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Python(5): 用 Python 程式設計 —— 控制流

發表於2015-10-25

程式流

該 探索 Python 系列的前 4 篇文章介紹了 Python 程式中常用的基本資料型別,包括:

  • 內建的數值資料型別
  • Tuple 容器型別
  • String 容器型別
  • List 容器型別

該系列的前 4 篇文章也展示了一些簡單的 Python 例子,這些例子管理儲存有這四種型別的資料的變數。儘管我沒有指出,但是我自然還是假設您像讀一本書一樣地讀並解釋程式碼。(至少英語中)自然的順序是從頁面或程式的頂端開始,然後從左往右讀每一行。當達到行尾後,又是下一行的開始(或者叫做左端),依此類推,沿著頁面(這裡是指程式)往下走。

Python 直譯器在其最簡單的級別,以類似的方式操作,即從程式的頂端開始,然後一行一行地順序執行程式語句。例如,清單 1 展示了幾個簡單的語句。當把它們鍵入 Python 直譯器中(或者將它們儲存在一個檔案中,並作為一個 Python 程式來執行)時,讀取語句的順序是從左到右。 當讀到一個行結束符(比如換行符)時,Python 直譯器就前進到下一行並繼續,直到沒有了程式碼行。

清單 1. 一個簡單的 Python 程式

在本例中,語句以簡單的順序一個接一個。但是情況並不總是線性的。考慮一個個人的例子。您今天早上醒來,聽了交通或天氣報告(或者兩者都聽了)。根據交通報告,您可能選擇了一條不同的上班路線;或者類似地,根據天氣報告,您為週末計劃了不同的活動。您的對策並不簡單;根據您所獲得的資訊,生活的自然順序迂迴而曲折。

Python 像大多數程式語言一樣,通過使用流控制語句,也可以以這種方式操作。在 Python 中,有 3 種基本的流控制語句:

  • if 語句,它基於測試表示式的結果執行一個特定的語句塊。
  • while 迴圈,它當一個測試表示式為 true 時執行一個語句塊。
  • for 迴圈,它對一個語句塊執行一定次數。

這個列表相當簡單,並且您可能從其他程式語言認識了這些流控制語句。但是您可能在想,語句塊 是什麼意思呢。在清單 1 中,您看到了幾個簡單的語句,包括一個變數初始化、一個方法呼叫(type 方法)和一個乘法操作。這些語句執行一個簡單的操作,因此把它們叫做簡單語句

Python 也具有複合語句,即相關語句形成的語句組,其中包括簡單和(可能)附加的複雜語句。例如,根據表示式的值(對個人來說,可能是對“今天的天氣晴朗嗎”之類問題的答案),一個複合語句可能執行不同的操作或者對一個操作重複多次。這一描述似乎有些類似於前一段的流控制描述。當然應該類似,因為流控制語句就是複合語句。

一個複合語句包括一個流控制指令,後跟一個冒號(:),然後再是一個程式語句塊。語句塊由一個或多個簡單語句和複合語句組成。清單 2 中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虛擬碼例子。

清單 2. 一個虛擬碼例子展示了簡單語句和複雜語句

該語法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並且兩種感覺來自相同的事情:縮排。在列大綱或步驟時,您可能會使用不同級別的縮排來分隔每一項,使得列出來的東西更加清晰可讀。Python 遵循這一模型,使用縮排來分隔程式碼塊與程式的其餘部分。其他程式語言使用特殊的字元來區分程式碼塊,比如基於 C 的語言中的花括號({ 和 })。這些其他語言也鼓勵程式設計師使用縮排,以改善程式的可讀性。

另一方面,Python 需要縮排以指示程式碼塊。如果沒有正確地縮排,Python 直譯器會丟擲異常。可以使用製表符來標記縮排,但是一般推薦使用空格。(為了一致性,我總是使用 4 個空格來縮排程式碼塊。)理由很簡單:空格字元只有一種解釋方式。另一方面,製表符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根據所使用的平臺或工具,可以解釋為 2 個、4 個、6 個甚至 8 個空格。

增強程式可讀性

縮排要求可能是 Python 的一個基本指導原則 —— Python 程式應該易於讀和理解 —— 的最佳例子。但是這就跟工具一樣,頑固分子也可能會編寫晦澀的 Python 程式碼。例如,螺絲起子是用來起螺絲的,但是有時您也可能用來開啟油漆蓋子。

