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熱力學(12)——強對流指數之一(能量引數)

漫舞八月(Mount256)發表於2024-07-10

從本篇文章開始,都不是我原有手寫筆記上的內容,都是全新新增的內容。本篇文章介紹了根據預報員多年經驗總結的各種強對流預報指數,希望這部分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目錄
  • 12.1 對流有效勢能(CAPE)
    • 12.1.1 CAPE的概念與相關公式
    • 12.1.2 CAPE與上升氣塊的起始高度的關係
    • 12.1.3 CAPE與上升氣塊的起始溼度的關係
    • 12.1.4 CAPE相同,但中層水汽條件不同
    • 12.1.5 CAPE相同,但垂直分佈不同
  • 12.2 下沉對流有效勢能(DCAPE)
    • 12.2.1 DCAPE的概念與相關公式
    • 12.2.2 T-lnP圖中的DCAPE
  • 12.3 對流抑制能量(CIN)
  • 參考資料

12.1 對流有效勢能(CAPE)

12.1.1 CAPE的概念與相關公式

對流有效勢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表示的是自由對流高度(LFC)與平衡高度(EL)之間,氣塊由正浮力作功而將勢能轉化為動能的能量大小。CAPE 的計算公式可由不穩定能量給出:

\[\Delta E_k = R_d \int_{P_{EL}}^{P_{LFC}} (T_v - T_{ve}) \mathrm{d} (-\ln p) \]

上式即為 T-lnP 圖上由狀態曲線(\(T_v\))、大氣層結曲線(\(T_{ve}\))和等壓線 \(p_0\)\(p\) 所包圍的面積。CAPE 在 T-lnP 圖上表現為狀態曲線位於層結曲線右邊(即氣塊溫度高於環境溫度,如下圖所示),為正面積區,因此還需滿足 \(T_v - T_{ve} > 0\) 的條件。

image

CAPE 與垂直上升速度的最大值存在著估算公式:

\[w_{max} = \sqrt{2 \times \mathrm{CAPE}} \]

以上公式的推導過程已在第 10 篇文章有詳細介紹。對 CAPE 的幾點說明:

  • CAPE 是一種潛在能量,它只是有可能轉換為對流上升運動動能的一種能量,並非一定可以轉換為上升運動。
  • CAPE 反映的只是對流潛勢,CAPE 值增大表示上升氣流強度及對流發展的潛勢增加。
  • CAPE 對抬升起點的溫度、溼度高度敏感,即使 CAPE 值相同,也會出現不同的對流特徵。
  • 計算 CAPE 時包含了很多假定和近似,因此計算出的 \(w_{max}\) 容易偏大,實際值可能會小很多。
  • 大多數無組織風暴中上升氣流的垂直速度通常是 \(w_{max}\) 的 1/2 左右,這是因為風暴中水負載和混合作用的限制。
  • 結構完整風暴(尤其是超級單體風暴)中上升氣流核的垂直速度接近於 \(w_{max}\)。這是因為這類風暴不受環境大氣的挾卷影響。

現在對第三點進行詳細說明。

12.1.2 CAPE與上升氣塊的起始高度的關係

在相同層結條件下,如果上升氣塊的起始高度不同,其狀態曲線也不同,CAPE 值大小也不同。需要強調的是,T-lnP 圖上的狀態曲線都是以地面為起始高度而得到的。自己實際分析的時候,是可以找其他高度作為起始高度的,此時需要沿著幹絕熱線和溼絕熱線作為新的狀態曲線來計算 CAPE 值。

