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異化勞動

大大西瓜吃不飽發表於2020-12-02

馬克思借用德國古典哲學的異化概念來分析無產階級的狀況,從而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並試圖以此揭示私有財產的本質,論證私有制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制度下,勞動不是普通的勞動,而只能是異化勞動,它體現在四個方面。

1.勞動產品成了不依賴於生產者工人的異己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按一般經驗,勞動是人的內在本性,勞動產品是勞動主體的物件化,主體應該在勞動產品中實現自己並理所當然地將其佔有。然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類勞動這一創造性活動反而變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勞動者不能自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勞動,勞動對他而言,變成了一種異化的、外在的、脫離了人的本性的東西。

舉例來說,外賣小哥配送的不是他自己的外賣,流水線生產的商品上也沒有某一個工人的烙印。我們手上的產品都是經由活生生的人付出他的辛勞的。然而勞動產品既不再屬於工人,也非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屬於支付工資的資本家。而正是他們反過來掌握著商品價值的分配權。

2.勞動活動和勞動者的關係相異化。對勞動者來說,勞動是外在的,是不自願的一種被迫的強制活動。勞動也不是需要的滿足,而只是滿足勞動以外其他各種需要的手段。

舉例來說,一些人上班工作就像是鑽進工作洞,工作的期待是從洞中爬出去實現自己其他的夢想;平時在滿足吃喝住行等慾望後偶爾聽到的“這樣才是生活啊”的感嘆;一些學生學習是為了不學習,工作時候的生活似乎不是自己的生活。

3.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相異化。人與動物的不同就在於,動物與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統一的,而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的物件,即人通過意識改變生命。然而在異化勞動中,這種關係被顛倒了,人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人的自覺的特性隨之喪失,人變為同動物一樣的存在,最終與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

人們認為自己是不可替代不可重複的,同時自己的本質在於自己的存在,人生的意義不是預先規定好的,而是在存在的過程中去獲得自己的本質。通過實踐來改變自然,使得這種實踐反而成為自己本質的證明。也就是說,人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證明自己是有自我意識的社會存在物。這就是人的類本質。人既和自然界無法割離,同時又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正因為人的本質是通過實踐證明自己的這樣一種動態的過程,所以人可能完成自我的實現,但同時也使得勞動異化成為可能。異化勞動將自然界變成的人的外部的一部分,江海池澤變成財產,人與自然相異化。將人生產的物品從人那裡奪取,使得他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生活同人相異化。對人來說,異化勞動將人的類生活變成了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自己的本質變成了維持自己存在的手段。

4.人與人關係的相異化。人與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勞動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其結果也必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關係。

人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存活在自然的。人同自身的任何關係,只有通過人同其他人的關係才得到實現和表現。工人生產出的產品和服務,最終供其享用的那個存在物還是人本身。也就是說,只有人本身才能成為統治人的異己力量。通過異化勞動,人生產出與自己對立的關係。同時作為勞動這種商品的提供者,工人之間本身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也變地殘酷。如果某人被異化的生活不屬於他自己,那又屬於誰?也就是工人之外的他人——有閒階級。

異化勞動說了主體不再是主體的這件事:

1.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只有活著的人是提供勞動價值的源頭。同時人的價值也在於通過勞動證明自己。

2.財富、或資本,無論是表現為貨幣增資還是商品堆積,都是勞動的積累:前者利潤來自剩餘價值,後者利潤來自勞動的物件化,工人的活勞動一分為二,變成死的勞動積累起來。

3.工人出售了勞動,但是剩餘價值和生產的商品都不屬於他,他只能獲得利潤的一部分——工資。

4.死的勞動的積累——資本,反客為主,支配了活動勞動——工人。這就是異化勞動。資本收益率大於勞動收益率,工人集體越勞動就越貧窮,越勞動就越增加貧富差距。由於現在不能買賣人口,只能買賣時間,工人被支配後就會陷入為了生活而勞動的狀態。工人的時間本身就是勞動市場的商品、消費商品的市場。

5.因為工人的生活、生命不屬於自己,用來證明自己的勞動結果也不屬於自己,用來生活的資料同樣不屬於自己,所以他感覺不到人生意義,他不想打工、不想上班、也不想生育……

6.工人因為存在受到威脅而想反抗,但是由於不能聯合,其存在的現代生活一開始就是被設計的,所以只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裡。

從理論層面上講,異化勞動理論為馬克思建立唯物史觀奠定了理論基礎,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理論提供了思想資源;從現實層面上講,異化勞動理論為人們反思現代社會的生存方式提供了思想關照,也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思想啟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