兩個其他特性有助於編寫易讀的 Python 程式,並且這兩者都遵循前面所用的書的比喻。首先,書中的行不會延伸到頁面外面,都有固定的長度。其次,書中的行不是以特殊符號(比如分號)結束。這兩個特性都貫穿於編寫 Python 程式的過程中。

如果某個程式行太長,可以在檔案中的下一物理行繼續這一行。沒有硬性規定一個程式碼行應該多長。但是一般限制為 80 個字元,這容易適合大多數顯示器的一個列印頁面。有幾種方式來擴充套件超過一行的程式碼語句:

  • 三引號字串可以擴充套件到多個行。
  • 括號中的表示式可以擴充套件到多個行。
  • 可以使用繼續字元(\)來在多行分割語句。

在 Python 中,不需要使用特殊字元(或符號)來指示語句的結束。這與有些語言不同。例如,基於 C 的語言使用分號(;)來指示程式碼行的結束。然而,有時候需要在一行放多個程式語句,例如初始化變數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分號來分隔單個語句。

清單 3 中演示了這兩種技術。

清單 3. 演示 Python 的可讀性技術

注意清單 3 中擴充套件到多個行的程式語句是如何縮排以改善可讀性的。在本例中,縮排不是強制性的,就跟一個複合語句一樣。但是正如您所見,縮排改善了程式的外觀,因而強烈推薦進行縮排。

if 語句

最簡單的流控制語句是 if 語句,它的基本語法在清單 4 中的虛擬碼中演示了。if 語句在一個布林表示式計算為 True 時執行一個程式語句塊。if 語句支援一個可選的 else 子句,指示當布林表示式計算為 False 時應該處理的程式語句塊。

清單 4. if 語句的基本語法

如果您使用過其他程式語言,那麼該語法看起來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相似之處在於 if 語句的一般格式、名稱、用於確定如何分支語句執行流的表示式的計算,以及用於處理當表示式計算為 False 時的情況的 else 子句。但是有兩個方面是完全特定於 Python 的:帶有冒號字元的 if 和else 語句的終止,以及 if 和 else 塊中語句的縮排。正如所提到的,這兩個特徵是 Python 中流控制語句所必需的。

在清單 5 中,一個簡單的 if/else 條件測試一個給定的數字是奇數還是偶數,並列印出結果。

清單 5. 一個簡單的 if 語句例子

一個似乎有些混亂的地方是 if 語句後面每一行前面的三個點(...)。當鍵入 if 語句和終止的冒號,並按鍵盤上的Enter鍵時,Python 直譯器就知道您輸入了一個複合語句。因此,它就將提示符從三個大於符號(>>>)改為三個點(...)。因為 Python 需要縮排以錯開當表示式計算為 True 或 False 時應該執行的語句塊,所以兩個 print 語句都縮排了 4 個空格。

if 語句(以及本文後面討論的 elif 子句和 while 迴圈)中的表示式可以很複雜。它可以包括多個使用 Python 中支援的不同關係運算子的子表示式。而子表示式又可使用 andor 和 not 邏輯運算子組合起來。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探索 Python(1): Python 的內建數值型別”,包含更多關於布林表示式和 Python 中不同關係和邏輯運算子的資訊。

至此,已經看到了 if 語句可以如何用於根據一個特定布林表示式的值,來執行兩個程式語句塊中的其中一個。然而在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更多的選擇。幸運的是,Python 提供了 if 語句的一個簡單擴充套件。提供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給 else 子句新增一個額外的 if 語句。結果是一個else if 語句,簡寫為 elif,如清單 6 所示。

清單 6. 使用 elif 語句

本例只包含一個 elif 語句,而實際中可根據程式需要包含任意多個。儘管它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但是多個 elif 語句可以用於模擬其他一些語言中的 switch case 語句。

while 迴圈

Python 中的第二種流控制語句是 while 迴圈,它在一個表示式計算為 True 時執行一個程式語句塊。while 迴圈與 if 語句一樣,支援一個可選的 else 子句,其中包含一個當表示式計算為 False 時執行的程式語句塊。但是對於 while 迴圈,這意味著在迴圈終止後,else 子句中的程式碼被執行一次(參見清單 7 中的虛擬碼)。