如下圖所示,該狀態曲線是從 995hPa 的高度得出來的。因為該狀態曲線全部都在層結曲線的左邊,所以看起來 CAPE = 0。

image

然而,如果把初始高度設為 934hPa,並且重新以該高度畫出新的狀態曲線,則可以得到大面積的 CAPE,如下圖所示。

image

從預報經驗來看,一般選取地面或逆溫層頂作為初始高度。關於逆溫的概念,會在後面文章有詳細介紹。

12.1.3 CAPE與上升氣塊的起始溼度的關係

不穩定能量的大小與空氣溼度有關。溼度越大,越有利於對流的發展。因此,不穩定能量又稱為溼不穩定能量

如下圖所示,橙色實線為幹絕熱線,綠色虛線為溼絕熱線;綠色細實線為對應露點為 \(T_d\) 的等溫線,那麼 \(T_d\) 等溫線和幹絕熱線相交點所在高度即為該露點下的抬升凝結高度;因此,橙色實線和綠色虛線組成了一組狀態曲線;藍色實線則為層結曲線(也可稱為溫度廓線)。在同溫度 \(T\) 條件下,若露點溫度 \(T_d\) 升高,則溼絕熱線向右移動,也即狀態曲線向右移動,導致狀態曲線與層結曲線圍成的面積越來越大,CAPE 值也越來越大。

image

12.1.4 CAPE相同,但中層水汽條件不同

如下圖所示,兩張 T-lnP 圖的 CAPE 值均相同,但露點溫度曲線不同。左圖的中層水汽更多,而右圖的中層水汽更少,即中層更幹,更有利於下沉運動,更不利於對流發展。

image

12.1.5 CAPE相同,但垂直分佈不同

這裡的垂直分佈是指 CAPE 所圍面積的形狀。一般來說,矮胖的 CAPE 比瘦高的 CAPE 更有利於出現超級單體風暴。具體而言:

  • 矮胖的 CAPE:環境溫度與氣塊溫度相差較大,不穩定層淺;
  • 瘦高的 CAPE:環境溫度與氣塊溫度相差較小,不穩定層厚。

簡而言之,若 CAPE 集中於低層部分,則上升運動更強。許多超級單體風暴可能發生在 CAPE 值小、但是低層 CAPE 值較大的大氣環境中。

12.2 下沉對流有效勢能(DCAPE)

12.2.1 DCAPE的概念與相關公式

下沉對流有效勢能(Downdraft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DCAPE)是衡量對流風暴中下沉氣流能夠釋放的潛在能量的引數,即環境負浮力對氣塊做功所產生的動能。它是在對流風暴的後期階段,當上升氣流達到最大並開始轉化為下沉氣流時的一個重要指標。DCAPE 的計算涉及從對流層中層到地面的負浮力區域所儲存的能量,這部分能量在對流風暴的下沉階段得以釋放。

image

下沉運動是如何形成的呢?如上圖所示,簡單來說有如下過程:

  • 在降水區,雲中有水滴或冰晶的下沉(前提條件一);
  • 中層幹空氣的侵入(前提條件二),使得氣塊變得不飽和,再加上水滴和冰晶的下沉,導致總有“適量”的雨水蒸發;
  • 這樣,氣塊冷卻,總是恰好達到飽和狀態;
  • 氣塊沿著溼絕熱線下降,氣塊溫度低於環境溫度,造成負浮力,於是加速下沉,造成強的下沉運動。

DCAPE 與 CAPE 最大的區別在於:

  • CAPE 產生於上升凝結過程,是精確地平衡過程;
  • DCAPE 產生於下沉蒸發過程,不是平衡過程;而且 DCAPE 的計算更為複雜,為簡化研究,我們把它處理為了平衡過程。

DCAPE 的計算公式為:

\[\mathrm{DCAPE} = R_d \int_{p_{i}}^{p_{n}} (T_{\rho} - T_{\rho e}) \mathrm{d} (-\ln p) \]

其中,\(p_i\) 為氣塊起始下沉處的氣壓,\(p_n\) 為下沉氣塊到達中性浮力層或地面時的氣壓。\(T_{\rho}\)\(T_{\rho e}\) 為密度溫度。

同 CAPE 類似,DCAPE 與下沉速度的最大值存在著估算公式。設 \(w_{n}\) 為下沉氣塊到達中性浮力層或地面時的垂直速度,\(w_{i}\) 為氣塊起始下沉處的垂直速度,則有:

\[\mathrm{DCAPE} = \frac{1}{2} (w_{n}^2 - w_{i}^2) \]

如果令 \(w_{i} = 0\),則上式可整理為:

\[w_{n} = w_{max} = \sqrt{2 \times \mathrm{DCAPE}} \]

