用者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

  • 綜合定義:

    • 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 (解析: 空間虛擬,時間與現實世界並行的.)

    • 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複製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解析: 既有真實的也有虛擬的.)

    • 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解析: 菱形空間.)

    • 連線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使用者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解析: 使用先進的IT技術,虛實進行連線.)

      就是要把虛實世界相融合

1.5.2.2 元宇宙的主要特徵

  • 元宇宙物理屬性淡化,但社會屬性被強化
特徵 描述 解析
沉浸式體驗 元宇宙的發展主要基於人們對網際網路體驗的需求,這種體驗就是即時資訊基礎上的沉浸式體驗 看到的,聽到的,買到的東西,都跟真實世界體驗一樣
虛擬身份 人們已經擁有大量的網際網路賬號,在元宇宙中,隨著賬號內涵和外延的進一步豐富,將會發展成為一個或若干個數字身份就是數字世界的角色 不同維度產生新的虛擬身份
虛擬經濟 虛擬身份的存在就促使元宇宙具備了開展虛擬社會活動的能力而這些活動C需要一定的經濟模式展開,即虛擬經濟 透過元宇宙的虛擬身份,重新構建一個新的經濟體系
虛擬社會治理 元宇宙中的經濟與社會活動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規和規則的約束,像現實世界一樣,元宇宙也需要社群化的社會治理 建立虛擬的社會制度,有法律法規,道德規範制度

1.5.2.3 元宇宙核心技術

  • 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網際網路應用和社會形態,基於以下幾種技術:
    • 擴充套件現實:包括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擴充套件現實技術可以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解決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
    • 數字李生:能夠把現實世界映象到虛擬世界裡面去。這也意味著在元宇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虛擬分身
    • 區塊鏈:透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使用者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

1.5.2.4 元宇宙的發展演進

  • 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元宇宙.


  • 數字人: 虛擬一個人物,比如虛擬人物播報.
  • 數字人生: 憑空造一個人設或者真實虛擬一個身份.
  • 數字組織: 某個組織進行交際交換
  • 數字生態: 很多經濟企業介入,政府介入,虛擬現實,和真實社會互動
  • 數字社會治理: 讓元宇宙發展的更好,持續發展.

1.6 單詞彙總

序號 單詞 簡寫 翻譯 描述
1 information 資訊 資訊和物質,能量三者是並列關係,資訊能表達物質和能量.
2 Industrial Internet 工業網際網路 IT技術(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和工業經濟深度融合
3 Internet of Vehicles loV 車聯網
4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 智慧製造 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都使用IT技術進行改造
5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數字化轉型 把IT技術引入到組織中來
6 Digitization 數字化轉換
7 Digitalization 數字化升級
8 DIKW 資料 (Data)
資訊 (Information)
知識 (Knowledge)
智慧 (Wisdom)
一個模型
9 Metaverse 元宇宙
10 Virtual Reality VR 虛擬現實
1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慧
12 Big Data 大資料
13 Blockchain 區塊鏈
14 Internet+ Internet plus 網際網路+
15 Industry 4.0 工業 4.0
16 5th-Generation network 5G
17 network layer 網路層
18 sensing layer 感知層
19 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
20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
21 Embedded system 嵌入式系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