清單 7. while 迴圈的虛擬碼

理解了 if 語句之後,while 迴圈理解起來就相當簡單了。但是一定要知道,迴圈一直要執行到表示式計算為 False。這意味著迴圈體中執行的程式語句必須要改變表示式的值,否則迴圈將無法結束。如清單 8 所示。

清單 8. while 迴圈的一個簡單例子

該例演示了幾件事情。首先,它在一行中組合了變數初始化和變數修改:在本例中是 i 和 x 變數。其次,分別使用縮寫形式的運算子 += 和 -=來遞增 i 的值和遞減 x 的值。在本例中,迴圈開始時 x 的值為 10。每通過一次迴圈,x 的值就遞減 1。最後,x 的值為 0,此時迴圈退出,並執行 else 子句中的程式碼,列印出兩個變數的值。

while 迴圈(與本文後面介紹的 for 迴圈一樣)支援三種附加語句:

  • continue
  • break
  • pass

continue 和 break 語句分別用於在 while 迴圈中繼續下一次迴圈或中斷迴圈。這兩個語句通常放在 if 語句體中,以便由一個特殊的條件觸發 continue 或 break 操作。break 語句的一個特殊特性是,它完全中斷迴圈,並跳轉到迴圈下面的任一個 else 子句。

pass 語句什麼都不做。它用作一個佔位符,即在需要一個語句,但是程式邏輯不需要操作時使用。清單 9 中演示了這三種語句。

清單 9. 使用 continuebreak 和 pass 語句

這個虛構的例子一直迴圈到變數 i 大於或等於 1,000。在迴圈中,將 i 乘以 5,然後測試 i 是否被 25 整除。記住,您只在表示式為 True 時執行 if 語句體。該表示式在當變數 i 不能被 25 整除時計算為 True。(在 Python 表示式中,非零數被計算為布林值 True。)

迴圈體中的下一個語句是第二個 if 語句,它測試變數 i 是否能被 125 整除,但是該表示式前面加了一個 not 運算子。因此,當變數 i 的值能被 125 整除時執行第二個 if 語句體。此時,break 語句導致程式執行中斷 while 迴圈,跳轉到 else 子句。

最後一個 if 語句永遠不會執行,只是用於演示如何在程式中編寫 pass 語句。在後續文章中,將會介紹 pass 語句更相關的一些情況。

通過跟蹤程式的邏輯流可以看到,第一次通過迴圈後,變數 i 的值變為 5。第一個 if 語句計算為 True,因為 5 不能被 25 整除。這就會第二次進入 while 迴圈,這次變數 i 變成了 25。現在第一個 if 語句計算為 False,因為 25 能被 25 整除。第二個和第三個 if 語句也計算為False,意味著第三次進入迴圈。這次變數 i 變成了 125,並且第一個 if 語句計算為 False

但是第二個 if 語句計算為 True,因為變數 i 能被 125 整除(並且 not 運算子將結果 0 轉換成布林值 True)。這導致執行 break 語句,中斷迴圈。else 子句永遠不被執行,所以直到顯式使用 print 語句之前不會輸出任何東西。

for 迴圈

Python 中的 for 迴圈很特殊,與 Python 程式語言中內建的容器資料型別緊密相關。當您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容器物件(比如書包)時,您通常想要看它所包含的東西。在編寫 Python 程式時也是這樣的。當需要對某件事情做一定的次數時(就像針對容器中的每一項一樣),可使用for 迴圈。清單 10 中的虛擬碼格式演示了 for 迴圈。

清單 10. for 迴圈的虛擬碼

由於 Python 容器型別的豐富特性,for 迴圈非常強大。本質上,for 迴圈涉及到一個迭代器(iterator),用於在集合中逐項移動。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將更加詳細地介紹 for 迴圈,以及如何正確地將它與不同容器型別一起使用。

控制流

本文介紹了三種 Python 程式語句:if 語句、while 迴圈和 for 迴圈。這三種語句通過選擇執行哪些語句,或者通過多次執行一組語句,讓您可以改變程式流。在後續文章中將大量用到這些語句。複合語句的特性引入了 Python 程式中的適當縮排特性,這使得 Python 程式易於讀和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