12.2.2 T-lnP圖中的DCAPE

image

如何從 T-lnP 圖上找到 DCAPE?直接使用上面這張圖舉例說明。先提醒一下,圖中黑色虛線為露點曲線,左邊的黑色實線為層結曲線(溫度廓線),右邊的黑色實線為狀態曲線。

在 T-lnP 圖上找到 DCAPE 的過程如下:

  • 先選取下沉起始高度:選取 700~400hPa 之間(一般取 600hPa),或選取溼球位溫 \(\theta_w\) 或假相當位溫 \(\theta_{se}\) 的最小處。上圖中選取了 \(T - T_d\) 最大的高度處,其實也可以選取 \(\theta_{w_{min}}\) 處。
  • 找到抬升凝結高度:在下沉起始高度處的點 A,沿著幹絕熱線上升;下沉起始高度處的 \(T_d\) 處沿著等飽和比溼線上升,兩條線相交處即為抬升凝結高度。
  • 確定最後一個點的位置:從抬升凝結高度沿著溼絕熱線下沉到地面,得到點 C。

如上圖,點 A、B、C、D 所圍面積即為 DCAPE。現在來解釋每條線和每個點的含義:

  • AB 等壓線:600hPa 或中層乾冷空氣的侵入高度 \(p_i\)
  • CD 等壓線:中性浮力層或地面高度 \(p_n\)
  • A 點:層結曲線與起始下沉高度的交點;
  • B 點:起始下沉高度處溼球位溫最小的點;
  • C 點:B 點對應的等溼絕熱線向下,與中性浮力層或地面的交點;
  • D 點:層結曲線與中性浮力層或地面的交點。

由上面這個過程,可以得出影響 DCAPE 的幾個因素有:下沉高度、溼球位溫、低層的溫度層結的垂直溫度遞減率。下沉高度越高、溼球位溫越小、溫度層結的垂直溫度遞減率越大(即層結曲線的斜率接近幹絕熱線的斜率),則 DCAPE 越大。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因素也會影響 DCAPE:

  • 我們之前舉的例子裡,氣塊溼絕熱下沉中假設降水到達地面,使得地面附近降溫較大,氣塊仍可保持溼絕熱下降。若氣塊在溼絕熱下沉中降水沒有到達地面,則地面附近降溫較小,氣塊可能會先溼絕熱下降再幹絕熱下降,使得線段 BC 的下半段往右邊移動,DCAPE 也就變小了。
  • 如果中層更乾燥,則露點曲線會往左移動,使得 DCAPE 更大,下沉氣流更強。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層空氣越乾冷,對流發展越強。

12.3 對流抑制能量(CIN)

對流抑制能量(Convective Inhibition, CIN)表示的是自由對流高度(LFC)與氣塊起始抬升高度(\(P_i\))之間,氣塊由負浮力作功而將勢能轉化為動能的能量大小。CIN 的計算公式可由不穩定能量給出:

\[\Delta E_k = R_d \int_{P_{LFC}}^{P_{i}} (T_v - T_{ve}) \mathrm{d} (-\ln p) \]

上式即為 T-lnP 圖上由狀態曲線(\(T_v\))、大氣層結曲線(\(T_{ve}\))和等壓線 \(p_0\)\(p\) 所包圍的面積。CIN 在 T-lnP 圖上表現為狀態曲線位於層結曲線左邊(即氣塊溫度低於環境溫度),為正面積區,因此還需滿足 \(T_v - T_{ve} < 0\) 的條件。

CIN 的物理意義:處於大氣底部的氣塊要想達到自由對流高度 LFC,至少需要從其他途徑獲取的能量下限。

需要注意的是,合適的 CIN 值有利於強對流的發生:

  • CIN 太大:對流抑制強,對流不容易發生;
  • CIN 太小:不穩定能量難以在低層積聚,容易發生不太強的對流,難以使對流強烈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強烈對流的產生需要很多很多能量;如果每次只積累一些能量就釋放出去,那對流自然也不會強。跟遊戲中釋放大招前需要鋪墊一些小技能差不多意思,哈哈。)

參考資料

  • 強對流潛勢預報系統各個引數說明(簡書)
  • Skew-T Parameters and Indices
  • 雜談強對流的潛勢分析(洛谷)
  • CMA的培訓學院

相關文章