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如何繪製業務架構圖 — 2.框架圖

李鴻君發表於2020-12-06

框架圖,用於對研究物件進行規劃,確定範圍、內容、分割槽與邊界、分割槽間的關係等。
框架圖是業務架構三檢視中的第一圖,不論什麼軟體系統,在向他人介紹系統時,基本上第一張展示的圖就是框架圖,有了框架圖,就對系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和把握。框架圖的表達不拘泥於細節,是粗粒度的表達方式。框架圖通常被用來做架構圖中的頂層規劃、架構總圖。
框架圖,看似內容最少、粒度最粗、最簡單,但卻是三檢視中最難繪製的。繪製框架圖,必須要有全域性觀念。

1. 模型解讀

以企業的業務功能規劃為例,說明下面的框架圖模型的表達方法。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範圍:框架圖由3個區域構成,給出了全部的業務範圍(由區域①、②、③組成)。
2)區域:每個區域有主要的任務目標(①=主營業務、②=輔營業務、③=支援業務)。
3)模組:每個區域內有若干個模組,每個模組的任務不同,以“主營業務”區域為例,其內部又劃分為四個:領域,①-1=銷售、①-2=生產、①-3=採購、①-4=物流。
4)邊界:每個區域、模組的背景框給出了領域的邊界;
5)位置:由上下、中間與邊緣的位置關係,可以看出主營、輔營與支援區域之間的關係,
①主營區:是三個區域的中心位置心(左上角為上)
②輔營區:是①主營業務的基礎(②在①的下面)
③支援區:是對①、②的支援工作(③在①和②的側面)
6)粒度:主營業務、輔營業務和支援業務,這三個區的粒度是相同的。
框架圖不用“關聯線”,而是用相對的“位置”、“背景框”來表達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在這裡,“區域”就相當於“系統”、“子系統”、“模組”等。

2. 模型畫法

1)圖的核心位置的概念
繪製一幅架構圖與設計軟體的介面是一樣的,除去圖的正中心以外,通常以圖的左上角為“上”,因此在構圖時,除去特意要放圖的中心位置外,一般會將最為重要的內容放到左上角的位置。框架圖是2維的),所以平面的佈局非常重要。
框架圖是將分析的要素進行規劃、進一步分類的主要手段,由於是平面佈局,所以框架圖有容易觀察、推敲、調整的特點。下面是幾種不同的分割槽方式(“★”作為佈局的中心位置)。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分割槽”是框架圖設計中最為重要的步驟,用繪畫的術語表達就是“佈局”,要確定
□不同功能的區域、邊界;
□不同功能區的位置、相互支援關係;
□每個區域具有的獨立功能;

2)分割槽的原則
□區的劃分要遵循“一個區,一個目標”的原則;
□同一區域內的功能要“高內聚”,區內各個功能都為完成同一個目標而存在。同時該區域內包括的成分緊密相連、缺一不可;
□不同區域間要做得“低耦合”,當框架圖的各個部分在外部的需求發生變化時,可以容易地進行調整,刪除或是增加;
□同一區域內各個要素的粒度要一致,如:都是子系統、或都是模組;

3)適用場景
適用於對研究物件進行全面、區域性的規劃。雖然最終系統開發不是按照框架圖的形式進行的,但是設計圖中沒有框架圖作為總體規劃,感覺就象在看一本沒有目錄的書一樣,找不到路線。下圖是一個企業的資訊系統規劃圖。可以看出圖中使用了若干個背景框,每個背景框都是一個分割槽設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想要了解更多的內容,請參考《大話軟體工程—需求分析與軟體設計》一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